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极光之意 > 极光之意 第4节
  可是,他还是有些不甘心。
  他明明没有抄袭和借鉴过任何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更过分的是,棺材板竟然说业主根本就没有学过建筑。
  这不仅让整个过程就更加可疑,还让他的concetto di aurora变得毫无技术含量。
  直接从获奖概念设计,沦为烂大街的作品。
  他得有多业余,才能做出业余人士都能随便diy出来的作品?
  聂广义越想越没办法相信,专门找自己在国内的朋友去现场拍了照片。
  那栋只应该出现在概念里的建筑,就那么实实在在地伫立在水面上。
  如假包换,没有任何被ps的可能。
  他可以不相信程诺发来的照片,却没办法怀疑自己亲自让人去拍的。
  优秀的建筑本不应该被埋没。
  既然国内的极光之意不是刚刚建完,而是早在一年半之前就注册了工作室的,那为什么他以前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聂广义开始怀疑人生。
  怀疑归怀疑,在事实面前,除了认命也做不了什么。
  只是,在彻底认命之前,他必须要回国一趟。
  亲眼看一看,他半年前做好的概念设计,是怎么诞生在别人的脑海里面的。
  究竟是谁抄袭了谁?
  到底是谁盗用了谁的概念?
  如果没有元宇宙极光秀和裸眼3d这些概念,国内的那栋建筑本身,和极光根本也扯不上关系吧?
  凭什么也叫极光之意?
  比起外观的雷同,聂广义更接受不了命名的重合。
  外观或许真的有巧合,极光的概念难道也有吗?
  总不会是未来的他自己穿越到了过去,把这件事情给干了?
  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聂广义整个一个寝食难安。
  宣适和程诺是《极光之意》的配角。
  这两个人的故事还有一个2.3万字的短篇——《大国子民》。
  第3章 蒙娜丽莎
  极光之意。
  五楼天台。
  随风轻拂的电影幕布。
  一部半新不老的电影正在播出。
  超现实主义的水上建筑,搭配极致复古的户外幕布电影。
  在没有星星的夜晚,抱走月亮的孤单。
  电影的名字叫《达•芬奇密码》。
  由汤姆•汉克斯主演。
  上映于2006年。
  这部电影讲述了由卢浮宫博物馆的一桩谋杀案引发的一系列解密的过程。
  所有的密码都藏在达•芬奇的画作里面。
  电影原著作者丹•布朗,对《蒙娜丽莎》、《达•芬奇自画像》以及《最后的晚餐》,都做了颠覆性的解读。
  他认为《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的自画像。
  而《达•芬奇自画像》这幅画,实际上是雌雄同体的。
  更夸张的是,他认为参与《最后的晚餐》的那十三个男人里面,其实是有一个女性的。
  那位女性,在这顿晚餐里面,坐在耶稣的右手边。
  她的名字是抹大拉的玛利亚。
  被耶稣救赎,成为耶稣的妻子,并且留下后代。
  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了解密的基础。
  丹•布朗对达•芬奇画作的解读,是颠覆性且骇人听闻的。
  但偏偏,他又言之凿凿。
  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做到了逻辑自洽。
  那些不够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不够了解达•芬奇的画作的人。
  如果从这部电影开始认识达•芬奇,很容易就会被带到丹•布朗创造的诡异世界观里面。
  此刻,五楼的天台,就坐着一个这样的小女孩。
  她叫宗意,刚上五年级。
  这是个求知若渴的姑娘,活泼好动,逐渐开始对文艺复兴的历史感兴趣。
  当然,能够引起她兴趣的,并不仅仅只有欧洲文艺复兴。
  她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也一样有着绵延不绝的兴趣。
  可能还不止五千,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也不在话下。
  有碍于还是个小学生。
  暂时还没有来得及找到一条可以在历史的长河里悠游的路径。
  好在,她还有一个姐姐,学的是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于是,宗意就有了一个口头禅:“姐姐姐姐姐,我有个问题。”
  每个字都不在一个调上,把话说和唱歌一样。
  并且还用了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古典音阶宫商角徵羽来“谱曲”。
  从宫到羽,才从羽到宫。
  翻译成简谱就是12356(姐姐姐姐姐)-65321(我有个问题)。
  有点恼人,又有点好听。
  “什么问题?”被叫了五声姐的梦心之好脾气地回应。
  “电影里面说的都是真的吗?蒙娜丽莎会不会真的就是达•芬奇呀?”
  宗意的这个问题,带着些许没有褪尽的稚气。
  不太符合现下开口闭口就是《孤勇者》的小学生人设。
  “当然不是真的。蒙娜在意大利语里面,是夫人的意思,所以,蒙娜•丽莎直译过来,就是丽莎夫人,怎么可能会是达•芬奇?”梦心之斩钉截铁地否认。
  “可是,《达•芬奇自画像》不也是雌雄同体吗?认真对比一下,好像也是有道理的呀。我觉得这个电影拍的特别真实啊。”
  在自画像这个问题上,宗意有点被电影洗脑了。
  《达•芬奇自画像》不像《蒙娜丽莎》那么出名。
  是一幅宗意以前没有看过的画作,洗起脑来也就更容易一些。
  “这部电影里面的设定,肯定都是虚构的,你都五年级了,要还这么天真,以后这样的电影就不陪你看了。”
  梦心之有点后悔今天晚上答应陪宗意看这个电影了。
  “我的姐姐诶。我都五年级了,当然是可以分的清楚,哪些电影场景是虚构、哪些是真实的。只不过,我觉得,这部电影里面提到的这个可能,在现实里面,应该是存在的。”
  小姑娘顿了顿:“你懂我的意思吧,姐姐,这可是《蒙娜丽莎》诶,和别的画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姐姐你之前不是和我说,《蒙娜丽莎》是一副很小的画,长77厘米,宽53厘米,我没记错吧?”
  “嗯,记性不错。”梦心之适时摸头杀表示了一下肯定。
  “那姐姐你是不是也和我说过,《蒙娜丽莎》这幅画的被观看次数、被模仿次数、被写入歌词的次数、和被报道的次数,全都是世界第一。”
  “嗯。”梦心之点了点头,示意宗意继续说。
  “这不就对了吗?我的姐姐诶。如果这幅画没有特别的密码的话,又怎么可能会拿到这么多世界之最呢?它肯定是特立独行的啊。”宗意笃定地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梦心之轻轻弹了一下宗意的小脑瓜:“那是因为这幅画挂在卢浮宫,每年去卢浮宫参观的人最多,这幅画的被观看次数,自然也就上来了。”
  “可是姐姐诶,卢浮宫有那么多的馆藏,为什么小小的《蒙娜丽莎》能成为大大的镇馆之宝啊?它肯定是独一无二的啊。”宗意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梦心之不想自己的妹妹被一部电影带偏,只好非常正式地开始解释:
  “那是因为达•芬奇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开创了一种特殊的绘画技法。”
  “你也看过好多次《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图片,对吧?”
  “整幅画是不是给人一种朦朦胧胧却很真实的感觉?”
  “在文艺复兴鼎盛时期之前流传下来的画作。”
  “人物的边界都是非常明显的,会显得比较突兀。”
  “线条越清晰,真实感就越低。”
  “《蒙娜丽莎》这幅画模糊了人物的边界,提升了真实感。”
  “在还没有照相机的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作是以写实为尊的。”
  “在此之前,达•芬奇的同门师兄波提切利通过画长头发来隐藏人物边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