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穿越大明做帝师 > 第532章 先生留步
  徐有贞被压制在心底的倔强再次爆发,不过说实话,楚宁举荐他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徐有贞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水利专家!
  现在专业‘对口’,徐有贞一下就迸发出极高的热情,事了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被自己的‘仇敌’楚宁举荐的!
  迷茫的他信马由缰地来到皇家书院,在这里,他遇到了正好外出归来的陈循,一番交谈之后,徐有贞明白了,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活法!
  他辞掉了朝廷工部侍郎的封赏,在工部挂上一个水利司郎中的虚衔,全身心投入到书院的教学当中。
  “正好,刚刚徐先生刚刚说的你们都听到了,你们也想想该如何治理,不是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吗,如果你们治下也出现这种情况,你们该如何处置呢?”朱见深见缝插针地说道。
  一众举子登时有点傻眼,他们当中虽然有不少人知道一些水利方面的知识,但是想徐有贞说的这种情况,他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毕竟朝廷先后派出不少人,甚至连现在捏个辅臣主永和都亲自前往,可收效甚微。
  可这就是说了,他们又不能不作答,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如果做官,就不会遇到这种事。
  他们开始冥思苦想,纠结半天,他们还是第一次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就算会试,他们就算为难,也纠结一会儿之后,也能提笔写下些东西。
  毕竟从小学的就是这些东西,可是刚徐有贞说的这个,在他们的人生履历中,还真没几个人经历过。
  数千举子,最后只交上一百份不到的答卷,朱见深看着手中薄薄的一摞答卷,一阵苦笑之后,就交到徐有贞手中。
  此时,在场的书院学生早就将自己的答卷交了过去,徐有贞虽然不再像以前一样,但是朱见深递过来的答卷,他还是不敢轻视。
  放下手中书院学生的答卷,开始翻看举子们的答卷,可是看着看着,徐有贞的脸色就变了!
  “一派胡言!你们是什么人!一条黄河不仅滋养了我华夏数千年,更是泛滥了数千年,如果按照你们说的这些办法,不仅不能治理好河道,更是荼毒当地百姓!
  让百姓觉得朝廷的官员都是一群酒囊饭袋,都是何不食肉糜的蠢货!”徐有贞晃着答卷大声说道。
  徐有贞还真不知道举子罢考的事,一来是他一直在书院教课,二来举子们罢考从发生到现在,不过是一天的时间,消息也被严密封锁的。
  所以徐有贞认为这群举子,都是什么‘关系户’,想要搭上太子这条大腿,虽然自己也曾经是他们其中一员,但是现在的他根本不容许别人在他的领域内胡言乱语!
  更不允许有人借着自己谋取官职!
  因为这是他有生以来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徐有贞的话说完之后,一脸怒气地看着眼前这一大群‘投机者’,“我不管你们想干什么,但是绝对不允许你们这些人成为执掌一地水利的官员!
  不然那就是当地百姓的劫数,是大明的悲哀!”徐有贞痛心疾首地说道。
  “这位先生,我等从来没有接触过水利之事,所言之策也许有些不切实际,当然不能和先生相提并论了!”一个举子不服气地说道。
  “郑宇,你来说说!”徐有贞听完举子的话,直接伸手一指身边的一个学生。
  “学生认为,先生当初这么做,应该是已经实地勘测过了,治水不同于其他,不到当地勘测,我等就只能通过先生的叙述,这其中难免有些偏差。
  但学生认为,不管是济水还是汶水,虽然这些年河道被百信淤岸成田,但是故道犹在,尤其是漕河,这些年不断价款加深,他们蓄水能力就算不能相较以前,想必也不会差太多。”郑宇开口说道。
  “对!此处我们就要要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漕河,以及济、汶二水。
  在这,我们就要感谢先辈智者白英,当年就是他提出在这里修建一座大坝,将济河之水引入漕河,借此增长了漕河的水量,保证了江南粮食能顺利进入京城。
  可也正是他当年这座大坝,让这条古之四渎的济水以及汶水,水量日益减少,沿河百姓趁机淤田,让两条原本重要的分流之水,日益狭窄。
  所以,我在上游设置水闸之后,并没有急于引水入济汶二水,而是在二水入河口出增设三道水闸,然后在冬季枯水期只是,收拢河道。”
  “啊?!收拢河道?这不是让河水更加湍急,如此一来,不仅百姓的淤田不保,想必更有决堤的风险!”一个举子一脸惊恐地说道。
  “哈哈哈,说的好!”徐有贞这次没有斥责举子,反而大笑起来,“听口音你是江南人士吧,所以你不了解北方水文情况。
  北方河流除了河套地区每年春季都有大规模冰汛之外,在黄河下游,随着冰雪的消融,水量确实会增大很多,但是不会想江南河流一样,循序渐进。
  北方水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来去匆匆。来时如猛虎下山,去时如野马过境。
  但是春汛的水量一般都不会很大,真正威胁黄河两岸的是夏汛!所以,我就是要收拢河道,用春汛的急流冲刷河底泥沙,这样一来,河道就不需要人工加深,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同时,我动员沿河百姓,在原来河坝外围,又修筑了两道河岸,就是预防夏汛水大冲垮第一道河堤。”
  “先生果然高人,学生受教了!”说话的举子倒是真诚,徐有贞解释完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确实莽撞了。
  徐有贞转身继续讲述他治理黄河的心得,同时也讲述一些自己在漕河两岸的认识。
  这下不光是原本的四五十名书院的学生,就连那些举子也认真听了起来,还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气氛融洽的一塌糊涂。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过去了,此时山中再次传来一阵清脆的钟声。
  “好了,时间到了,回去之后你们要好好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置。”徐有贞对着书院的学生说完,拿起自己的东西就要走。
  “徐先生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