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日月永在 > 第20章 大明的皇帝不好当
  武英殿里的炉火烧的旺盛,铁铉一进屋便感觉身上的寒气被打了个一干二净。
  十月底的南京城,冬意虽还没有北方那般浓郁,但江南特有的湿冷却是厚重的盔甲隔绝不掉的。
  “末将铁铉,参见吾皇圣躬安。”
  朱允炆一进大殿,铁铉便站了起来,却只是扬起右臂敬了一记后世的军礼。
  武勋免跪礼是朱允炆钦定的,“军人不能动辄就跪,跪多了,伤骨气,非年仪、大典、祭祀,五品以上武勋,皆废跪礼,改行军礼。”
  “朕安,坐吧。”
  朱允炆摆手示意他坐下,“朕前几日差人给你送去的那批女兵安顿了吗。”
  一提起这个,铁铉顿时苦笑起来。
  “回陛下的话,安顿是安顿下来了,只是,末将从来没有管理女兵的经验,这些日子,军营像是开了锅,经常有兵士半夜偷跑进女兵营里偷东西。”
  偷东西?
  朱允炆顿时脸黑了下来,“都偷什么了。”
  “那个、亵衣。”
  铁铉臊的啊,黑脸都快憋出血来了。
  朱允炆好悬没憋死,他都不用猜也知道那群货偷亵衣用来干什么,“都抓住了吗?”
  铁铉嗫嚅几声,“大多都是早上发现失窃才报来的,没抓住几个,目前,就有三四个。”
  朱允炆一瞪眼,“女兵营没有哨兵吗?”
  铁铉一摊手,“陛下,您送来的女兵,哪里是当兵的料子啊,站岗放哨的苦她们哪里吃得,那两个西域娘们,哦,也就是您钦定的指挥使让臣调男兵去放哨,这下倒好,里应外合了。”
  多漂亮的姑娘啊,送来当兵?皇帝老子这也太大方了,刚开始铁铉还以为是送来劳军的,结果发现西域俩娘们顶着什么大明文工团指挥使的帽子,正三品,就比他铁铉矮一头,在一看都是俏娘子,铁铉就会错了意,还以为皇帝有什么特殊爱好呢。
  朱允炆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扔出去一个折子,“朕这几天都在给你编条例,就这么短的功夫,你都不能给朕看好咯。”
  铁铉讪讪一笑,“臣有罪。”忙捡起折子,翻看起来。
  朱允炆一摆手,“抓紧滚回去给朕盯紧了,这群小娘们可不能被祸祸了,她们的作用大着呢,知不知道老子当初为了给你物色这一批女兵受了多少罪,内宫外朝没少在朕耳边唠叨,那群混蛋言官差点没把朕骂死,要是让朕知道她们吃了亏,到时候可别怪朕找你麻烦。”
  铁铉忙把折子举过头顶,“臣领圣命,必鞠躬尽瘁。”
  等到铁铉离开,朱允炆叹了口气,一回头冲近侍的小太监说道,“双喜啊,明日是不是又要朝会了?”
  小太监叫双喜,岁数跟朱允炆相近,闻言一低脑袋,“依奴婢说,陛下还是抱恙的好。”
  朱允炆戳了戳双喜的脑袋,“都怪你!”
  双喜趴在地上磕头,“哪能让万岁替奴婢担责,求陛下明日杀了奴婢,让那群言官闭嘴,奴婢之死,换陛下耳朵根子清净,是奴婢的福分。”
  “放屁!”
  朱允炆一瞪眼,“老子大老爷们,还能让你做替死鬼不成,不就是骂吗?让他们骂吧,还能少了朕一块肉?骂也有个头不是,他们在大的胆子,还敢追着朕骂到新年不成。”
  朱允炆说的底气十足,但还是一拍脑门,“罢了,明日你便在午门守着,来的官员都告诉他们朕有恙在身,上不得朝了,冬月以至,天寒,你从内库领一批大氅,来的官员一人发一件吧。”
  “陛下仁义!”
  双喜嚎啕大哭,朱允炆只能无精打采的跑回后宫。
  弄个文工团,朱允炆是万万没想到生出那么多是非。
  过完中秋,朱允炆就宣布裁汰教坊司,所有官妓一律废除奴籍,改为军籍,岁数大的,打发去了江南织造局,一时间朝野上下都摸不清朱允炆的心思。
  裁汰教坊司,不知道多少达官显贵心生遗憾,真真失去了一个消遣娱乐的好去处,还有不少人愣头青一般上折子找朱允炆的茬,“教坊司乃是教化之所,罪臣遗孤,皆戴罪之人,太祖仁义而宽赦性命,乃置教坊司教化。”
  朱植也蹦了出来,旁敲侧击的问着朱允炆心意,被朱允炆一句话怼了回去,“朕觉得广西不错,辽王叔要不要去一趟?”
  开什么国际玩笑,去广西还不如回辽东呢!朱植吓得一激灵,“皇帝圣明,臣早就觉得应该裁汰!有辱斯文,中枢怎可有此有辱斯文之地!”
  这个斯文败类。朱允炆叹了口气,老朱家都是一群奇葩,堂堂亲王千岁,留恋教坊司?这说出去也不怕外臣笑话。
  为什么朱允炆一心要裁汰教坊司,补充文工团,全国有那么多奴籍的侍女奴婢,为什么偏要从教坊司里找?那就要知道教坊司里都是什么人了。
  这群官妓在入教坊司之前是什么身份?
  那可都是千金小姐,官宦之家的姑娘,别的不说,起码一点,识文断字的能耐还是有的,这年头,国朝新立三十年,有文化的人比起后世的研究生还要金贵,用来充官妓?
  疯了吧!
  朱允炆突然发现,自己是不是有些过于仁慈了,几个月以来给了这群朝臣太多的面子,弄得自己想做点什么事,都有一大群苍蝇在自己耳边嗡嗡的叫着。
  本来想不理,木已成舟十来天总该消停了吧。谁知道九月初一的朝会上,这群货还能跳出来。
  “卿家何人啊?”
  朱允炆太阳穴突突的跳着,他生气了!
  “臣,户部湖广清吏司郎中李翼。”
  蓝大褂说起话来,脖子昂的老高,像只企鹅一般。
  “哦,朕还以为卿是言官呢。”
  朱允炆一挑眉毛,“当年太祖说过,我大明一朝言官不会因言获罪。朕裁汰教坊司,你便三番五次抨击朕,既然卿家不是言官,那就别怪朕降罪与你了,来啊,拉出去廷杖二十。”
  殿外有锦衣卫进来,拉起鬼哭神号的蓝大褂,生生拖了出去,朱允炆的耳朵根子这才安静下来。
  “朝会就是朝会,议的是待解决的事情,而不是陈年旧账。”
  朱允炆扫了一眼大殿,“方卿家,你先说一下关于辽东互市的事情吧,阿鲁台部这次看起来诚意不错。”
  “是。”
  等大朝会结束,朱允炆刚离开奉天殿,小太监跑过来低语,“陛下,廷杖结束了,那李翼气绝身亡。”
  二十廷杖,打死了?
  朱允炆瞬间睁大了眼睛,哑然道,“那李翼,朕看起来不过中年,怎么会连二十廷杖都抗不过去?”
  小太监一哆嗦,跪在地上,“回陛下,奴婢刚才看陛下要打那李翼廷杖时的手势,奴婢以为,以为是陛下不容,所以才暗中授意锦衣卫的,奴婢该死!”
  看我的手势?
  朱允炆顿时懵了,刚才自己不就是挥了下手吗?就这么一下,便是要了那李翼的脑袋?
  朱允炆觉得自己有些头晕,一条鲜活的人命竟然是因为自己乱挥手给夺走的?
  “你给朕仔细说说这里面的春秋。”
  小太监趴在地上不敢抬头,浑身战栗如筛糠,“大臣犯错,万岁责罚廷杖,百官不会非议,但是有的大臣不识好歹,冒犯天颜,便是万岁也不好加罪,自古以来哪有天子受气的道理,所以奴婢等便私自做主,观陛下手势而暗中加刑,陛下挥手便是怒了,锦衣卫廷杖时用的便改为实木,挑身高体壮的大汉将军来行刑,慢说二十,便是一棍子下去,这群朝臣也断无幸存之机。
  若是当时陛下手拢于袍中,便是留手之意,一顿廷杖,不过皮肉之苦。奴婢死罪,误会圣意,万死不辞。”
  说完,小太监咚咚的磕头,几下便已经血肉模糊起来。
  朱允炆顿时明白过来,所谓廷杖,就是一块挡在皇帝面前的遮羞布!
  皇帝想要责罚大臣,大臣又没有犯可杀之罪,但皇帝就是想杀他怎么办?那就只能在廷杖里做文章,这才有了这群近侍察言观色的机会。
  大臣死于廷杖,皇帝和百官脸上都好看,皇帝一解胸中怨气,闻之只需要惋惜几句,厚恤即可,百官脸上也过得去,皇帝这不算滥杀朝臣,是那某某某自己身子骨弱没抗住,你看人家谁谁谁,前几天三十廷杖还活蹦乱跳呢。
  其实大臣们心里都明镜,但是这么做,大家都有台阶,皇帝不用担昏君骂名,大臣死后也体面,得一份厚恤,后世子孙科举时,大家伙帮衬帮衬,点个三甲,皇帝也不至于多说什么。
  就还是那句话,哪有天子受气的道理?
  别动不动拿李世民魏征举例子,秦始皇那么残暴,也不影响他千古一帝的名声。衡量皇帝这份职业的标准是功绩而不是人品。
  皇帝要杀谁还用的上理由?遮遮掩掩给你一个体面的死法你就知足吧。
  这就是君臣之间的肮脏潜规则。
  朱允炆做了那么多年太孙,朝堂上也呆了小十年,这个潜规则不可能不知道,小太监这么做,是以为朱允炆在装傻,要拿他出去顶罪,所以很干脆的全盘接了过去。
  他那里知道,朱允炆不是装傻,朱允炆是真的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你说,朕来日如何做才好?”
  朱允炆看着这个小太监,问了一句。
  “奴婢同那李翼有私仇,适才私通行刑的锦衣卫,这才害死了李翼,罪责皆系奴婢一人,陛下明察秋毫及时发现,仍厚恤李翼,再斩了奴婢的脑袋,朝野皆颂陛下仁义之君,天恩浩荡。”
  哪个能做皇帝近侍的,便是后世最牛的秘书也比不上。
  朱允炆真的是自愧不如,自己秘书出身,比起眼前这个确实是远远不如。
  自己是用心做事,人家是用命做事啊。
  方方面面,连借口都给自己想好了。
  朱允炆叹口气,“算了,人死不能复生,朕会弥补自己的过错,跟你没有关系,起来吧。”
  小太监颤颤巍巍的爬起来,却哆嗦的不敢说话。
  朱允炆看着他,一脸鲜血淋漓的,心生不忍,“你叫什么名字?”
  登基几个月,朱允炆才发现自己好像从来没关心过身边这些朝夕相伴的近侍。
  “奴婢贱姓孙,唤双喜,此前一直在御前李公公手下当差,太祖大行,李公公哀痛欲死,去了孝陵守陵,奴婢就顶了他的差,侍奉陛下。”
  朱允炆看他岁数也不大,便又问道,“双喜,这名字是谁给你起的?”
  双喜回道,“奴婢是洪武十二年生人,洪武二十年入的宫,那年,纳克楚投降,长城之外数千里的逆元余孽被彻底靖平,四海统一,此为国家之喜,也是那一年,奴婢入宫,有机会侍奉天家,此为奴婢之喜。因此,李公公便给奴婢赐了名字,叫双喜。”
  朱允炆点点头,“你到也算半个人才,罢了,误杀李翼,朕之过错,没理由斩你首,此事就此揭过吧。”
  双喜复跪痛哭,“陛下仁义。”
  只是朱允炆没有想到,自那日李翼死了之后,那群言官像是打了兴奋剂一般,上折子不说,还动不动在午门外一跪一天,不见朱允炆就跪死在那。
  朱允炆只要一露头,那必然免不了一顿痛骂,朱允炆算是看明白了,这群洪武一朝遗留下来的言官就是来挑战朱允炆脾气的。
  太祖在世的时候,他们老实的像个鹌鹑,换了一个年轻的,他们马上便要蹦出来想博一个清流的名声。
  自己比不上太祖,太祖杀了他们不会对他的光辉形象造成一丝一毫的影响,毕竟千秋伟业在那里,杀了,言官们也只是白死,这群王八蛋精着呢,欺负朱允炆倒是一笔好买卖。
  你来杀啊。
  几十颗诤臣的脑袋,你得换多大一个昏君的名声,等你驾崩,新皇帝登基一定会给这群言官平反,不然新皇帝不也成了昏君?
  新皇帝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好皇帝,那就必须给这群言官平反,后世子孙破格优待,新皇帝会捏着鼻子把朱允炆这个昏君名声坐实的。
  所以说,不要把这群言官想的多有骨气和正直,他们很聪明也很会算计。
  六科给事中出身,政治前途本就暗淡,谁喜欢纪委干部啊。
  所以他们就选择了最有种的一条路,那就是拿命换。
  不争一世之命争百世之名。
  如果朱允炆现在有威望加身,有不少功绩伟业,你在看他们,他们就不会争先恐后做清流的,他们只会想尽办法写华丽辞章歌颂朱允炆。
  大明的皇帝,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