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什么富贵功成,转眼那都飘散如烟,当时下沽南河口的哥几个,现在一个死了一个也和死了差不多了,只剩下我和方哥两个人,好像过得还不错。
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底是什么德行,只有自己清楚明了。
张天罡看出来我是想起了当时所发生的陈年往事,不由笑了一声道:
“这一些事情那叫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当年你还没成气候,自然做什么什么不成,又惹上生死忧虑之事,这并不算得了什么,现在这大事已成,你该去她手上拿回你自己要有的东西。”
这话说的云里雾里,我是越发的不明白这冯四虽说颇有几次害我性命,当然是,我终归是活下来了,这江湖恩怨江湖了,就算他现在活着,那事情已经过去了,总不可能我再从他的手上把他的命给拿回来吧。
我要人一条命有个屁用,张天罡看我没明白过来他所说的意思,我又笑了一声,从口中挤了个嘴型,算出通灵宝玉4个字来。
这东西安生死定祸福,传说就是靠着这个东西放在井中,才能够镇得住沽南河口水底下的那条独角蛟龙。
可是这么长时间也过去了,我没看见失了这个东西,这沽南河口那水底下的蛟龙作威作福,把这地方给淹了。
这些东西说到底我看都是当年那些老前辈们害怕。这也是三教九流,对水底下的通灵宝玉起了歪心子,所以说,才从口中说出这么一句话,那是想要唬这些人。
所以我自己也没当成怎么回事,但是张天罡却有些忧心忡忡,连连摇了摇头道:
“秦哥,你是不知,这沽南河口底下的独角蛟龙30年一翻身,不过一年一分水,这平时那通灵宝玉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一到了这分水的时候,沽南河那是江水大涨,浪潮涌动,全靠着这块通灵宝玉,把这些潮水给镇住,要不然的话这沽南河那可能水淹全城,到时候整座城里的百姓没一个能跑得了的。”
我一听这话心头不由一颤,这话我似乎听老辈说过。
这沽南地理形势极为怪异,往高处所看,这地方是个盆地,不过却是个水中盆,这两面地方有群山相抱,中间伸出一条如同天地雕凿而成的过道,左右相连,使他成了八省通衢。
而另外两面那却是水宽浪高恰似长江天险的沽南河口,这河道比地面高出个三四尺,当年全靠着几代人用水堤挡住河道,才得了这几十平方公里。
说来也巧倘若说这河道里面的水浪在大潮涌动之际,再高过那么一些,这沽南必定成了威尼斯,但是这几百年的时间以来,这河道里面的水浪必定不能没过水堤。
那可以称得上是一景,这沽南河口的大潮,美高数丈,一旦要越过的时候,等到下一秒肯定会往后面倒退数丈,再来在如此,一连十余天,每每如此。
就连那些地理专家,也都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按老年间别人所说的话,这靠的是沽南城中的两件宝贝。
传说当中这一整座沽南城,在风水地理上占了个龙虎和,两座山一大一小,恰如同一老一幼两只老虎。
这沽南河左右环抱,有青龙之势,两个景物隔成相对,这城市当中凭空突兀而成的那座盘山如同一把利剑,左右镇着这两虎一龙。
所以几千年时间,竞得风水地理,不过这青龙、白/虎却不敢有一丝半点的造次之情。
但是上回这九花宫在山上修了那么一座白塔,已经破了这盘山的风水形势,自然而然不能够镇得了。
所以那些个歪魔邪道才敢如此造次,这地理形势一旦破掉,所能靠的也只有另外一件宝贝。
这也就是老年间别人所说的镇住水里那只蛟龙所用的通灵宝玉。
这东西是浑天生成了一款美玉,不过鸡蛋大小,通灵剔透,上刻有蝌蚪文书,传说当中乃是雷部正神,引天雷勾地火,七七四十九甲子正岁,整整近千年的光景,这才做了这么一块出来。
要按照老理来说这东西了不得,那是正经八百宝贝,所以这么多年时间以来,各路的歪门邪道,那都恨不得把这些东西给收入囊中。
不过这些那也都是老年人别人口中所说的传说而已,我小时候听的多了,心里面自然而然也没有放在心里。
可张天罡那个样子似乎在告诉我,我当年听到的这些传说,那并不是老人在和小孩开玩笑的,却是确有其事。
“再过数日就是沽南河口长出大潮,也就是分水的时候,如果没有,赶紧把这块通灵宝玉给放回去的话,到时候全城的百姓都得遭殃。”
张天罡思考了一会儿,深呼了一口气道:
“现在不管你认不认,这沽南的阴阳行,死的死,伤的伤,又剩下你一个硕果仅存了,换一句话来说,你就是这地方的魁首,要是你不做这件事情,在阴阳行里说不过去,况且这百来万条百姓的命,你也得救。”
“可是关键是怎么做。”
我耸了耸肩膀,他从口中所猜出来的冯四还活着,那也不过,只是她所猜测的,况且这么重要的一个宝贝,你说它会随时放在身上,正是这些他都猜对了这人家也不可能把这东西给我。
我们两个人正在聊着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听见大门砰的一声被人一脚踹开,郑志平气冲牛斗的站在门口。
“秦爷,老张,你们两个人合起伙来算计我不成?”
我一看到郑志平就站在门口,不由得吓了一跳,有些没反应过来,结结巴巴的尴尬的笑了一声,赶紧从口中吐出一句别误会。
张天罡也有些不好意思,这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他明明知道,可是却因为这冯四的事不能和他说,有些不够朋友意思。
“这东西是冯四一手弄起来的对不对,他阴了我一次,差点把我的命都给拿了,现在还想再弄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