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翻页 夜间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苏厨 > 苏厨 第1006节
  只不过那里乃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一直是北方政权的核心地区,汉人、高句丽人、渤海人、契丹人,在那里争夺了上千年。
  契丹人兴起之后,辽太祖在神册三年攻占辽东城,置辽阳府。
  翌年,在襄平老城的基础上,修葺了辽阳故城,改为东平郡,设置防御使,并“铸铁凤以镇之”,因而又称铁凤城。
  辽天显元年灭渤海国,改其国为东丹,就是“东部契丹”的意思。
  天显三年,再改辽阳府为南京,迁东丹国都于辽阳,建东丹王宫,徙太子耶律倍居之。
  辽会同元年,改南京为东京,置辽阳府。设东京道,统辖四十州。这个最终版图规划,一直延续到现在。
  东京辽阳府作为东京道首府,辖辽阳、仙乡、鹤野、析木、紫蒙、兴辽、肃慎、归仁、顺化等九县。
  这里的人口主要是契丹族、渤海族、汉族,主要从事耕作。
  不过因为契丹压迫严重,底层人民尤其是渤海人一直起义不断。
  数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渤海人大起义,辽朝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平息下来。
  之后一直就是叛乱和恢复交替进行,最终终于渐渐巩固了统治。
  现在那里才重新变成了“边户数十万,耕垦过千里”的重要农业地区。
  不过民族矛盾,依旧尖锐。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发展
  那里有奴隶,有土地,有农耕基础,和大宋隔着一个中京道,同时又离獐鹿二岛不太远,货品可以通过辽河运输,距离辽河口如今重要的宋辽商品交换港口耀州,不过两百里水道,宋人的机械可以方便抵达。
  除了本地辽人与渤海人矛盾尖锐,以及来自东北的女直威胁之外,可谓得天独厚。
  但也正因为如此,将辽阳建设成一个大粮仓,对军事的帮助尤显突出。
  因此无需过多考虑,耶律洪基便将宋人帮助建设水利的地区圈定在了东京辽阳。
  耶律洪基圈定辽阳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宋人如今对那里其实已经不是完全陌生,无数冒险家带着商品打通关节,早已深入到了辽阳府,在那里和渤海人、女直人、辽人做起了皮毛和药材生意。
  利润最大的商品,不是骏马,不是人参,而是辽国铁令禁止对外贸易的贡物——海东青。
  海东青的品类很多,根据其羽毛颜色、眼神、骨架的不同,可分为“红毛”、“草白”、“青爪”、“青嘴”、“青眼”、“葡萄”等多种。
  一般的海东青尾羽有十二翎,而真正的极品,则有十三翎,称为“十三黄”。
  一头上品的十三黄雌隼,能够擒住比自己身体大几倍的狐狸。徐国长公主府蓄有一头,王师约花了整整五万贯购得,珍爱异常。
  五万贯!开封府里五个大院,尉氏中牟两万五千亩上田,一头鹰隼就能换得,这是多大的利润?!
  和辽人的协定谈好了,十个农庄换一年岁币,这笔生意让朝中人人见到苏油都竖起大拇指。
  见过做生意心黑的,却真没见过这么黑的!
  也就是辽人有五年绢钞打底,才敢这样乱来!
  不过生意谈完了,大宋这边的使团成员却颇废考量。
  老一代的郏亶、沈括、李老栓、李拴住等人现在都是宝贝,最终苏油给牛温舒推荐了李庸童鞋。
  这位同志年富力强,其曾祖李老栓是我朝矿业勘探的先驱,曾在蜀中富顺监打出了三百丈深的盐井,其父李拴住是我朝四通商号勘探司司首,因开采油田有功被先帝特擢升为工部侍郎,赐名李擎。
  啊对了,贵朝神泉县的五龙井就是拴住老哥的杰作,还有獐鹿二岛海关城港也是。
  李小郎君家学渊源,又有理工背景,青出于蓝。
  这几年在河西搞水利,在祁连山麓修了个水库,溉田十五万顷,还从西域学到了一种技术,通过管道将水送到了沙洲戈壁,种起了葡萄。
  现在西域葡萄酒在大宋高层卖到了飞起,白鞑两部离开河西的时候,不少男丁什么都不带,将一年积蓄全部换成葡萄酒你敢信?!
  拴住老兄牛温舒还是知道的,因为打出五眼喷泉,让陛下大乐,甚至特意为它们修了一座县城作为捺钵之用,这神技在辽国都快传为仙术了。
  李庸作为使团头领,让辽国人非常满意,只是他们不知道,这娃还多年从事谍报工作,曾经长期出没青唐西夏。
  当年在童贯和王厚另有重任之后,他就是陕西六路都经略司掌机宜厅事。
  金秋十月,李庸风尘仆仆地从凉州赶回汴京城,就立刻被擢升为昭宣使,枢密副承旨,提举赴辽国水利事,带着两百人的工程勘察队伍,以及十套农庄设备、粮油种子,和牛温舒一起乘坐朝廷特批的漕船赶往登州,从那里搭乘海船入辽。
  料理完这件事儿,四通商号第一次资产拍卖开始举行,其中石家直接以高出拍卖价七成,也就是资产估值溢价两成的价格,拍得郑州机床厂的资产。
  其余各家勋贵,分别拍得了商州五金厂、岷州毛纺厂、兰州皮革厂等第一批清理好债务资产,估值好的大厂。
  这里边有多少白手套,苏油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自己的第一批资产套了现,转到了皇家慈善基金,又从皇家慈善基金账户转到了京师大学堂专项账户。
  苏油这才正式走流程,上书朝廷设立京师大学堂,高滔滔也走流程,下两制上官员商议。
  司马光也走流程,初步分析了苏油所建议的这所学堂,需要的地皮、资金等需要,要求苏油拿出规划预算。
  苏油按照流程上报了预算规划,朝中立刻就炸了锅。
  苏油的计划,这所学堂将耗资四千万贯,分五年投入,一年高达八百万贯之巨!
  在一片抵制声中,高滔滔下了中旨,大宋最重视文教,这所学堂要是该建,那就别省!
  皇家慈善基金决意拨给专款,不费朝廷岁入,由司徒提举,在汴京西边六十里的中牟,营建京师大学堂!
  这个地方是苏油选定的,汴京城的花花世界太过诱人,只看太学学宫文庙周边几条街就知道,全是娼馆,不是什么搞学术的正经氛围。
  而且京师大学堂搞起来之后,很多课题是国密级的,放到稍微偏僻,人流量少点的地方比较好。
  而且中牟如今是汴京的蔬菜肉类基地,通铁路和漕运,离郑州一百四十里,离汴京六十里,都不远。
  既方便和郑州工业基地搞产学研一条龙,乘坐火车入京也就一个小时。
  ……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
  一列从汴京驶出的火车,在中牟短暂停留之后,又继续向洛阳驶去。
  扁罐早就等在这里,对车上下来的两人施礼:“佣哥儿,父亲。”
  苏油对扁罐说道:“走吧,去庄上,带佣哥儿出来一次可不容易,我们抓紧。”
  上了马车,苏油给赵煦介绍中牟的大体情形:“尉氏、中牟、东明的发展,最初是响应当年先帝增设三畿四辅,解决汴京城人口过度集中拥挤问题的旨意。”
  “苏家当时在三处都购了庄子,其中尉氏和东明的陛下都已经去过了,中牟却还是第一次来。”
  “东明的发展主要靠博彩,那里森林繁茂,是权贵们的猎庄集中地,主要驯养高级赛马、猎犬、猎鹰,定期举办赛马,马球,围猎等活动,陛下也参与过两次。”
  赵煦点头:“嗯,皇家慈善基金每年要举行两次锦标赛,我代表皇家出席过。国夫人还带我去森林里打过猎!”
  嗯?!我怎么不知道?
  苏油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因此每次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去猎庄都是石薇带着,他是能躲就躲,东明那边都没去过几次。
  算了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苏油接着说道:“尉氏则是冬蔬菜基地,那里利用温泉,魔芋胶薄膜大棚,发展起来冬蔬菜种植业,水产业,并且依托司农寺,四通商号农业司,进行新型农作物研究栽培,观赏鱼培育。”
  这个赵煦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他跟生母朱贤妃至今还在亲自参与从尉氏农庄领到的一个项目,而且还有了科研成果。
  如今他的青鱂鱼已经培育出了两个品种——朱凤与红白。
  朱凤颜色鲜红,鱼鳍也变得比普通白化青鱂更长。
  红白则是红底白花,赵煦的生母朱贤妃非常喜欢。
  苏油继续说道:“中牟就是普通的粮油蔬菜禽蛋肉奶基地了,主要就是供应汴京城百姓生活所需要农副产品,因为有了铁路之便利,发展极快,如今已经成为了人户八万的大城镇,它路很多上州的户口都赶不上它。”
  赵煦说道:“这就是当年移出汴京的那些人?”
  苏油点头:“对,当年从汴京移出的人,包括了厢军,内八作工坊军,上四军中的养老军,以及京郊五等户与赤贫户。”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产量
  “移民费用主要来自开封北面盐碱地开发,城中原二十八作工坊用地拍卖,没有额外增加朝廷负担。”
  “而这些人移出来之后,降低了工坊生产成本,生计开始主要是修造三畿新增建筑,洛汴渠,陈留渠,陈汴铁路,形成了几支专业的施工队伍。”
  “除了工坊和营造,剩下的大多务农。”
  “陛下,汴京城菜价不便宜,中牟一亩地的蔬菜,收益就能够养活一家五口,铁路开通之后,这里种菜养猪的人更多了。”
  赵煦问道:“种菜养猪的人多了,那种粮食的人不就少了?这样国家的粮食够吃吗?”
  苏油微笑道:“陛下真是聪明,没有只看到一家一户的小收益,首先想到的就是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给国家带来的大问题。”
  “的确,中牟本地耕种粮食的土地面积,自铁路开通以来在减少,而种植棉花、油菜、蔬菜的面积在明显增加,不过从统计发现,中牟的粮食并未减产,甚至还有增加。”
  赵煦一鼓手掌:“山长的莱山一号!”
  苏油笑道:“莱山一号固然功不可没,此外还有套种方法的改良,水利设施的持续改善,新型家庭式立体农业的推广。”
  “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肉蛋油的摄入,让人体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降了下来。”
  “还有就是储藏方式和加工方式的改良,让粮食储藏期变得更长,糜烂浪费减少,让人对粮食的营养吸收率增加等,都应该算进去。”
  “三大丰一小丰,这四年国家的粮食储备激增,百姓生活明显改善,来得太不容易了。”
  “今天臣之所以请陛下来中牟,太后也之所以同意,是因为臣要请陛下看看我们试种的那些东胜州作物。”
  “陛下,如今我大宋作物,最顶级的上田,一年可收四石,其余的平均亩收两石就很好了,很多坡旱地,贫瘠地,亩种两斗年收一石的也比比皆是。”
  赵煦有些小兴奋:“那就是东胜州作物产量大大超过预期?”
  苏油笑道:“有几样,实在是……一会儿陛下见了之后,亲自测量吧。”
  马车很快转到一条小路上,道边房屋渐渐变少,耕地越来越多。
  很快,道边出现了一种高大的作物,已经变得枯黄,每棵作物上还有一个个小笋一样的结实,分列在作物粗壮杆子的两侧。
  苏油说道:“这就是玉黍米了。我们就在这里下车吧。”
  远处一群农夫正准备收获,见到三人下车就迎了上来:“学士来了,还有扁罐郎君,不知道这位是……”
  苏油说道:“老李这一年辛苦了,这位是佣哥儿,城中勋贵子弟,他家的地明年也该轮作了,家中长辈叫过来看看,能不能挑点高产的新粮食种。”
  老李也是当年西军死人堆里的扒拉出来的,手脚倒是都齐全,就是脸上挨过一箭,将左右脸射了个对穿,胡须遮掩下像俩酒窝,反倒让人变得有些喜庆。
  就是说话从此有些大舌头。
  老李说道:“那我给小郎君推荐玉黍米,扁罐少爷说万里海外那些人亩产两百斤,我看那是他们压根不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