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三国之黄巾天下 > 第0684章 缓急之争
  这天晚上,诸葛亮到了贾诩的府邸,师徒二人见面,贾诩问道:“孔明,你深夜来此,有何事情啊?”
  诸葛亮道:“先生,明日朝会只怕会有大事发生。”
  “大事?”贾诩一愣,问道:“孔明以为什么大事?”
  诸葛亮道:“学生预估,陛下会提起科举之事。”
  “却有此可能。”贾诩道:“那你是什么意思呢?”
  诸葛亮道:“请先生务必却说陛下暂缓施行。”
  贾诩道:“孔明啊,科举之制是陛下在长安之时就定下的方略,并且我朝急缺有识之士充任各级官吏,如果现在要求陛下暂缓科举,只怕陛下不同意。就算陛下同意了,那急需的各级官吏又用何人来填补?”
  诸葛亮道:“先生所言,学生知道。屯田制,已然让世家大族交出了土地,一旦施行科举制,那便是要他们交出做官的专权,只怕他们不干啊,如今北面有司马懿、鲜卑人和匈奴人,如果世家大族再一闹起来,和司马懿等人来个里应外合,那……那天下之势就危险了。所以,学生的主意是,先施行屯田,待屯田彻底施行之后,再行科举,方为稳妥之策啊。”
  贾诩听了诸葛亮的话以后道:“孔明,你说得有道理,但是新朝初立,陛下也是想急于做一番事出来啊。我可以劝说陛下暂缓施行科举,那这缺额的各级官吏用何人来填充呢?”
  诸葛亮道:“我大渠军征战十余年,如今除了北部边疆有寇患以外,其他基本无事,可以将一部分人马裁撤,这些裁撤的兵士可以让他们充任各级知县郡守,同时,也可以将前朝的官吏任用一批,先将大局稳住,只要屯田全面落实,再行科举,就算世家大族有不轨之心,也难成气候了。”
  贾诩道:“那这样吧,明日朝会,由你启奏,我来附和,如何?”
  诸葛亮道:“多谢先生相助。”
  贾诩道:“谈不上相助,你我都是为了朝廷。”
  第二天早晨,顺天殿早早生起了四个径直六尺的大燎炉,红红的木炭火使阴冷的大殿暖烘烘的。从料峭的春寒中依次进得殿来的朝臣们心中都纷纷暗自喊好暖和。
  在群臣山呼万岁以后,赵弘道:“诸位,我准备在今年的秋天举行第一次全国性的科举考试,不知众位意下如何啊?”
  赵弘话音刚落,尚书令黄权首先道:“启奏陛下,微臣觉得不合时宜。”
  对于反对的声音赵弘是早有准备的,问道:“为什么不合时宜?哪里不合时宜啊?”
  黄权道:“世间人分贵贱贤愚,陛下在军兴之时,为了笼络人心,可以科举之制来号召全国。如今天下一统,就应当以君子治小人,以有德之士教化无德之士,如果施行科举,那便是只论才而不论德,一旦天下礼崩乐坏,将不可收拾!”
  赵弘没有马上表态,而是看向曹操,问道:“曹丞相以为如何啊?”
  曹操道:“世间之人,当然有贵贱贤愚之分,但是如果贵贱贤愚一旦固,则国无生气,民有怨心。天下之乱非乱于礼崩乐坏,而是乱于权势固化,贫富悬殊。别的不说,就看前朝,以察举制立国,亲朋好友,相互察举推荐,做官的永远就是那么几家人,他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族,为了自己这个小圈子的利益,不管国家兴亡,不顾百姓死活,兼并土地,鱼肉乡里,横行霸道,这才导致黄巾军兴,陛下也才能从百万黄巾中脱颖而出。察举制的弊端,由此可一目了然,陛下施行科举制,正可以让寻常百姓有了为官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淘汰一批不能胜任的官员,吐故纳新,朝廷才有活力,百姓才有出路。”
  赵弘原本以为曹操会说出些反对的话来,就算不反对,冷嘲热讽,总得有那么几句吧,可是他没有想到曹操这一回竟然是完全的站在自己这一边。
  一时间赵弘倒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了。
  “陛下,微臣以为此时此刻施行科举制,万万不妥!”赵弘还不急说话,诸葛亮出班喊道:“请陛下暂时不要施行科举制。”
  赵弘笑了。
  曹操如今虽然是大渠国的丞相,但是赵弘知道,从根子里他还是瞧不起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军队和自己的文臣武将的,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怎么看怎么瞧不起自己的人今天竟然毫不保留的支持自己,别说是赵弘,搁在谁的身上谁也不信啊。
  再看诸葛亮,那是根正苗红的黄巾军老臣啊,少年时代就在黄巾军中渡过,现在突然出来反对自己。
  有意思,真有意思,这能让赵弘不笑吗?
  “孔明,方才曹丞相说了推行科举制的必要性,你现在说说你反对科举制的原因吧?”
  “陛下,微臣不是反对,而是请陛下暂缓施行。”诸葛亮道:“至于暂缓施行的原因很简单,不是时候。”
  “不是时候?”赵弘道:“说得清楚一些,那什么时候才是时候呢?”
  诸葛亮道:“陛下,治大国,如烹小鲜。如今天下初定,百业待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大动干戈,如果民乱于内,贼扰于外,天下不得安宁矣。”
  赵弘当然不会去和诸葛亮争论,他看向曹操道:“曹丞相,孔明说施行科举制,会天下不得安宁,你如何说啊?”
  曹操也是当做最高领导的人,他当然知道这是赵弘希望自己和诸葛亮争论,但是曹操确实希望赵弘能彻行科举制。因为赵弘施行了科举制,确实有诸葛亮方才说的那种可能,“民乱于内,贼扰于外”,那样的话,说不准大汉的江山真有复辟中兴的可能。于是道:“治国方略不同产生争执,理所当然也。只是在下却不信,变法一个科举制就是大动干戈了?就会天下大乱?”
  赵弘笑道:“我也不信。”接着赵弘问群臣道:“你们信吗?”
  群臣皆不做声,只有吕蒙道:“就算乱也不怕,我大渠有百万大军,君臣上下同心,不怕他乱到哪里去!”
  诸葛亮没有理会吕蒙,只是跪倒在地道:“请陛下三思,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