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重塑千禧年代 > 第1230节
  不过,不少人把中芯变局当作大事,行业里的许多人觉得冰芯的技术突破相较于那些蝇营狗苟才是真正的大事。
  如今晶圆代工领域,全球商用量产的最先进制程就是32nm,据说台记年底要把28nm导入量产,但这不是还没量产呢吗?
  冰芯虽然也没量产,只是风险试产,但这么纸面上一算,正正好好只差一代的距离!
  中芯曾经追到了一代半,冰芯现在追到了一代。
  一代的距离,这是最近最近的差距,是多少人夙兴夜寐、黯然神伤、辗转反侧、呕心沥血所希望到达的位置!
  行业里一直都会有蝇营狗苟之事,也向来不缺殚精竭虑之人。
  冰芯32nm的突破振奋了行业,而对于更广泛的舆论范围就显得有些神奇了。
  自从冰芯130nm试产成功,它在新闻上就是被消音的,即便是行业媒体心痒难耐的时候也只是轻描淡写的提上那么一两句。
  半导体?晶圆制造?
  没有宣传,自然也就没有声浪。
  但这次冰芯制程进步的消息一反常态,也就引起许多人的好奇。
  易科手机大概是国内最有名声的消费电子产品之一,而这两年被频频提及的是它自主设计的“祝融”芯片。
  就在刚刚过去的六月份,易科mars5火热上市,搭载的处理器已然迭代到“祝融02”,性能表现在国内外机构的测评下与苹果a5、三星搭载的高通s3互有胜负。
  如此连续两代的处理器表现,已然证明易科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突破性和可靠性。
  只是,不管硅谷还是上海发布会,易科提及处理器只是提它的参数,几乎不会提到“冰芯”这家晶圆代工企业的名字。
  在2011年相对比较冷门的半导体领域,冰芯的成长和方总对它的喜爱,向来是在圈子里流传,不太显露于大众视线。
  这一次,只看媒体报道,似乎就是……易科背后一家很牛笔的企业了。
  到底是什么情况以及有什么意义,除了新闻不同角度的报道,对此被引起兴趣的人只能再自行探究。
  而就在冰芯宣布成功试产消息的时候,方卓这边也接到了不同部门和不同领导的电话,谈到的都是冰芯的发展和进步。
  与此同时,他也得知了一个内部基本敲定的消息,冰芯的联席ceo梁孟淞的名字确认会出现在下个月公布的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之上。
  这倒不是因为32nm的试产,而是梁孟淞率领团队主导完成的“45纳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大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自从加入冰芯,梁孟淞确实有力的推动了相关制程的研发,虽然他来内地时间不算太久,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与影响,这个荣誉基本就是定下来了。
  方卓没有通过电话把这个消息告知梁博士,而是把他请来上海后再谈到了这件事。
  7月6日,中芯临时股东大会过后的四天,coo杨世宁接到了邀请,乘车前往易科见面,心里已经倾向于离开中芯。
  临时股东大会的结果一面倒,意味着大股东大唐完全无法掌控公司的控制权,先前所沟通的支持自然也就成了笑话。
  即便新任董事长张闻毅当众宣布了新的议案,在没有提前沟通的情况下要把自己放进董事会,但到了这一步,怎么都觉得索然无味,不如离去了。
  董事不董事,其实没那么重要,能不能让公司按照自己的想法践行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杨世宁认为自己能比王宁国更好的带领中芯往前,如此确定了与大股东的接洽。
  只是,事实证明,大唐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手腕,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杨世宁知道短时间内主导了反扑攻势的方总在通过议案向自己释放善意,或者说,想从中调和矛盾,但是,他仍旧不想继续留在中芯。
  自6月29日到7月6日,杨世宁首次接到方总见面沟通的电话,也打算就此表示离开的决定。
  上午九点钟,杨世宁抵达易科总部,打算在十分钟之内结束这次见面。
  他抵达23层,被秘书引到总裁办。
  当门被刷开,当迈进办公室,杨世宁的面色一僵,瞧见了这里五个人听到开门声不约而同的回头打量。
  胡正明教授。
  梁孟淞博士。
  邱慈云博士。
  高启全博士。
  以及方卓。
  五个人的视线,尤其是前四个人的视线带着不同意味,杨世宁说不上来具体是什么意味,但可以确定唯独没有之前在公司里同事们看自己的仰视感。
  要怎么来形容这四个人……
  杨世宁不自觉咽了口口水,脸上也不自觉带了丝笑容,认真的先对胡正明打招呼:“胡教授,好久不见。”
  他曾经在不同的论坛和场合都见过胡教授,深知这位在半导体领域的分量。
  胡正明微微颔首,算是打了招呼。
  杨世宁又和另外三位打招呼,梁孟淞先前是台记大将,但他离开台记后所绽放的风采远比在台记耀眼,这两年让不少业内人士都感叹,即便是业内龙头的台记,也真的不该把他放走。
  而邱慈云和高启全,一个先后助力中芯、冰芯,曾经是同事,一个号称台湾存储领域的教父……论地位论成绩……
  杨世宁是个很有傲气的人,但再有傲气,他也不敢说自己的建树和能力就胜过邱、高这两位。
  四个人或坐或站的在办公室,杨世宁一时间有点不知该坐哪里为好。
  “杨总,喝茶。”方卓抬手指了指沙发。
  不知为何,杨世宁有些沉重的坐到了沙发上,默默喝了一口茶,再抬头就碰见方总颇为深邃的眼神。
  他张了下嘴,忽然有点不知现在要从何说起。
  方卓也没说话,只是把刚才正在谈的资料递给胡教授,后者接过之后就细细地看了起来,而高启全则是走了几步走到落地窗边,欣赏这个角度的绝佳城市风景。
  办公室别人不说话,梁孟淞是个懒得磨叽的性格,直接不客气的开口问道:“杨世宁,你们中芯干得怎么样?45nm搞好了吗?”
  “我们,我们计划明年做40/45nm的量产。”杨世宁答道。
  “那也太慢了,你这个首席技术官的工作没做到位。”梁孟淞批评道,“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还搞起了权力斗争啊?”
  杨世宁有自己的立场,也有些技术投入不够到位的委屈,张嘴想说话。
  梁孟淞却又补了句:“而且,还斗输了。”
  杨世宁不自觉看了方总一眼,梁博士,你不服你来我这个位置试试,看看你搞斗争能赢不?
  他心里千言万语,还是化为了一句自我批评:“我是有些急躁了。”
  中芯工作不好做,先前的亏损、败诉、巨额折旧、客户震荡种种因素最终都会反应到内部,这些说起来千头万绪,现在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咱们搞研发搞技术的,是得耐得住性子,不然容易吃亏。”胡正明这时温和地说了一句。
  杨世宁点头。
  胡正明略一沉吟,又说道:“方总这两天在和我聊冰芯与中芯的技术合作,这一块,我相信能是对中芯起到很大带动作用,也是能让中芯少走弯路的,我们做半导体,难免会碰见弯路,会付出代价,但如果是放在技术研发和工艺验证上,都是能接受的,可要是放在人事争端上,难免浪费了精力。”
  杨世宁神色沉重,知道这是对自己的批评。
  他还是说了句:“胡教授,我不是想去争人事争权利,是那王宁国连续砍掉预算,我这,我这……唉!”
  胡正明缓缓说道:“中芯出现这样的局面,我在旁边看着是觉得很可惜,这次方总找你来,一方面是他和王宁国谈过研发问题,一方面是他认为中芯仍然可以弥合裂痕,仍然可以大有可为,我不知道他这个判断对不对,我就是觉得你是能在中芯有更大成就的。”
  方卓出声批评了不在现场的王宁国:“中芯去年虽然扭亏为盈,但我不完全认可王宁国的做法,研发预算这方面怎么都要保证,眼前的股价市值都要放在后面,公司需要的是长期价值的发展。”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但我也不认同你这种扩大裂痕的做法,杨总,你觉得哪里有完美的环境?哪里不会存在不同意见?就拿我们冰芯来说,我们在28nm的工艺上还有前闸极和后闸极的争论,最后迫于无奈,我只能和稀泥,两个方向一起验证。”
  旁边的梁孟淞听到这句,火气忽然冒了出来,指责道:“你也知道你是和稀泥?”
  方卓“咳”了一声,说道:“这是在和杨总聊这个,我的意思是,难道真就到了完全不可弥合的地步?难道真就不能带着中芯继续往前试试?”
  杨世宁陷入沉思。
  方卓观察着这位的神色,拿起杯子,喝了口茶,他还是想尽量促进中芯整体力量的保存的,尽量把这次风波所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许久之后,杨世宁结束思考,低声的给出看法:“我认为台记在后闸极上的看法是对的,28nm应该使用这一方案。”
  梁孟淞挑了挑眉,还算是有点技术判断。
  胡正明手上微重的放下茶杯,嗯?
  方卓眼看有开启争端的架势,立即说道:“这个问题可以放在后面讨论,我们会亲自来验证到底哪种方案更适合,而这就是我所说的少走弯路,中芯既然资金不够充沛,这种工艺上的经验就更加可贵了,我和江博士说过,两家同气连枝,这也算是一份承诺。”
  杨世宁微微叹气,更加明确地说道:“虽然内里有很多因素,但我这个事确实没做好,是引起了震荡,本来是能通过沟通来降低影响,来进行一定程度的解决的。”
  他是江博士邀请来的,也有不少人认为王宁国会是一个过渡,最终是他来执掌公司,但局面到了这一步,无疑是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这是江博士送我的字,如果这次我们能尽力的来消除矛盾,来改革内部管理,来重新为研发注入力量。”方卓指了指桌上被压在玻璃下的字,认真地说道,“那一切都还来得及,杨总,你觉得呢?”
  杨世宁看了看方总,默默点下了头。
  方总联合冰芯四大天王来劝说自己,也属用心良苦了。
  既然方总只诛首恶,那就……以功补过吧。
  第7章 真正大股东
  中芯的铁三角不太稳当。
  王宁国、杨世宁、季克飞,这三位都是浸淫行业数十载的人物。
  在确定董事会票数不会有太多问题之后,方卓有思考如何来处理这位与大股东走得很近的首席技术官,甚至一度考虑是否从冰芯调人。
  最终,冰芯高层的名单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他还是不舍得割爱,打算把他留下来。
  不论王宁国还是杨世宁,这都不单是一个名字,而是背后支持他们意见的员工和团队,这是处理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铁三角不稳,又不宜减去一角,那就让冰芯从外面再镶嵌一角,用技术合作来缓和内部矛盾。
  时至今日,当初答应援手冰芯技术的张汝京和江上洲都不在中芯了,但他们的决定在多年后绕了一个弯,让方卓愿意在这种情况下给予这样的援手。
  四位行业大佬联手现身,杨世宁心意回转。
  方卓趁热打铁,第二天又宴请了王宁国、杨世宁、季克飞、陈立武等人,算是把这次的事情摊在桌面上明明白白的说个清楚。
  虽然公开征集投票权还没开始,但现在的形势已经颇为明显,这样不同于先前混乱的局面,大家都能冷静的谈一谈对中芯发展的看法。
  王宁国和杨世宁面对面,两人仍显拧巴,不过,在未来而非过去的话题之下,大家勉强是维持着交流。
  方卓也不认为短时间内就能把中芯内部捋顺,但他相信只要技术方面有进展,只要真正能做事,这些人是能自我调节和抓住机会的。
  而除了对高层的调和,这次见面还谈了谈内部监事会的平衡职能。
  方卓毕竟没有选择两芯合一,他会考虑再增持一些股份,但不希望中芯后续频繁出现类似问题,所以,现在希望监事会更能起到原本的制度职能,让管理经营的平衡更牢固一些。
  站在中芯的立场上,于外,与具备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更深层的合作,于内,压制大股东插手,调和派系矛盾,完善机制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