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翻页 夜间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人生赢家[快穿] > 人生赢家[快穿] 第559节
  “怀玉你先别走,留下来吃午膳。”
  “不了,我得回去看书啦。”顾怀玉冒雨回了家,坐在书房里有些怅然若失。哎,他和善儿从小一起玩到大,这还是第一次分别,叹着气,他忽然见窗边的贵妃榻上有一个眼熟的匣子。
  他冲过去将匣子打开,立刻瞪大眼睛:“流芳!这是谁送过来的?”
  流芳吓一跳,赶紧进来,一看匣子就明白了:“少爷,这是卫世子身边的含章送来的,他刚走您就回来了,奴婢还没来得及告诉您。”
  顾怀玉又气又急:“善儿怎么这样啊!气死我啦!”抱着匣子就要追出去,流芳忙拦住他:“外头正下雨呢,少爷要去哪里?对了还有一封信,含章还留了一封信,说一定要给您呢!”
  拆开信一看,果然是熟悉的笔迹。看完后他揉揉鼻子,将信折好收起来,又让流芳将匣子收好。
  “少爷别伤心了,卫世子很快就会回来了。”
  他挥挥手示意流芳退下去,自个儿又把信展开来看。
  “我知道啦,这几年一定好好闭门读书,不会插入皇子间的斗争,我是哪根葱啊便是想插入也没有人瞧得上我吧。”顾怀玉伤感地嘀咕着,“还让我不要沾上赌博不然打断我的腿,我哪里敢进赌坊,我连赌坊门口都没有进去过。善儿,你可一定要平安回来啊,到时候我还要让我的孩子认你做干爹。”
  同一时间,皇后站在皇城中最高的摘星楼上,远远看着城门的方向。可是皇宫太大太大了,穷极目力,她也只能看见皇宫的红墙绿瓦,钟楼鼓楼。
  “娘娘,雨势越发大了,您进来避一避吧。”
  皇后置若罔闻,又略停了停才转身进阁子里。
  高高的摘星楼,来时得一步一步踏上台阶,离开时也得一步一步稳稳地走。皇后扶着扶手走得很慢,她不让人搀扶,侍女们胆战心惊地跟在她后面,神经绷得紧紧的,皇后身后的大宫女甚至紧紧握着手,已经做好了若是皇后脚滑就冲上去做肉垫的打算。
  好在皇后如来时那样稳稳当当地下楼了,在她踏上平地的那一刻,几乎所有侍女都松了一口气。皇后感觉到她们紧张的情绪,心中忽然有些涩意。她在她们面前,是能够主宰她们生死的主人,是她们的天。可是她这个“天”却没有办法保护住自己的儿子,留住自己的孙子孙女。
  唯一的孙子不想认回来,在今日即将远走他乡,至少四年不会回来。
  她也即将出宫,避开这个伤心地。
  贵为皇后又怎么样呢?到头来也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走吧,通知下去,本宫要出宫去佛陀寺了。后宫嫔妃都不用给我请安,我一个都不想见。”
  “是。娘娘,惠妃娘娘今日仍跪在宫门外。”
  皇后嗤了一声:“老三已经上路去禹城了,木已成舟,求我又有什么用。无能!怎么不去求皇帝!”
  惠妃脸色苍白地被拦在皇后宫外,短短几天,她已经憔悴到极点。她眼睁睁地看着皇后宫中侍女太监们来来回回地搬东西装车,中午时分皇后倚仗摆起来,簇拥着凤舆驶出宫门。
  “娘娘!皇后娘娘!”惠妃追着凤驾,不一会儿就被落下,她在雨中哭泣,任宫女怎么着急搀扶都扶不起来。
  这一年冬天发生了太多事情,皇后离宫后,宫务无人掌管,皇帝点了德妃贤妃徐嫔三位嫔妃共掌宫务。夹在老资历的四妃之中的徐嫔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她是八皇子生母,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母凭子贵。
  深宫之中纷争渐起,八皇子在前朝也开始搅动风云。不过这些都跟皇后无关了,她虔诚地在佛陀寺中日夜念经祈祷,为儿子求一个美好顺遂的来世。
  “儿女绕膝下,子孙满堂,乐享天年。”
  半个多月后,风尘仆仆的庄城瑞和一行人终于进入边城,庄城他们要拐道先送瑞和去岁城,被瑞和拒绝了,他带着自己的亲随小厮独自前往岁城,叩响了宣抚使府的大门。第二天,盖有官印的新宣抚使到任就职的文书下发各处,几天后,停摆月余的宣抚使府重新运转,为着预防今冬雪灾的工作开始忙碌起来。
  第906章 嫡长子
  时间飞快,隔年春日,远在燕京城的卫振泓下场,取中童生第七名,八月里又参加院试,一举考中秀才,同月里,顾怀玉参加乡试,在期待与忐忑中榜上有名,取中举人。同年秋日里,顾怀玉与未婚妻终于定下婚期,他赶紧给岁城去信。
  “明年四月里啊。”瑞和接到信就笑了,提笔写了回信,又在休沐闲暇时上集市去挑选贺礼。他在岁城的工作开展得还算顺利,他本身出身就不差,在京城里武勋之家远没有文人吃香,但在千里之外的边城,侯府世子的名头还算很能唬人的。原先的宣抚使年纪大了,已然连任八年,最后病逝在任上,那是一位工作很负责任的老大人,宣抚使府在他的经营下在岁城人民口中极有口碑。承其遗泽,瑞和就任后遇到的阻力并不多。
  他将宣抚使当做跳板,并不满足于此,找机会插手军务。
  岁城的驻守总兵姓关,扯起族谱拉关系,瑞和厚着脸皮喊对方一声世伯,对方也乐得接他的台阶,喊他一声贤侄。
  借着工作的理由瑞和进过几次军中,有的将领仍然严格训练,有的营区却十分懒散,但有一个统一的问题,那就是军械老旧马匹质量一般,士兵们的精神面貌相当懒散。驻守三余城的勇定将军跟瑞和说:“边城无战事,朝廷怎么可能舍得投钱进来呢?我们行军当兵的人的确想要功勋,但若是能够能国泰民安,边境安稳,无法升迁也不是什么憾事。你也别灰心,宣抚使是个锻炼本事的好位置,你干上一任,必定能有所收获,以后再到别处当官时这些经验都用得上。”
  军资不足是持续多年的问题了,比如去年年底的军资就因为八皇子入户部掀起的风雨而滞缓了,直到大年初二军资才抵达,边城将士们才得以穿上新制的棉衣。其二就是升迁困难,赏赐很少,可以说是被皇帝刻意遗忘的角落。说来也是,边城平静几十年了,根本没有战打,只能死死熬资历。初来时再有雄心壮志满腔热血,十几年几十年地熬下来,剩下的也只有灰心与得过且过了。
  都是肺腑之言,瑞和受教应下。
  可是再过几年西厥铁骑就要入侵边城了,首当其冲的就是三余城,庄域将会死于首轮攻城战之中。
  要想引起朝廷重视边城军,那他就得先找出西厥心怀不轨的证据,不然的话现在他空口嚷着西厥人将会打进来,任谁都会当他被边城的风沙吹傻了。为此,瑞和耗费了大量精力财力人力,两年时间里不止派出了多批人手,还曾亲自七次深入西厥领地,追寻迁入草原深处的七部族群的下落,陆续得到一些证据。
  证据呈上去,岁城总兵觉得是无稽之谈,还觉得瑞和这是在没事找事。
  “西厥那迁回去的七部族,这些年来连集市都没有来过,可见生活得相当闭塞落后。至于养马的痕迹?他们族群本就有养马驯马的天赋,我们大燕不是还常跟他们采买优质马匹么?草原那么大,他们养了那么多马,有马再正常不过了。至于铁器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我们大燕压根就没有售卖铁器给西厥,这是先皇时期就明令禁止的铁令,谁敢违背?西厥领地上没有铁矿,养再多马却没有铁器做马具,西厥能成什么气候?”
  一条条反驳了瑞和的报告,将折子推了回来。瑞和伸手压住这张折子,笑着说:“听您这么说,似乎真是我多虑了,不过我认为西厥与我大燕仇怨甚重,若是有机会一定会对我们亮起獠牙,合该多多提防,小心反扑,您看要不派人深入查——”
  总兵哈哈大笑,称这绝不可能:“他们早就被打怕了!当年他们被灭国,险些被灭族,他们哪里还敢再起贼心?西厥皇族被尽数歼灭,这些年十一部各自散落,没能再次统一立国,十一部各自为政,分散开来的西厥人能有多少威胁呢?卫宣抚使,你啊就是太年轻了,等你在边城多待几年就知道,西厥人不足为惧!”
  见状瑞和就不再说什么了。之后瑞和去找勇定将军,勇定将军倒是觉得瑞和说得有道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理应防着西厥人,不过西厥现在的确没有异动。”
  居安思危的道理,如勇定将军这样的老将自然懂得,可“安”了几十年,免不得磨平戒备之心。
  若是西厥这些年来有小规模摩擦也就算了,可西厥的确安安分分,对大燕俯首称臣。早些年大燕向西厥征购战马,价格压得很低,连河西出名的汗血宝马的价格都压低了五成,这都没见西厥人红一次眼。勇定将军驻守边城也二十多年了,真真是一次都没有与西厥起过冲突。
  “便是有大燕边城居民与西厥人争吵斗殴,也是私人恩怨,没等守卫军出手,他们部落的老音嗒就过来先给他们的族人一巴掌,点头哈腰地将人拉走。西厥这些年甚至大幅减少了养马数量,说是草原退化了不少,草料品质数量下降,已经培养不出来许多优质马了。河西草原的汗血宝马多有名?这两年几乎都买不到了,这对西厥来说也是一大损失。”
  勇定将军认为西厥已经彻底没落了,即使真的有贼心也不足为惧。
  瑞和叹气:“六叔,也许真是我杞人忧天了,可我还是对西厥心有防备,我一定会找到证据的。”
  勇定将军喜他年轻有活力,年轻人嘛就该有所追求,于是鼓励他:“你有这份心很好,这样吧,下个月我会派人进入草原例行巡查,到时候我让他们多深入一些探查,有消息会通知你的。”也好安安这个表侄子的心呐!
  西厥报复之心如熊熊烈焰,表面上有多顺从谦卑,底下就压抑着多汹涌的暗流。举族之力供养军队、全民皆兵帮着打掩护,没将西厥放进眼里的边城巡逻军如何能轻易通过巡查探出真相呢?
  果然,这一次巡查还是没有问题,瑞和将勇定将军送来的信收好,抬头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地图是1:1比例绘制,是他这两年来通过研究地理志、风情人俗志以及各种杂文故事书,探访老居民、商人等等手段汇总来的信息亲手画的西厥国土地图。
  西厥想要打造铁骑军队,离不开铁矿。当年西厥战败后,所有铁矿都被大燕征收了,到现在仍在大燕边城军的监控管理之下。那么他们是去哪里得到铁器的?是开采了新的铁矿,还是有边城军为了私欲偷售铁矿给他们?亦或是找到了其他交易渠道?
  瑞和按了按鼻梁,这些日子他奔波着找岁城总兵,与自己有交情的三余城总兵勇定将军,以及边城十八城民政总揽的巡抚大人,希望自己的调查能够引起他们的主意,但无奈的是他的调查结果不够有说服力,他们在边城生活就任的年限比他长太多了,有着自己固有的想法,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无法轻易打破。
  “我得找出西厥屯兵或者私炼铁器的证据才行。”
  但他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外力上。卫家军……瑞和翻出一本册子,里面记录了密密麻麻的名字,有些打了勾,有些被划掉。卫家军从原身祖父那一代就被解散了,武安侯承袭爵位之后甚至没有来过边城,二十多年过去原卫家军的士兵有些已经去世,有些编入其他军队,有些解甲归田娶妻生子,过上了普通人的日子,只有青樾城那块已经变得陈旧的石碑还站在那里安静地诉说着卫家军当年的勇猛与功绩。瑞和给还找得到的原卫家军士兵送去慰问金,重新联系了一批老兵。有些老兵的后代也参军了,散布于边城军中,好好拉拢的话会是天然的资源。
  上辈子西厥是在原身三十岁的时候袭边的,没关系,他至少还有九年的准备时间。
  专注于一件事情时,时光如白马过隙,四年任期到了,瑞和回京述职时到吏部反向走关系,有意留在边城。又托关系走人情,让翰林院的同事进宫讲学时帮他提一句他的名字。好在四年不见,皇帝还记得他,当然就召他进宫。
  见他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不由得说:“你说你要到边城去领略另一番风光,这风光瞧也瞧了,你在任上政绩评优,也算不辱没你的先辈,在边城有所作为了,为何还要留下呢?”就差直说你的生命只剩五六年,干嘛还这么想不开要留在边城,不如回京与家人共享天伦。他才知道卫振善回来了,还想要回边城,心中实在好奇疑惑。
  瑞和说自己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完,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踏足。皇帝不解,宣抚使这个职位能做的东西有限,做不出什么新意。边城地域辽阔,怎么可能全部走一遍呢?便是在京城生活一辈子的人,都不敢说自己已然踏遍燕京城每一个角落。
  “微臣觉得边城并不似表面上那么宁静,这份折子还请陛下过目。”瑞和递上了一份厚厚的折子。内侍过来接过,双手递给皇帝,皇帝漫不经心地翻了,随后坐直了身体。
  “在边城这四年,微臣用了各种手段探查西厥,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找到了一些线索。西厥领地内山地较少,那些山林这些年无缘无故被采伐一空,据说是前些年西厥大旱引起山火,山林全都被烧光了,所以他们频繁向大燕采购木炭。微臣从木炭交易下手,查到近十年来,西厥与我大燕集市交易中木炭的数量攀升。大燕边城十八城,西厥人到十八城中分散采购木炭,虽木炭需求大了些,却没有引起注意,若不是微臣找出了近十年来十八城的木炭交易账本,又找来经年的老账房查账,还不知道原来西厥竟然已经从大燕购买了这么多木炭。”
  随着瑞和语速微快地讲解,皇帝不停翻着。
  “木炭量实在太大了,远超他们日常生活所需,微臣便怀疑他们将木炭另作他用,极有可能是私炼铁器。……平原这几个地方有异常,外人无法进入,连最受欢迎的绸缎商人也不例外……西厥马匹在马市上供应大幅减少,据说是这些年雨水不足草原退化,可微臣找了最有经验的农人去探查西厥各处的水土,牧草的确有所退化,但不至于供应不上牧马的口粮,微臣怀疑他们私自藏下优质马匹……”
  等他说完,皇帝也将折子大概翻完了。皇帝脸色沉沉:“你怀疑西厥有不臣之心,企图攻击边城?”他点了点折子,“你方才说的与这折子里写的东西似乎没有那么大的说服力,一切都只是你的猜测。”
  瑞和抬头:“陛下,这的确是微臣的猜测,虽没有铁证,但种种迹象都表明他们有所隐瞒,谁知道其中藏着多少野心?仔细算来,距离那一场灭国战争已经四十年了,当年西厥十一部青壮的确伤亡无数,但四十年过去,西厥的人口缺口早就被填满了,其中有大半正值壮年。若是想复仇,这几年将会是最佳时机!”
  皇帝呼吸一促,瞳孔紧缩。
  第907章 嫡长子
  这四年来,皇帝冷眼旁观儿子们争斗,时不时地加柴拱火,背地里却培养起了十皇子。原先他要培养的是小九的,十二三岁的少年正适合雕琢,结果小九胆子太小了,满门心思要出宫建府。没办法,他只好继续往下挑,其实往下也没得挑了,十皇子九岁,十一皇子才五岁,十二皇子早夭,十三皇子才学会走路呢,也只有十皇子了。
  对此,皇帝颇有些遗憾与无奈,这世上没有两全的美事,他提防着成年的儿子,未成年的儿子却又太小了,年纪正正好的八皇子却资质太差,稍微给点颜色就开染坊,不堪造就。
  好在十皇子资质尚佳,教导起来让他颇有成就感。四年过去,十皇子进步极大,再多几年必定是出色的储君人选。四年过去他苍老不少,与大燕皇室其他男丁相比,他已然算长寿了。可他还觉不足,还希望有更多时间,可惜的是于天命一道,他这个皇帝也无法超脱,就算没有血脉毒素,六十多岁的身体也早就踏入暮年。前几年他还有信心能活到七十岁,今年他的身体却忽然变差,生机活力不停流失,不管喝多少补药,泡多少药浴都无济于事,不由得有些焦虑。
  不过他从民间神医那里得了准话,他至少还有七八年的寿数。七八年?够了,那时候十皇子也二十岁了,足够担负起国之重担,到时候他将其他儿子们都安排好,老十也就能顺顺当当继位了。而他,将成为大燕立国以来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结果现在看到这个折子,再听卫振善如此分析,他只觉得一股热气直冲脑门,脑袋轰轰作响,眼前都有些发黑。
  “陛下!”内侍赶紧上前轻轻地他拍背顺气,又拿出一药丸喂给他吃。皇帝吃了药丸,缓了一会儿才缓过来,他咳嗽着摆摆手,“你们都退下。”
  殿中只剩下他们两个人,皇帝盯着瑞和:“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瑞和眼中带着恰如其分的关切,见皇帝问话,忙收敛神情严正地说:“回禀陛下,微臣知道自己所言将会引起骇动,毕竟大燕多年无战事,百姓安居乐业,最是惧怕战争。但微臣能拿项上人头保证,折子里所述皆无虚言,西厥必有异心,多则十年,少则五年,等他兵强马壮之时必定会发动反扑之战,届时我大燕毫无准备,如何能挡?陛下——”他俯下身子,“还请陛下明断。”
  皇帝紧紧握着扶手,想起以前看过的大燕与西厥人之战的记载,“悍勇无畏”、“铁骑破军”,西厥人是天生的马上战士。若是西厥真的发动战争……安于享乐几十年的大燕怎么可能抵挡得住!他心中有数,这些年来大燕将士被他压得早就磨平所有锐气,成为他手中搓圆捏扁的纸老虎,若真有战事,匆忙之间他甚至找不出一个能够领兵一战的人物!
  他咬着牙,半晌才让自己从想象的恐惧中脱离出来,眼睛沉沉地看着瑞和:“你既有这些发现,怎么没有报给当地总兵巡抚?”
  “回陛下,这些发现皆是近期确认,岁城总兵大人见微臣即将回京述职,便让微臣一并带过来亲自呈上,以免折子丢失引起恐慌猜疑。微臣倾尽全力只查到这些,若能有精锐密探前去探查,肯定能找到更多线索。陛下,这几年微臣在边城也找过名医,配合着当地特有的药草,寿命得以延长两三年,但人生依旧短暂,微臣想在剩余的寿命中做出一番功绩,不求能与先祖一样率卫家军横扫西厥于史书上留名,只求在将亡之时回顾此生,能道一句无怨无悔,此生不枉,还望陛下能给微臣这个机会。”
  皇帝摆手:“你先退下去吧。”
  这一退,瑞和就等了足足半个月。
  这个半个月里,瑞和陪伴老夫人,走亲访友,十分快乐。老夫人道:“你都二十二了,真的没有找到喜欢的女子吗?”
  “祖母,我如今正在做一项大事,分不出别的心思。”他提前跟老夫人通口风,“我还得回边城去。”老夫人一副了然的模样:“我看出来了,你的心啊,还挂在边城呢。我也不想拦着你了,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得展宏图,祖母都支持你。”
  回京城半个多月,瑞和就感觉到一种风雨飘摇的感觉。武安侯休沐回来,与他说了这样一番话:“陛下要调京西大营部分兵力入燕京城了,据说是夜里惊梦,梦中有奸人作祟。你上回说你想继续留在边城,这很好,为父支持你。”
  “何至于此?”瑞和低声说,“举国兵权皆收于陛下之手。”就是有皇子要造反,也顶多只有几百亲卫,能干成什么事?
  武安侯是个武人,虽然没有多少文墨,但并不意味着他脑子不好。相反,武人对危险有着一种敏锐的直觉,他看出了皇帝冠冕之下猛虎迟暮的癫狂。他无奈地看着儿子:“我不信你看不出来,你一贯灵活机敏。陛下这般行事,肯定是觉得心中不安,唯有精兵军械傍身才能缓解。陛下,老了啊。这几年五皇子与七皇子八皇子频有摩擦,皇上似乎偏向八皇子,可我分明看出八皇子性情浮躁,若是没有皇上偏爱,早就……”武安侯没说出来剩下的话,只压低声音,“这两年来,几位皇子都来接触过我,被我打马虎眼糊弄过去了,其他将领那边肯定也少不了拉拢。燕京城肯定会越来越乱,我打算让你弟弟带着明意去外地书院求学,你便继续留在边城吧!”
  武安侯说的话瑞和全都应下来了。这让他很欣慰,他笑着摸摸胡子,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笑意收敛:“对了,你回来好些天了,还没有去过你舅舅家吧?”
  “是,母亲说舅母带着征玉回乡祭祖了。怎么了?”
  “唉,你舅母疯了,有时候会认不得人,发疯的时候……会咒骂你的名字。你娘也是怕你受到伤害所以才骗了你,你心中有数就好,不要主动提及去舅家请安,免得你娘又得再找理由骗你。”
  瑞和露出惊讶疑惑的神情:“我知道了,父亲放心吧。”又关心地问,“舅母的病没有寻名医来诊治吗?”
  “寻了不少名医了,你母亲还托人往南边寻医,都没有用。到时候你弟弟去外头读书,会把征玉也带走,那孩子这几年受了不少苦,功课全都落下了,万家只剩下他一个男丁,他不努力读书怎么能行?”
  听着武安侯碎碎念,话题从万家转到万明意腹中尚未出世的孩儿身上:“我要做祖父,你也要做大伯了。”他便微微一笑:“是,我们卫家第三代的孩子就要出生了,我已经备好礼物,等我再次回京述职,那孩子一定能跑会跳了。”
  这话武安侯爱听,哈哈大笑起来。
  “吏部那边是个什么说法?新的调令怎么还没有下来?”玩笑之后,武安侯再度说回正事,“你说你有法子回边城,还有信心重建卫家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到底给陛下呈上了什么折子?”
  “现在还不能跟您说,等宫中有回应时儿子定会将一切一五一十地告诉您。”
  “好,那我等你。”武安侯深深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追问。
  又过了两天,瑞和接到吏部调令,在留任岁城宣抚使的基础上,擢正三品提调使,令重建卫家军。当天,宫中传召,皇帝先是称赞瑞和一番,说他不留恋京都高床暖枕,主动要求留任边城的勇气与坚韧值得夸奖,鼓励他要好好练兵重拾旧时卫家军风姿威名:
  “好在朕执政五十年大庆之时入宫献礼,扬我大燕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