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韩警官 > 第244章 “死成这样怎么不拉去烧”
  “汪干事,我良庄分局王燕,良庄三组摸排完毕,无失踪失联人员,没人见过与被拐妇女相似人员。”
  “好的好的,我记下了。”
  “云主任云主任,我章庆军,湖西七组摸排结束,没发现异常!”
  “钱干事,是钱干事么,我段山贵,凤凰五组查完了,有一个傻子三年前走失,男的,四十多岁,不是女的,没其他失踪失联人员,一样没人见过跟被拐妇女相似人员。”
  ……
  9点24分,丁湖警务室里电话声、对讲机呼叫声开始此起彼伏。
  摸排失踪失联人员行动分为两个指挥部,一个在镇党政办公室,一个设在丁湖警务室。
  镇里的指挥部负责调配参与摸排人员,负责总体摸排部署。
  焦书记和几位副书记副镇长经常下村,熟悉情况。正在摸排的大多是镇干部、中学小学教师、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各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全是他们的手下,干这个他们比分局在行。
  哪儿缺人,让刚联系上的干部去哪儿报到。
  哪一组摸排任务完成,立即给哪一组布置新的摸排任务。
  老良庄派出所去年搞“治安防控网”建设,先后添置四十多部对讲机,几个派出所和刑警四中队撤并过来之后全分局共有一百多部,形成良庄、丁湖、李庄及永阳四个无线通信网。
  丁湖李庄永阳三个派出所撤销,人并没有全撤,留有三个警务室。
  镇政府和三个警务室有电话,几部电话把四个无线通信网“连结”到一块,指挥起来很畅通。
  丁湖警务室既是无线与有线通信的“中转站”,也是良庄公安分局的临时指挥部,确切地说应该是“信息中心”,四个片区的摸排结果第一时间汇总到这儿。
  既要承担“命令中转传达”任务,又要负责统计摸排结果,匆匆赶来的四位镇干部很忙,电话总是占线。
  作为摸排行动的实际总指挥,韩博反而成了一个“闲人”。
  插不上手,只能看着镇工办云主任、计生办吴干事和民政办汪干事,以及春节之后从永阳并入良庄却一直没见过面的老朋友、老单位同事杨小梅的爱人、良庄镇组织干事钱朋忙碌。
  乡镇撤并之前他们分属四个不同乡镇,熟悉各自负责区域的情况。
  要负责记录几个村,一个村有几个村民小组,该村该组的确切位置,该村该组大概有多少人口,他们真了若指掌。
  尽管非常了解,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仍手绘了几张表格。趁接电话和回对讲机呼叫的空档,在前面一栏填上各村各组,前线摸排完一个,顺手拿起笔在相应的村组后面打上一个勾。
  全镇总动员,如假包换的人海战术!
  平时看似人浮于事的党员干部,只要组织起来就能发挥出巨大威力。要在短短5个小时内摸排完12万6千人,如果没镇党委镇政府,如果没那么多党员干部,光凭良庄公安分局近百号民警和联防队员无异于痴人说梦。
  集中力量好办事,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韩博感慨万千,又有那么点患得患失。
  从破案角度出发,希望能摸排出线索。
  可有线索不等于就能破案,就能将凶手绳之以法,又有些担心摸排出什么。潜意识里希望自己辖区没事,希望问题出在新庵。
  正胡思乱想,教导员打来电话,他今晚负责后勤。
  “韩局,镇里刚统计过,李庄164人,丁湖183人,永阳155人,良庄221人,包括镇政府指挥部人员在内,一共759名同志参与行动。我现在让永亮把加班费和干粮一起送过去,丁湖那边可以委托云主任和钱干事代为发放。”
  “送过来了,好好好。”
  “韩局,那我就去永阳了。”
  “去吧去吧,路上让小颜开慢点。”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局里总共批5万专案经费,晚上的摸排行动光加班费就要7590,把参战人员的干粮和征用车辆的费用算上,1万不一定够。
  水上派出所的四条汽艇在柳下河里执行任务,十七个师傅在柳下河两岸连夜打捞,这些全要花钱。
  并且这才是刚刚开始,摸排出线索要往下查,摸排不出线索要想其它办法,总之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别说5万,或许50万也不一定够。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不知不觉已深夜11点56分,良庄摸排行动进行的最早,汪干事在他的表格上打下最后一个勾,如释重负地瘫坐在椅子上,笑问道:“韩局长,良庄的试考完了,这份答卷满不满意?”
  “这有什么满不满意的,现在就看丁湖李庄永阳的。”
  云主任回头道:“我这还有21个村民小组,最多一个半小时。”
  “我这边19个,也快了。”钱朋放下对讲机,忍不住问:“韩局,折腾一晚上,花那么多经费,值得吗?”
  韩博苦笑道:“值不值得,这个也不好说。干我们这一行跟其它行业不一样,明知道是大海捞针一样得去捞。”
  与此同时,分局治安中队民警李会斌在一个村干部带领下,敲开花甸村六组一户靠路口人家的门。
  老两口和孙子在家,儿子儿媳在外务工。
  明天正好星期六,这么晚小朋友仍在看电视,门是他开的,二老也是他叫醒的。
  说明来意,老爷爷摇摇头,一边招呼二人坐,一边哈欠连天说:“没有没有,没见过没见过,我们花甸多偏,没外人来,平时卖货的都很少。”
  “大爷,你再帮我想想,这段时间周围有没有哪家姑娘媳妇出去没回来,没消息,家里很着急的。”
  “出去人多了,种田不赚钱,年轻人谁在家?没消息的没有,不找好工作谁出去,出去要花路费。更没有你说的那个长头发,耳朵底下有痣的。”
  这一个村民小组已经询问过七八户,谁也没见过,家里都没人失踪失联。
  其实想了解这些情况用不着挨家挨户问,只需要请村干部打听打听就行。
  李会斌感觉这是在做无用功,这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经费。正准备起身告辞,小朋友突然回头道:“我见过耳朵下有痣的女的,爷爷,你见过,奶奶也见过!”
  不会这么巧吧!
  李会斌一愣,急忙问:“小朋友,告诉警察叔叔,你什么时候见过,在什么地方见到的,痣是在左耳朵下面还是在右耳朵下面?”
  “去年,就在这儿,她在我家住了好几天,左右左,左右左。”
  小家伙跑到客厅中央做了个怪异的动作,突然指着左耳笑道:“这边,左边。她是长头发,不过没穿黄衣服。”
  天底下没那么多巧合,李会斌欣喜若狂,紧拉着他双手问:“她个子有多高?”
  “比我奶奶高,跟我妈差不多。”
  “你妈妈多高。”
  “不知道。”
  有些小孩连母亲的生日都记不得,怎么会去记身高,再说农村人谁又闲着没事干去量身高,李会斌松开双手,在门框上比划道:“有没有这么高?”
  小家伙眨了眨眼,左看看右看看,朝上指了指:“高一点,一点点。”
  尸体长163厘米,穿上鞋,如果头发再梳起来就不止了,李会斌追问道:“小朋友,她看上去比较胖还是比较瘦?”
  “瘦,不胖,比我妈还瘦。”
  老人家显然记得这么回事,一脸不耐烦地摆摆手:“对对对,是有这么个女的。公安同志,这跟你说的不一样,去年冬天的事,不是前段时间。”
  “大爷,您要是再看见她,能不能认出来?”
  “能,在我这儿借宿七八天,不光我见过,周围人全见过。弹棉花的,小两口,外地人,把周围棉花全弹完就走了。赚不少钱,也能吃苦,从早弹到晚。”
  这就解释得通了!
  弹棉花的,头上戴帽子,脸上戴口罩,正好把痣挡住。来弹棉花、来看热闹的人注意不到,借宿在他家,要洗漱,要吃饭,他们祖孙三人能看见。
  可是光凭一颗痣,光凭身材身高差不多,无法确认就是同一个人。
  现在汇报有点早,李会斌权衡了一番,掏出香烟笑着问:“大爷,您能不能跟我们一起去村办公室,我想问仔细点。在这儿问影响您孙子休息,明天不用上学不等于可以看电视看很晚,影响学习。”
  “这孩子就喜欢看电视,听见没有,公安同志不许看,快去睡觉。”
  小家伙吐吐舌头,做了个鬼脸,一溜烟跑进房间。
  有人管烟,老人家很愿意帮忙。反正他家住在路口,离村委会办公室只有几步路。一边走一边大发牢骚,花甸本来就偏,还要并入邻村,村办公室搬走这里会更偏更冷清。
  村干部深以为然,两人一唱一和,不知不觉已走进灯火通明的办公室。
  李会斌招呼他坐下,把对讲机放到一边,不动声色问:“大爷,您有没有给人家帮忙办过丧事?”
  “办过,收敛,换衣裳,抬棺材。”
  老人家叼着香烟,唉声叹气说:“这些事年轻人不干,周围有丧事找不到人帮忙,只有找我们这些老头子。现在我帮人,不知道将来谁帮我。其实帮不帮无所谓,现在全火化,换上衣裳一样送去烧。”
  “您不怕?”
  “怕什么,公安同志,我年轻的时候胆更大,一个人晚上敢去乱坟岗。”
  怕什么,怕把你吓出毛病,将来你儿子儿媳妇去分局找我麻烦。既然不怕就好办,李会斌从包里取出几张照片,低声道:“大爷,您胆大,您不怕,麻烦您看看照片上这个女人。”
  “死人!”
  老人家果然不怕,只是愣了一下,竟凑到灯下仔细辨认起来。看完第一张看第二张,四张全看完用了十来分钟,李会斌的心砰砰直跳,紧张得无以加复。
  “第一眼没看出来,越看越像。没错,就是她!年纪轻轻,怎么死了,去年好好的,死成这样怎么不拉去烧……”
  中大奖了!
  李会斌跟做梦似的,感觉一切是那么地不真实。老人家仍在看被害人照片,唏嘘不已,对几十年来唯一的“房客”就这么死了,感觉很惋惜。
  李会斌终于反应过来,急忙道:“大爷,您看仔细点,是不是同一个人对我们公安局很重要,麻烦您了。”
  “公安同志,我见过的死人多了,不信去隔壁办公室问王会计,周围谁家办丧事全找我,没错,就是她。她男人呢,弹棉花的小伙子呢?”
  小两口,女的死了,男的去哪儿了?
  李会斌顾不上想这些,立马抓起对讲机,起身道:“大爷,您抽烟,您稍等一下,我向领导汇报,再耽误您老一会儿时间。”
  ……………………………………
  ps:好不容易冲进精品,不能再被踢出来。
  不想开防盗章节,肯定各位兄弟姐妹正-版订阅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