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透视高校 > 第314章我的能力你们不懂
  周子耒和马宏声起初也觉得何信在装懂,瞎编,不过再一看纹饰,还真有一种粗壮的感觉,他们瞬间想到了一起,对视一眼。所以在听到学生这样“乱说”自然要叫他闭嘴。
  刘正奇是专门研究青铜器的,听到何信的说道,早就认同了,古代青铜器工匠的想法不可能是简单复制的,要是这样做他们早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还遑论什么大匠,青铜器工匠可不是什么石匠、木匠可比的。很多青铜器都是重器,甚至是国器,怎么可能那么不懂事,简单扩大一下模具?
  这里面有问题,他正在进一步想呢,居然有人大言不惭,刘正奇自然要说:“闭嘴!”
  陆昭这时候才听懂何信是在赞同他的立场的,只不过切入点不同。
  他没说,可是内心已经觉得何信果然有读到的看法,心下佩服起来。
  “你继续说。”周子耒指指何信。
  何信笑笑,很自信地说:“咱们看问题的方式不能简单化,这个鬲是食具,一般食具不用做的很大,因为用不上,比如巨釜其实有用,比如煮牛,事实上用巨釜是不合算的,会浪费大量的木材,所以巨釜这种东西不可取,那么鼎为什么会由大型器呢,其实是作为礼器用的。”
  这样说,其他人都点点头,果然从用途角度上看这个鬲有点不合时宜。
  “那么话题又回来了,他们为什么要造这个大鬲呢,又不好好造,显然是有某种特殊用处,所以我觉得可能是急需用,他们会用某种快速地方法制出来,而且制作时才会那么匆促,不去尽量美观合理化。这种特殊而快速地量产铸造法用的最多的是两种。”
  “你别说,我问问他们几个,”周子耒又去考其他人。
  可是这里除了一个博士后,就是讲师呢,也是老师行列,被周子耒指着问,多少有点尴尬,
  那个博士脸红了,这不是等于何信出题,让他们回答吗?他羞愤地答道:“兵器,还有农具。”
  “其实大量制作的还有钱币,不过那是很小的东西,还有一种特殊的连铸法,所以不能相提并论。”何信连忙接上去,省得这些家伙怨恨他,“兵器和农具都比较粗重,所以他们会用侧立顶式浇铸,不过有一种兵器不是这样的,就是大戟,用到了孔焊接法和顶式留孔浇铸,我认为这种铸法比较快捷、合理。”
  陆昭听这么一说,瞬间相同了,还真是这样,他脑海里简直可以模拟出整个制作过程。
  不过他还有最后一个疑问:“你认为这种食具需要量产吗?这个是说不通的,既然用不上,那么为什么要快速制造出来吗?难道是赶着祭祀用,那么这样粗鄙又不行了,简直是死连环……怎么解释?”
  “对啊,何信,你自己说的,又走不通,怎么解释?”
  居然还来逼问?何信扫了一眼,心里叹息一声,还是说出来吧,要不然这东西永远别见天日!
  “我的思路你们不懂,怎么解释?”何信轻飘飘地说着就准备走,结果被马宏声和陆昭拦下来。
  “你不说清楚我们怎么知道?”
  “对啊,你说出来吧。”其他人也附和。
  何信看看那周子耒:“我目前不是燕大的人,这里面牵涉到一些学术上的观点和一些其他的内容,完全可以写一篇论文,你们自己研究吧,我就不参合了,别到时候说不清楚。”
  “你……”陆昭顿时一噎。
  他差点吐血,这道理大家一想就明白了,何信这是不想说,说出来没好处,不过这些人的想法是,何信你为什么不说呢,大不了算你一份。
  不过何信点明了自己的身份和立场不一样,不能说。这就让这些人如鲠在喉,太不舒服。
  尤其是陆昭,他就差临门一脚……
  周子耒这时候说话了:“没有明确你不是,你就是,之前你是这个研究室的主任助理候选人,现在这个职位不是你的,可是你可以兼职在我这里做个副研究员。”
  何信并没有那么高兴,不过看着周子耒,还是心软了。
  “好吧,我接着说,你们看看还有什么错漏的地方。”
  何信这不过是一说,几个讲师居然当真了,还点点头。
  刘正奇轻轻哼了一声。
  马宏声和陆昭脸也红了。
  何信并没有在意:“我没说这鬲是用来做礼器的,就好像来了很多客人,于是要大宴宾客,临时做出来一大缸酒一样,这个鬲很可能是宴客用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鬲既然是宴客急用,所以他们需要马上制作,所以就会用到我之前的说的,而且这个鬲的范十有**是陶范,你们这个肯定不对。”
  陆昭脸色有点黑。
  何信直接将大鬲翻过来,放在桌面上:“果然如此,你们看到这个没有,是锉掉的浇铸孔,这应该是泥范或者陶范最常见的顶铸法,在看这里,三只脚的地方都是孔接的,这样就能解释大型化之后,不会出现直接浇铸过程中崩塌的现象了。”
  所有人这样一看立刻懂了。
  陆昭心里一片悲哀,到头来自己研究了半天,还要学生来教,而且这个学生只是今回来看一眼就懂了,这让他情何以堪?陆昭在想是不是自己膨胀了,没有专注进去啊?
  “看这里的一圈,这就是焊缝,而且是锡焊,你们不觉得颜色比较深吗?这是焊接过程中铅58、锡36这样大比例的焊料才有的效果……”
  陆昭顿时失声:“603?曾侯乙?”
  何信点点头:“应该是的,可以考虑取样分析下。”
  这是另一个sci因子,曾侯乙墓中焊铸法制成的铜鼓,就发现了一种新的焊料配比,和现代603焊料的比例接近,当时曾轰动一时,却没有在其他地方再度发现,显然,要是这个鬲也是这样的焊料,那就说明这种焊料是大规模运用的,并不是偶然特例,完全又是一篇论文的底子。
  这简直是在鸡肋中找出黄金骨头的节奏,几个讲师都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