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袁岳笑看西风,豪情万丈:“功劳自是不能让!鞑靼罪行累累,若不能捣其巢穴,必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就让我们,拔掉鞑靼的根吧!”
  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飘扬的日月旗
  自秦汉时,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就没有消停过。
  归根到底,这与游牧民族本身的能征善战,体格强壮有关系,一个个都是放牧长大的,随便拉出来一个就是勇猛的战士,加上游牧习惯,居无定所,缺乏对固定地点的留恋,没有落叶归根这一说,所以喜欢到处溜达。
  溜达到中原王朝,看到这里的百姓虽然也穷,可毕竟这里有粮食吃,有茶,有锅碗瓢盆,问他们要,他们又要牵自家的羊或牛,不给他们吧,就弄不来吃喝用的好东西,自己又不争气造不出来,那就只能动手抢了。
  抢一次就知道了,这是发家致富,改善生活成本最低的法子。
  于是,游牧民族开始向强盗民族转变,从时不时“打草谷”,转化为大规模南下入侵。无论是哪个游牧民族居于北面或西北,骨子里都含着的野心。
  无论是秦汉时的匈奴,还是唐朝的突厥,无论是宋时契丹、女真,还是大明面对的蒙古人,他们一个个都不曾放弃过占据中原,或因时衰弱而休养生息,但有实力,有机会,战争便会爆发。
  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跳出过这个圈子。
  在朱允炆眼中,要解决游牧民族的威胁,只有一点,那就是消灭他们的作战力量,将他们一切支撑作战的基础全都毁掉。
  比如强壮的军士,比如强壮的战马,比如茁壮成长的少年!
  袁岳深知朱允炆想要的是什么,他绝对不介意草原荒芜十年二十年,他在意的是草原之上别再长出动辄威胁大明王朝根基的力量!
  一万五的骑兵,在接近北海,接近鞑靼部落聚集区三十里时,已不再需要派遣什么斥候,也不需要隐藏踪迹,袁岳下令各自作战。
  这是一场以乱打整的战斗。
  鞑靼的主要作战力量已经完全覆灭,所留下的不过是老弱妇孺,这群人根本就没有多少抵抗与作战能力!
  袁岳并没有下达屠杀的命令,鞑靼不是兀良哈那些叛徒,鞑靼是敌人。
  叛徒需要彻底的消灭,敌人只不过是立场与利益不同,可杀,但未必需要采取最绝灭人性的屠杀。再说了,大明人口缺得很,这些妇人完全可以带到大明去。
  没有任何警告。
  袁岳带军队冲入鞑靼的住牧之地,将所有想要拿起武器的,不管是老人,还是妇人,亦或是十岁出头的孩子,毫不留情地当场斩杀!
  “鞑靼已灭,投降不死!”
  “跪下投降!”
  “抵抗者,格杀勿论!”
  “投降!”
  大明军士从三面包抄杀入毫无提防的鞑靼住牧地,战马奔腾,惊动了一个个蒙古包,无数惶恐的妇孺跑出来,看着强横的大明骑兵冲杀,带血的马刀高高扬起,铁梯踩踏在大地之上,击碎了慌乱喧嚣。
  “娘亲!”
  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哭了起来,被一个妇人抱起,大明骑兵从旁路过,刀锋在触及妇人之前收了回去,只留下一句:“投降不死!”
  妇人瘫坐在地上,闻到了血腥味,僵硬地看去,只见一个握着弓箭的孩子被砍掉了头颅。这个孩子自己认识,儿子也认识,他们是最好的玩伴……
  战场之上,没有怜悯可讲。
  只要是手持武器,哪怕是拔出剔骨刀的妇孺,也不会活下去。只有跪地投降,只有匍匐在地,只有手无寸铁,才能保他们活下去。
  骑兵不断穿插,时而分散,时而集中,一批批鞑靼人被赶到了一片空地之上,上了年纪的老人不多,大部分是妇人与孩子。
  袁岳冷漠地看着这些惶恐不安的人,军士开始找出绳索,将这些人十人一组串起来,以避免逃跑。
  骑兵依旧在驰骋,绝望的喊叫声传荡在草原,飘落在北海的水波之上。
  北海以南,三十里。
  铁鹰骑指挥使阿尔斯郎抬手,止住骑兵冲势,骑兵队伍放缓,并在行进一里之后停了下来。刘启夏从后队驱马赶上,看向阿尔斯郎:“为何停下?”
  阿尔斯郎指了指前方。
  刘启夏抬头看去,只见不远处的山坡之上站着两个人,两人奋力挥舞的,正是大明日月旗!
  舞动的旗帜,满是骄傲!
  只是阿尔斯郎高兴不起来,刘启夏脸色也有些阴沉。
  徐辉祖带人赶了上来,看到这一幕之后苦涩一笑:“看来我们紧赶多日,还是被袁岳捷足先登!”
  刘启夏有些不甘心:“消灭鞑靼,我们出力最多!凭什么这军功就让袁岳给抢了去!”
  段云咳了声,勒住想要上前的战马:“忽兰忽失温的军功是我们的,谁也动不了,倒是灭去鞑靼部落这份军功不在我们手中,多少显得有些不圆满。袁岳这个家伙,着实有些贪功了。”
  徐辉祖看向段云:“若你代替袁岳,你会如何做?”
  段云不假思索:“我会更贪功,等你们来的时候,挥舞日月旗的,应该是我,而不是一二斥候。这说明啊,袁岳还没完事……”
  “我去你大爷!你不早点说,全力进军!”
  徐辉祖着急了。
  娘的,这年头弄点军功容易嘛,直捣黄龙这也是功劳,谁会嫌弃功劳小还是大?
  刘启夏、阿尔斯郎等人也明白过来,袁岳是发起了对鞑靼部落的进攻,可他未必结束了进攻,说不定刚打起来,也说不定正在打。
  斥候在这里拦着路,不就是想争取时间,好让这些大军就此打住?
  冲!
  只要能冲进去,抓几个鞑靼部落的人,这功劳就有征北大军的一份。
  徐辉祖着急,大军也着急,看都没看袁岳留下的斥候,直接发动了冲锋,不惜马力的冲锋,三十里路,连半个时辰都没用便抵达了北海。
  看着混乱的营地尚未安静,徐辉祖大喜,挥了挥手骑兵便冲杀进去。
  汤弼看到了征北大军加入战斗,急切地看向袁岳:“他们来了,比我们想象的更快!怎么办?”
  袁岳无奈地摇了摇头:“还能怎么办,各看本事吧,我们还能拦住他们不成……”
  汤弼哀叹两声。
  确实,征北大军是主力,袁岳和自己这些军队,只能是偏师。
  主力来了,偏师也不好阻拦。
  徐辉祖主力军队的加入,让原本混乱的营地更显得混乱,两军没有会师的喜悦,反而是出现了一些争执,到后面,竟有军士起了冲突,幸是将官及时呵住。
  军功红人眼,有些军士在这个时候,顾不上什么自己人不自己人。
  为了避免出现更大的对峙,袁岳出于大局考虑,主动收回了军队,徐辉祖等带领的骑兵,俘虏了近四万鞑靼妇孺,算是对昼夜奔袭的一个交代与安慰。
  袁岳带周德本、汤弼前往徐辉祖的大帐。
  徐辉祖没有摆架子,看着满脸沧桑的袁岳,笑着上前:“忠勇伯一战灭绝兀良哈,可谓大涨军士士气,我们听闻之后,也深感敬佩!大帅还说,兀良哈的覆灭,是靖平东北的关键,你们立了功,东北自此清宁了!”
  袁岳连连摇头,行礼道:“覆灭兀良哈,也有大宁都司的功劳,可不是袁某及属下的功劳。兀良哈说到底,只是一个反复不定,缺乏忠诚的叛徒,不足为虑。倒是大帅与你们,一战歼灭鞑靼全部主力,合九万骑兵,可这可是开国以来罕有的大胜仗!”
  徐辉祖笑得很开心。
  忽兰忽失温之战确实是酣畅淋漓的大胜仗,近十万级的敌人对决,这在洪武朝还算多见,自己的父亲徐达,还有蓝玉,他们都面对过如此强敌并战而胜之。
  可在建文朝,与骑兵力量的对决,如此大规模的战斗,只存在于昌都剌与忽兰忽失温。
  帖木儿死了。
  本雅失里与阿鲁台也被俘虏了。
  大明完胜!
  段云上前,捶了下袁岳的胸膛,目光中闪着光:“在葱岭呆过的人,变得比以前更是壮实了。好样的,咱早就看兀良哈不顺眼了,陛下给了他们多少次机会,一个个不听,那就只能灭了。”
  袁岳重重地拍了拍段云的肩膀,微微点头:“眼下兀良哈灭了,张辅又将在汉城的几万倭军活活困死在了城内,日本国已经成了大明定远行省,朝鲜太上王李芳远去了金陵,东海也好,东北也好,已无大的战事。如今鞑靼主力被全歼,鞑靼部落族人也已大部被俘。大明面临的草原威胁,终去其一,当大贺!”
  徐辉祖听得连连点头:“下令军士,驻扎北海,全营大庆三日!”
  大明与鞑靼的战争,也是大明与北元的战争,虽说鞑靼不是整个北元的力量,但却代表着元廷正统,大汗也在鞑靼这里不是,马哈木那么牛,他毕竟没有自称大汗。
  忽兰忽失温的胜利,北海的胜利,标志着鞑靼的衰亡,也标志着元廷正统力量彻底被大明摧毁。
  只要解决了瓦剌,那大明将在草原上再无任何敌人!
  长达数十年的争斗,终于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结束,先烈们,你们看到了吧,我们来到了这里,来到了北海!
  大明的旗帜,在这里飘扬!
  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捷报传,天下庆
  毫无悬念的北海之战落下帷幕,鞑靼部落近二十万人口被俘。
  阿鲁台、本雅失里耗费多年,侵吞无数小部落形成的鞑靼部落,终于在一场大雪中消失。
  胜利的消息如箭射向南方。
  与此同时,不惜马力穿出瀚海的捷报,终于传到了大同。
  “哈兰忽失温大捷!”
  “俘虏元廷太师阿鲁台!”
  “俘虏元廷大汗本雅失里!”
  “鞑靼灭亡!”
  九十九骑的报捷军士,背后插着日月旗,扯着嗓子大喊,战马奔驰在混凝土官道之上,没有任何的阻碍。
  大明官府下了命令,混凝土道路中间专供行军,商人与百姓只能行走两侧,这一条命令在任何地方都得到了贯彻,没有一个商人会占用中间的道路,也没有一个百姓会走到道路中间去。
  所有人都知道,军情如火。
  自举世攻明开始至今,官道之上时不时便会有军士、驿使飞奔而过,全程没有任何障碍。
  甚至是下了雪,道路被封,也会有数不清的百姓上街去清扫,优先将混凝土道路中间的位置给清理出来,以供传报文书之人畅通无阻。
  人心在世,暖的。
  百姓都清楚,这一次战争大明输不起。
  渴望胜利,渴望结束这跨越了五六十年(计入元末战争时间)三四代人的漫长征战!
  此战一旦赢了,草原将再无威胁,长城将成为风景,大明人可以轻松出关,看看草原的辽阔与沙漠的壮美!
  此战之后无大战,鞑靼之后再无鞑靼!
  当渴望照进现实,当风驰电掣的骑兵奔腾而过,当那大捷的声音传出遥远,街道上,民居里,田野里,官道中,一群群百姓欢呼。
  “父亲,父亲,你听到没有,朝廷打了大胜仗,鞑靼被消灭了,鞑靼灭了!”
  身着儒袍的赵量激动万分,拉开马车的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