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架空 > 大明国师 > 第201节
  姜星火举了个例子:“凤阳还是中都呢,凤阳就不是都城吗?这有什么影响呢?从北宋至元朝,都是‘四京制’,北宋四京为开封府、河南府、应天府、大名府,元朝有四都哈拉和林、大都、上都、中都。”
  “所以说,大明是可以有三到四个首都的,算上现有的中都凤阳、南京应天府,再多两个首都,譬如北京北平府(姜星火知道北平府已改名顺天府,但不能说),再弄个什么西京、东京,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朱高煦试探着说道:“那姜先生的意思就是,大明可以定都北京,但不一定迁都?可如果只定都不迁都,北京不就跟中都凤阳一样了吗?”
  姜星火摇了摇头:“不一样,我们接着往下说你就知道了。”
  姜星火继续说道:“第二点就是南方粮食多,北方粮食少,而北方由于面临边境威胁,加上土壤、降水、作物等因素,北方数十万卫所兵和藩王护卫兵的军粮,是基本无法自给自足的,为了养规模庞大的军队,必须持续不断地从经济中心南方来调运粮食到北方.如果迁都到北京,那么随之而来的庞大官僚系统和他们的家人以及相关服务的人员,更会急剧地加重北方粮食短缺的问题。”
  朱高煦本想说化肥增产的事情,但随之就醒悟了过来,姜先生还不知道这一切,须得暂时瞒住他。
  毕竟这节课讲完,还剩三节课姜先生就会出狱了,最后这段短暂诏狱时光的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好。
  “不可以疏浚大运河,重开漕运吗?”朱高煦忍不住问道。
  “漕运就是馊主意一个。”
  姜星火毫不留情地揭破了真相:“漕运损耗十倍于海运,而且极易加重百姓负担,形成依赖漕运的利益集团,随着时间的推移,漕运本身的成本甚至会超过运粮食的成本!换句话说,往北面运一石粮食,朝廷就亏两石!”
  从万里石塘运了好几十船鸟粪回来的郑和,对此颇有发言权。
  “确实如此,海运非常方便快捷。”
  朱高煦这种旱鸭子自然是不知道其中区别的,只晓得内河风平浪静,而海上时常有狂风巨浪。
  郑和解释道:“沿着海岸线运输粮食,基本不会遇到什么风浪,而且如果春夏解运去年的秋粮,到了秋冬再返回,是完全顺风顺水的,速度快花费少。漕运则不然,漕运没有顺风顺水这一说,全靠漕工拉纤,人工花费巨大。”
  朱高煦迷惑道:“那为何历代王朝似乎都以漕运居多?”
  姜星火说的直白:“海运省钱,上下各级官老爷怎么捞钱?更何况,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一旦养成漕运的习惯,朝廷敢轻易更改吗?不怕漕工被煽动起来造反?”
  朱高煦一阵默然。
  归根结底,似乎还是利益问题。
  “那怎么解决运粮的问题?无解吗?”
  “怎么可能无解?”姜星火笑道,“当然有解,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就在问题本身。”
  “海运的问题,就在于大家都没钱赚,那么如果让海运赚钱,不就行了?”
  郑和一时愕然:“朝廷从南往北运粮食,靠海运怎么让大家都赚钱?运粮如果中间没有各种名义上的‘损耗’、‘人工’,是没法赚钱的啊,海运的帐目都是清清楚楚的,既很少损耗吃掉、又没有纤夫的人工,充其量不过是些水手路上吃饭罢了。”
  “谁说赚运粮食的钱?”
  姜星火在地面从上到下分别写下了。
  庙堂中心。
  经济中心。
  “定都北京,不意味着迁都,也不意味着不迁都,这个有点拗口,稍后一点再讲。”
  “只说庙堂中心和经济中心的矛盾,归根结底,不就是南粮北运损害了经济中心南方的利益吗?”
  两人点头,大道至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利益,或者说钱。
  姜星火画了两条符号。
  ↑↓
  “其实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再简单不过,只要海运粮食开个头,大家意识到海运的便利快捷,那海运就不仅仅可以运粮食,还可以运货物!”
  郑和这时再度插嘴:“北方连粮食都需要从南方运,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也都在南方,北方如果光出钱买东西,从南向北的海运怎么能维持的下去呢?”
  姜星火摇了摇头。
  “不,北方虽然没有钱,但有很重要的资源可以购买南方的货物。”
  “什么?”朱高煦愈发困惑。
  “煤铁。”
  “山西有煤,辽东有铁,而北京就是这两者的枢纽。”姜星火干脆说道:“伱们可能不知道煤铁在未来所起到的作用,我便是这么告诉你们,大明如果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非得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煤和铁除了能炼钢,煤还有别的作用,那便是跟烧炉子的柴禾一般,能让一个新的动力对象持续地使劲儿,做到很多人力、畜力做不到的事情。”
  “姜先生指的是?”
  朱高煦根本想象不到,姜星火所说的这个新的动力对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你可以理解为——铁马!”
  所谓铁马,自然就是蒸汽机了,这也是大明进入工业变革时代所必须点出来的科技树,当然了,姜星火现在只是这么一说,来论证他关于迁都方案的可行性,并不代表现在就要把蒸汽机点出来,这违背他的初衷。
  姜星火更希望在他的指引下,大明能培养出健全的科研与生产体系,自主地加入历史的洪流向前迈进。
  烧开水能把盖子顶起来这种事,难不成他瓦特能发现,我姜星火引导一下,大明就没有几个聪明人发现?
  不可能的事情。
  蒸汽机诞生的关键,绝不在于蒸汽机本身,而是孕育蒸汽机产生的那个环境。
  用近乎疯狂的创新来追逐利润。
  所以,姜星火需要的是因势导利,创造出能诞生蒸汽机、织布机的高度“竞争、创新、逐利”的环境,这远比在科技树上跨越基础科技点出蒸汽机这一点,重要的多。
  姜星火继续解释道:“用铁做的马,不见得是马的形状,但它所起到的作用,便是几十匹马都赶不上,而马还需要养殖、照料、吃草吃豆,这铁马就根本不用,只需要用煤铁炼出来的钢,来把铁马造出来,然后不断地往里扔煤炭,就可以驱动铁马。”
  “铁马可以拉着货车甚至载人在有两条钢轨的道路上昼夜奔驰,不需要任何休息,大明南北从此可以极大地畅通,朝廷的控制力会随着钢轨道路延伸;铁马也可以放在船上驱动螺旋桨,推动船只在水中前行,无视是否顺风顺水的条件,从而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铁马更可以生产很多诸如原本需要人工来做的货物,譬如棉布、纱布等等,而在生产过程中,铁马不仅不需要休息,生产的效率更是远胜人手。”
  第178章 皇帝与太子的分权
  听完了姜星火的话,密室内的众人反应各不相同。
  朱棣和朱高炽都感觉匪夷所思,甚至有些惊讶,而道衍和夏原吉则陷入深思之中。
  至于李至刚李尚书他没啥反应,他才不在乎墙对面的人说啥,只要不把他牵连进诏狱就行。
  这些信息对朱棣等人来说太陌生了,至少朱棣从来没有考虑过,一个钢铁做成的马竟然有那么强大的功能,又能织布、又能拉货、又能载人、又能推船。
  不管是明代还是此前的朝代,这时候的人类始终不可能意识到钢铁机器的强悍之处。
  毕竟,这是从未出现过的事物。
  鉴于姜星火好像没有吹过什么实现不了的牛,朱棣也简单设想了一下,若是铁马真的出现,那么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战争的模式被改变了!
  是的,铁马拉着人和真正的马,可以在固定钢轨的道路上飞驰,只需要喂给铁马吃煤炭就可以,那么人和真正的马就可以好好休息,如此一来,哪怕远距离调动兵马,也可以“以逸待劳”,这是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
  其次便是,运输后勤补给更加简单了,只要是有这个东西的地方,不需要民夫和辅兵再苦哈哈地推着小推车、驱赶着骡马运输粮食辎重了,只需要扔上铁马拉的货车就可以了。
  而这一切如果真的实现,朱棣敏锐地意识到,以后这些固定道路的交汇节点,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以后的战役,恐怕就是围绕这些铁马道路的节点所展开的。
  而铁马道路,极有可能跟现有的交通要道高度重合!
  另一侧,也是朱高煦的反应更夸张。
  “怎么可能?!”
  朱高煦听得目瞪口呆,张大嘴巴,连话都忘记说了。
  朱高煦概念里的“铁马”,也不过是所谓的战场之王“具装甲骑”,也就是自南北朝兴起,唐朝一度衰落,而复又极盛于宋金夏时代的铁浮屠、铁鹞子等等重甲骑兵。
  可那种“铁马”,也是要吃草喝水,甚至要吃豆料、蛋料的,比人都金贵的多得多,根本不可能拿来当运输工具,更别提什么拿来下海推进船只,或是代替人手来纺纱织布了。
  姜先生口中的“铁马”,竟然能做如此多的事情,而且只需要烧煤炭就行,这不禁让朱高煦一万个难以置信。
  但这毕竟是姜先生说的话,此前姜星火发明化肥仙丹,让农作物亩产量翻倍的事情还犹然在望,于是朱高煦倒也不敢质疑,只是太过难以置信罢了。
  郑和自然也晓得这个道理,化肥仙丹珠玉在前,谁知道姜星火说的这个“铁马”是否就真的不存在?
  若是有这东西,别的不说,光是海运,恐怕就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了。
  原因也很简单,船只不需要完全依靠顺风顺水来决定航速了啊!
  “姜先生说的‘螺旋桨’,是个什么东西?”郑和忍不住问道。
  这是郑和最关心的问题,他紧紧地盯着姜星火看。
  姜星火给他摇了个花手。
  “看明白了吗?”
  郑和摇了摇头。
  姜星火又从地上捡了三片颇有韧性的枯叶,把它们分开缠在一根小树枝上。
  “嗖!”
  随着手搓小树枝的旋转,三片枯叶也跟着转动起来,渐渐形成了残影。
  郑和一拽假胡须,差点把粘在下巴上的长髯拽下来。
  “这不就是一片变成三片的船尾舵桨吗?”
  姜星火怔了怔,说道:“对,大概就是这意思,铁马驱动这根树枝,也就是舵桨,船不就可以向前推进了吗?”
  剎那间,郑和陷入了呆滞的思索推演。
  而朱高煦也是开始变得将信将疑了起来,他作为职业军人,职责就是征战沙场,打败敌人,平常并不关心这些,对于所谓吃煤就能动的“铁马”,更是头一次接触到。
  姜星火微笑看着他们,等待他们反应过来。
  好久之后,朱高煦才迟疑道:“姜先生您确定吗?”
  姜星火点头:“我当然确定,不过这种东西,现在暂时一两年内还不能面世,它需要再更合适的时候出现。之所以提前说出此物的存在,便是关于迁都的聊天讨论,我给你们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而已,不管究竟觉得可不可行,都只是无聊时的聊天而已,切莫当真。”
  朱高煦忍不住插言道:“那如果不能造出来铁马呢?”
  姜星火淡定道:“如果不成功,那就当是我吹牛好了。”
  朱高煦顿时哑口无言。
  姜星火继续讲道:“你们可以思考一下,这是关于迁都第二点困难,我做的一些思考.假设铁马和轨道作为运输工具成立,那么北京作为山西煤炭和辽东铁矿石的运输枢纽,自然就有了跟南方对等贸易粮食、丝绸、茶叶、瓷器等等的能力,而北方的煤铁或者是炼出来的钢材运输到南方,制造出来的廉价纱、棉,又可以进一步向海外进行贸易,甚至可以卖到极西的莺歌蓝、发郎溪等国。”
  “海权,从来都不是指水师或者控制海路,指的是能通过所控制的海路,有效地运输货物、人员等资源!”
  事实上,南京固然没有北方那种发展工业所需大量煤铁的得天独厚条件,严格地来说,马鞍山铁矿和淮河煤矿是支撑不起第一次工业变革的,但南京也有一个条件是北方比不了的,那就是财富和人口!
  没有足够的财富和人口,工业变革根本无法启动,毕竟大明又不是靠掠夺起家的,用不了外部财富,初始动力只能依靠内部财富。
  北方现在十室九空,本来元气就没恢复过来,哪有足够的财富和人口推动工业化?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