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379 唐昭宗收拾宦官
  唐昭宗李晔为了除掉杨复恭,想出了唐文宗对付王守澄的法子,那就是:分裂他的内部,让他们自己人相斗!
  杨复恭内部的人,就是他的干儿子们!
  唐昭宗决定对他的这些干儿子进行拉拢,挑拨双方的矛盾。
  杨复恭有个干儿子叫杨守立,本名叫胡弘立,官为天威军使,勇武过人,官兵都很怕他。
  唐昭宗用计离间杨复恭和胡弘立的关系,让他两个人相互攻击,然后拉拢了胡弘立。
  之后,唐昭宗又笼络住杨复恭的干儿子李顺节。
  这个李顺节,是禁军的统领,有一定的兵力。
  唐昭宗拉拢了胡弘立和李顺节后,对杨复恭便不再假以颜色了,因为,他不怕杨复恭的作乱了!
  这样一来,杨复恭和唐昭宗的矛盾公开化了!
  杨复恭写信给他在各地的干儿子,让他们拥兵自立。
  他的干儿子龙剑节度使杨守贞和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开始不向唐廷进贡,并且还上书攻击朝廷。
  对此,唐昭宗也毫不示弱,于大顺二年,公元891年,夺了杨复恭的兵权,转而派他到凤翔去做监军。
  杨复恭针锋相对,留在长安,拒不上任,同时,上奏要求回家养老,以此对唐昭宗进行要挟。
  唐昭宗岂会给他要挟?当下趁机同意了他的请求,免去了他的官职,只给他留了一个上将军的空闲职位。
  杨复恭看到要挟不成,反而失了兵权,当下恼羞成怒,派人将宣布皇帝旨意的使臣杀死于归途中,然后自己逃到商山隐居。
  不久,他又回到长安昭化坊的官邸。
  他的官邸距离玉山军营很近,他的干儿子杨守信是玉山军使,经常到他家中探望。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官职的杨复恭,也是势力依然强大的杨复恭!
  杨复恭给他的侄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写信,说唐昭宗对不起自己,忘记了他的拥立之功,不仅不知恩图报,还对他百般刁难。他还指示杨守亮要积粟练兵,不要进奉,公开和唐昭宗抗衡!
  这就是要造反了!
  唐昭宗等待的,正是这样的时机!
  他把以往搜集到的杨复恭的罪证连同谋反的消息一同公布,派李顺节等人带兵前去逮捕杨复恭!
  杨复恭岂是吃素的?他令其家人抗拒官兵,杨守信也带兵前来助战!
  这样一来,双方发生大战,从白天一直打到深夜。
  这时,守卫城门的禁军想趁乱打劫,唐昭宗对此早有准备,命令宰相刘崇望率领人马守护财物,防止有人抢劫。
  刘崇望看到禁军要抢劫,斥责道:皇帝正在亲自督战,你们都是皇帝的宿卫之士,应当前去杀贼立功,而不是趁火打劫!
  众军士都表示愿意听命,跟着刘崇望前去助战。
  杨复恭看到刘崇望带兵增援,自料难以继续对抗下去,于是带领全家出逃,直奔兴元。
  杨复恭到兴元后,纠集兵力,向朝廷开战,唐昭宗为了消灭杨复恭,决定借助各地节度使的力量。
  其中,李茂贞就是其中的一股强劲力量。
  李茂贞,他年轻的时候,参加当地的藩镇牙军,也就是博野军。之后奉命到奉天去驻守,在军队里当了队长。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黄巢的起义军攻进了长安,李茂贞所在军队又奉命前去围攻黄巢的起义军,打败了黄巢的属将尚让,李茂贞立下战功,被封为神策军指挥使。
  光启二年,公元886年,静难节度使朱玫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反抗权宦田令孜。
  田令孜挟唐僖宗逃往凤翔,朱玫拥唐朝宗室李煴为帝,自任侍中,专断朝政。
  李茂贞时为神策军扈跸都将,带领所部担任唐僖宗的护卫,抵挡朱玫手下大将王行瑜的追兵。因功受命为武定节度使,为唐僖宗赐姓名为李茂贞。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唐僖宗返回长安。他经过凤翔时,凤翔节度使李昌符领兵拦截,和护驾的先头部队发生激烈冲突,李昌符败退而去。
  唐僖宗很生气,命李茂贞领兵猛追。
  李茂贞没有辜负唐僖宗的期望,不但追上歼灭了李昌符的残部,而且斩杀了李昌符。
  唐僖宗龙颜大悦,加封李茂贞为凤翔和陇右节度使。
  李茂贞就此成为独霸一方的藩镇节度使。
  大顺二年,公元891年,枢密使杨复恭跑往兴元,那里有他的养子节度使杨守亮在那里,他打算和干儿子一起造反。
  唐昭宗重用李茂贞,要求他消灭杨复恭。
  李茂贞对兴元府多次进攻,一年后,终于击败了杨复恭和杨守亮,斩杀了他们父子。
  威风好几年的杨复恭,就此覆灭。
  他在看到唐昭宗是个英明神武之人后,还想着控制皇帝,不知道收敛,这真是找死的行为!所以,他的死,真是死不足惜!
  杨复恭死后,李顺节也失去了利用价值,成为唐昭宗要铲除的名单之人。
  他命令两军中尉铲除李顺节。
  两军中尉以唐昭宗的名义诏李顺节入宫。
  李顺节虽然担心唐昭宗会杀自己,但是,皇帝的诏令,不能不从,当下带三百士兵来到宫门。
  宫门侍卫拦住随行军士,只让李顺节一人进宫。
  李顺节无奈,只得孤身进宫。
  他一进去,立即被埋伏的士兵所杀。
  李顺节一死,唐昭宗掌握了权力,打击了多年以来宦官骄横跋扈的状况,使宦官势力遭受重创。
  但是,在打击宦官势力的过程中,另一个令唐昭宗头痛的难题又出现了,那就是,藩镇的势力越来越大了!
  整个晚唐,不是太监势力过大,就是藩镇势力过大,这两大顽疾,谁都没法治好!本来黄巢起义,可以一举把这两个顽疾治理好,可是,黄巢最终失败,藩镇势力进一步壮大!唐昭宗为了消灭太监,借助了藩镇势力,使得藩镇就更加难以控制了!
  他很清楚,消灭了太监势力后,必须对藩镇下手了,不然,大唐亡国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