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畑俊六算是松了一口,曾一阳终于结束了他的战役进攻,各个主力纵队都不再筹备大型的战役,相对进入了一个休整的状态。
战事算是平稳了下来,但是这一切让关东军在被扼住了脖子,马上就要殊死反抗的时候,对方却突然松开了手。
畑俊六再想有作为,也要等关东军缓过这口气来再说。
春季围剿。
夏季攻势。
都是关东军主动发起的进攻,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关东军由主动,转而变成了被动。现在,在整个40年的冬季,畑俊六最怕的莫过于曾一阳会不会发动冬季攻势。
幸好,曾一阳因为部队整编需要时间,加上储备的弹药不足,没有发起有规模的全线进攻。
不然的话,沿着松花江,从齐齐哈尔至哈尔滨都将是野战军的进攻突破口。而凭借关东军仅仅三十万的兵力,不仅要稳固松花江防线,还要投入巨大的兵力维持南满的局势稳定,加上东线苏联的威胁,关东军只能抽调十万人在松花江沿岸。
这点兵力,对于一千三百多公里的防线来说,绝对是杯水车薪。
想要守住都困难,更谈不上反击。
时间进入41年,随着春季的到来,松花江冰面变得不稳定起来,这才让在江防驻守的关东军松了一口气。
在日本国内,高层之间的博弈已经取得最后的结论。
针对美国的作战已经制定了下去,虽说满洲的困顿让日军非常难受,但是如果放任美国无限制的增援中国战场的话,那么最后的记过就将是,日本被拖死在中国战场,连南下的一丁点可能都将被最后抹杀。
这个结果,在日军之中无论谁都是不能接受的。
就连一向以嘲笑东条英机为乐趣的石原莞尔也不再吱声,这是大势所趋,或者说是赌桌上的最后一把赌注。东条英机始终相信,只要德国在欧洲战场让苏联和英国屈服,按照美国人的性格,和谈将是最后的处理方式。
一旦开始和谈,那么就预示着战争的结束。
意大利拥有地中海沿岸和非洲,日本占领亚洲,德国获得欧洲以及西亚等石油产地。
美国人自然躲在美洲当他们的美洲霸主。
从《凡尔赛合约》到《华盛顿合约》,都是最后分取战争红利的一纸约定。
这预示着,日本任何占领的土地就将被以国际认可的方式,合法的拥有。不管是致命地,还是吞并成国土,都将是名正言顺的结果。
在美国参战已经成为必然结果的同时,日本去撩拨一下美国人脆弱的神经也无可厚非。
关键是,美国的工业能力实在是可怕,一旦让美国像在一战中那样,成为世界的超级兵工厂,那么日本即便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么国库和战争掠夺回来的物资,都将落入美国人的口袋。
就像是日本拼死拼活的去当土匪,最后还要上税一般。
这让日本怎么可能接受?
战争,只能用铁和血的定理来决出最后的胜利者。
一个军事强国,却希望用政治来化解防御或者进攻上的弊端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是走入了强国的边缘。就像是一头野兽,再也不相信自己的利爪和獠牙的时候,却想着用小花招来迷惑对手。那么它就不是老了,就是病了。日军在远东谋求和苏联的和解,在某种意义以上来说,日本的进攻能力已经被极大的削弱了,已经是一头凶猛,却不再强壮的野兽。
这一点,曾一阳很清楚。
也正是凭借了这一点的发现,才让他决定将关东军的情绪控制在相对克制的地步。
他已经感觉到了,部队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拥有一千一百万人口的山西,在阎锡山的统治下,可以征召40万大军,而八路军在山西抗战三年多,就发展了超过60万的军队。
虽然走在战争的最前线,大小战斗不断。但是只有在战火中不断被锤炼的军队,才会走向成熟,成为一支真正的铁军。
东三省,拥有三千万的人口,六个野战纵队,两个野战师。
八大主力部队,只要发展的好了,一年时间,这支部队就能扩编到,四十万人,甚至更多。这是一支足以让关东军闻风丧胆的力量,除非日军彻底放弃对外的扩张,所有的陆军都投入到中国战场。放弃海军的优势,空军的控制权,因为在游击战和正面战场交替的战区,日军的这些看家法宝,都将失去其效用。只有陆军,不断的补充陆军兵源,才能维持在中国的战线。
可是,日本人会甘心吗?
畑俊六的布防行动,已经给曾一阳最准确的答案。
日军会在满洲增兵,但是绝对不是以进攻状态出现的机械化进攻兵团,而是以防守为主的守备部队。这说明,日军也明白,在满洲,甚至在中国他们已经耗不起了。
积雪消融,山林反青,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各地的新兵已经训练了一个冬天,除了部分补充了主力部队之外,大部分都是以地方独立团,县大队等形式存在。这些战斗人员的数量,汇总起来,已经是一个庞大到让曾一阳都看着会发呆的程度。
绥化周边十个县是3纵的防区,包括铁力、巴彦等地。防区内大部分都是以平原为主,人口比其他地区要稠密一些。
曾一阳抵达李漫山的司令部之后,立刻调集了后勤和部队番号和花名册,查看部队扩编的情况。
看完之后,曾一阳的眼神有些异样。
李漫山表情拘泥的小心在边上等待着曾一阳的评论,可是曾一阳却将后勤统计的结果交给了边上的谢维俊。
“好家伙,李漫山你小子不会是拉壮丁了吧?”
谢维俊还有有些沉不住气,惊讶道。
李漫山如同是立了大功却被批评一般叫屈道:“曾总,你可给我做主啊!天地良心,3纵上下哪个敢做出白匪的行径来,都是自愿的。”
曾一阳抬起眼皮,撩了一眼李漫山,后者规规矩矩的站在他面前不足两米的地方,虽说表情有些夸张,但神态却自若,不像是有猫腻的样子。心下了然,笑着道:“你这么能干,让你当3纵司令员确实是屈才了。要不这样,我来总部,级别上给你上调两级,给当副总司令如何?”
李漫山顿时吓了一跳,脸立刻就垮了下来,讨饶道:“曾总,这话可不敢说啊!陈司令要知道了,肯定是拿着枪跟我来理论。”
这事打死李漫山也不敢啊!
在总部机关内,怕曾一阳的人很少,几个分区的司令员也都是老部下,知道曾一阳对事不对人,平时也不大发脾气。早就被他们几个给摸准了。可陈光是个火药脾气,不点,都怕炸了。
更别说有人去撩拨陈司令的权威了。
总部的副司令就是陈光,让李漫山去,不就是抢陈光的饭碗吗?
这事要是被陈光知道了,部下竟然有心思盯着他的位置,不定闹出些什么来呢?
曾一阳摇头道:“不能,陈司令是很讲道理的,要是他看到你做出的成绩,一定会非常欣慰的赞同的。再说了,松花江以南哈东等地,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事,但是斗争已经趋于白热化,关东军和华北日军走了一个调调,热衷于区域扫荡,要是再不给他们一点教训,这小鬼子又要上房撒泼了。你去松花江以南,指挥3个军区,包括两个主力纵队和一个独立师。”
李漫山心说,陈司令是在你前面不敢发脾气,被你降住了。可在我们这些部下的面前,那个都还不被他压的死死的,丝毫不敢有一点的情绪:“曾总你说笑了,这份造册上的数字可都是真的,我也没有违反政策,完全是按照野司和总部发放的文件办事。”
“好吧,那么你说说,你这六万人是怎么来的?”曾一阳脸色不善了起来,他明白这份造册中有问题。
多半是暂时将民兵,地方守备部队都算了进去。
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物资。
别说3纵,4纵、5纵也是这样的情况,几个司令员都像是一起商量好了似的,都用出了一样的伎俩。要是一次两次,曾一阳也就不愿搭理了,但他去了4个大军区,都是这样的情况,就由不得他不发火了。
随即,曾一阳一指在李漫山身边的政委朱尽忠问道:“老朱,你是个老实人,怎么也开始学着做一些小动作了?”
朱尽忠埋怨的看了一眼李漫山,只要硬着头皮说:“两位首长,3纵队确实有困难……”
“我们要听真实的情况……”谢维俊打断道。
朱尽忠心说:“完了,完了!感情曾总和谢参谋长都知道了,这时候还瞒着干嘛,干脆一抖了,全说。”
“东北这个地方的群众基础好啊,别说是穷苦人家,大部分殷实人家对鬼子也不对付,其中不少人还和鬼子有仇。征兵工作做起来很容易,大家也踊跃,而且大部分人都会使用枪械,这在其他地方都是没处找的好兵啊!可是我们3纵仓库里的武器有限,所以扩编了两个步兵旅,实际作战兵力在两万五千人左右。武器不够,缺……”
曾一阳托起双臂,靠在椅子上,眼睛眯起,却更显得锐利道:“两个炮营的装备,步枪5000支,重机枪36挺,轻机枪128挺,弹药300万发,不然没办法形成战斗力……对吗?”
朱尽忠回头看了一眼李漫山,咧了咧嘴,意思就说:“你这小计谋根本就骗不了曾总。”
曾一阳心中那个是气啊!
这些军区司令一个个都盯着军工厂的产量,李漫山要的正好是兵工厂前三个月的产量,除了子弹之外的所有入库数量。
也不知道他用什么办法走通了胡琏的关系,弄来了情报。
要是被瞒了一次,曾一阳说不定还真看不出来,可是要是连着4次,都碰上了一样的说法,是个傻子也能明白过来了,再说他傻吗?
“报告!2号首长急电。”
曾一阳接过电报,签字后,递给了身边的谢维俊。
谢维俊接到电报,眉头就是一紧,接着说:“现在这个时局,你不能去,还是我去吧!”
“你去……”曾一阳想了想,感觉不太对劲,按理说,苏联还没有被拖入战争,不该这样大张旗鼓的邀请其他国家的军官前去观摩红场大阅兵,这其中是否有些他不为所知的东西存在呢?
“你去,不合适。”曾一阳终于肯定了自己的疑惑,一定是苏联向德国展示实力一场政治攻势,而中国军方被邀请,一来是中国已经成功拖住了日军大部分的步兵。
二来,是在向德国不断的暗示,日德进攻苏联的战略想要实施下去,还要问苏联答不答应。苏联的实力已经不是苏维埃刚刚获得政权时期,其陆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能够对上任何一个强敌都不畏惧的一流陆军。
空军的实力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量更是恐怖。
说白了,斯大林这是想要在莫斯科将希特勒的军,摆开阵势大喊,苏联不怕任何敌人。其实,说白了斯大林还是想将战争爆发的时间拖延到1942年。
曾一阳猛然想到,这是苏联压制日本的一个大好时机。
日本的战略重点再也不能往远东倾斜了,不然最后顶在战争最前沿的就是必然是他和东北抗日军民。只要关东军不在短期内疯狂扩兵,苏联的这场阅兵不见得能吓倒德国,却一定能够吓到日本。
而在国军方面,也肯定会受到同样的邀请。
曾一阳个人感觉上,他应该去,这是一场政治的较量,更是一场胆量的碰撞。中国军人面对任何敌人都不怕的决心,必然会压块日本在中国战场上的信心。
正如曾一阳所料,重庆也正在为人选的问题而犹豫。
按理说,这种军事观摩,去的将领级别太高,很容易在外交上有献媚的嫌疑,除非苏联邀请国家首脑的出访除外,但是级别太低,有会让对方以为不看重。
合适这次出访的人员就只能定在二级上将和中将的范围内,又要深得蒋介石的信任,需要一定的外交经验。
几近筛选,出访的人员都被圈定在几个人之间。
俞济时、宣铁吾、钱大钧几个人名字就被筛选了出来,递到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