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贫家子的科举路 >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22节
  金掌柜也干脆,原本二十文一捆的丝线,直接算作十五文,每捆便宜五文,十捆那就是五十文,这便宜力度不算小了。
  周氏把那角碎银递给掌柜结账,心中却是纳闷,刚刚她们挑的彩线可要四十多文一捆呢,这黑线的价格咋低这么多。
  “自然是因为买的人少呗!”冯氏笑道,“大嫂,你信不信,咱们走后,那掌柜跟店伙计,指定庆幸陈年老货终于销了出去。”
  冯氏还真没猜错,金掌柜看着走出店门的几人,心里是说不出的畅快,积压多年的货终于销出了大半,今日可真是个好日子啊。
  果然,这世上就没有卖不出去的货,先前之所以积着,那是缘分未到罢了。
  离开绣坊后,妯娌三人直接去了布庄,今日的大头可都在这里。
  还是跟先前一样,周氏和刘氏也没有参与绣布的挑选。
  两人很有自知之明,知道在做绣活上,三弟媳肯定比她们在行,所以由着人家划算,肯定错不了,没看三弟媳绣的那几双鞋垫,连绣坊掌柜看了都点头吗。
  冯氏一口气挑了十几种颜色的料子,每种都让掌柜给她剪了六尺,总共加起来相当于两匹布了。
  这其中,除了鞋垫跟钱袋的料子颜色稍深些外,其他像笔袋扇套还有帕子什么的,冯氏尽量都往清雅里挑。
  刘氏打开包袱皮,把布料一块块装进包袱里,而周氏,则把掌柜找零的十六文装进了衣袋。
  一两碎银最后只剩下这些,这银子可真不经花啊。
  “大嫂二嫂,咱们这就去买点心吧。”
  周氏和刘氏,“买啥点心?”
  “当然是吃的点心啦!”冯氏笑成了月牙,今日她可是挣了不少文呢。
  见两人不为所动,冯氏简直难以置信,“你俩不会啥都不想买吧?”
  周氏和刘氏懒得搭理,自顾自往前走,她们儿子马上就要说亲,这里都愁银钱不够呢,哪还舍得往外掏。
  冯氏急了,几步跑上前,拦着两人道,“哎哟,我说你俩是咋当娘的啊,这好不容易挣了银钱,不该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带回去吗?”
  这话让周氏和刘氏听的有些犹豫,两人突然想起,自己好像从未给孩子们买过好吃的。
  见两人犹豫,冯氏忙快步上前,一手拉过一个,笑道:“走走走,咱们现在就给娃儿们买好吃的去,我说你俩也不想想,今天咱们到镇上是来做啥的,等把这桩大绣活做成了,还怕没有私房给你们攒吗,到时那成堆的铜板,保证让你俩数都数不过来!”
  不得不说,冯氏和林三柱不愧是夫妻俩,这不,冯氏的说话功夫,比起林三柱来,毫不逊色。
  最后,在冯氏那句“铜板数都数不过来”的鼓动下,周氏和刘氏,终于把还没捂热的十几个铜板,全都送进了点心铺子。
  这样的结果就是,林远槐和林远柏左手拿着一块芙蓉糕,右手拽着一根小麻花,都快开心傻了。
  且两人,也第一次有了这么多好吃的,我到底该先吃哪个的烦恼。
  同样吃着点心的还有林远秋跟两个妹妹。
  和周氏刘氏一样,冯氏也买了芙蓉糕和小麻花,因为点心铺子里,也就这两样点心便宜点,其他像栗子糕松子糕啥的,居然要十二文一包,且一包里头也没有几块,不说妯娌三人实在舍不得买,就是买回来后,家里孩子分上一两块就没了,有啥意思啊。
  不过,妯娌三人已经想好了,等下次再卖绣品时,她们一定要买些回来尝尝。
  打开包着点心的油纸,冯氏先分出一小半给公公婆婆送了过去,而后就给三个孩子每人抓了一把,让他们自己收着慢慢吃。
  只是总归是小孩子心性,比起林远秋这个伪孩童,春燕和春草肯定没有这么好的定力,这不,明明嘴里答应好好的,结果不出半个时辰,就全吃光光了。
  冯氏拿起细竹条,准备好好教上一教,结果林远秋不乐意了。
  看到自家儿子把两个妹妹拦在身后,一副怕她们挨揍的模样,冯氏倍感欣慰,她儿子这个哥哥当的挺称职的嘛。
  林远秋当然要护着了,两个小娃儿,难得吃上点心,一时好吃的难以停嘴肯定很正常,要林远秋说,他娘把美食诱惑交到两个三岁娃儿手上,本就不是正确的做法,两人能忍住不去吃才怪呢。
  许是看出了儿子对自己做法的不认同,冯氏也爽气,给自己跟相公留下一些后,就把其余的点心全往林远秋面前一推,“喏,这些都是给你跟妹妹们吃的,至于该怎么吃,全由你这个当哥哥的来安排!”
  小样,还给你娘我老气横秋的,哼,看怎么收拾你!
  冯氏的豪气,着实让林远秋吃惊不小,在村里,谁家有点好吃的不藏着掖着,他娘居然把这么一大包点心都交到他手上了?
  还有,这点小事哪里能难倒他,他一定会把点心一天吃多少,该什么时候吃,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看到两个妹妹看着他的小杏眼里全是崇拜,林远秋已开始在心里打着草稿了。
  比如妹妹们若是乖乖洗手洗脸,就用点心做奖励,若是妹妹们有好好吃饭,那也给点心做奖励。
  最重要的是,每天吃的点心不能超过一定的量,否则伤了乳牙,到时极有可能会影响恒牙的长出。
  所以自己一定要把控好了。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超级骨感。
  看到整日围着自己各种卖萌的双胞胎妹妹,林远秋都快傻了好吗。
  他就不明白了,点心的威力就有这么大吗?
  事实证明,点心的威力确实挺大的。
  这不,等最后两块芙蓉糕吃进两个小姑娘的嘴里后,那整日围着哥哥转、整日围着哥哥各种卖萌什么的,立马不复存在了。
  俩小姑娘拿起哥哥用帕子做的小老鼠,欢欢喜喜出了门。
  话说,她们都好几天没找春梅春秀姐玩了,还怪想的。
  ……
  自从布料和绣线买回来后,妯娌三人就开始忙碌到各种裁剪中,扇套,笔袋,荷包,钱袋,帕子,还有鞋垫。
  十几块料子,一共裁了三天,妯娌三人拿着尺子量了又量,做到尽最大可能节省料子。
  这期间,吴氏接手了灶房里的活计,捏窝头,做馒头,熬稀粥。
  而林大柱兄弟三人也都没闲着,烧火的烧火,劈柴的劈柴,母子四人做起饭来配合融洽。
  老林头把院门一关,外面白雪皑皑,家里热火朝天,居然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裁剪好了料子,妯娌三人就做了分工,扇套笔袋还有鞋垫归冯氏,帕子跟荷包交由刘氏和春梅负责,而钱袋则交给了周氏。
  原本周氏还有些不敢上手,毕竟前段时间的刺绣体验让她印象深刻,她担心自己会糟蹋了这么好的料子。
  哪知周氏听了冯氏的话,试着绣了一个财源滚滚的“财”字后,才发现,原来绣单一色的字,可比绣多种颜色的花要容易多了,最起码不用考虑颜色的深浅搭配,她只要尽量把针线走均匀,就完全不成问题,
  这让周氏兴奋了一整天。
  林三柱特地让冯氏用纸钉了本账册,然后让林远秋把买了多少绣线和绣布,以及一共裁出多少扇套笔袋帕子,和多少钱袋荷包鞋垫,都一一记了下来。
  说这样便于计算出单个绣品的成本,到时也好定出具体卖多少价格。
  正当林远秋纳闷便宜爹会用什么法子,计算出近几百个绣品的成本单价时,就见他一把抓过依在门后的竹扫把,然后与大伯二伯,三人一起到灶房去了。
  等再出来时,兄弟三人除了脸上的胸有成竹,还有就是瘦身了许多的竹扫把,可见上头的细竹枝被折了不少下来。
  林远秋偷偷把三人报给自己的成本数核实了一遍,发现居然分毫不差,心里吃惊的同时,又有些了然。
  当今社会,不识字之人占据大半,百姓们若是不想个有用的“土法子”,最基本的物资交易都难以进行。
  所以,不识字的林三柱他们,能准确计算出绣品成本,就不足为奇了。
  ……
  今日是腊月二十九,老话都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是以,这会儿的妯娌三人,正在灶房忙着揉面做馒头,虽用的依旧是黑面,可昨天发面时,吴氏特地舀了两大碗白面进去,这样做出来的馒头,看着也就没这么黑了。
  而此刻,在三房屋里,林远秋正握笔写着对联。
  红纸是前两天林大柱去镇上办年货时买回来的,用林三柱的话说,家里已有读书的人了,那买门联和对联的银钱,总不能再往外花了。
  ……
  第21章 过年
  买红纸时,老林头特地让大儿子多买了几张,大妮二妮就嫁在离这边村不远的寺后村和兰塘村,他准备给两个闺女也送些春联过去。
  农家人能省则省,虽一副对联花不了多少文,可一整屋贴下来的话,那也得二十多文了。
  林远秋脑海里是有原身记忆的,印象中这两位姑姑对他们几个侄子侄女都挺好,特别是大姑姑,上次回来时,还带了好几个煮熟的鸡蛋,当时原身也分到一个呢。
  至于其他像两个姑父家境如何,姑姑们日子过得怎样的记忆,林远秋是一点没有的。
  这也正常,原身就一个小孩童,平时肯定不会去留意这些。
  老林头把已干了墨汁的春联分别用油纸包成两卷,两个闺女家给的一样多,都是三幅对联,三幅门联,另外还有春条跟门叶各十六张,卷在一起可有不少了。
  林三柱主动揽下了送春联的活,拿着油纸伞就兴冲冲的出了门。
  他已有好几个月未见着两个姐姐了,想趁送春联的机会,正好可以过去瞧瞧她们过得怎样。
  最最重要的是,这春联可是他家狗子写的,由他这个当爹的送过去,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林大柱和林二柱都明白三弟的想显摆心思,便也没跟他抢活,全由着他去了。
  林三柱速度也快,巳时出的门,未时就回了家。
  一起带回来的,有林大妮家拿来的半篮子腌酸菜,还有林二妮婆家给的两块豆腐。
  吴氏挑出几颗酸菜让周氏用蒜头炒了,晚饭搭着粥吃肯定格外的香。
  “娘,明天杀哪只鸡啊?”林大柱朝邻桌的吴氏问道。
  问清楚了,明日他一早起床后,直接去后院鸡窝抓就行了。
  一听这话,几个小的立马放下捧着的碗,都“唰”的一下,全朝吴氏看了过去,盼了一年的大鸡腿,他们当然上着心。
  这些人里面自然也包括了林远秋。
  林远秋也十分盼着吃鸡肉的事呢。
  话说,自打来到这里后,他别说吃上一口鸡肉了,就是鸡肉香他都没闻到过一回,林远秋觉得,要是再不让自己尝上一尝的话,他肯定要忘记鸡肉是啥个滋味了。
  看到孙子孙女们满是期待的目光,吴氏也没磨叽,笑道,“咱家那几只公鸡,你就留下个头最大的那只,其余全杀了吧。”
  林大柱一时愣怔,四只公鸡留下一只,那不还有三只吗,居然全都杀了?
  自己不会听错吧?
  林二柱跟林三柱,还有周氏刘氏和冯氏,也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往年可都只杀一只的,今年老娘(婆婆)怎么这么舍得了?
  “杀三只?”生怕是自己听错了,林大柱想再确认一遍。
  “对,杀三只。”吴氏点头。
  这几只公鸡,还是年初老母鸡抱窝时孵出来的,公鸡又下不了蛋,肯定不会再养着浪费米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