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逆宋 > 二五一 玉米
  这东王果然是个顽主,不过只要他愿意,倒也没理由拒绝。
  清点一下随行人数,竟有三百四十人之多。
  蒸气螺旋桨启动,董遵诲也终于松了口气。
  柴宗训笑问到:“怎么,在苏禄压力很大?”
  董遵诲摇摇头:“压力倒是不大,而且我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不过两个月时间,就能圆满回国。”
  “圆满?”曹翰说到:“这是赔本赚吆喝,当然顺利,希望长线能把苏禄这条大鱼钓起来。”
  樊若水努努嘴:“喏,咱们有人质呢,不怕这条大鱼会跑。”
  几人转头,东王正在船上四处查看,对他来说,这艘船上什么都是稀奇。
  “所以,”柴宗训淡淡一笑:“得想办法把他留在中原。”
  樊若水略有担忧:“这样不好吧,倘是被其他诸夷知道,以为中原扣留君主,谁还愿派使节前来?”
  “让他自己主动留下来不好么?”柴宗训淡淡到:“为什么要扣留?”
  “苏公子,”曹翰执礼认真到:“这些时在苏禄的见闻,我倒有些想法。”
  “哦,”柴宗训摊手到:“说来听听。”
  “苏公子,既然苏禄能以关税为抵押,在岛上大肆建立学堂,大周关税岂止苏禄百倍?为何不依样在银行抵押,贷款出来在全国建学堂?”
  “此事我早有考虑,不然也不会怂恿西王这么干了,只是目下暂不适合大周。”柴宗训说到:“回汴梁之后你可上一本奏折,言明此事利弊,将来时机成熟,便可直接开建。”
  曹翰疑惑到:“苏禄那么穷都能建学堂,为何暂不适合大周?”
  柴宗训笑了笑,解释到:“其实很早之前我就这么想过,至少让大周人人都能识字算数,但大周幅员辽阔,在全国开建学堂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须耗费大量国帑,而大周周边强敌环伺。”
  “一旦边境有风吹草动,学堂就必须停下来,而因建学堂获取利益的人,不论官员还是百姓,必致怨声载道,届时内外都不稳,对朝廷来说,是非常麻烦的。”
  曹翰思虑一会,开口到:“苏公子多虑了吧,眼下大周国泰民安,百姓无不感念圣恩,岂会怨怼?”
  柴宗训呵呵一笑:“那是因为百姓人人都有饭吃,有稳定的收入,能安居乐业,你试试让一个每天收入一元的人,突然变成每天只收入五角试试?”
  曹翰说到:“五角已经能在大周任何一个州县生活得很好了。”
  “这就不是生活得好不好的事,”柴宗训说到:“人性贪婪,今天赚一元,明天就想着赚两元,后天就敢想四元。”
  “突然让他的收入变成五角,这不是少了五角钱的事,而是他的欲望被打了折扣,他岂能答应?这就是人性中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原因所在。”
  曹翰身为臣子,自然要为臣子说话:“苏公子,虽人性贪婪,但朝中也不乏正直之士。”
  “我知道,”柴宗训说到:“我巴不得全大周都是正直之士呢,可这也不过是个奢求而已。每一项国策的制定,都会影响到大周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推行之前,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若时机不允许,结局不能承受,那就缓一缓。以苏禄和大周比喻,苏禄四周是海,唯一能跨海打他的就是中原,但对这化外蛮荒之地,中原只要其消费市场,不要土地。且苏禄的学堂,不过是贵族子弟学校。”
  “但大周就不同了,北方有辽国,西边有吐蕃各部,他们无一日不想倾入中原,占我国土。我要建的学堂,是大周人人都可去读书识字,为社稷源源不断供给人才的地方,此项耗费,远非苏禄贵族学堂可比,非等到外部局势平定不可。”
  曹翰说到:“苏公子,目下西域已有潘太尉在经营,回朝之后,我愿举大兵北伐,将辽人赶到北海以北,不再威胁我中原。”
  “军国大事,回朝之后再议,”柴宗训问到:“樊大人,离穗都港还有多久?”
  樊若水回到:“公子,若日夜不停航,则还有三日航程。”
  “放慢船速,”柴宗训吩咐到:“日行夜不行,分出一艘快船日夜兼程赶至穗都,命慕容兄在穗都港举行欢迎仪式,迎接东王。仪式最好震撼些,争取一次就将其吸引住。另外命其在城内打听,有没有大食商旅,能够帮忙翻译。”
  曹翰说到:“昨晚我回想一下,自唐末乱世,吐蕃各部相互厮杀后,西域的商道似已断绝。大食商旅恐难寻,不过可查访一下有无当年的商旅后人滞留中原归籍的。”
  “反正一定得找到一个懂大食话的,”柴宗训说到:“西域商道断绝,正好这批人回国后可领着大食人从海上而来,也省得到时候派使节。”
  “遵命。”樊若水转头匆匆而去。
  除了大胡子和小姑娘以外,其余大食人都被分配到其他船上。
  船行缓慢,大胡子有些急躁,小姑娘却仍是抱着他的盆栽。
  柴宗训实在好奇这盆栽到底是什么,便问到:“wheredidthiscomefrom?”
  小姑娘已不须仔细分辨便能听懂他的话,回到:“maya,maya。”
  玛雅?中阿迈瑞卡以及加勒比地区?
  柴宗训不知道那地方离大食有多远,不过阿拉伯人把生意做到世界每个角落,果非虚言。
  但柴宗训对玛雅的了解仅止于2012,其余的一概不知,聊天在‘哦哦’两声之后就此结束。
  小姑娘自怀中掏出一个密封的小竹筒,‘砰’的一声打开筒盖,一阵清香自竹筒中传来。
  柴宗训瞟了一眼,黄澄澄的,竟是玉米粒。
  小姑娘拿起一颗玉米粒,做出啃食的样子。
  柴宗训欣喜的直点头:“我知道,我知道,这是玉米,是玉米。”
  小姑娘将竹筒递给柴宗训,他倒出几颗来,将竹筒还给小姑娘:“这东西太珍贵了,给我几颗种子便好,我中原人口能否过亿,就靠他发力了。哈哈哈,想不到上帝关了一扇门,果然就会打开一扇窗,没找到红薯,找到玉米也是一样。”
  小姑娘不懂他在说什么,只看着他笑,便跟着笑。
  柴宗训说到:“你造福了中原百姓,我要感谢你。”
  小姑娘依旧点头甜甜的笑,柴宗训想了想:“我要给你取个中原名字,让中原人永远记得你。”
  “igiveyou,取achinesename,likeor不like?”
  小姑娘点点头,期盼的看着柴宗训。
  柴宗训想了想:“这玉米成熟之后金质白心,象征金玉满堂,就叫你满堂吧。”
  “不好不好,满堂这名字驽钝,不适合你。算啦,还是叫玉黍吧。”
  “you,chinesename,is玉黍。”
  小姑娘跟着念到:“玉黍,玉黍。”
  “对,你以后就叫玉黍,”柴宗训扬了扬手中的玉米:“这东西也叫玉黍,以后中原人只要吃起玉黍,就会想到你。”
  虽然小时候见过家里种玉米,但柴宗训只记得小铲子挖个缝隙,将玉米仔丢下去这一个步骤。但究竟是就这样丢下去,还是待发芽之后再放下去,他实在不知道。
  之所以见过家人种玉米,就跟无法拒绝一根直溜的木棍诱惑一样,农村长大的男孩,又有谁能抵抗小铁铲的诱惑?
  铁锹太大,不利于操作,但铁铲就不同,哪里不爽铲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课余时间。当然,回去之后是狮吼功还是男女混合双打,完全取决于你身上沾染的泥土程度。
  作为皇帝出海的旗舰,虽然没有御花园,但花圃还是有一片的。
  南海的稻子一年可以三熟,玉米貌似比稻子似乎还要活跃得多,眼下也不过初夏,应该没过播种的集结。
  柴宗训铲了些土,虔城的种下三颗玉米。一转身,却要解裤子。
  不行吧,就像刚出生的小孩吃不了大鱼大肉,要是一泡尿下去营养过剩给这种子胀死了咋办?
  与其让它营养不良歉收一点都好,可千万别死。
  此时玉黍却跑过来,扬着手中的玉米不停往嘴边示意,像是在告诉柴宗训,这东西不是放土里,而是吃的。
  柴宗训没太懂,玉黍伸手要将土里的玉米仔抠出来。
  “诶,别。”柴宗训急忙拉住她:“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我要得到更多的玉黍,这些都是种子,过上几个月,我就能得到好多好多的玉黍。”
  两个人焦急的相互比划,都听不懂对方的意思,最后实在忍不住,一起哈哈大笑。
  玉黍拿出几粒玉米,学着柴宗训埋进泥土。
  柴宗训说到:“这东西可金贵着哩,千万别浪费。”
  玉黍甜甜一笑,转身便离去。
  “不行不行,”柴宗训自言自语到:“这东西实在金贵,我得二十四小时守在这里。”
  柴宗训真的命人在花圃边安了个行军铺,日夜守在旁边观察。
  第一天,没有变化。
  第二天,没有变化。
  第三天,还是没有变化。
  紧张的等待五六天,一点变化都没有,柴宗训又失望又懊恼,心中却又带着希望。
  这日正迷迷糊糊间,听到有人呼到:“苏公子,船要进港啦。”
  柴宗训一个激灵起身,第一眼便望向花圃,黑乎乎的泥土间,放过玉米仔的地方,一点不显眼的绿芽正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