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辛苦,不辛苦!如果年年都能丰收,老汉甘愿起早贪黑呢!宋先生的恩德,我们都记在心里呢!等到鸡仔出栏了,我们请宋先生吃全鸡宴!”
“那感情好,我可记着这一口啊!大伙儿可是都听见了,不能耍赖啊!”
众人都哄笑起来,还有人作怪说:“今儿是八月初八,我可没记错日子!我做见证人。”
“还有我还有我!”
众人都笑了起来,在愉快的气氛中,就着小菜他们把新米吃的干干净净,赵辰之已经收拾好情绪,对着众人说:“现在虽然收获了,但是鸡鸭还没出栏,等到年底事情都办完了,我来开流水宴!”
“对啊,你们走了这么远来送饭,着实辛苦了,回去吧都回去吧,”宋朗旭也劝着,“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村民们依依不舍,始终舍不得走,又劝了好久才慢慢散去。
衙门清理现场,刘主薄站在大门口望着天空,多少年了,他只见过村民们在衙门撒泼打滚装聋作哑,为了一个鸡蛋都能吵半天,哪儿见过主动来送东西啊,他们不要还硬塞,甚至有人丢到衙役们的怀里扭头就跑的,也不怕砸着人。
照城,真的要不一样咯!
*
肥料作为重中之重,一直都在加班加点的生产,尤其是上回宋朗旭去巡逻,结果碰到一个苦心专研的,想要延长肥料的保质期的朱平,还真被他研究出来了。
以前的肥料只能保存一个月,现在的肥料能够存放半年,营养虽然有所流失,但比起存储便利根本不算什么。
再经过反复试验后,这个法子趋于稳定,已经投入生产,一筐筐的肥料经过发酵混合后,已经摆放在库房里,正等着明年春耕时大展身手,供应给全城百姓。
不过,现在出现了一点小问题,那就是肥料的原材料不够了。因为原材料都是菜叶结梗之类的东西,数量有限,胡小三以前负责收购原材料,附近的村子都收刮干净,要去更远的地方收了。
“实在不行,就组织人手去更偏远的地方收,再不行可以去隔壁的福光城,仙火城去采购也行。”宋朗旭对着刘主薄说,那些城市人口更多,不缺原材料。
刘主薄连连点头,暗暗记下,就组织人去收集原材料,当然,肥料作坊里也出了一个新规矩,就是送一斤的原材料过来,明年春天能够换两斤肥料。
虽然肥料定价不贵,但是白捡的便宜谁会不乐意呢?
肥料作坊把这个收购原材料的告示挂出去,中间还发生了一件小风波。
肥料作坊主姓岳,做事还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把收原材料的告示一贴出去,就去整理账册了。结果一晚上的功夫,作坊外面平白无故的多了十几个木桶,里面全是收集来的材料。
岳坊主把附近的村民都问遍了,愣是没有一个人承认是他们送的,哪怕那个木桶底下刻着他家的姓氏,还是梗着脖子不承认。
岳坊主被逼无奈,把能查到出处的原材料都登记造册,等明年肥料生产好了,也悄默声的扔他们家门口,哼!他也会耍无赖的。
他这一举动,让肥料作坊门口的原材料越堆越多,从十几桶发展到二十几,三十几,堆的到处都是,这下来源都找不到了。
岳坊主无奈之下只能找到上司禀告,这下账本配不平了啊,要疯。
刘主薄只好让他专门把这一部分做好登记,留做他用。
*
时间一点点过去,天气变得不冷不热,养在圈里的鸡鸭都有了半大模样,顶多再养上一两月就能出栏。
初步估计数量,鸡至少有四五千只,鸭子也有三千只,数量不算少,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就是,怎么销售。
鸡鸭之前吃饲料长肉,但到了体型极限后就光吃不长了,每天还会消耗大量的粮食,养他们就变成了负担。
“没错,这个时候开始宣传预热,也差不多了。”宋朗旭站了起来,指着他的计划书,“第一步,先打响照城风干鸡,风味鸭的金子招牌来!”
人的名树的影,菜肴也是如此,凭什么西湖醋鱼就比别的鱼菜卖的更贵,全靠的就是名气!
早在之前,宋朗旭已经做好了人员培训,等着他们去给照城风干鸡打响第一炮。
*
福光城。
福光城因为背靠河流,船运发达,来往的商队都要从这里经过,所以经济商业更发达,人口也比照城多一半多。
自然的,福光城的酒楼也有各自的招牌菜,请的大师傅还是从京城花大价钱专门来的,请大师傅做一道菜,就要二两银子,一般人都吃不着。
此时这座以城命名的福光酒楼正是饭点,客来如织,人群络绎不绝,都想着过来品尝招牌菜。
这时从外头来了三四个青年,说说笑笑的找了个张桌子坐下,拿着菜单点了半天始终不满意,就把小二喊了过来:“小二,店里的全部菜色都在这里了?”
小二自豪点头,“当然,我们店里可是有足足三十道菜啊!只有客人您想不到,没有我们做不到的。”
“我要吃的菜,你们这里明明就没有。有风干鸡吗?”
小二一卡,“有红烧鸡,清炖鸡。”
“有风味鸭吗?”
“鸭肉不好吃,味腥,只能做红烧。”
“那不就结了,都没有嘛!还说只有我想不到呢!这牛吹的也太大了点。”点菜客人无趣的阖上菜单,“算了,我也不为难你们,给我们上一道福光醉鱼,一道福寿肉,清炒时蔬,再加个汤吧。”
客人一副不满意的样子,他们也确实没有这两道菜,小二只好先去后厨房通知做菜。等到全部的菜色做好,客人伸出筷子尝了一口福光醉鱼就再也不肯吃了,只捡着时蔬吃。
他这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吸引了其余客人主意,乖乖,二两银子一道的菜,尝一口就不吃了?真不知道生了一张怎样金贵的嘴。
后厨的许大厨皱起眉头,“真的?我做的菜还不满意?”
他放下围裙,打算去问个清楚,那么多人吃过他做的菜,还没见过这么挑刺的,难道是隔壁的酒楼找人过来砸场子的?
许大厨气势汹汹的过去,不料那客人说,“我对这道菜没意见,不论是火候还是刀工,调味都已经到了圆满的地步,许大厨您不愧是京城名厨,但是这鱼....”
许大厨当即露出愧色,开酒楼的都要赚钱嘛,不然难道做慈善?食材都是统一采购的,难免碰上一些品质不好的,许大厨凭着过硬的厨艺尽力弥补,结果还是被面前的客人尝了出来。
这是有一条金舌头啊!
验证了对方对菜肴的精通,许大厨就虚心求教,他之前说的风干鸡跟风味鸭到底是什么菜色,难道是他远离京城,没有接收到最新行业信息?
整个酒楼的人都好奇起来,他们自然是了解许大厨的手艺,难道真有什么他都不晓得的美味佳肴?
这时旁边一个身穿锦衣,气度高华的青年突然开了口,“这两道菜我听说过,就是在京城,也只有少数的酒楼才有卖的,产量不高,这位兄台怕不是在自家亲戚那边尝过?”
说话的客人转而盯着这位青年,乖乖,就算他没什么见识,也能看出这青年身上戴的,衣饰坠的美玉通透无比,价格不菲,这样的人也知道他们的风干鸡?
客人咽了口唾沫,爽快回答,“是啊,我是在自家亲戚吃的,味道特别好,我一直记挂着再吃一回呢!”
许大厨喃喃道,“那我得给京城的师兄弟写封信了,让他们帮我看看......”有了新菜厨师不了解,就是最大的失误。
锦衣青年却在这时说,“那你们可舍近求远了,我知道风干鸡的原产地,就在离福光城不远的照城啊!”
照城?
照城!
福光城人对照城唯一的印象,那就是穷!真穷,穷的饭都要吃不上了。他们里还有不少人祖上其实也是照城人,稍微有点能力后都会尽快搬离,毕竟人往高处走嘛!现在诧然听说照城还有特产,都产生了荒谬感。
怎么可能啊!
但是也有人小声说,“前段时间我听说照城大丰收了,亩产二百七八呢!”
立刻有人反驳,“你听他们吹牛皮,怕不是新来的上官想要政绩吧?可苦了那些百姓了。”
那人本来想反驳,他妹子就嫁到照城,亲自跟他说的消息,还送了米面蔬菜来,水灵灵的新鲜,这总不会蒙他吧?
只是对方不信,他也懒得追着解释。
那锦衣青年听着酒楼人的议论纷纷,看来大家都不是很信,他一耸肩,“我又没扯谎,到地方一问就知道了。”
他说完也站了起来,准备收拾收拾继续赶路,有人壮着胆子问:“公子是做什么的?”
后面的管家替自家主人回答,“我们是去照城收购照城珠的。”
秋冬季节正是收购照城珠的好时节,夏天的珠子不够光亮,冬日才是最佳时节,一斛珍珠价值千金,而珠圆玉润的珍珠产量有限,早早赶去没准能够夺得头筹。
众人恍然大悟,难怪这青年穿戴如此不俗,想必家中富贵,他说的话更是增加了可信度。
照城原来真有好吃的!
这个消息开始慢慢的在福光城还有仙火城传播,一点点的蔓延开来,同时有心思活的打算去照城看看,反正路程也不远。
这一看之下,还真发现了一点不同,以前的照城不仅破破烂烂,而且居民都没精打采,一副混一天算一天的样子,缺乏活力,现在?
城门口的大路被修缮了,马车平稳,地头乡间有人在翻地有人在挖水渠,干的热火朝天,一点都不怕累,甚至还有说有笑,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等进了城打听风干鸡和风味鸭,还要去专门的酒楼,店小二抱歉说着,“现在每天风干鸡跟风味鸭限售,一天二十只,您要来一只吗?”
“啥,还限售?”
“一只鸡鸭长大不容易,需要快一年呢,如果能赚钱我们为什么不赚啊?”小二先是道歉然后说:“不过呢,再等一个月,大批的鸡鸭就该出栏了,您到时候再来尝尝?”
那远道而来的客人腹诽着,为了一口吃的专门跑一趟,他又不是闲的,只是来都来了,至少先尝尝这有名的风干鸡什么味道吧?
这一吃之下,就再也停不下来,香的口舌生津,口水四溅,意犹未尽。只是这回再出高价也买不着了,小二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尝到。
无奈下,那人只能回去了,却记挂着美味,时常在亲友中宣传。
随着风干鸡的美名远播,照城也顺势在人群中默默改变着印象,不再是那个贫苦饥饿的形象。
也不光是在附近的城市传播,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也记挂着这是。
进了十月后,照城就会迎来一波客流量,都是为了来采购照城珠的。最顶尖的照城珠会作为贡品,次一等的珠子却可以在市面上售卖,还颇受欢迎。
因为照城珠受限于独特的山水环境,在明亮的珠光中还带着一种伴彩,柔润好看,低调华贵,是美人的最佳拍档。
想要采购到品质好的珠子,可不得早点来?他们吃住都在照城,也就品尝过这两种美味。
而改良过很多次配方的风干鸡,非常适合携带,能够保存大半年,自然勾起了他们的心思。
看着那些来打听想要采购风干鸡的,赵辰之笑的合不拢嘴。光是这些商人就消耗了四分之一,剩下的那点何愁卖?他想要批准这些订单,却被宋朗旭拦住了耳语一番,赵辰之听的咂舌,“奸商还得是你!小师弟你如果改行做生意,谁能干的过你。”
“我又不偷工减料,又不以次充好,哪算什么奸商?顶多是见过的东西比别人过,知道该怎么卖东西最好了,再说这也是为了整个照城的发展,不然我想那么多办法干嘛?”宋朗旭白了师兄一眼,“等着,好戏还在后头呢!”
第八十四章
珠商们按照往年的习惯收购了足够的珍珠, 再小心用细绒布耐心包裹,免得磕碰让珍珠有了小瑕疵。这些珍珠送到各自的城市后,或镶嵌发簪或做成耳坠, 都能卖出四到五倍的价格, 赚的盆满钵满。若非如此, 这些珠商也不会跋山涉水远道而来, 跨越半个国家来采购珍珠。
商人之间都在互道恭喜,恭喜他们收购到品质足够好的珍珠, 又悄然打听,要不要去参加衙门组织的什么“展销会”。
听说上面会售卖照城的特产,珠商们就纳闷了, 除了珍珠这地方难道还有别的特产?别是什么破烂玩意儿吧?到时候长官要硬塞给他们怎么办?
唉,不过民不与官斗, 这位赵大人毕竟是父母官,如果非要硬塞的话, 他们也不是不能接,只是希望接完能得点好处,不然就亏大了。
珠商们各自盘算着, 很快就到了展销会的当天,就在衙门旁边的空院子里, 从前是用来接待客人的。
此刻这院子恍然一新,布置的极其雅致,明明只用了简单的材料, 硬是装修出十分的效果。
有人微笑站在门口欢迎各位商人进去,除了远道而来的珠商, 还有本地的乡绅们。
自从康寿年落网之后,当时的士绅一下子缩起了脖子, 生怕宋先生拿他们开刀,虽然康寿年这回是罪有应得,也保不齐下回罗织点罪名栽到他们头上呢,所以他们缩着缩着,凡是有什么需要的场合,个顶个的恭敬,如今要用到他们,他们更是乖乖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