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扎西德勒 > 第122章 一切都是值得的(1)
  炎热的夏天悄悄过去,暑假已经悄无声息地结束,原定于八月底完工的格达乡中心小学建设完成了,新的校舍给人的感觉就是焕然一新。
  比学生们来得更早的是格达乡中心小学的老师们,虽然建筑垃圾学校都雇佣阿姨收拾走了,但是还有一些粉尘和小块的垃圾在,收拾卫生的阿姨并没有那么细心。
  老师的提前到来,一方面是为了打扫出来办公室和学生们的教室,另一方面则是来开会和培训使用新的教学用具的。
  教育经费充足的后果就是,每个教室都安装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师们需要学会使用幕布的收放,以及相关设施的使用,年轻的教师对于这些高科技还算熟悉,但是年纪大一些的教师可就苦不堪言了。
  年纪大之后记性不好,学习一些东西也有很大的难度,再加上课件的制作也耗时耗力,不少老教师还是倾向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当然也有不少的老教师勇于尝试,学习使用电脑制作课件。
  拉巴卓玛就是首当其冲的一位,不过她家里的条件不太好,暂时还买不起一台新的电脑,如果想要学习制作课件的话,需要去学校新建成的电子阅览室里。
  虽然麻烦又折腾,但是拉巴卓玛还是坚持了下去,按照图书馆里一本破旧的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教程,在电子阅览室里制作课件,她常常说道:“时代在进步,我们这些老家伙,当然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多学习,这些东西研究起来,还真是有意思呢。”
  杨韵知道了她的好室友拉巴卓玛在不停地学习课件的制作方式和多媒体的使用教程之后,伸出了援助之手,主动地替拉巴卓玛排忧解难,教给拉巴卓玛一部分书上没有的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快捷键。
  时光飞逝,还记得刚来格达乡的时候是拉巴卓玛主动地给杨韵补习藏语藏文,现在过去了这么长时间,轮到了杨韵给拉巴卓玛补习计算机知识了,可真是因果循环。
  在孩子马上开学的前几天,拉巴卓玛制作出了一份新的课件,她十分期待孩子们开学,能让她用新制作的课件,给孩子们授课。
  “不用担心,你的课讲得完全没有问题。”杨韵的脸上带着笑意,这段时间来,她空闲的时间全部都用在陪着拉巴卓玛磨课上了,拉巴卓玛一遍一遍地试讲,她一遍一遍地听,力求让开学第一课上得完美,现在可以说整节课都完全挑不出毛病来了。
  “还真是让人笑话,当了二十多年的老师了,现在却有种大姑娘上花轿的感觉,可真是折磨人。”拉巴卓玛自嘲地开着玩笑,她的心现在在怦怦跳,新的电脑,新的多媒体,新的课件,孩子们马上迎来了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了。
  无论教育方式有各种的变化,但是受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初心却是始终不变的。
  与格达乡中心小学一同传来好消息的是格达乡人民医院,与格达乡中心小学在旧址上盖新学校不同,人民医院另择新址,起地基开始盖大楼,几个月不停地加班加点的施工,进度和格达乡中心小学的进度是一致的,两栋建筑几乎是同时建设完成了。
  新人民医院建成之后,原本在卫生院里凑活的旧人民医院就要搬迁过去了,新医院还有一个剪彩仪式,李鑫给毛华盛和饶文博都提前发了请柬,再带上卫计委的一些干部,带上李鑫自己,剪彩仪式倒是凑齐了六个人。
  “格达乡人民医院,正式成立了!”毛华盛说完,跟其余的五个人一起用剪刀剪断了门口挂着的彩带,负责摄像的同志手疾眼快地记录下了这珍贵的一瞬间。
  简单的剪彩仪式完成后,医院就正式地开始营业,新医院比之前大了很多,医护人员又面临不够用的境地,李鑫心里明白,他不能总是靠着一批又一批来援藏的医护工作者。
  他们在援藏期满了之后就会离开,给工作和医疗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多的不便,打铁还需自身硬,格达乡不能一直靠着外界的援助,也需要自身发展起来。
  这样来看,培养藏族的医生和护士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工作内容,培训一个好的医生,需要耗费很多的心力,但是没有医生可用,是更尴尬的境地。
  面对这些困境,李鑫并没有退缩,他着手开始培养当地的藏族医生,医院也开始大量地招收医生,不过具体的情况依旧是不容乐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无医可招。
  没有专门培养医护方面人才的学校,就导致了医院如果想要招收医生,就需要面向更多的地方,开出更丰厚的条件。
  而且李鑫不得不考虑一个更实际的问题,那就是他的援藏期也快要满了,为长远计,在走之前,他只能尽力地培养医院里现有的藏族的医生。
  紧抓医疗的环境,各种各样的培训会轮番开个不停,李鑫希望在这段时间里,这些藏医能多学一些就多学一些,尽可能地多掌握知识,医院里的医生都累得不行,却还苦中作乐地开玩笑,大家都明白李鑫的良苦用心,多学东西没有人抱怨。
  “这段时间辛苦大家了,我们的医术多进步一些,群众们就会少一些病痛,对于医生来说,从死神的手里抢人是我们的职业,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大家的辛苦终究不会白费的。”李鑫在开完一场培训会后,对着在场的医生说道,“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一位教师来说,眼睁睁看着学生走上歧途是最残忍的事情,对一位医生来说,眼睁睁地看着病人走向死亡是最残忍的事情。
  职业的划分虽然不同,但是对于群众的一颗奉献的心是一样的,一个从思想上救人,一个从身体上救人,对于李鑫来说,他对于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教育,也有了不同的理解。
  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李鑫跟杨韵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虽然不能经常见面,但是两个人的心却紧紧贴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