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965节
  回到了王府,一份章程正在草拟。
  说穿了,大明入扶桑,毫无难度,且不说在倭国之内,有足利家族的党羽策应,这些年来,水师和模范营也可谓是突飞猛进。
  倭国乃是岛国,只要水师有压倒性的优势,那么便可随时袭击任何地点,且对于模范营的补给,也有极大的帮助。
  倘若是内陆,土地广袤的敌国,这种优势可能并不明显,毕竟补给线过长,而模范营的武器优势,因为这漫长的补给线,未必能够得到完全的发挥。
  可对这样狭长的岛国而言,想要低成本运输多少火药和炮弹,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源源不断的物资,充沛的补给,真要惹急了,任何所谓的堡垒,都可通过狂轰滥炸来完成。
  可如何分利,恰恰是张安世觉得最头痛的事,单单那倭国,就得安置他的四个外甥。
  这里头,其中成年和接近成年的皇孙之中,除太孙朱瞻基之外,便还有两个乃是他自己的亲姐姐太子妃张氏所生,一个乃是三子朱瞻墉,另一个便是第五子朱瞻墡。
  可正因为如此,张安世反不好有太多的偏向,其他两个外甥,正因为不是自己亲姐姐所生,若是好处都给了自己的亲外甥,难免被人诟病。
  关于这一点,张安世是最知道自家姐姐张氏的性情的,换作是她,至少表面上也会显得公正,断不会过于偏袒!
  毕竟,将来她是皇后,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吃相过于难看,终究不妥。他作为她的亲弟,更不能给她留下话柄。
  因而,为了这诸王的分封,张安世可谓操碎了心,尽力想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这头张安世为此头痛不已,那头,文渊阁在这两日里却是闹翻了天。
  因为要出兵,且依着陛下的意思,是迅速讨逆平叛,因此,这两日,模范营已紧急出动,电报传至松江口,华亭口岸,水师能动用的舰船也俱都集结,大量的补给,疯了似得依靠水运和铁路运输,搬上海船。
  解缙人等,与兵部那边,负责调度,生恐有失,所以几乎是不眠不休。
  有许多的琐事,若是事先没有方案和章程,那么就可能拖慢整体的进度。
  而关于这一点,却恰恰是文渊阁大学士们的拿手好戏。
  他们可能没有张安世的前瞻性,也没有张安世的足智多谋,可论起事无巨细,还有拾漏补遗,调度和协调,却是张安世远远不如的。
  自然,张安世也不得不被文渊阁大学士重新审视起来。
  尤其是胡广,这胡广在当值时见了张安世,便喜笑颜开地道:“殿下,报纸你可看了吗?东南沿岸,无数军民百姓,都说殿下您神机妙算,哈哈……抬手之间,便为他们报了血海深仇,不知多少人,称颂殿下运筹帷幄呢。”
  这一通夸,张安世可没有太当回事。心里则在默默地想,前些时日还骂我通倭呢,转过头,却又大肆称赞了,果然人心如流水啊。
  张安世便虎着脸道:“没有的事,什么运筹帷幄,胡公在说什么呢,张某人一点也听不懂!我张安世当初举荐郑晨这些人,是为了倭国好,是为了推行倭国的新政,使这倭国可以国富民强,唉,只是我运气不好,可我本心是好的……”
  “好了,好了。”张安世的这些话,胡广自是不信的。
  他对着张安世挤眉弄眼道:“殿下要辩解,可自行去向天下人辩解,和老夫说这些,又有何用?难道老夫信了殿下的鬼话,别人也会深信不疑吗?”
  随即,他收敛起笑意道:“殿下,笑骂由人嘛,你既要有受人非议的度量,有时候别人夸赞,也不必如此谦虚。我等乃文渊阁大学士,虽非宰相,可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咱们肚子里……”
  张安世摆出委屈之色,却叹着气打断他道:“哎……终究是世人不知我张安世的好心,也罢。”
  “第一批的先锋,已是出航了。”这时,解缙迎面踱步过来。
  他看了胡广和张安世一眼,接着道:“刚刚收到的电报,今日辰时,舰队便已先行出发,作为先锋,先行至倭国的一处港湾处登陆,那里……盘踞着倭国的一个豪族,号称是江户氏,他们与汉商联系紧密,一旦水师抵达,想来他们必要迎接天兵,等到登陆之后,先行占据住此处,进行布防,而后策应后续的大军。”
  张安世抬头看解缙,点着头道:“有朱勇和张軏来,我倒是放心的。只是,我依旧还关心着足利义教的安危……”
  正说到此处,突然有舍人匆匆而来,手里拿着一张字条,到了三人跟前,便焦急地道:“几位大人,电报,电报……最新的电报,自华亭港,有电报来。”
  众人纷纷噤声,一个个目光灼灼地看向这舍人。
  舍人道:“华亭港那边,又有汉商,自倭国逃回,带来了最新的消息,说是……足利义教,被叛贼拿住,连夜被人斩为了肉泥,不止如此,足利家……上上下下,七十三口人,也都同时罹难,其家臣人等,亦是或死或伤!叛贼汹汹,声势极浩大,眼下虽还有足利家的家臣以及其账下的武士尚在各地负隅顽抗,可此番叛乱极其凶猛……只恐,若是朝廷救援不及时,只恐都要凶多吉少。不过,倒是有几个大名,依旧愿意效忠这足利家……现在……只等朝廷的军马了。”
  张安世听罢,哭笑不得。
  好吧,他恨自己真是乌鸦嘴,怎么说到了足利义教,他就全家死绝了呢。
  解缙和胡广人等面面相觑,解缙随即挑眉道:“足利家还有旁支吗?”
  这舍人道:“倒是有的,这足利家乃是倭国大族,旁支倒是不少。”
  解缙颔首,又镇定下来,沉眉思索了一下便道:“所谓功成不必在我,这足利义教全家惨遭叛逆杀害,可见这些叛贼,何等的凶恶!足利义教乃是太祖高皇帝钦定的倭王,他们如此诛杀我大明藩臣,便已算是触犯了天条,立即回电,教诸军对叛贼不必客气,务求要除恶务尽,为足利义教报仇雪耻,凡有负隅顽抗的,统统斩杀殆尽,我大明固然恩泽四海,却也有雷霆之怒。”
  胡广在另一边道:“抵达倭国之后,依旧还是要寻访足利家的旁支,有了下落,立即通报,到时……朝廷不免要给予雨露之恩。”
  解缙却捏着胡须,忍不住在一旁补充:“年长的就不必了,年长寿命不长,老夫怕还会出乱子,若是一个孩子,倒是很稳妥,孩子比较长寿。”
  舍人在旁认真地一一记下。
  此时,胡广看向张安世:“宋王殿下,可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张安世挠挠头道:“我此时悲愤交加,倒没有什么可交代的。传电报的时候,记得给朱勇和张軏将军带一声好,告诉他们,好好干。”
  舍人道了一声喏,便又匆匆而去。
  等这舍人走了,张安世便一脸唏嘘地道:“唉,足利义教真可怜啊,好端端的,怎么就死了呢,上次他来,我们还相谈甚欢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天人相隔了,哎……我心疼他啊。”
  解缙的嘴角几不可闻地抽了一下,随即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了张安世一眼。
  张安世则是继续道:“我思来想去,如今圣命在身,不能亲往扶桑收敛足利义教的尸骨,不免心中惭愧,无论如何,总算是相识一场,倒是想给他写一篇悼文,至少也算尽一尽朋友之义。”
  胡广道:“殿下倒是好心。”
  他此时也没心思理张安世了,情况有变,接下来,可能有一些章程,需要进行一些删改的。
  可张安世道:“胡公,你文章写得好,不妨这悼文,你来写吧。就当给我一个面子,我来署名,到时发邸报去。”
  胡广脸一板,白了张安世一眼:“殿下,老夫很忙。”
  张安世哀哀戚戚地道:“只是请胡公忙里偷闲,那位足利兄,可是全家死尽了啊,胡公难道一丁点的同情心都没有吗?”
  胡广:“……”
  第595章 一击必杀
  好不容易从胡广那儿,讨了一份悼念足利义教的文章。
  张安世也懒得去看了,直接请人送去邸报的报社,让其火速刊载。
  另一面,张安世的章程,也呈送了上去。
  张安世几乎将这倭国一分为五,再分割给四位皇孙。
  朱棣看过之后,并没有多说什么。他对于倭国的情况,也并不明确,思量片刻,便召太子、张安世,以及四个皇孙一并来见。
  这四个皇孙,老二朱瞻埈,老四朱瞻垠,都是太子的其中一个妃嫔李氏所出,至于老三朱瞻墉和朱瞻墡,则都是太子妃张氏的儿子。
  他们都大抵已经成年了,其实张氏还有一个儿子,却因为年幼,所以并没有参与此次的册封。
  这朱瞻墉和朱瞻墡在入午门前,便与张安世会合。
  二人见了张安世,分外亲昵,喜滋滋的七嘴八舌,朱瞻墉笑眯眯地道:“舅舅,母妃又骂你了,说你教坏我们。”
  朱瞻墡道:“母妃的原话是阿舅成日不着家,人也不见……”
  张安世笑呵呵地道:“少来啰嗦这些。待会儿进宫,见了你们的皇爷爷,小心应对,你那皇爷爷凶得很,若晓得你们平日干的事,仔细扒了你们的皮。”
  朱瞻墡吐了吐舌头,吓得不敢做声。
  倒是朱瞻墉毫不在意,挤眉弄眼地道:“我再荒唐,能有我二叔年轻时荒唐吗?他都没扒皮呢,哪里轮得到我?”
  张安世瞪了他一眼道:“你这小子,不要背后辱骂汉王,我与他乃兄弟,听不得这些。”
  朱瞻墉便更加气势如虹了,道:“好,那就撇开二叔不谈,母妃还说,阿舅像我这般年纪的时候,可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
  张安世便上前一步,猛地用一只手拐住了他的脖子,另一只手捂住他的嘴:“住口,少给我胡言乱语,乖乖跟我入宫,好生面圣。”
  另一边的朱瞻埈和朱瞻垠二人却是远远地跟在后头,并没有凑过来,他们见张安世与朱瞻墉两兄弟如此亲近,眼里不由得有几分羡慕。
  待宦官领众人入殿,众人对着朱棣行过了礼。
  朱棣见这些皇孙们,却不似见着朱瞻基那般亲昵。
  而是冷着脸,扫过他们的面容,打量了片刻之后,才道:“你们都已长大,都老大不小了,所谓成家立业,你们的叔父以及堂兄弟们,都早早地在海外建功立业,现如今终于轮到你们了。”
  朱棣的脸色越发严厉地道:“皇子皇孙出镇藩国,乃本朝的铁律,而今你们既已成年,也该如此。”
  这些皇孙们,面对朱棣还是挺惧怕的,四人大气不敢出,慌忙叩首,一个个恭谨地口称道:“遵旨。”
  朱棣长身而立,背着手,又踱步,边道:“此番教你们出镇,只是还需等待一些时日,待大军入了扶桑,而后朕再赐你们军户、民户、匠户前往倭国安置,只是各处藩地,朕也已给你们选置好了……亦失哈,取给他们看。”
  亦失哈听罢,不敢怠慢,连忙取了张安世进献的舆图,送至四位皇孙的面前。
  这朱瞻墉和朱瞻墡二人只随意地扫视了一眼,便道:“孙臣遵旨便是。”
  而那朱瞻垠看了一眼,自己的藩地,却是在倭国的北部一处大岛上。他犹豫了片刻,最终叩首道:“孙臣遵旨。”
  只有老二朱瞻埈,却是抿着唇,久久地迟疑不答。
  朱棣便看着他,挑眉道:“怎么不作声?”
  朱瞻埈道:“孙臣……孙臣……也没有……没有意见……”
  朱棣皱眉起来,见他如此不爽快,便忍不住道:“可朕看来,你该是话里有话吧!有什么话,直言无妨,你在东宫之中,除瞻基之外,年纪最长,出镇了倭国,四位皇子之中,你便是他们的兄长,有什么话,是不可言的?”
  朱瞻埈面露犹豫之色,想了很久,才战战兢兢地道:“孙臣的藩地,与朝鲜国隔海相望,照理来说,确实不错,可是孙臣却不敢接受。”
  此言一出,朱高炽率先皱眉起来。
  张安世则依旧笑容可掬的样子。
  朱棣倒是面不改色,他是靠靖难才做的天子,自然晓得,当初太祖高皇帝,最大的隐患就是对待自己的儿孙们,虽是疼爱,可在对待儿孙的态度上,依旧还是有区别,这才埋下了祸根,以至于建文与藩王们产生了巨大的隔阂。
  对朱棣而言,自己的孙儿若是觉得哪里不妥当,直言出来,比埋在心里要好。
  于是他道:“你是瞧不上此处吗?”
  朱瞻埈道:“是孙臣不敢专美。”
  他这样说,好像是说自己的藩地很好,但是自己不敢接受一样,颇有几分孔融让梨的姿态。
  可站在这里的人,哪一个不是人精?却已看出他的企图是说,他作为四个皇孙之中最年长的,却觉得自己的藩地并不妥当。
  朱棣微微转目,便看了一眼张安世。
  张安世立即道:“陛下,此处的藩地,是最好的,瞻埈年长,所以臣才令他镇守于此……”
  朱棣点头。
  虽是这样说,不过显然,似乎有人不太相信。
  毕竟……张安世是朱瞻墉和朱瞻墡二人的亲舅舅,和老二以及老四,却是隔了一层,甚至往细里说,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瓜葛。
  亲舅舅偏爱自己的亲外甥,将好处留给他们,这岂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