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燃烧的海洋 > 第八十六章 战术侦察
  战术侦察,可以说是这场冲突中暴露得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在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战术侦察的问题就显现了出来。比如在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之后,联军空中打击的作用大大降低,只能重点轰炸规定目标,对时间敏感目标的打击效率明显不如之前,问题就出现在战术侦察上。只是在这场战争中,联军空中优势明显,大部分时候都是志愿军在挨炸,有限的几次空中反击,也主要针对城镇等战略目标,空中对抗的意义并不重大,战术轰炸确实也得到了远程炮兵等火力弥补,使得战术侦察缺乏的问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产生这个问题的,正是全面电磁战。
  在电磁武器登上战争舞台之前,战术侦察的问题并不突出,不管是战术侦察机、还是无人侦察机、联合指挥机、预警机等支援平台都能提供战术情报,像美军这类空中力量强大的军队甚至淘汰了战术侦察机。
  只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战术侦察机的价值。
  五月二十九日的几场战斗,足以证明战术侦察机的重要性。
  因为最先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电磁武器,也最早认识到电磁战的影响,所以中国空军最为重视战术侦察,不然也不会花巨资购买用途单一的mig-31,而且拆掉了火控雷达,安装上侦察设备,使其成为非常纯粹的侦察机。
  正是这种高度重视,使中国空军在战术侦察方面棋先一步。
  只是,mig-31带来的优势仍然不够明显。
  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mig-31机群只能保证两个小时出动一次,每次出动一架,因此仅能对高价值战略目标进行侦察。
  显然,嘉手纳空军基地的战略价值超过了任何一支舰队。
  要想掌握日本空中自卫队的动向,就得时刻盯着嘉手纳空军基地,也就不能让mig-31去执行其他侦察任务。
  正是如此,在搜寻第三护卫群的时候,海航的j-11c挂上了侦察吊舱。
  对于这一点,日本空中自卫队也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从掩护第三护卫群的角度出发,电磁战不但无害,反而有益。
  原因很简单,在电磁战的时候,j-11c的雷达也得关机。
  没有雷达,仅用光电侦察吊舱的话,战术侦察机的搜索范围非常有限,需要动用足够多的侦察机才能覆盖舰队活动区域。
  更重要的是,侦察机必须飞得足够高,才能覆盖足够广阔的区域。
  这下,日本空中自卫队只需要盯住高空,而且密切注视那些逼近第三护卫群的敌机,就能确定中国空军是否锁定了第三护卫群。
  因为执行攻击任务的轰炸机已经起飞,所以中国空军的侦察机肯定即将到达。
  只是,最熟悉电磁战的绝对不是日本空中自卫队。
  这次,中国空军采取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战术:让前出掩护的战斗机客串战术侦察机。
  准确的说,是海航的战术,因为这些j-11c来自海航。
  这个战术绝对是个创新,而且与二十九日夜间的战斗有关。
  在第一场战斗中,海航负责突击e-767,虽然没有收到战果,但是在空战中取得了不菲的战绩,还有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发现,即在使用电磁武器的时候,日本空中自卫队的防空指挥与情报系统很难正常工作。
  正是这个发现,让海航制订了这个战术。
  两个中队的二十四架j-11c各携带了两具侦察吊舱,此外各携带四枚pl-12d与两枚pl-11c,多余的挂架全部用来携带电磁火箭弹。
  按照海航的作战安排,突击开始后,j-11c机群将分成两个纵队,以攻击预警机的战术呈纵队前进,但是由战斗机轮番使用电磁火箭弹,而不是前面的战斗机用光了,再让后面的补上。
  因为在此之前,已经确定了第三护卫群的大致方位,所以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突击方向。
  在即将进入第三护卫群的活动区域之后,两个中队的j-11c横向展开,各自突击,以确保有最大的搜索区域。
  如此一来,相当于出动了二十四架侦察机。
  以每架侦察机覆盖左右三十公里海域计算,二十四架侦察机在重复覆盖的情况下,能够搜索横向宽度七百多公里的海域,而第三护卫群的活动范围绝对不会超过一百八十公里,因此在突击线路上,能够做到四架战斗机配合行动,确保在遭到拦截的时候,至少还有一架战斗机能够执行侦察任务。
  当然,即便遭到拦截,也是近距离格斗空战。
  只要有三架战斗机掩护,凭借更高的飞行速度与更高的飞行高度,j-11c完全有能力摆脱追击的f-22a。
  也许,会有一部分j-11c在返航前烧光燃油,但是肯定能发现第三护卫群。
  更重要的是,日本空中自卫队至少需要动用二十四架f-22a,才有最基本的把握把这些j-11c拦截下来。
  当时,掩护第三护卫群的f-22a只有十二架。
  即便今井利村增派了三个中队的三十六架f-22a,也没能及时赶到,无法参与拦截前进护航战斗机的战斗。
  五点二十分,j-11c机群改变了编队方式。
  两个中队的j-11c分成了六个小队,沿着六条航线,进入扇形交叉搜索阶段。
  虽然电磁干扰依然强烈,但是e-3g顶住了干扰,发现了j-11c机群的新动向。
  当时,j-11c机群离e-3g不到三百公里,而且全都在此之前爬升到了两万米高空,早就进入了预警机的探测区域。
  发现归发现,e-3g上的防空指挥官却无可奈何。
  先不说f-22a能否飞得了那么高,就算能,也无法在电磁战环境下生存下来,不然也不会在j-11c使用电磁火箭弹之后紧急规避。
  此时,日本空中自卫队首先考虑的是预警机的安危。
  虽然e-3g离还在向东飞行的kj-2000大概有七百公里,没有被发现,但是这架预警机在第三护卫群的东面,也在j-11c扇形攻击区域之内。
  在搞不清楚对方战术企图的时候,预警机的安全很成问题。
  要知道,j-11c上的雷达,同样能在三百多公里外发现e-3g这类超大型空中目标。
  即便战斗机的雷达受到干扰,在e-3g探测区域外的战略电子侦察机也能截获e-3g发出的雷达信号,大致确定e-3g的方向。
  受到威胁后,e-3g不得不转向规避。
  当然,空战引导员没有忘记给正在赶来的三个f-22a中队发出指令,安排一个中队去拦截j-11c机群。
  一个中队稍微少了一点,但是至少能够阻止这些战斗机逼近预警机。
  只是,战局很快就出现了变化。
  五点三十五分,四架到达第三护卫群西面大概三十公里处的j-11c发现了目标,随即转向返航。
  在此之前,领队的j-11c发出了至关重要的战术情报。
  受到电磁干扰,第三护卫群的火控雷达根本无法锁定j-11c,也就无法进行拦截。更重要的是,当时第三护卫群里的战舰都没启动雷达。这些战舰不具备电磁对抗能力,在这个时候启动雷达,即便不会遭到破坏,也会暴露行踪。
  要说什么的话,只能说这四架j-11c在发现第三护卫群的时候,已经用掉了最后一枚电磁火箭弹,而且这枚电磁火箭弹在距离第三护卫群大概二十五公里处引爆,没有对战舰上的电子设备造成致命损伤。
  如果当时四架战斗机上还有一枚电磁火箭弹,而且领队长机决定飞近点,以便准确确定第三护卫群的规模,那么在h-6x发射反舰导弹之前,第三护卫群里的大部分战舰就得瘫痪在海面上。
  既然发现了第三护卫群,而且掌握了充足的战术情报,侦察行动就没有必要了。
  按照海航的战术安排,六个小队的j-11c中,除了剩余燃料不多的几架,其余全部丢掉无用的外挂装备,转而寻找日本的防空战斗机。
  有意思的是,竟然没有找到交战对手!
  这让在后方指挥的杨禹方非常惊讶,因为几个小时前到达的侦察机遭到了拦截,证明第三护卫群得到了防空掩护。
  惊讶归惊讶,杨禹方还是没有让这些战斗机返航。
  原因很简单,日本防空战斗机的主要任务是拦截轰炸机,而不是掩护轰炸机的战斗机。
  也许,日本预警机已经发现了从低空逼近的轰炸机,把防空战斗机都派了过去,没有理会前出的战斗机。
  不管怎么说,f-22a的隐身能力非常不错,而支援制空战斗机的kj-2000离第三护卫群还有大概五百公里呢。
  在这个距离上,kj-2000很难发现f-22a机群。
  只是,最重要的战术侦察任务已经完成。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确保h-6x机群顺利发射反舰导弹。
  因为此时杨禹方已经收到了mig-31在五点左右发来的侦察报告,原先部署在嘉手纳空军基地的三个f-22a中队已经不见了,所以可以大致断定,日本空中自卫队至少增派了三十六架f-22a。
  如果算上之前掩护第三护卫群的f-22a,防空战斗机的数量超过了直掩战斗机。
  为此,杨禹方不得不调整战术安排,让那些完成了侦察任务,但是没有遭遇日本防空战斗机的j-11c转向与轰炸机群会合,为轰炸机提供直接掩护。
  在做出这个战术决定的时候,杨禹方并不知道,日本预警机并没发现轰炸机群。(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