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222节
  因此萧令衍这件事,他也放在了心上。
  在皇上面前挂了号,杜绝了忽然赐婚的可能性,萧令衍终于放下了一半心。
  倒是岑贵妃找机会把小六子叫去问了半天,小六子嘴硬,只说什么都不知道。
  小六子可是知道自家主子的性格的。他要是敢把殿下的事跟贵妃娘娘说,哪怕这是殿下的亲娘,他也落不得什么好下场。
  他可没忘记就在半年前,殿下还把侍候了他多年的小太监给送走了,他才有机会到殿下身边侍候的。前车之鉴尚在眼前,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萧令衍在这里为亲事忙碌,傅云开心情低落地在家里黯然神伤,赵如熙却跟个渣男似的,根本就没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又开始忙碌自己的事业了。
  “知微,我叫你来,是想向你请教报坊的事。”崔夫人不好意思地对赵如熙道。
  书院给赵如熙惹了那么大的麻烦,让她直接对上了谨妃和平阳郡主。因此在办报纸遇到麻烦时,长公主和崔夫人也不好意思来找赵如熙。
  除了不好意思,两人也有些羞愧。
  她们好歹一个是长公主,一个是书院的打理者,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结果赵如熙给她们讲了办报的绝大部分思路,她们还是没能把报纸给办起来,两人都觉得没脸。
  可尚德长公主在张罗办报之前,就已去皇上面前请示过了。她是得了皇上的同意才开始动手的。现在又说不办了,不光自己不甘心,也不好跟皇上交待。
  所以今天崔夫人不得不硬着头皮来找赵如熙。
  “夫子太客气了,‘请教’二字不敢当。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就是。”赵如熙道。
  崔夫人拿出一张报纸,递到赵如熙面前:“这是我们照你的说法,做出的一份报纸。你先看看有什么问题。”
  赵如熙看了看。
  这报纸跟现代的报纸差不多大小,也照着她原先提的建议,分成了几版。
  第一版总结了一些跟女子有关的律法条例,下面还写了两个相关案例。第二版宣扬了女子念书识字的重要性。还有两篇“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报道,不过隐去了真实姓名。
  第三版则比较轻松,讲了一些生活小窍门,还写了两个菜谱。第四版则是一则连载的话本。
  这话本的风格,赵如熙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许雪之手。
  内容上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排版上有些不足。
  古代是竖行书写习惯,所以这报纸上全都是竖行排版,又没有边框与插图,就显得十分刻板,完全没有美感可言。
  最重要的是这份报纸是手抄报,全部是用漂亮的簪花小楷抄写的。
  赵如熙一看就心知肚明了。
  她问道:“是遇到印刷上的问题了吗?”
  崔夫人毫不意外她的聪颖。
  她点头道:“对。”
  她指着报纸道:“如果字太大,报纸的内容就太少;可如果字这么小,在印刷上就有问题。而且你说的边框与插图根本弄不了。看来看去,就只能用雕版印刷。偏咱们的销量又小,如此一来,成本就高了,能买得起的人少,也就失去了咱们办报的意义。”
  第462章 王记印坊
  这时候也有活字印刷了。
  不过活字刚出现的时候,并不比雕版的成本更低。
  每版印刷需要人排版且不说,因为一般用的都是泥活字,一个字烧制出来,印刷不了多少遍,字迹就模糊不清了,需得重新烧制新字。木活字亦是如此。
  铜活字的印刷次数倒不错,但这么一套制下来,一次投入的成本太高,一般的作坊都不敢制,生怕生意不好,自己经营不到赢利的那天就倒闭了。
  另外如果有图案,或是想要把字印得小一点,活字印刷根本没办法做到。
  反倒是雕版印刷,一个石雕版刻出来,只要印刷的次数多,成本就降下来了。比如四书五经,因为需求量大,不怕卖不出去,印坊都会用雕版。
  但不管用活字还雕版印刷,成本都是昂贵的。
  在历史上,直到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铅锡活字和油墨,并制出了第一架印刷机,印刷成本这才降了下来,从而推动了当时的欧洲文化繁荣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现在,尚德长公主她们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
  像女子报纸这种,一旬一刊,因为针对的是女子,这时代女子识字率又低,开始的时候能卖出百来份就不错了。
  就算不赚钱,一张报纸也需得卖上一、二百文钱,除了不差钱的贵族女子,有几个平民女子舍得去买报纸呢?
  如果只发行一百来份报纸,她们倒是可以采取手抄报的方式进行。但她们的初衷是让所有识字女子都能通过报纸获取知识,从而自强自立。发行的数量少,就起不了多大作用。
  而想要发行量大,就得印刷。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报坊不能收支平衡,也意味着它走不远,恐怕办过几期后就夭折了。
  这也是古代没有报纸的原因。它完全受客观条件限制。
  朝廷倒有邸报。在中国古代,宋时邸报都是手抄报。直到明末西方铅活字传入中国,邸报才发行活字版本。
  在古代,不到一定级别的官员,也看不到邸报。
  赵如熙是一个走一步看十步的性格,在给崔夫人出主意的时候,又怎么不知道办报面临的困难?她早就在这里等着了。
  她制作了铅活字,制了油墨,制作并改进了古登堡的印刷机。
  她建议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办报纸,不光是为女子提供精神食粮和就业机会,更是要把这种印刷术和印刷机带到这大晋,推动大晋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所以她的印刷作坊虽在年前就开张了,但并没有到处去招揽生意,只默默地印了一些四书五经堆在那里。她一直在等着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提出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早在我提议你们办报的时候就想到了。”赵如熙笑道。
  她走到桌前,掏出炭笔和记事本,写了一个地址,把那一页扯下来递给崔夫人。
  “这是我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印坊,我打听了许久也不知印坊的主人是谁。但他家印刷好像是用了一种新的手段,能把字和图案印得极好,价钱也不贵,速度还快。你去打听打听看看。”
  崔夫人大喜,接过地址看了一眼,发现就在京城的城南,她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我现在就去。”
  赵如熙行礼告退:“那我先去上课了。”
  打从过年回来,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就不再让她跟同窗们上课了,而是让夫子给她单独辅导。
  夫子们难得遇到这样的学生,也打起精神,在检查了一下赵如熙的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后,给她制定了一套方案,务必让她在童生试上能一举考得好名次。
  这段时间培训班没有开班,赵如熙完全沉浸在四书五经的海洋里无法自拔。
  崔夫人进了京,在城南找到那个印坊,发现这个印坊位于一个巷子里,门口挂了一个牌匾,写着“王记印刷”,匾额陈旧,宅子墙体斑驳,十分的不显眼。
  王是大姓,赵如熙上辈子的母亲姓王,她便用了这个姓氏,以免这个作坊随着别人追查,容易把它跟她、许家、萧令衍等人联系上。看到这个作坊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去查京城姓王的家族。
  这是个碍眼法。
  崔夫人明显中招。
  看到这个牌匾,她第一反应就在脑子里搜寻了一下姓王的世家,这才让下人敲门。
  敲了许久,久得她们都以为里面没人了,门这才“呀”地一声开了,出来个瘦瘦的中年男子,问她们道:“什么事?”
  “你这里是印坊吧?我们夫人想印些东西。”下人道。
  那人打量了站在车旁的崔夫人一眼,点头道:“进来吧。”
  崔夫人带了三个侍卫和一个丫鬟一个婆子,倒也不惧,直接走了进去。
  领着崔夫人一行人到厅堂里坐了,那人就去了后面,隔了好一会儿,这才跟在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儿身后走了出来。
  “你要印东西?”老头儿连寒暄都省了,直接问道。
  崔夫人点头:“正是。”
  “印什么?”
  崔夫人把给赵如熙看过的那张报纸拿出来,递给老头儿。
  老头儿看了一眼:“你要印多少份?”
  崔夫人迟疑了一下:“三百份。”抬眼盯着老头儿,“要价几何?”
  老头儿扶了一下胡须:“三两银子。”
  崔夫人不敢置信地看着他:“三两银子是总价,还是……”
  一两银子是一千文,三百份报纸,平均下来一份报纸的印刷价格才十文钱,这价格完全不可能。连纸的成本都不够,更遑论印刷成本了。
  可如果三两银子是一张报纸的单价,又太贵了,似乎也不可能。
  “总价。”老头儿道。
  崔夫人皱眉。
  这怕不是个骗子吧?收她三两银子和报纸,完了不承认接了她这单生意。她为了三两银子也不好去报官,只能吃个哑巴亏。
  老头儿一看她这样子,就知道她想什么,不耐烦地道:“要印就印,不印就出去。印的话先交一百文押金。”
  第463章 你垫了钱?
  他站起身来,一边走一边吩咐中年男子:“王坤,她要印就给她开个单据。”
  “我知道的,爹。”王坤答应了一声,看了崔夫人一眼,站在那里也不说话。
  夫人一咬牙:“成,印吧。”
  一百文钱,对她来说真不算什么。平时施舍给小乞儿的也不止这些。至于报纸,她手上还有两份模版。就算骗,她也损失不大。
  她身后的婆子上前,数了一百文钱过去,拿到了王坤写的一张收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印刷数量是多少的纸条,上面还盖了一个“王记印坊”的印章。
  “十天后来拿货。”王坤道。
  “十天?”崔夫人惊诧。
  这速度也很不可思议。
  一般的印坊,不管是雕版还是活字,因为要刻雕版或排版,在印刷之前花的功夫都挺大。她这报纸,没有二十天根本印不出来。这还是前面没客人排队的情况下。
  要是有人排队,花的时间会更久。
  王坤面无表情地送客:“好走不送。”
  崔夫人精神恍惚地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