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历史架空 > 大英公务员 > 第116章
  本次波茨坦会议上,大英帝国的主题是,以暗箱操作为主。艾伦威尔逊也在伊朗问题上卡住好几天了,他心里知道核弹爆炸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心里也着急。
  着急的不仅仅是艾伦威尔逊,福尔采娃没有轻松到哪去,她心里的急切不比艾伦威尔逊。
  “如果没有结果就不谈了,十月份联合国成立,到时候苏联会看到,自己的国家是如何受到全世界国家围攻的,美洲早已经是美国人的后花园。加上英国和法国带动着西欧国家,苏联一定会撤军。”艾伦威尔逊撂下狠话,已经在撕破脸的边缘。
  虽然和一个漂亮大毛妹谈判,可以说是赏心悦目的事情,可哪头比较重要艾伦威尔逊还是很清楚的,地中海的问题,在南斯拉夫难民问题出现之后,苏联必然将会从地中海拿到海军基地,绕过达达尼尔海峡的钳制。
  所以在黑海出行问题上找苏联麻烦,其实只有理论上的效果,苏联肯定会从巴尔干得到海军基地。但是波斯湾就不同了,这是一个大问题。
  福尔采娃被艾伦威尔逊的变脸吓了一跳,英国在伊朗问题上比想象当中要坚持,轻声道,“你们想要联合在一起,伤害苏联的利益。”
  “伊朗是一个独立国家,现在不是大英帝国和帝俄的时代了。”艾伦威尔逊不为所动的道,“不管苏联心里想怎么插手伊朗,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灰头土脸的从伊朗撤走,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选择。”
  “你现在让我对你的观感变差了。”福尔采娃撩了一下发梢,定定的看着艾伦威尔逊。
  “哪又怎么样?”艾伦威尔逊手一扬,带着夸张的口吻道,“我们是代表两个国家在进行秘密谈判对不对?难道我们是过来相亲的?你给我点便宜,我就能把大英帝国卖了?”
  除非他不想进步了,不然绝对不会被福尔采娃的美色所迷惑。
  这一天的暗箱操作又是不欢而散,晚上英国代表团和苏联代表团的房间,灯光都亮了很久,事实上美国代表团虽然看似无关,但也一直注意着英苏在正式谈判围绕着伊朗问题的交锋。
  之所以采取看似中立的态度,是因为美国人相信,英国人一定会主动开口请求帮忙的。
  而这正是艾伦威尔逊极力要避免的事情,他比谁都知道,一旦美国掺和进来,英国的存在感就等于没有。美国不比苏联的危险程度差!
  有时候艾伦威尔逊都在想,就直接让苏联把伊朗吞并了,看看美国还能在一旁看热闹么?还能忍住不下场?
  只要把伊朗问题解决,大英帝国就没有什么要争取的了,这是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亲自告知艾伦威尔逊的话。
  “我们已经和美国人私下沟通过了,一旦到期苏联不撤军的话。美军就会进驻伊朗!”艾伦威尔逊板着脸通知福尔采娃,“到时候不要后悔,是苏联自己选择的。”
  和美国人私下沟通在伊朗问题上是绝对没有的,这不耽误艾伦威尔逊进行最后的讹诈尝试。
  “你们真的愿意把利益让给美国人?”福尔采娃不可置信的反问。
  “难道让给你们苏联人?让你苏联解放全世界,让这些落后的民族和大英帝国平起平坐?”艾伦威尔逊气不打一处来的愤愤道,“英国再差,也不能让原来的殖民地骑到脑袋上,我看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远了,希望战争之后我们都还活着。”
  从来没有一天,艾伦威尔逊觉得自己会和常公一样,嘴里念叨着第三次世界大战,把这种没有影的事情当做救命稻草,可事到临头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第106章 峰回路转
  说实话,艾伦威尔逊不喜欢这种狐假虎威的感觉,这和他眼中怨完苏修怨美帝的常公差不多,可是大英帝国现在明显对苏联已经摆弄不明白了,这是任何卓越外交官都改变不了的。
  第三次世界大战其实也是苏联心里害怕的事情,在二战刚刚结束的这段时间,第三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多么罕见的想法,从德国到日本,无数轴心国还在抵抗的士兵,都觉得同盟国集团迟早会翻脸。
  一旦天下有变,今日的敌人说不定就是明日的朋友,德国这边的美军当中,刚刚被艾伦威尔逊坑了一把的巴顿,就是美军当中的一个代表。
  但双方都对对方有所忌惮,英美都不是传统的陆军强国,苏联乃至前身帝俄的陆军都是名声在外,更不要提苏联红军刚刚正面推平了横扫欧洲的德国人。
  对于苏联来说,普通公民可能还不知道这一次战争苏联遭到了多大的损失,但高层心里一清二楚,现在的苏联除了手中有通过战火磨砺的红军士兵之外,其他方面一塌糊涂。
  艾伦威尔逊本以为,这种互相忌惮的心理下,和苏联达成协议并不难。但是没有想到,苏联的态度还是这么的不可理喻。
  万般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向常公开启学习,搬出第三次世界大战进行讹诈了。
  隔了一天,艾伦威尔逊心里做好了没有共识的准备,等着福尔采娃到来。四目相对良久,最终福尔采娃打破沉默道,“你对苏联的战争威胁,一定会被记住的。”
  “我要维护大英帝国利益,如果苏联能够像是一个正常的国家,用合理的态度进行沟通,英国和苏联的关系不会太差,尤其是现在艾德礼首相执政的时候。希望苏联不要将英国的善意当成是绥靖,虽然我们绥靖了一次,可最终倒下的还是德国。”艾伦威尔逊慢吞吞的开口道,“不要把一个有着过去荣光的帝国,往绝路上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