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科幻异能 >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 第363章 求知欲
  3020年6月底,欧青岚率领数十万人组成的庞大项目组完成人类第一枚暗能量黑洞炸弹的试制。
  结果喜人,但关于要不要进行引爆试验,各方面产生争论。
  陈锋主持召开会议,他不发言不表态,只聆听各方面意见,同时讲述自己在上次战役时决策的心得体会,却将决定权交给其他专业人士。
  众人的争论很激烈。
  各方面人员在会议上精致分析各抒己见。
  有下面几大要素:
  其一,黑洞炸弹的制造难度远大于涉粒子炸弹,预计到战时也只能完成不足十枚。
  数量有限,炸一枚少一枚,必须省着点用。
  此外,人类还有另一个逻辑困境。
  没人知道黑洞炸弹能否打开太阳穹顶的封锁。
  如果黑洞炸弹能短暂的在穹顶上开个洞,那么的确可以考虑提前引爆,并让尽可能多的火种舰与萌芽舰提前离开太阳系。
  可如果不能,提前引爆炸弹自然也相当于暴露人类的底牌。
  入侵者很可能临时更改战略模式,让战争走向变得陌生与不可控。
  譬如入侵者抵达之后推迟放开太阳系屏障的时间,等待新的援兵抵达,集合兵力后再做打算。
  或者入侵者压根不放开屏障,只进一步近距离操控屏障,用无数年的时间持续压缩太阳系,直到将人类文明挤死在里面。
  又或者入侵者抵达之后既不进来,也不压缩空间,只持续往太阳系内投放高能物质,将太阳系内的环境加热到不可忍受的地步,如铁锅炖肉。
  这三种可能出现的局面都会让陈锋的努力化为乌有。
  所以,这黑洞炸弹还真不能轻易试炸。
  到底有没有机会提前逃走一部分人?
  这个问题注定成为得不到答案的无头悬念。
  各大研究院里都有专门的科研人员对太阳穹顶进行长期分析,但到目前为止,均无建树。
  人类对其力场结构、分解物质和能量的原理依然一无所知。
  因此,不可能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结论,只能实际引爆看看效果。
  但考虑到潜在的巨大风险,会议最终决定不试炸。
  “继续加大产能,囤积更多黑洞炸弹,九月份时再决定如何分配。”
  这是最高首脑会议的最终决定,陈锋不反对也不表态支持。
  不是他装逼,而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弄。
  3020年7月1日,陈锋的基因唤醒度正式突破38%。
  他是第一个唤醒度冲破38%的人类,领先已达37.8%的林布0.2%。
  随着唤醒度持续升高,他从脑波协同共振训练中获益的速度终于稍微放缓。
  陈锋很清楚,不是自己的身体达到了极限,是脑波协同共振训练这门科技的效能渐渐达到新的极限了。
  这半年多一点时间里,陈锋和所有人一起,几乎做完了一切能做的尝试。
  有成功,自然就有失败。
  陈锋极度看重的种植计划几乎毫无寸进。
  种植计划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可别说种出第一个零件了,就连稳定的人造生命基因组都没设计出来。
  起初,项目组最宏大的构思是用一个基因组囊括整艘战舰。
  后来发现难度过大,退而求其次,将战舰划分为十余个组成模块来设计基因。
  然后发现模块的难度也太大,继续缩小范围,从更小的功能单元开始切入……
  现在设计方案已经变成了一个简单的舱体结构物,依然希望渺茫。
  更无奈的是,越是深入,研究人员便越是清醒的意识到,设计一根螺丝钉的“基因”与直接设计出完整战舰其实并无本质区别。
  难点不在那些看似冗杂的定向表达细节,而在于从无到有的制造出一个太阳系内原本不存在的生物种类。
  若非陈锋是该项计划的坚定支持者,种植项目组里的研究人员只怕早已精神崩溃撂挑子不干了。
  立项、尝试、推翻、重新立项……
  种植项目组始终在如此痛苦的摸索中蹒跚前行。
  3020年7月7日,陈锋参加了一堂种植项目组的阶段性会议。
  他仔细翻阅了研究进度表,看了不少错误答案,脑海中灵光乍现,提出了个被人忽略大半年的构思。
  “既然事实已经证明从无到有设计出一种新生命的难度,那么我们得尊重事实,尊重大自然。我们为什么不尝试性的在地球上原有的基因库中提取财富呢?”
  “比如依托于蓝鲸、恐龙的基因去设计战舰,再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些功能化的微调。既然没办法直接长成动力舱,那么我们就把动力舱做到每一个细胞结构中去。将能产生反物质并生成电力的病毒嵌合进生物战舰的细胞,那么每一个细胞都是动力舱。我们让蓝鲸战舰在太空里游起来。”
  “其他部位也同理,比如武器系统。我们在近战武器系统里嵌入雀尾螳螂虾的基因。中程武器里嵌入射炮步甲虫的基因。”
  “至于单人的小型飞行器,我们则嵌入蜻蜓……”
  话讲到这里,陈锋短暂的愣了一下。
  他想起复眼者的蜻蜓战机。
  其他人也陆续反应过来。
  众人哈哈大笑。
  原来如此。
  搞研究便是这样,一些明明普通人就能反应过来的看似简单的道理,一旦钻进牛角尖,即便是群体智慧一起开枝散叶,也没那么容易走出来。
  或许陈锋提的点子曾有人想到过,但这人手头有一个原方向的小任务,他寻思做完手里的事就往上面打报告,结果等他一回过神,便好几个月过去了。
  还有可能本就有某小团队在开发这个方向,但技术能力和资源分配不足,迟迟拿不出成果。
  这部分小团队也没能力影响大局。
  群体思维陷入盲区困境,反而比个人的思维僵化更难转向。
  这种时候,便需要领袖站出来,把其他人从思维困局里强行拽出来。
  陈锋担当了这个角色。
  被他启发思维后,种植项目组即刻转向,全力投入嵌合式基因架设工作。
  陈锋钦点了一名核心项目负责人,江欣怡。
  这长发妹子让他印象深刻,她也是个能出奇招的主。
  散会后,虚拟会场中人们陆续离开,负责协助主持的董山走了过来。
  “陈……陈锋。我个人是这样看的啊。其实我觉得种植项目组现在做的事意义不大,即便你刚才提出来的方向可行,最少也还要几十年。”
  “当年谢尔盖尝试将软体动物、微生物、高温细菌与人类等各种生物的基因杂糅进戴森膜的体系里去,也只是完成了初步的设计方案。到最后真正成型,也依然用了很多年。咱们这次再拼,也拿不出可以被你记下来的可行方案。”
  陈锋摇了摇头,“我懂你意思。我知道这对这条时间线里的人们不太公平。”
  董山摇头,“公平与否无所谓的,我是觉得不如让种植项目组转而去研究一些能出成果,并能被你带走的新技术。”
  陈锋:“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重要,那都不是质变。只有质变才真正有价值。我知道这次不可能,但我相信迟早可以。这次能琢磨出多少是多少,我能记多少是多少。结合每条时间线里无数人的努力,我们可以掌握这种本不该属于我们的科技。”
  说着,陈锋又拍了拍董老头的肩膀,“学问做得越多,越容易对科学产生神秘的畏惧感,你就是这样。反倒是我这种人,很无知,所以我敢去大胆想象和揣度。在我看来,人类拥有的潜力堪称宇宙奇迹。相信我呗,咱们可以的。”
  看着陈锋的身影在会议室里渐渐消失,董老头五味杂陈。
  他嗅出味道了。
  虽然不知道陈锋的悲观从而来,但老头很清楚,这次陈锋依然没指望能获胜。
  但老头心里不怪陈锋的保守。
  他很明白这或许就是支撑陈锋的核心理念。
  至于人类的宇宙奇迹级潜力,董老头也似有所悟。
  在陈锋记忆的上条时间线里,三十一世纪的人类对暗能量和反物质的了解及运用,依然只处在知晓其存在,仿佛能远远看见,但无法真正触摸到的初窥门径的程度。
  这条时间线里,我们做到了。
  涉粒子炸弹、马斯动力和暗能量黑洞炸弹,都是很实际的运用。
  陈锋在这些成果转化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同样不能否认这一千年来所有科研工作者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价值。
  正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认准了方向,并盲目自信的往前走着,才能在陈锋抵达之时,提前完成前置科技的开发,并最终一蹴而就的拿出成果。
  谢天谢地,我们一开始选的路就是正确的。
  因为肯定已达三级文明的复眼者,也依然将暗能量与反物质的运用作为其主要手段。
  说来倒也不可思议,早在二十世纪时,前人便已经看到了反物质和暗能量这两大方向。
  除了这两大方向之外,还有曲率飞行、量子理论与人工智能等等多个领域。
  在得到陈锋的记忆之前,董山也曾时常猜想,睿智的古人到底是如何开动的脑筋,在人类足迹并未真正走出地球时,就看懂了宇宙深处的奥秘。
  每念及此,他常顶礼膜拜。
  脑子里装着的知识越多,董山对古人的智慧便越惊叹。
  那时候的科学家们究竟多有想象力,思维多天马行空,才能完成如此复杂的推算,并且还是正确的。
  厚古薄今曾是个贬义词,如今看来,古人的确值得尊崇。
  人类的可怕潜力,在十九世纪末期,人们还坐着蒸汽火车时就展现了出来。
  那时的先辈依然脆弱卑微的生长在地球上,可他们伟大的思维却早已翱翔宇宙。
  董山无法想象当人类达到三级文明时,目光又会投向哪里,会如何横扫宇宙。
  难怪复眼者如此着急上火的扑上来了。
  别说复眼者,任何一个有脑子的文明要发现了地球人,都得往死里打。
  唉。
  董山与陈锋一样,渐渐理解了复眼者的立场。
  这战争看似不对等,但其实就是场决定双方生死存亡的战争。
  董山也相信了陈锋的判断。
  复眼者的科技方向应该是以统一力与超凡生物学为主,但个体的自身实力薄弱。
  复眼者对暗能量与反物质的运用技巧说不上登峰造极,甚至有些粗糙。
  说不定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些科技的原理,只知道能这么用,用了效果好,他们就这般做了。
  这是地球人与复眼者的本质区别。
  地球人看见火焰,会下意识的揣摩火焰因何而生,在火焰燃烧时消耗了什么物质,产生了什么新物质,火焰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地球人仰望星空,看见不同颜色的星星点点,会下意识的揣摩为什么颜色不同。
  不同的颜色又分别代表了什么宇宙现象。
  ……
  地球人具有可怕的求知欲,这便是地球人无限潜力的根源。
  我们生来就要搞明白,这宇宙究竟长什么样。
  3020年9月26日。
  战争准备已经完成。
  地球,汉州。
  誓师大会准时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