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透视高校 > 第118章山寨版出炉
  将陆昭送回家的时候,陆昭示意李康一起上去,可是李康借口下午有事直接走人,等陆瑶追出去,车影都看不到了。
  李康其实在后视镜里看到了陆瑶,可是他一咬牙没有回头。
  他知道温岚在家,估摸着陆昭回去就是一顿骂,李康才不想跟着上去受罪呢。
  出校门之后,李康将自己信得过的人划拉了一遍,最后想到了一个人。
  他拿起电话先探探路。
  那人叫做周民,是他无意中结识的一个朋友,燕京古瓷研究所的一个小头头。
  “什么,你要做实验数据,燕大……懂了,这是老弟你自己的东西……让我做第二作者啊,那敢情好啊。”
  周民非常爽快的答应下来。
  接下来半天李康忙个不亦乐乎,他先是到潘家园找熟人拢了一堆的古瓷片,然后到几家化学试剂店买齐了配方所需要的药剂,不过唯一里面提到的“夏虫牌”药剂,售货员听说都没听说过。
  李康只好找熟人打听,奇怪的是熟人也不懂这是什么。
  李康硬着头皮问了问销售员,销售推荐了两款替代品。
  “这是要做瓷器修复啊?”销售看看销售单。
  李康心惊不已,不过销售随即的一番话让他打消了怀疑。
  “这不是一看单子就知道呗,这些可都是考古文物修复用的,我猜你不是文物局就是燕大文博学院的,故宫和几家研究所都是老王来进的货……”
  李康被销售胡扯到头痛,直接就按照销售说的买好了药剂。
  他不知道的是,等他走后,那个销售呵呵一笑,骂了一声“傻叉”。
  傍晚时分,李康直接驱车去古瓷研究所,不过进门前他留了个心眼,只拿出实验部分的文稿上去。
  周民很热情,自己留下来帮助李康。
  李康和他两个人鼓捣了一晚上,配好了所有的药剂,然后话了三小时才将十八块瓷片黏好,然后就要等明天再过来做数据。
  外面月朗星稀,李康满腹踌躇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殊不知等他走后,那位周民再度回到实验室,将几张薄薄的纸看了好一会。
  “舅舅,我需要两个人……必须是懂古法修复瓷器的人。”
  周民打的这个电话是越洋电话……
  挂了电话,周民再次仔细地看起来残缺的论文,他感到论文里提到的药剂很神奇,虽然没有原料的名称和产地,可是有着各种试验效果,已经最初的外观描述:“水银状,可流动的粘稠药剂……这会是什么呢?”
  他想到了传说中的“天蚕蛛丝液”,似乎只有这种东西的外观是这样的,而且性质也是遇到零下的温度就凝脂状。
  这分明已经是一份完备的论文,实验只要添加几个数据就可以了,可是李康要做完整的配比实验,这说明李康这个草包根本是抄袭来的。
  这会是是谁写的呢?
  李康回去之后几乎一晚上没睡着。
  第二天一早他就到了实验室。
  古瓷研究所是一家事业型单位,和博物馆挂钩,隶属于文物局,编制一共三个人,不过还有十九个临时工,这些人平时都不坐班,只有开会、发工资福利和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才会早到,所以李康几乎在门口等周民等了一个多小时。
  李康黑着脸跟着进门,也没埋怨。
  倒是周民打了个招呼:“不好意思啊,昨晚上麻将晚了点,手气太好,三个倒霉蛋硬是不让走……”
  其实周民看了一晚上的资料,古瓷研究所虽然级别不高、人手不齐、也没有像样的项目,不过拥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图书室,里面珍藏着历年来所有关于古瓷的研究资料和各种学术杂志。
  周民熟悉的是明清瓷器,对于文保修复并不是内行,不过这一晚上书读下来,他已经是半个内行了,尤其是学院派的文保手段,他几乎能全篇背下来。
  在附近翘着二郎腿,抽着烟,看着网络文学的他,其实一直在观察李康的操作。
  李康也是考古系的高材生,只不过被俗务拖累了,所以在学业上才没有何信那样出彩,他对于文保还是比较熟悉的。
  只失败了几次,他就按部就班的把击中常用药剂给配出来了,只不过替代了“夏虫”之后的药剂稳定性非常差。
  瓷片在显微镜下切面非常清晰,药剂被一点点的涂抹上去之后,两片合拢在一起,李康的手几乎都快抖动起来,他硬是咬着牙坚持着。
  一边的摄录设备忠实地记录着李康的所有动作。
  第一次失败,黏合处出现扭曲……
  第二次失败,十八分钟后黏合在一起的瓷片自行断裂。
  ……李康一点点的改变着替代品的用量,终于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配比,两片瓷片被完美的黏合在一起。
  不过只有李康知道这种完美是什么样子的,花了数倍的时间,只不过比裸眼黏合要平整一点点,而且打磨之后瓷片会不会裂开还未可知。
  虽然在周民的赞美声中李康找回点自信了,可是李康知道,下一步用同样的替代品继续做青铜器根本不可能成功,怎么办?
  还是要想办法知道什么是“夏虫”啊。
  “我看过你的实验数据了,这里面的这个药剂有些不对啊,这个应该是古法修复术里提及过的某些昆虫,李康,你可别糊弄我啊,这个昆虫可是关键,你让我做第二作者,总要让我也知道知道吧,别到时候我说不上来。”周民看着“山寨版”的东西说。
  古法修复术?昆虫?我也想知道啊,李康敷衍了两句之后,就到处找人问,还找了一个机会问过陆昭,陆昭倒是和盘托出,的确是有几种昆虫可以做原料,只不过失传了。
  李康于是联系几家研究昆虫的单位,打听之后,他又到处找昆虫,连带着一段时间都把陆瑶给忽视了。
  这段时间,何信也把自己的那篇“大论文”写好了,马平平是第二作者,谢广利是第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