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走进不科学 > 第168节
  “马上就来,永柱哥,老爷有说什么事吗?”
  “有的,简王殿下刚刚到到府了。”
  ……
  第150章 再见小赵
  “简王殿下?”
  听到永柱的这番话,徐云顿时神色一震。
  好家伙。
  小赵这是出宫了?
  意识到这点后,他连忙将备忘录收起。
  整理了一番衣着,出门跟着永柱赶向了书房所在的院落。
  半刻钟后。
  二人来到了书房院落外,永柱很自觉的停下了脚步:
  “王哥儿,老爷和简王殿下都在院内,老爷嘱咐过,你到后无需通禀,直接入内即可。”
  徐云朝他道了声谢,转身走进了院内。
  随着不久前显微镜的制备完毕,这间书院的性质已经不再只是藏书,俨然成了一个准科研场所。
  小李和老苏两人基本上一有空闲,就会跑到这儿来搞搞实验啥的。
  除了显微镜外。
  徐云之前制作的发电机、电解池等设备也都被搬到了这里,多多少少具备了一定科技侧的画风。
  当徐云进入院中时。
  几日不见的小赵正和小李、老苏三人一起,坐在树荫下聊着天。
  徐云见状主动走上前,对着简王拱了拱手,笑道:
  “草民王林,见过简王殿下。”
  小赵的坐向侧对入口,因此他直到徐云近身时才反应过来,连忙朝徐云扯出了一丝笑意:
  “王公子,好久不见。”
  徐云又对老苏和小李打了声招呼,同时藉着抬头与转头的空隙,飞快的打量了一番小赵。
  两周时间不见。
  这个大帅逼的精神状态要比初见之时差了不少,眉宇间带着一股隐隐的愁烦。
  很明显。
  宫中的一些变故,给这个本就肩负压力的宋哲宗亲胞弟,带来了极大的精神负担。
  接着简王又朝徐云拱了拱手,面带歉意的道:
  “王公子,前些天宫中有事,本王不便外出,缺堂五节有余,还请王公子多多见谅。”
  徐云原本还在想着话头儿呢,眼见小赵这么主动,便连忙回了个礼,说道:
  “太后凤体欠安,殿下身为后辈理应侍奉在旁,孝悌乃人伦大道,何来歉意之说?”
  一旁的老苏和小李闻言,亦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纵观华夏悠悠五千载历史。
  忠孝二字,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会被反复提及的核心人伦观。
  宋朝的国位源自赵匡胤的兵变,乃是从周恭帝他们孤儿寡母的手上夺来的皇位,无论往后几代宋帝如何洗白,底气上多少都是有些不足的。
  所以相对‘忠’,宋代朝廷在孝方面的力度会更侧重一点,孝文化的发展程度在历史上都是排的上号的。
  因此面对徐云的回答,哪怕是比较跳脱的小李都显得非常赞同。
  与此同时。
  老苏则顺着这番话,朝小赵询问起了宫中的情况,毕竟小赵刚来没多久,他也没来得及详细打听内情:
  “简王殿下,敢问太后凤体如今安好?”
  小赵闻言沉默片刻,脸色隐隐灰暗了少许:
  “太后眼下虽已苏醒,但凤体依旧欠安,每日要卧榻接近十个时辰,情势……不太乐观。”
  老苏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又问道:
  “太医那边怎么说?”
  小赵缓缓呼出一口浊气,摇了摇头。
  虽然没有说话,但这举动本身便是一个回答。
  很明显。
  作为后辈和利益相关人士,小赵在某些方面不能说的太直白,但太医方面显然给出了一些不太好的判断。
  这次向太后虽然被成功抢救了回来,但下次呢?
  没有人能打包票。
  实际上。
  小赵有句话没有说出来:
  根据他从一位亲信太医那儿得到的消息,向太后大概率撑不过三个月。
  向太后一旦故去,届时赵佶没有了掣肘,自己恐怕就麻烦了。
  因此在过去这些天,小赵可谓要比太医还忙碌。
  除了侍奉向太后外。
  他还要思考自己接下来的选择,同时每日还必然会与赵佶进行接触。
  一番折腾下来,小赵的精神状态肉眼可见的萎靡了不少。
  如今小赵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赵佶生性柔(ruan)和(ruo),即位至今倒也没太动过杀伐。
  加之他和自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赵佶对自己的母亲朱氏也还算不错,时常前去请安。
  因此在自己明显退让的前提下,赵佶顶多就是削减一些例钱,传些阴阳怪气的流言,应该不会对自己下狠手……
  吧?
  想到这儿。
  小赵不由微微叹了口气,将这些心思暂且抛后,对徐云问道:
  “王公子,不知望远镜的制取进度如何了?”
  徐云沉吟片刻,答道:
  “回殿下,筒身目前已经制作完成五分之一了,镜面则要慢点,总共大概还要二十多天才能完成。”
  此前提及过。
  徐云设计的望远镜直径接近一米,长度在十米左右。
  说来也巧。
  徐云上辈子在写小说的时候,曾经也写过类似规格的望远镜,当时还有读者提出过“你知不知道这对基座的精度要求啊”云云。
  但实际上呢。
  天文望远镜对基座的要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哪怕是在后世,普通天望远镜基座的核心也只是道布森底座加中垂而已,主要是用它来跟踪天体发生场旋。
  后世很多天文爱好者搞的车载望远镜没条件配道0.5v以上的布森底座,靠垫高底座一侧的办法就能勉强起到这种效果。
  又比如在18世纪。
  赫谢尔制作的那台绘制了银河系结构图的天文望远镜,压根就是架在一台木车上搞定的,有些类似大型的投石器。
  那架望远镜的规格是直径1.22米,长度12.4米,比徐云这架还要大一些呢。
  现代的生产力水平高,各方面的要求自然就会追求精细化。
  但古代的学科发展水平相对有限,拿现代目光去要求古代是没太过必要的。
  就像参加高中800米跑步一样,本身平台水平不高,有必要去穿十五万的运动鞋吗?
  以宋代或者说11世纪全球的科学认知水平来说。
  太过高深的知识反而会害了他们,这属于时代的局限性问题。
  当然了。
  比起赫谢尔那个穷逼,徐云他们的望远镜至少不会惨到用木头来做镜筒——徐云用的是铁。
  同样,还是回答那位提出基座问题的读者的另一个问题。
  直径1米、长度十米、厚度2厘米的空心圆柱体积是0.61544立方米,一立方米铁的重量是7.8吨。
  做个基础的乘法,可以得出制作望远镜消耗的铁大概是五吨左右。
  宋朝是华夏炒菜正式开始向平民阶层普及的朝代,其核心原因便是因为宋朝的铁产量很高。
  举个栗子。
  宋熙宁3年……也就是1069年起,朝廷在全国各地设铸钱监26处,岁铸铜钱五百多万贯,铁钱80多万贯。
  宋朝所铸铁钱是一贯25.5宋斤,约合15.3公斤的大铁钱,按85万贯计算有1.3万吨。(论文doi:10.13850/j.cnki.chinum.2005.04.010)
  因此五吨多的铁别说小赵了,老苏都能不费多少力气的凑齐。
  视线再回归原处。
  在从徐云楼下得知了望远镜的进度后,小赵的眼中顿时扬起了一丝喜色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