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贺东川提出的上车办法她学得不太顺利,总是腿没跨过去,她就要保持不住平衡了。
最后还是贺东川想出个办法,把上车过程拆分开学习,也就是由他固定住自行车,让苏婷专练踩上脚踏,跨过前杠这一段。
这办法有点笨,但很有效果,不到一小时,苏婷就把这动作练熟了。只是抬腿次数太频繁,学到后面她两腿都在打颤。
但再累也得坚持,不趁今天贺东川在的时候学会上车,未来一周她都得继续靠两条腿走路。
有练半小时,苏婷终于学会了滑行时踩着脚踏上车。
学会后,贺东川上楼把闺女抱下来放到后座,再让苏婷完整地来一遍。
此时已经九点多,慢慢玩了一天早困了,两只眼睛都有些睁不开,坐在后座疑惑问:“妈妈你怎么还没熟悉好啊?”
“差不多了。”苏婷轻咳一声问,“你坐稳了没?”
慢慢打着哈欠回答:“稳了。”
苏婷应声,双手把着龙头,单脚踩着脚踏滑行,然后上车。
有之前的基础在,这次她一次就成功了,心里乐得不行,载着慢慢出去兜了一圈,回来后不让贺东川插手,自行踢下脚撑,下车将闺女抱下来,笑眯眯地问:“以后妈妈就能骑车送你上下学了,你高不高兴啊?”
慢慢困得不行,却仍捧场地回答:“高兴。”
……
学车难,学完车躺到床上更难。
刚回到家时苏婷还不觉得,洗完澡躺到床上后,她就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要散架了。
贺东川看她实在难受,让她趴在床上,给她从小腿按到后腰。他力道不大,但苏婷全身酸痛,两条腿尤其严重,被按得不住哼哼。
本来贺东川看她累坏了,不打算对她做什么,但听着她黏黏糊糊的声音,他实在很难控制住身体的反应,说话声音都不自觉低沉下来。
苏婷听到他声音不对,警觉地回过头,一眼看到他的身体反应,赶忙拉过被子盖住自己,翻身强调道:“我今天累得要散架了!”
看着她脸上的戒备,贺东川脸色黑了:“我没打算对你做什么。”
“真的吗?”
嘴巴这么问,但苏婷脸上明晃晃写着三个大字:我不信!
贺东川嘴角微抽,转身下床:“我去洗澡。”
苏婷特意提醒:“多洗一会。”说完抱着被子闷笑起来。
因为疲倦,苏婷的困意来得很快,当贺东川冲完冷水回到房间,她早已经睡得人事不省。
床上盖的仍是冬天的棉被,很厚实,被窝里暖烘烘的,可能是觉得太热,她把两条胳膊伸了出来,一条搭在额头,一条朝床头直着放。
贺东川回到床上,第一件事就是把她伸出来的两条胳膊放回去,再躺下给她掖好被子。
闭上眼睛后,心里还在想下周过来是不是应该带两床薄点被子过来,免得她睡觉觉得太热,总踢被子。
开春气温虽然暖和了,但也容易感冒啊!
……
第二天苏婷是被闹钟吵醒的,睁开眼后她习惯性往左边看去,见空无一人才反应过来今天是周一,贺东川肯定早就回去了。
意识到这一点,苏婷揉揉脸,清醒后从床上爬起来,洗脸刷牙梳头发,整理好后再去喊慢慢起床。
昨天玩了一天,今天早上慢慢的起床气比平时更严重,她们出门的时间也比平时要晚三分钟。
不过因为有自行车,而且早点铺子队伍排得没平时长,所以她们到托儿所的时间比平时要早。
到时正好碰上慢慢的小伙伴芸芸,她是由妈妈走路送过来的。
看到自行车上的慢慢,小姑娘看直了眼,芸芸妈妈也很惊讶:“你们家哪来的自行车?”
“周日去市里买的。”苏婷边回答,边将慢慢从后座抱下来。
“票是哪来的?”芸芸妈妈的关注点其实在这里。
苏婷回答说:“慢慢爸爸单位里发的。”
“她爸爸做什么工作的?”
虽然大家都住附近,但家不在一个巷子里,所以芸芸妈妈只隐约知道苏婷是复大的学生,一个人带着闺女在三阳巷租了个房子。
至于她男人长什么样,不止芸芸妈妈,班里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清楚,没见过本人。
也因为这样,不少人在背地里揣测她其实没有男人,可能是男人去世了,又或者是为了考大学跟男人离婚了,否则哪个男人会愿意媳妇带着闺女外住?
芸芸妈妈虽然没有这么揣测苏婷,却也好奇她丈夫的情况,之前没找到机会打听,今天话赶话说到这,就忍不住问了出来。
苏婷知道大家对她好奇,但没有人当面问,她也不好上赶着说自己的家庭情况,直到这会芸芸妈妈问起,便毫无隐瞒道:“她爸爸在附近的海军部队当兵。”
“难怪。”芸芸妈妈恍然大悟,看向苏婷的目光里染上几分尊敬。
两人交谈时,两个孩子也在聊天,再准确点应该是慢慢在炫耀她的座驾:“这辆自行车是我妈妈为了送我上学专门买的,以后我上学放学,就不用自己走路啦!”
芸芸瞪大眼睛:“!!!”
“当然!”慢慢得意地翘起下巴,“还有这个座椅,是我爸爸专门给我做的,他说这样坐着特别稳,不会摔跤,在我们家,这个座椅只有我一个人可以坐,其他人都不行哦!”
看着面前的自行车和座椅,芸芸羡慕得快哭了。
而这一天里,羡慕哭的不止芸芸,小孩子手上有点好东西都能炫耀好久,更何况慢慢已经荣升成为有车一族,当然要可着劲炫耀。
半天时间不到,整个托儿所小班的学生都知道了慢慢妈妈买了自行车,他爸爸还专门给她打了张座椅,以后她不用走路上下学的消息,并羡慕不已。
于是当天傍晚小班家长们来接孩子时,这些孩子都说出了类似的话:“我也想要自行车,想要专门的座椅,以后跟贺慢慢一样不用自己走路!”
全体家长:“……你怎么不想上天呢?”
第117章 暑假
苏婷买自行车的消息, 也在半天内传遍了整个专业。
这年头自行车是结婚大件,不但价格贵,票也很不好弄, 在双职工家庭都不多见, 更何况他们都是学生。
虽然他们专业也有带薪上学的,但数量真不多, 全专业一百多人,带新的一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
而且就算是带薪上学, 他们工资一般也不高, 多的三四十,少的可能就二十多,而且很多人家庭负担重,工资除了要自己开销,还要攒下来寄回家, 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三大件,他们根本不敢想。
别说学生, 教职工中有自行车的都不多见,全校那么多老师,有自行车的两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可一个周日的功夫,苏婷竟然买自行车了,这怎么能不让人惊讶?
如果苏婷平时很高调,处处彰显她有钱就算了,可她没有啊!
是,她的衣服款式都很时髦, 料子看着也很不错, 刚开始班上不少同学看花眼。
可在沪市待久了他们就知道了, 这不是因为苏婷家境特别好, 而是本地人都很重打扮,这季节走在大街上,不穿件呢子大衣搭双小皮鞋都不好意思跟人对视。今年还有不少人烫头发了,他们这些外地人在本地人眼中就是土包子!
另外她每天的早饭都是从早点铺子里买的,可他们早饭还是在食堂吃的呢。
好吧,因为有国家补贴,食堂比外面早点铺子便宜,但早饭再贵,一个月也花不了两块钱,所以他们没觉得苏婷怎么铺张浪费。
除了这两点,苏婷看起来跟普通学生真没什么不一样。
丁梅还隔三差五炫耀家里用侨汇券买的零嘴呢,可苏婷从来没有炫耀过,带来的零嘴也是供销社里常见的。
要是换丁梅买自行车,班里人肯定没那么惊讶。可买车的人是苏婷,大家就很震惊了。
这个上午,只要是课间时间,就有一群人围到苏婷面前。
有人问她为什么突然想买自行车,有人问她哪来的票,还有人问当兵工资很高吗?一辆自行车,他们居然说买就买了。
苏婷本来不打算回答,听到这里神色正了正,挨个解释说:“买车是因为我每天要接送孩子,你们也知道,我们周一到周六全天都有课,时间非常紧,单靠两条腿,一没把握好时间就会迟到,你们问马燕就知道了,连着半个月,我的早饭都是课间时间抢着吃的。”
其实根本不用问马燕,她吃早饭时没有躲着人,班里有眼睛的同学都能看到,知道她这半个月确实辛苦,纷纷点头说:“有辆自行车确实能节约很多时间。”
“没错,自行车虽然贵,但我想着一直这么跑对身体的消耗太大,而且万一迟到又碰上老师点名,说不定还要重修,就咬咬牙买了辆自行车,”苏婷带过收入的事,继续说道,“票则是我丈夫部队前阵子搞比赛,他们团赢了,上面奖励发下来的。”
听完苏婷的解释,班里同学对她的羡慕淡了很多,甚至有人安慰道:“你也不容易。”
“都是为了孩子嘛。”苏婷微笑着说,“其实我算是幸运的,我丈夫一直都很支持我上大学,虽然开学后我们一直分居,但他每次休息都会来看我们,这期间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也都一起克服了下来。”
女孩子大多感性,班上的女同学听完苏婷这番话后,都很为之动容,关注点也顺其自然地从自行车的价值,转移到了她的家庭上。
听着大家的讨论,苏婷长出一口气。
她做人一直秉持着财不外露的原则,尤其是现在,要是被人知道她有钱起了不好的心思半路劫道,她和慢慢一个小一个弱,只怕逃都逃不掉。
不是她不信任班上的同学,只是他们可能没其他想法,但流言的传播力是很广的,要是传到校外,谁知道那些街溜子会不会动心思?
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她不得不防着点。
好在同学们都很给力,在她买自行车的消息传遍整个专业后,不到半天时间,自行车是她为了接送孩子和学业,勒紧裤腰带买的这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中文系。
到晚上苏婷载着慢慢去上晚自习时,虽然大家仍觉得自行车很稀罕,路过忍不住多看两眼,却没人觉得她买这自行车容易,纷纷向她投以鼓励的目光。
苏婷:“……”
好吧,虽然有点窘,但她心里还是很感动的。
……
这年代的大学生都很忙,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八卦,苏婷买自行车这件事热闹了不到两天,议论就迅速消散了。
托儿所里情况则不同,因为这辆自行车,慢慢当了好几天的话题女王。苏婷每次去接孩子,都会被家长拉住问自行车的事。
面对其他家长的好奇,苏婷赶紧把之前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三四五六遍,直到大家都相信她家里没钱,自行车是勒紧裤腰带买的才松口气。
虽然买自行车这事引发了不少问题,但有了自行车后,苏婷在时间上的确宽裕不少,至少现在她能在工作日吃上热腾腾的早饭。
而且每天那么跑,很容易让人感到疲惫,一疲惫,她就不想动脑筋,所以开学后别看她每天晚上都在画画,但新故事的进度真不怎么样。
时间变宽裕后,苏婷多了很多是考的时间,白天想,到晚自习时,画面已经在她脑海里,直接动笔就行。
但苏婷能抽出来画画的时间仍然不多,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渐渐多了起来。
一周六个晚自习,至少有三个晚自习,她需要用来赶作业,而到了周日,她又要陪伴家人,能抽出四个小时画画就谢天谢地。
因此,虽然苏婷年前就开始构思三火系列的第四个故事,但等她画完时已经是夏天。
收到她的稿件时,王静芳都要哭了,这半年她可以说是等得望眼欲穿,要是再收不到稿件,她真要公费杀到沪市去了。
要哭的不止王静芳,还有《连环画报》的主编,他们的销量可算是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