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日月永在 > 第2章 新生的朱允炆
  穿越,总是一件另人心神向往的新奇旅程。
  尤其是从钢铁森林的现代,回到只能从史书字里行间中才能窥探到一丝一毫的纷争大世,这种猎奇,倒是一时间冲淡了朱允炆心中的乡愁。
  这时候的朱允炆感觉很奇特,这种感觉不似那种人之将死时对世界有不舍、遗憾、眷恋等心情,就好像自己还在原时空工作,突然领导交代了一个差事,小朱你去非洲出趟差吧,然后到地方让土著给扣了下来,非得拉着朱允炆在那当个皇上一般。
  很想念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只是回不去罢了。
  但是当晚上吃饭时,府里奶妈抱着一个小子,小不点一落地撒了欢跑到跟前,抱着朱允炆大腿喊着“爹”的时候,朱允炆竟然会有种开心的感觉?
  朱允炆明知道这孩子肯定不是自己亲生的,但偏偏就是自己亲生的!
  你说别扭不?
  自己穿越过来,接过的,不仅仅是这具身体,还有这具身体的一切,朱允炆的家人、责任、使命,在这一刻,朱允炆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因为穿越而改变,自己还是一个丈夫,也还是一个父亲!
  该有的责任,不会因为身份的转变,时空的变幻而消失,相反在这一刻,朱允炆觉得这份责任更重了。
  因为,朱允炆实在不忍看着眼前的“妻子”和“儿子”在几年后,自焚于宫殿之中。
  “今天你怎么了?一整天魂不守舍的。”
  马恩慧给朱允炆添了新茶,“吃完饭早点歇着,今儿这折子就先别批了,齐大人不是回来了吗?让他先过来看看,有什么当紧的摘出来便是。”
  朱允炆不知该如何消受这份美人心,只好温言一笑,“不妨事,只是母亲那里,倒是劳你多去几趟,这几天我可能不太能抽出时间去问安了。”
  马恩慧点点头,这几年朱允炆生母吕氏身体江河日下,就在府里建了一个禅堂,整日诵经念佛,朱允炆晕过去之后,听说一直忙着抄佛经给朱允炆祈福,听说朱允炆醒转,来到看了一眼便匆匆回去了,说是要继续她的抄经文大业,保佑朱允炆能够一直健康下去。
  “今儿宫里来了个公公,找到两位太医问了你的身体。”
  马恩慧轻声细语的,“还带了话,说这几天你先养养身子,皇上那不急着去,等过几日身子舒服了,在进宫去问安。”
  朱允炆看看她,这个妻子是自己那个传奇的爷爷亲自给自己挑选的,称其贤惠如自己的奶奶孝慈皇后,单说这说话,便是妥妥的一个合格的秘书,语气不急不缓,且说出来的话,没有哪怕一句废话。
  适可而止的关心,多了就是干涉,少了便是凉薄。自己病愈,遣人去宫里报信,爷爷的态度如何也都通过一两句话表达的明明白白。
  娶妻娶贤,纳妾纳色。
  此诚乃古之良言。
  “家里上下有你把持着,我放心。”朱允炆放下碗筷,“我先去詹事府了,你慢慢吃,早点休息吧。”
  马恩慧站起身送了一下,临别时脸红了一下,悄么声的问道,“你晚上回来还是留在詹事府。”
  朱允炆心里那个别扭啊,可不是么?你说眼前这个媳妇自己是碰还不碰?碰了的话,咋有种自己给自己带绿帽子的感觉呢?
  “最近事情挺多的,委屈你几天吧。”朱允炆轻轻抱了一下后者,“我这几天可能都得留在詹事府,国事繁杂,家里你多操持。”
  枕边人还是先保持距离的好,不然自己但凡有一点异常,肯定是马上露馅,自己今天拢共没有说十句话,这才蒙混过关,真要朝夕相处,尤其是同枕而眠那指定露馅。
  一言以蔽之,谁知道原身体这个主有啥闺房情趣?
  本来,以朱允炆的身份应该住在皇宫内的东宫,办公在文华殿,但是朱标死了之后,生母吕氏睹物思人,身体便日渐不堪,非要搬到宫外来住,朱元璋便在东安门外挑了近处,建了一座太孙浅邸,平日里,朱允炆更多的时候便在浅邸办公,实在公务繁重之时,便入宫,召詹事府诸臣理政于文华殿。
  朱允炆自东安门入了皇城,转西南走不了几步便是詹事府,若是去文华殿,便要沿着詹事府西侧的御道,往北过承天门和午门,进入宮城,文华殿因是储君理政居住之处,又在举行朝会的奉天殿东侧,故称太子居所为东宫。
  所以,詹事府编制归属东宫,詹事府的官员也是为储君服务的,但办公地点并不在东宫,而是在皇城与皇宫之间的这个区域,也就是所谓的中央办公区。
  像六部一府、五军都督府、锦衣卫等比较耳熟能详的中央官署都在这个区域办公。
  进了詹事府,有当值的官员慌忙见礼,朱允炆关心一句,“诸位都用过晚膳了吗?”
  “回太孙殿下,尚未呢。”
  朱允炆一扭头,冲身后跟随的小太监吩咐道,“去尚膳局催一下。”
  “是。”
  小太监抬腿要走,又被朱允炆喊住,“天气热了,让尚膳局熬点绿豆汤一并送来,在差人抬几个冰鉴过来。”
  “是。”
  “谢太孙殿下。”
  一众官员躬身行礼,领头一人问道,“殿下此时过来,可是有所吩咐?”
  朱允炆哑口,他就是来借宿的,有个屁吩咐,再说你们一个我都不认识,开口不就露馅了?
  “没事。”
  朱允炆想了想,有了主意,“只是近来看到齐泰侍郎关于卫所的折子,对于皇爷爷设办卫所之事本宫还理解不深,想及诸位都是翰林学士,博古通今,特来请教,请诸位各就卫所设办一事,一书所感,本宫明日要看。”
  想认识这些官员太简单了,装一回考官便是,布下考题,你们挨个交卷,点谁名谁过来,朱允炆这见面不忘的本事那可是经过十几年捶打的。
  “谨遵太孙殿下命。”
  众官员再拜。
  “嗯。”
  朱允炆应了一声,“本宫随便走走,消消食,诸位各自去忙吧。”
  朱元璋勤政,经常在晚上批阅奏章时召见大臣,中央各官衙就养成了值班的习惯,二十四小时总有留值的官员,方便朱元璋召见详问。
  詹事府隶属东宫,一年到头都不会被朱元璋想起来一次,但是随着朱元璋身体日渐不堪,批复国事的权利移交到朱允炆手里之后,詹事府就忙了起来,五府六部的折子都送进了詹事府,詹事府俨然摇身一变成了小奉天殿,里面负责整理奏章的录事、舍人也全由翰林学士来担任,编制一再扩充提拔,便是小小的录事,都成了七品的官。
  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顺势裁了中书省,有明一朝再也没有了丞相,但在这个节骨眼,明朝还没有推出后世耳熟能详的内阁机构,天下之事,事无巨细全部由皇帝圣心独裁,朱元璋那个累啊。
  就从翰林学士中挑选优秀的学子帮自己看奏章,这批翰林学子也就是明朝内阁的雏形,但由于他们没有批复权,身份上更像是朱元璋的秘书班子。
  所以级别上仅仅只有六品七品,位卑权微。朱元璋一病,这个秘书班子就跑到了詹事府办公,因为奏章转到了詹事府不是。
  凡涉及到五府六部、赈灾、兵事、边境、亲王的折子,詹事府会摘出来,一早送到文华殿,或者宫外朱允炆的浅邸,一些地方的小事,就打发回各部、两京一十三省布政使司自行处理。
  其实地方上的小事不至于专门写折子送到中枢,明初地方政治机构是极其完善的,只是这天底下总有那么一群人,他闲的蛋疼!
  没事报个祥瑞,写个趣事,或者哪地又出了贞妇孝子,都得写折子往中枢报。
  更遑论朱元璋一病,问安的折子更是像雪花一样,飘进南京城。
  一百个折子里面,最后能到朱允炆案前的,也就十几个。
  国事纷杂,詹事府的录事就分成了白夜班,二十四小时看奏章,分门别类,自然在这詹事府里面就有了不少供人休息的厢房,很简陋,但将就一宿倒也方便。
  朱允炆随便挑了一间,倒上茶水时笑了起来,没想到自己来到明朝的第一天,就这么对付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