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与刘征的初见,因为庞统倨傲不恭,使得气氛有些尴尬,这完全不是刘征所想象的样子。若是真有大才,刘征倒是不吝恭谦之至,但就目前看起来,庞统的傲气似乎有超过才气的嫌疑,刘征也不禁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找错了人!
将庞统请入了城中之后,众人分次坐定,刘征摆下了接风酒宴,意欲试探试探庞统心意。
“方今天下,群雄并立,荆襄近于曹操,敢问先生是为何愿来助我?”刘征必须要知道庞统是看重了自己哪一点,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知道庞统到底是不是诚心来投。
这话其实说的已经有些露骨了,毕竟是自己派徐庶去请的庞统,现在把人家请过来了,却又这样问人家,当然是有些不合宜。
不过适才庞统的举止也不是很合宜,刘征便以不宜回应不宜。自己可以展现足够的心胸,刘征倒要看看庞统是否也有这样的心胸。如果庞统因为这话而觉得折辱了他,那就可以肯定庞统不是自己需要的人。
一个人如果只要求别人能容自己,而自己却不能容别人,这样的人又能算什么大才呢?
刘征的言外之意,庞统听得明白,现在于是说是刘征在考校庞统,不如说是二人之间互相的考校,总是要“礼尚往来”的。
令刘征满意的是庞统并没有因此而有恼怒之意。
庞统拱手道:“汉王弱冠登朝,名播海内。值何进短谋,忠义奋发,翼佑二帝,立功汉室。八百越骑出奔,则董卓怀怖!跨散关而南,则汉中稽首!振一郡之卒,除乱董逆,威震三辅,则名重天下!而后又出平三晋,匈奴、乌桓来从。兵指塞漠,鲜卑群凶俱戮!近世以来,无出我王之右者!如此英雄,天下谁人不愿相从?”
庞统将刘征早年建立的功勋慷慨激昂的说了出来,虽然言语之间不免有些修饰,但基本上刘征完全可以担当这样一番定论。
不过这其中这都是以前的刘征,而不是现在的刘征,显然庞统是有意不说眼前之事。就最近这段时间来说,刘征平巴蜀,定关右,现在有举兵东向,难道就不是雄才大略了吗?
刘征起先还有些满意庞统的说法,但细想之后,庞统似乎话中有话。
“先生过誉了!征既为汉室宗亲,为报朝廷,自当戮力自强,不敢居功。不知先生如何看本王当下用兵方略?”刘征于是直接问到庞统对自己当下用兵的看法。
庞统干笑了两声道:“恕在下直言,汉王此行恐无功矣!”
庞统冷淡的语气,赤裸裸才话语,令刘征心有不悦,于是道:“先生此话,本王不敢苟同!日前得报,江东兵马在樊城大败曹操!眼下周瑜是雄心勃发,一路势如破竹,已经进军宛城!危急许都。如今荆州四分,曹孙角力,本王举兵东伐刘备,何谈无功?”
“汉王只见江东之胜,岂不见江东之败乎?”庞统反问一句,令在座众人错愕不已!
孙曹大战,现在显然是江东占据了优势地位,甚至曹操都已经离开了宛城,回到许都坐镇,而且周瑜还一路势如破竹,看起来兵锋正盛,而庞统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这与目前的局势完全是南辕北辙。
刘征不禁笑道:“先生恐怕言过其实了吧!江东周郎运筹帷幄,携大胜之势,何来江东之败?”
座中诸将也都议论纷纷,对庞统的话几乎无人认可。
徐庶、沮授二人知道这是汉王在试探庞统,因此只是默不作声。
庞统并不忌讳,直言道:“江东不过偏狭之地,得寸进尺,非所宜也!若不固本培元,吾料其势不日将解!当今天下大局,尚在错综复杂之中,孙氏据有江东六郡前后不过十年,所拥兵众,所积粮帑,未足以支撑周瑜历年征伐!曹操据有中原七州,物阜民实,虽有樊城之败,其根基尚在,迂回之地数千里,岂江东旦日可图?事无一蹴可就!功无一旦可建!周瑜贪多冒进,必将后顾之忧!以弱胜强在于蚕食,只知征伐,自取其咎!”
刘征听了庞统的话,不禁默然良久,似乎感觉到了庞统的言外之意。庞统这段话中提到的“得寸进尺”、“历年征伐”、“贪多冒进”不正是在暗示自己也是一样吗?
刘征是个聪明人,他不可能不明白庞统话中的意思。可是现在刘备就在眼前,刘征怎能甘心?
“先生高论!不过,本王不是孙权、周瑜,那刘备也不是曹操!先生若是要谏阻本王东征,恐怕还是看错了本王!也看错了刘备。”刘征稳定自己心志道。
其实刘征这话也是在自己说服自己,庞统的话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但现在东征的决定已下,刘征不可能就因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庞统一句话便停止进军。
更何况世事难料,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的结果往往都是出人意料的,人定未必不可胜天。如若不然,当初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又作何解释?如果胜败只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考量,那还需要打仗吗?在刘征看来,胜败不只是由明面上的情势分析所决定的,更重要的还是临阵用兵!坚定的意志在某些时候,更能决定胜败归属!
庞统悠悠的回话道:“但愿一切如汉王所想!在下也不过是一家之言而已。”
很明显,两人在这一议题上没有走到一个方向,庞统欲借分解江东局势来劝谏汉王的意图既被刘征看破,也落了空。
气氛有些冷,但是刘征还是从庞统的话中看出了庞统却是有一番见地,至少他对江东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
于是刘征于是问庞统道:“看来先生对本王举兵东征是颇有异议,此事暂且不提。抛却已下定议不言,先生以为今后本王当行何种方略?”
“拒荆州,和江东,伐中原!”庞统很肯定的说出了九个字。
一拒、一和、一伐,庞统很清晰的将自己的策略说了出来。徐庶、沮授二人都微微点了点头。这九字方针并不出奇,刘征心里也很清楚,很多人都能提出这样的战略,但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这战略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