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佳人在侧 > 佳人在侧 第40节
  不意公孙佳回来了,竟过来看他了。
  元峥开了门,局促地站在一边,并且将门打得很开。与姑娘说话,他就很注意这个细节。
  公孙佳并没有注意这个,示意阿意将一盏宫灯放下:“喏,宫里带出来的,挂着照亮吧。”
  元峥开心地笑了:“哎。”
  “你笑什么呀?”
  “您很好。”
  “不错,敢骂我了。”
  元峥想了一下,说:“不是好人,但是真的很好。”
  “这话你说过一遍了,我也记下了。问你一件事情。”
  “是。”
  “你说只认父亲不认祖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怎么下的决心?”
  元峥深吸了一口气,抬眼与公孙佳对望:“我没有退路了。这样对我最好,如果苟且一时,接下去的岁月不过是零刀碎剐,消磨意志罢了。每一刻都是煎熬。”
  公孙佳大笑着出门:“把门关好,天还冷呢。”
  阿姜惊愕地追了上去,扶着她:“主人?药王?你……怎么这么开心?”
  “我想跟阿爹说说话,走吧,去祠堂。”
  这是家里的小祠堂,公孙家的品级摆在那儿,即使这一家没有“列祖列宗”只供着公孙昂一个,它该有的还是都有,且有足够的规模。地方就靠近佛堂,挺方便公孙佳召唤两位师太过去作个法事之类的。
  今夜,外面灯火灿烂,府内却安静得很,公孙佳还是跟阿姜两个人,打着灯笼到了祠堂。
  阿姜道:“我让他们先点炭盆。”
  “不用,就两句话的事儿。”
  阿姜好奇地提着灯笼站在一边守着,祠堂里点着一盏长明灯,火苗轻轻地跳动,火苗周围是温暖的橘黄色,几尺之外,越来越暗。公孙昂的牌位恰在这暖光的中心。
  公孙佳仰着脸,对着牌位,几息之后便说:“好了。”
  阿姜确认了一下:“这就说完了?”比上回在佛堂里“跟佛聊聊”还短呢?
  “嗯。”
  就一句话,有多久呢?
  那群傻女人太烦了,我不想消磨在这些破事里,我要做定襄侯。
  第37章 计划
  公孙佳做出了一个令自己愉快的决定。
  从纪四娘开始, 她就开始觉得腻味了。纪四娘、宫宴的傻女人、广安王妃,三次了,一定不是她脾气不好, 都是别人的错!她决定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让她不痛快的事。
  这就要说到公孙佳的特殊情况。
  她的身体条件的特点过于明显, 导致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与别人不太一样。钟秀娥生气了, 能指天咒地, 还能卷起袖子来亲自打人。公孙佳就不行,骂人, 她声音不高, 打人,她得先累着自己。
  她的知识构成也由于身体的限制, 缺少了很多接触“常识”的机会, 她的知识是断片的。某些方面颇为精深, 某些方面就完全不通, 在不通的领域,她就用自己已经精通的内容来理解。
  一切的一切, 不都是从丧父开始的么?为什么丧父会造成现在这个样子?公孙府有了家主, 但是没有“定襄侯”、没有“骠骑将军”、没有“开府”的那个权势。好的,我来做。震慑住所有人,让蠢货们不敢再来烦我,好了,问题解决了。
  就像最初,她一介孤女不太能镇得住场面,家将、奴仆只会对一个“有办法”的家主俯首帖耳,她就做那个“有办法”的人一样。拿到“县主”的爵位,对家将们先恐吓再给甜头。搞定。
  现在不过是照此办理罢了。
  道理通顺,完全可行嘛。公孙佳脚步轻快地步出了祠堂。
  阿姜打着灯笼, 在侧前方两步的地方引路,悄悄地观察着公孙佳。
  她是看着公孙佳长大的,自认对公孙佳还算了解。公孙佳从宫里回来的时候心情并不好,从祠堂一出来就开心了起来。
  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只有三、五人能够看得出来,因为公孙佳什么时候看起来都很有耐心、脾气很好,仿佛不知道“生气”为何物。
  但是公孙佳看起来极有耐心、脾气极佳,都只是“看起来”而已。“看起来”一切如常,甚至还温柔得紧,其实已经不高兴了。
  不过阿姜始终没能搞明白,公孙佳的脾气是怎么变化的,她目前还只能捕捉到公孙佳“当下的心情”。
  公孙佳问道:“你看我干嘛?”
  阿姜问道:“您的心情变好了,是因为阿静吗?”
  “他?”公孙佳笑了一声,“不是。”
  “那……”
  “我想到有趣的事了。”
  阿姜问道:“要奴婢们准备什么吗?”
  “还不用。”公孙佳想,她要办的事儿别人现在是帮不上忙,她甚至不可以这么早就说出来,包括对单良这样的“智囊”。尤其自从被钟祥骂了“话太多了,滚”之后,她就明白了“智囊”并不是万能的,成大事者虽要广听建议,却要自己拿主意。有时候这个主意拿定了,都不能对别人讲。
  “那现在?回去歇了?”
  “好。”
  ~~~~~~~~~~
  第二天是正月十六。在很多人的心里,过了正月十五,这个年才算过完了。该干正事的开始干正事儿,销假的销假,谋生的谋生。也有一些闲人,得要出了正月,天气暖和了,才会认为休闲结束。
  公孙佳两拨哪一拨都不算,一年里的每一天在她看来都是差不多的。这也与她的经历有关,她就这几个月才开始操心,之前的每一天她都是闲着过来的,每一天都一样。
  闲的时候一样,有事干的时候也一样,已经习惯了看每一天都很平等。
  正月十六一大早,她就又跑到了书房里,指挥着亲卫们将库里的沙盘搬了一盘下来。公孙昂有一库的沙盘,他习惯复盘,所经历的重大的、难啃的战役都会有一个沙盘存下来。一盘一盘的,放在极结实的木头架子上。别人是书架,他是沙盘架。
  荣校尉问道:“要清理吗?”沙盘的模型并非长久不坏,时间长了不打理也会生灰、腐朽、被虫蛀。
  公孙佳道:“不是,我想复盘。”
  “?”荣校尉两眼都是疑问。
  公孙佳道:“小时候与阿爹相处的事情,竟有一些开始模糊了。我尚且如此,别人怕是忘得更快吧?”
  荣校尉斩钉截铁地说:“不会!”
  “遗忘是人之常识,不忘才奇怪呢。不过也没关系,谁想忘,我就帮他们记起来。我想将阿爹的生平事迹都追溯一遍,都记下来,这些,”公孙佳扬扬下巴,“更值得大书特书,你先帮我一场一场的回忆。”
  复盘,公孙家的家传绝技,现在传到第二代了呢。
  ~~~~~~~~倒叙~~~~~~~~~
  从祠堂里回来,公孙佳就开始琢磨着一件事情——
  目标定下来了,怎么实现?
  首先是难度。
  从来没有听说过女儿可以袭爵封侯的,这件事情的难度肯定是很大的。如果这是一个可以自然而然就有的选项,相信从一开始,无论是皇帝还是外公都会给她搞到这个爵位。
  但是没有,所有人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让她做“县主”。
  就是说,此事的难度,大约相当于皇帝从一个贺州的泥腿子“起义兵”一路做了皇帝——之前从未有人觉得他能成功。不过既然一个泥腿子能当皇帝,可见事情虽难,也不是办不成的,再难能难得过造反当皇帝?
  他们都敢做这个梦了,她凭什么不能把属于自己的爵位夺回来?只不过需要更多的毅力、更多的运气,以及不断地磨炼自己的能力而已。
  遇到的麻烦再多,难道还会比跟一群太子妃、广安王妃、纪四娘、宫宴上的傻货这些家伙打交道更让人厌恶吗?
  没有的!
  反正她往后余生里,也没什么挑战了。钱她有了、封号有了、家业有了,连打手都有了,她有了这些,还有什么是她不能干的?
  就干它了!
  难度做是肯定的,这不是向长辈讨要一颗糖,说一句“我想要”就能拿到手的,须得有一个计划,且还要时机得宜,最最重要的,自己的手上得硬。
  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其次才是计划。
  要干这样一件大事,就得有个方略,要有个大致的方向。
  凡做事,也就是“正”、“奇”两个方面嘛。她情况特殊,“奇”字上可能还要下点功夫。比如帮忙偷了太子妃的后院之类,寻找吴宫人家人的事情看来要上心了。纪家的不法之事,也要尽量多的收集。能在干翻纪家上出力,皇帝面前就好说话。
  至于“正”,公孙佳盘算了一下自己,再对比一下公孙昂,她爹重在武功,她就得双管齐下。定了两个方面:文、武。
  文的已经在做了,比如跟容家和解,以及与容尚书家搭上了一条细线。并且准备修个园子,筛拣才学之士。皇帝登基之后还得养一批人来歌功颂德,她也要到时候有文采不错的人给她说话,帮她引经据典——虽然她也不知道这玩儿有什么典故能用来显得她有道理,反正钱她付了,就一定能找得到给她找理由的人。最少最少,让一些人少开腔反对她,或者骂她的时候用词文明一点。
  要让吃了上顿愁下顿的人考虑一下,骂了金主就会丢掉饭碗。
  武,是现成的,也是极难的。
  她的优势很明显,她爹已经给她闯出一片天地了。她如所有的二世祖一样,可以用耍心眼来代替一部分实干。
  但是,不能完全靠小聪明,还是得有点干货,起码对军事要有一定的了解。哪怕纸上谈兵,也得能谈得起来,总比两眼一抹黑要好。
  “定襄侯骠骑将军”还开府,根基在哪儿?是公孙昂的能力与功绩。公孙家的“武”不能丢,她公孙佳“不能忘本”。
  她上不了战场,至少要将父亲经历的一切战争如数家珍,不能像钟佑霖那样与武人家族做切割。她得握着这点“家学”,并且由此与父亲的旧部们继续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公孙昂不让大家结党,又不是让大家绝交!掌握分寸就好了嘛。
  公孙佳花了半个晚上,把思路给捋顺了,早起就要复盘公孙昂以前的战役。
  通过复盘,自己能更了解父亲,了解父亲的对手,了解父亲的朋友,了解朝廷与战争相关的一切运转也就了解了朝廷的结构。既可以学到东西,还能水到渠成地与父亲的旧部们增加一些联系,如果需要拟定公孙昂生平的传记,还能再将仕林里文采不错的人拉进来。一是抬高公孙昂的名词,二也是展现自己的“孝”,为将来舆论铺路。
  这个计划不一定很周全,但是在只有自己可以默默准备的时候,有个思路比没有强。
  对了,荣校尉那里训养的孩童,也得加紧。新年伊始又得赐庄园奴婢,完全可以扩充规模了。至少要养足五百人,别问,问就是看家护院打猎给她看。
  于是就有了刚才与荣校尉的对话。
  ~~~~~~~倒叙完毕~~~~~~~~~
  荣校尉对公孙昂的感情极深,很是乐见公孙佳不忘家学传统。
  他消息一向灵通,对变化的嗅觉也颇为敏锐,早已察觉出来这京中内外,不,整个天下,人们渐有了重文的倾向。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钟佑霖,明明出身勋贵之家,明明祖父、父亲两代都是名将,明明文学上糟糕得一塌糊涂,偏要往文人堆里凑。还要为所谓“名士”鼓吹。
  可以想见,过不了多久,前朝风行的那种追捧名士的潮流又会重新回到人间。到时候,大家提及公孙昂这样的人,多是当作写诗的素材,而不是真正的榜样。
  荣校尉自己就是武人,自然不是很喜欢这种潮流,他更希望朝野知道武人之苦,不要提到武人就只有“粗鄙”一个评价。
  荣校尉道:“主人想听这个?这个当时我正在烈侯身边伺候,所以知道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