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之父以其在并州的威望首举义旗,加上袁霸的支持,很快便在并州掀起了滔天巨浪。然而举义的队伍中缺乏统兵才能的将军,于是郭淮便被派去了雁门,刘征又拔擢郭淮为中郎将,授其统御并州起义兵马之权。
并州北部诸郡闻听郭公举事,加上一直以来并州多有受过其恩惠之人,于是也纷纷聚集人马来合,定襄领将袁敏,云中太守王昶,五原将领商曜各率兵马千数加入了郭淮麾下。
袁敏乃袁霸之弟。王昶乃原使匈奴中郎将王柔之侄,原代郡太守王泽之子。商曜原为太原贼出身,后来在曹操平定高干的过程中曾有心投效,却被轻视,扔在了五原为一小将,因此一听到郭家反曹,当即二话不说便来相会。
并州的情势转瞬之间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自雁门以北,全部都已经改弦更张,实际上现在从属于曹操的只剩下太原、上党二郡。太原有温恢坐镇,上党则是夏侯惇长子夏侯充。
整个并州郡县虽然多,但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太原、上党二郡,因此虽然并州北部扰动,但暂时还没有威胁到曹操的核心利益。不过当曹彰被匈奴人堵截在代郡消息传到邺城后,曹操还是为之一震。
邺城魏公府,得知了消息之后的曹操茶饭不思,凝神思量如何破解并州危局。
五官中郎将府上,曹丕也正在为此事而思虑。此时的司马懿领兵在外,不可能为曹丕谋划什么,曹丕身边人只剩下华歆、吴质、王象等人。吴质、王象文学上有些造诣,但论兵略见识实则一窍不通,真正能够出主意的还是华歆。
华歆于是出言拱手道:“眼下并州时局吃紧,魏公欲以曹彰公子援救并州却被挡在代郡,当此之时,公子不可无动于衷!”
曹操虽然将曹彰、曹植都疏远在外,只留下曹丕在身边,但这并不意味着曹丕的地位就安稳了,只要一日没有确立曹丕的世子之位,那就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华歆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才向曹丕说出了这番话。
曹丕是个表面上质朴,实则心思极深的人,也是个极聪明的人,华歆说出的话实则正是曹丕的心里话!
“那依子鱼先生所见,我该如何做?”曹丕于是问道。
华歆拱手答道:“曹彰公子素来以军功自矜,此番救援并州不成,而若是公子能够主动向魏公请命,前去救援并州,倘能成功,则公子之位可再无分毫之忧。即便不成,也足以向魏公表示公子的胸怀和担当!”
曹丕文采不如曹植,武功不如曹彰,华歆的意思是要曹丕抓住机会,能够建功则建功,不能建功则尽力的表现自己的态度。
态度永远是第一位的!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曹丕如果再安坐在邺城无动于衷,难免给人一种无能的印象。
曹丕听罢华歆的进言,思虑了一番,随后点了点头。
魏公府内,曹操召来了董昭、刘晔等人,正为并州之事苦思解救之法。
刘晔心中早有定见,当曹操问道刘晔时,刘晔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下以为并州之势已然倾颓不可复!不如弃之!”
刘晔一向善于观察大局,这会儿说出来的话也十分令曹操吃惊。
“子扬何言并州之势倾颓不可复?”曹操不禁讶异问道,董昭也看着刘晔,等待刘晔的解释。
刘晔顿了顿,随即言道:“并州民心从未归附魏公,此番动乱,皆由内起。刘征兵马未动,并州已然如此,即便魏公能以兵威镇之,可得久乎?且当此之时,兖、青战事正酣,在下以为魏公宜将全部心力放在兖、青战事之上,至于并州,救之不可久,守之不可长,不若退守上党,以壶关、井陉为塞,保冀州无失即可。”
正如刘晔所说,并州实际上一直以来都不是个稳定的所在,即便曹操大败袁绍进军河北之后,并州也是降而复叛。虽然平定了高干,但这几年来并州依旧连续不断的出现小股反叛势力。刘晔一眼便看出了根源,那就是并州的民心始终没有在曹操手里。
此次并州之乱,刘征只不过派了一个郭淮便搅的并州天翻地覆,甚至都没有出动任何一支兵马,由此更加证明并州本就不属于曹操。刘晔认为与其在并州耗军力,不如加紧支持与孙权的战事,这才是目前最好的策略。
不过刘晔毕竟不是曹操,地位不同,考虑事情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并州的得与失对于刘晔来说无关紧要,但对于曹操来说,依旧如同割他身上的肉一般,岂能说割就割?
刘晔说完,曹操没有做声,董昭比刘晔更能捉摸曹操的心思,于是出言反对道:“子扬此言差矣!魏公尊奉朝廷正统,若不能守土,何以安民?何以服众?诚如子扬所言,那刘征兵马未动,并州不过些许蟊贼作乱,魏公若不能出兵讨之,朝廷颜面何存?魏公颜面何存?”
董昭当即转过身来,对曹操拱手进言道:“在下建议,魏公当立即派兵前往并州平乱!乱世当行严刑峻法,有人不服,正当以兵威服之!小乱不顾,大事难阻!”
曹操看了看刘晔,刘晔没有说话,自从乌林之败,见识过曹操为了活命的不择手段之后,刘晔对曹操的态度似乎也发生了一些轻微的变化。基本上是曹操问什么便答什么,曹操若是不问,则鲜少发言。对于同僚的不同意见,刘晔也很少反驳,这次也不例外。
“眼下兵力颇有些吃紧,若是要出兵并州,只怕是得派出虎豹骑了!可子和近来抱恙,恐怕无法出征,谁能领兵倒是个棘手之事!”曹操叹息了一口气,显得很是顾虑。
眼下虎豹骑统领是曹纯,曹纯之下是曹休和曹真。曹纯长一辈,曹休、曹真皆是曹操子侄辈。没有曹纯当统帅,曹操有些担心曹休、曹真谁也不服谁。
“父亲!儿愿领兵前去并州平叛!”
正当曹操为此而顾虑之时,门外一个声音传来,走进来的正是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