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翻页 夜间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657节
  集宁缴获的粮食数量的确不少,但是不可能长时间维持无限度的消耗。在王明贵所部,以及挺进军抽调出的兵力赶到晋北之后,粮食问题更是上升到了直接关系到此次大同作战成败的关键问题。
  虽说王明贵所部携带了不少的粮食,在短时间之内尚可满足自身的部分需要。而挺进军方向抽调出来的部队,在相对富裕一些的阳高和天镇也缴获了不少的粮食,并在阳高筹集了部分的粮食,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杨震也没有指望被日军连续扫荡的晋西北,能长期提供大量的粮食。但杨震还是希望短期之内,能够筹集到一批粮食,以缓解一下抗联运输上的压力。毕竟随着日军援军的陆续抵达,所有的后勤运输要优先保障弹药。
  抗联的制式武器,除了部分山野炮弹之外,无论是轻武器还是重武器,缴获的战利品根本就用不了。整个世界也只有抗联才使用七点六二三九的步枪弹药,也只有抗联才使用八二无后坐力炮、双二三毫米高炮。
  一零七火箭炮和一二二火箭炮,除了一零七毫米火箭炮苏联也在使用之外,一二二火箭弹也只有抗联独一份。这些独特口径的武器,威力的确惊人,超过了现在大多数国家所使用的轻武器和类似武器。
  但是这些弹药,全世界也只有抗联独一份使用。根本就没有地方去缴获,缴获的弹药也无法通用。尤其是这些武器普遍射速快,火力密集度大,这弹药的消耗数量,也远远的超过手动步枪。
  这些只有抗联装备的弹药,包括其他的抗联部队所有的需要弹药消耗,都只能从大后方千里迢迢运输过来。尤其是在缺乏铁路线,近半的运输只能依靠公路的情况之下,这就必不可免的影响到了粮食的运输。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不单单是运输上的沉重压力,路况也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随着天气开始转暖,去年冬季的冻土大面积开化。本就路况不良的简易公路,已经陷入了一片泥泞之中。
  轮式车辆的行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仅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油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运输能力和效率。泥泞的公路,让即便是性能优良,发动机马力大的美制卡车,也经常的陷进去。
  杨震的想法是,晋西北地区至少能为大同战场提供所需粮食半数,就已经足以让运输线已经不堪重负的抗联补给线减轻一些压力。但晋西北地区即便费尽苦心,加上杨继财从太原抢运出来的日军存粮,也只能拿出一万多石粮食,这与自己期待的数量实在太远了。
  至于老总说的旱灾,他记得只发生在河南地区,怎么晋东南和冀南、冀鲁豫地区,也同样陷入灾荒了?但以老总的为人,既然从他口中说出来,杨震相信这种情况肯定是已经发生的。绝对不是为了某些原因,而夸大其词。
  其实杨震并不知道一九四二年发生的这次旱灾与蝗灾,并非单单集中在河南一省,而是席卷了整个华北地区。河南只不过是几个受灾最重,饿死人数最多的重灾区之一罢了。当然了仅凭几十个县,却负担了几十万大军供应的河南,也是出现灾民最多的一个省。
  而在华北各个敌后根据地,冀南、冀鲁豫地区的灾情,都并不比河南轻到那里去、晋东南的太岳和太行两大区,也一样受灾相当的严重,只不过在苦心调配之下,形势没有恶化到河南的那个地步。
  其中冀南与冀鲁豫地区,灾情尤为严重,并不比河南轻到哪儿去。而且从四一年底就已经显露出来的灾情,持续的时间还要远远的超过到四三年夏粮下来,便已经彻底缓解灾情的河南。到了四二年,形势只不过是更加恶化而已。
  冀南军区部队调往太行区参战,固然是解决眼下在应对一场空前大战的情况之下,太行军区原有兵力不足的部分原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去年的灾情,以及日军残酷的扫荡之下,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断粮的冀南区,已经无力供应这么多的部队。
  冀鲁豫去年秋粮大规模的欠收,因为一个冬天滴水未下,而冬小麦迟迟未能播种。今年开春,春旱的范围则持续在扩大。今年开春冀南军区在实在无力供养的情况之下,将唯一的一个骑兵团解散。
  而随着这个骑兵团的解散,整个关内部队除了活动在经济条件略好一些的豫东南、皖北地区作战的新四军五师,还有一个成建制的骑兵团之外。所有的根据地,再无成一个建制的骑兵。
  而杨震更不知道的是,整个华北根据地,今明两年要遇到的形势发展,要比自己原来所了解的恶化的多。这场席卷整个华北的旱灾在河南境内只持续了一年,在四三年夏粮收获之后,便得到了根本的缓解。但是在晋东南、冀南、冀鲁豫部分地区,则整整持续了三年。
  在四三年整个太行和冀南、冀鲁豫地区遭受的旱情和伴随着旱灾出现的蝗灾,还要超过四二年的旱灾。尤其是冀南和冀鲁豫两区,遭受的旱灾时间最长,也是损失最大的地区。甚至有的地区,旱灾一直持续的四四年。
  长期的天灾,以及四四年之前日军频繁的大扫荡,使得华北根据地自去年开始面积急剧缩小,部队的发展陷入停顿。尤其是被称之为华北乌克兰的冀中平原丢失之后,华北各个根据地日渐艰难。
  各地部队不仅缩编严重,而且大部分时间只能用来进行生产自救。缺枪少弹与缺吃少穿,严重的影响不良,已经成为各个部队的普通现象。八路军总部开会,参加会议的人员都是高级人员,却因为饥饿连坐都坐不住,只能躺着听报告。
  高级机关都如此,更何况下面的部队?摆在各个根据地面前的是,首先要解决部队的吃饭和生存的问题,然后才是作战。部队吃不上饭,就是站都站不起来,更别说打仗、作战了。
  这个时期也就是被后世某些所谓的粉,不断指责的时期。实际上在经历过这场持续三年的灾荒,华北的部队直到四四年秋才部分喘过气来。不提武器装备的事情,首先部队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去作战?可某些人就当做没有看到。
  而此刻的杨震更不知道,在整个四二年下半年与四三年,华北的这场旱灾给东北带来的负担有多大。整个四二年冬季至四三年一年,东北经晋北调运进关的粮食数量,高达上百万吨,接收河南、冀南、冀鲁豫地区的灾民几百万。仅仅向关内调运作为营养品的大豆,就达到了五万吨。
  再加上进入东北轮训的关内各个根据地的部队,整个四三年东北根据地的负担超过了四二年之前的几年总和。可以说在四三年之中,东北和抗联负担了关内几乎除了新四军和山东军区之外,所有根据地党政军人员的粮食需要。
  好在这两年北满地区风调雨顺,再加上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基本上取消了低产的高粱和小米的种植,改为种植产量高得多的小麦和玉米。使得北满根据地粮食的整体产量,比之前以高粱为主的时候多出了几番。
  以及四二年生产建设兵团利用美国援助的大量拖拉机和收割机,开垦的大量荒地,新增收了近百万吨粮食。在四二年作战之中,又拿下了新京周边几个有名的产粮大县,使得粮食来源增加了不少的新渠道。
  再加上与美苏紧急谈判,用一万吨羊肉将原来计划之中转让给苏联的十五万吨加拿大面粉、一万吨白糖,两万吨美国肉罐头要了回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否则东北根据地的经济,非得崩溃不可。
  此时的杨震却根本就没有想到,这场席卷了整个华北的天灾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眼下粮食的困境,才刚刚的开始。真正的困局,还在等着他和东北局,以及关内华北各大根据地。
  但这些都是后话,现在对于他来说,眼下解决所需的粮食才是最关键的。哪怕只有部分解决晋北战场所需的粮食,也总比全部都从大后方运来好的多。至少可以腾出一部分的运力,加大弹药的运输量。
  但这一万多石的粮食,合计不过一百二十万斤粮食,却只能满足晋北战场参战部队六天的需要。五万多部队按照一人一天四斤粮食计算,一天就需要二十万斤的粮食。再加上大量的战马和驮马所需,这点粮食实在有些不足。
  不过好在能满足一个星期总比没有强。虽说数量与自己当初预料的相差太远,但总归还是部分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有了这一百二十万斤粮食,再加上集宁城内还剩余的二十多万斤的粮食,自己已经紧张到了极点的运输线可以缓上一口气了。
  第1674章 新的敌情
  看着杨震听完自己这番话之后紧皱的眉头,以为他有些不满意这个数量的老总,沉默了一下后道:“杨震同志,杀民养兵不是我们的政策,更不是我们的做派。我们是什么军队,你应该清楚。”
  “大灾之年不仅仅是军队要吃饭,老百姓也是要吃饭的。军队吃不饱没有战斗力,老百姓吃不上饭也是活不下去。我们不能固泽而鱼,只满足党政军各级干部和部队的死活,而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现在整个华北地区,除了山东还好一些之外。面积与去年年初相比,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人口减少了近一半的整个华北根据地,就是砸锅卖铁也负担不起这么多的部队吃饭。这不单单是你们,就是华北其他的部队也是一样。”
  “去年的大扫荡规模是空前的,各个根据地蒙受的损失也是空前的。现在又是刚刚开始春播,各个根据地去年剩余的,本就不多的存粮,现在更是所剩无几。但凡还能勉强维持的话,中央去年冬季也不会将太行军区部分部队调回延安休整。不就是无法解决衣食的问题,才将部队调回来的吗?”
  “晋西北地区能拿出这五千石的粮食,已经是倾尽所有了。今年的春播这才开始,他们还要几个月之后,才能重新获得粮食补充。晋西北的机关和部队,恐怕今年秋收之前,只能依靠黑豆维持了。”
  “关键的是眼下在晋东南、冀南、冀鲁豫地区已经出现的旱情,会不会波及到晋西北、晋察冀,现在我们谁也不敢保证。如果旱情的面积,大幅度的增加,那么本就贫瘠的晋察冀和晋西北地区承受能力更差。所以眼下他们自己总归还是要留下一些粮食,以便准备应对旱情。从太原抢运出来的粮食,除了调拨给太行一部分之外,剩余的还要作为储备粮。”
  “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陕甘宁边区虽说展开了大生产运动,但结果究竟怎么样,也还需要等到今年秋季才能看到结果。要知道原来的陕甘宁,可以是一直在依靠晋西北调粮支援。现在晋西北非但无法给陕北支援,反倒自身还需要陕北补充。”
  “我今天跟你谈的这些,并不是替关内的同志叫苦。我只是让你有一个心理准备,即便此次战役完全实现我们的目标。但至少今年秋收之前,关内的各个根据地无法负担你们在晋北兵力的供应。甚至一旦灾情真的蔓延开来,你们很可能还要抽出部分粮食支援关内。”
  对于老总的回答,杨震琢磨了一下之后道:“老总,我可不是不满意。有着一百多万斤的粮食,我已经感觉到很知足了。我原本以为是会有一些困难,但之前没有想到关内各个根据地,现在居然会如此的困难。”
  “刚刚我一直在想一些对策,毕竟大多数的地区旱情现在才刚刚显露。今年的天灾究竟会什么样,眼下还无法预料,我们必须得做些准备。一旦冀南、冀鲁豫、河南的旱情,蔓延到晋东南地区,再加上日伪军的封锁和扫荡,根据地恐怕要比去年还要困难。”
  “老总看这样好不好。我们的军车从后方运输弹药和物资,返回的时候除了伤员和战俘之外大部分都是空车,这样做无疑也是一种浪费。我想让各地政府和分区,将已经出现灾情,自身也无力救济地区的受灾居民,想办法转运到晋西北地区。”
  “还有去年反扫荡作战之中,父母被杀或是被掠走遗留的孤儿,我们都可以接收。只要这些人送到晋西北或是晋东北地区,我们动用返回根据地的卡车,将其运回东北。一句话,有多少我们可以安置多少。”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各个根据地的负担,也可以增加东北最急需的人力资源。老总今年的春旱,很有可能会是今年大旱的一个开始。我想我们应该提早做一个准备为好,以便应对这场巨大的天灾。”
  “另外,我想从东北抽调一批地瓜苗和马铃薯苗,调拨给各个根据地。地瓜和土豆长期吃,的确受不了。但那玩意耐旱不说,产量也很大。虽说营养价值不算高,但是热量高。可以在大旱之年,保证老百姓不被饿死。”
  “此外,我建议各个根据地来得及种植地瓜和土豆,马上就开始播种。如果来不及的,则立即开始种植萝卜、南瓜一类的生产速度快、产量大、耐旱的蔬菜,以及花生等一些农作物。采取瓜菜代的办法,解决一批粮食替代品。”
  “老总今年的旱灾,既然已经漏出了苗头,我们还是提前做好应对手段为好。及早准备,我们才能将损失降低到最轻。因为旱灾我们无法种植粮食,那么可以种植一些产量大、耐旱的薯类吗。”
  “我们也可以让地方政府组织百姓,抢修水利工程、打一些深井。部队抽出作战,但地方政权不是还在吗,还是依旧可以组织群众进行自救。就算大战正甜,我们也不能看着旱情蔓延而不管不顾。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对策,总归还是有解决办法的。”
  杨震的考虑,老总微微点了点头道:“你能有这个考虑,让我很高兴。我看这个我们可以试着去做一下,这样你那边马上开始着手准备。而我这边立即起草给各大战略区的电报,让他们抓紧时间布置下去,争取在去年就已经受灾,今春滴雨未下的冀南和冀鲁豫先行试点一下。”
  “如果能成功,也算是为了今后做一些准备。如果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在想办法吗。你说的对,只要我们努力寻找对策,总还是有一些办法的去应对灾情的。对于这场旱情,我们不能不管不问。”
  “不过杨震同志,这个问题暂时就谈到这里。现在我们还在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作为军事指挥员,我想还是要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作战上。这件事情,你可以督促一下东北局和地方政府去做嘛。中央给你配备了那么强的地方政府,你应该放手让他们施展。”
  “我们军人,首先要做好的还是打好仗。战争时期,战场上的胜负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打了胜仗,我们就什么都有。如果打了败仗,我们也就什么都不用考虑了。战局在变,敌情也在变,我们这些做高级指挥员的,头脑要时刻保持着冷静。”
  “现在你要有一个心理准备。日军从东南亚战场抽调回来的两个师团,已经陆续在天津和塘沽登陆。本土抽调来的一个旅团,已经进抵北平。其从华中抽调的援军,已经抵达石门一线。部分的兵力,已经抵达平津地区。”
  “现在这些日军援军究竟准备投入到那个战场,我们暂时还不得而知。但你们面临的形势,将会更加的艰巨。包括现在已经出现在山西战场的三十二师团,日军此次增援到冀晋战场上的完整建制师团就有三个。”
  “这些日军不是来参观的,更不是来武装示威的。这个时候能让东京从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上抽调两个师团返回中国战场,说明日军对中国战场相当的重视。而从整个华北和东北的战局发展来看,这些日军援军,恐怕大部分要投入华北战场。”
  “从目前整个战线的变化来看,如果日军单纯从正面发起反击,我倒不是很担心。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你们的晋北战场与挺进军的结合部,以及察南与热南战场的结合部。一旦日军突破这里,对我们整个华北战局,都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你是与日军作战多年的老兵了,日军惯用的战术,你应该很清楚。正面突击与侧翼穿插迂回,是他们在作战之中经常使用的战术。这一点,重庆方面在战场上多次吃了大亏。正面本来已经顶住日军的攻势,但是却经常侧翼被日军迂回穿插部队突破,而产生全线动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活生生的战例,我们可不能重蹈他们的覆辙。”
  面对老总的担忧,杨震沉思了一下道:“老总,日军增援部队,我已经开始着手做准备了。我从已经攻占赤峰和承德之后,现在已经沿着努鲁儿虎山一线,全线转入防御作战的热河战场上,已经抽调出一个师的兵力,正在紧急驰援晋北战场。从承德战场抽调出两个旅,外加一个直属火箭炮团,调拨给挺进军。”
  “而在晋北战场,眼下在鲁平至陈家堡一线的王明贵所部,除了以一部兵力与已经增援至大同战场的日军作战之外。另外抽出部分兵力,利用杨继财在太原打这一仗,将日军注意力吸引到太原一线,其援军迟迟未能赶到晋北战场。”
  “日军在大同周边战场上的兵力部署,出现大量空缺的机会,向南抢占了朔县。在阳高、天镇一线的部队,已经在北岳区三个团的部队配合之下,抢占浑源、应县、广灵,完成对晋北战场的彻底封闭。”
  “而在大同战场,陈翰章所部也正在加紧发起对大同的攻势。原来是兵力不足,虽突破了大同城墙防御,但是却迟迟未能取得进展。但眼下在新的增援力量赶到之后,他们已经开始东西对进,改变了原来只能一线平推而进展缓慢的战局。”
  “按照陈翰章的汇报,最迟在有两天时间,他们可以干净、彻底的拿下大同。只要拿下大同,在依托内长城一线天险进行防御,整个晋北战场已经牢牢的控制在我们的手中。老总,为了增强此次晋北会战的火力,我已经从东北调来了两个苏制一二二榴弹炮团。”
  “并已经命令陈翰章从王明贵所部抽调出部分兵力,加强部分坦克和骑兵组成机动集群。着眼点,就是日军可能出动的迂回部队。而且已经给他下达命令,让他在内长城一线,立即展开坚壁清野的行动。”
  “所有可能日军会选择作为侧翼突破口的地方,所有的水井全部填死。所有的老百姓和粮食,全部强行迁移走。让日军即便突破我军防御薄弱部位,但是也无法找到一口水,一粒粮食,将其困死、饿死在这晋北的山地之中。”
  第1675章 先机以失
  说到这里,杨震走到地图前指了指地图道:“不过我估计以日军一向的作战风格,出动兵力迂回我军侧翼,尤其是结合部是必然的。就像老总您刚刚说的,这是日军一贯的作战风格。”
  “但受制于晋北的地形和我军部署在晋北战场的兵力,他们的这个迂回穿插部队。在无法解决后勤补给的情况之下,恐怕投入的兵力不会太多。小部队他不敢,大兵团他抽调不出来。其发起的攻势,应该还是以正面突击为主。”
  “而在察西、绥东战场,我军已经完成对日军一一零师团的最后分割、合围,眼下正在发起对一一零师团最后据点,化德、商都一线的攻击。待完成对该部日军最后解决之后,该部不待休整将立即转向南面,从挺进军的左翼直插张家口,彻底封死察南挺进军与晋北战场结合部兵力相对薄弱一些的缺口。”
  “在察南战场上,因为在战前日军将原来部署在察南一线的三十三师团,调往了东南亚战场,在察南战场之上,我军的进展速度虽说不如西线大开大合。但是却采取了小步快跑,稳扎稳打的战术。已经从东北、正北两个方向,逼近了张家口。并已经全部拿下了热西地区,整个察南战场已经连成了一线。”
  “老总,面对着战局的发展与变化。我已经下定决心在完成抢占大同,挺进军攻占张家口一线之后,在晋北沿着内长城一线,察哈尔沿着外长城一线全线转入防御。将主要的精力和兵力,放在东北战场上。但在晋北战场,我军会持续投入兵力和装备。”
  “将日军从其他战线调过来的援军,尽可能的分散开来。以减轻我军在东北战场上的压力,并保障东北战场能够顺利的达成战略目的。拿下新京突出部,切掉这个日军向北窥视我北满根据地的毒瘤。”
  “而在晋北杨万口、雁门关以北的地区,必须要控制在我军的手中。只要控制这一线,东北根据地就可以直接与晋绥、晋察冀接壤,真正打通东北我军根据地与关内之间的联系。并在战略上,起到遥相呼应的作用。”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随时可以保护陕甘宁边区的防御,配合关内部队保卫中央所在地。也可与整个山西战场各个根据地向相互策应,将整个山西变为在华北战场,我军稳固的根据地。彻底的瓦解日军从山西窥视陕西,并从北翼包抄我大后方的念头。”
  “而对于日军方面,除非日军想要彻底的放弃山西,否则他们在华北战场上兵力投入的重点,只能以晋北战场为主。因为他们很清楚守不住山西,拥有大量机械化部队的我军居高临下一冲,河北也很难守住。相对于察南,晋北战场对于日军来说更是关键。”
  “总华北战场全局来看,在丧失了冀中平原之后。眼下整个山西战场,也是关内我军兵力最多的一个省,可以投入兵力最多的一个战区。太行、太岳、晋绥、晋察冀四大根据地,大部分的辖区都在山西境内。”
  “如果他们不能将晋北的我军驱逐出去,一旦让关内外我军真正联手,山西恐怕就很难控制住。恐怕也正是因为出于这个担心,在大部分的兵力需要投入到晋北战场的情况之下,他们才在某些方面对第二战区做出一些退让。”
  “老总,他们让出了方山一线交给晋绥军,就是希望我们中国人内部自相残杀,让他们渔翁得利,减轻他们在战场上的压力。否则刚开春的时候,还与晋绥军还打了一场大战,一口气吃掉了晋绥军两个师的日军,那有那么大方,将西进的重要桥头堡方山县城交给了晋绥军。”
  “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第二战区那位山西王真的吞下日军放下的这个诱饵。利用我眼下晋绥、太行根据地兵力单薄的机会,向北、向东拓展他们的生存空间。至少缓解他们在征兵、筹集粮食方面的压力。”
  “第二战区十几万以晋绥军为主的兵力,被压缩在晋西南十几个县,无论是生存空间,还是物资供应都难以长久的维持。而向东拓展生存空间,其对日军作战又是相当吃力。能够维持现状不被日军吞并,已经是很勉强了。与日军作战,他们不是对手。”
  “说句不好听的话,那十几个县连补充兵员都提供不了多少。坐困晋西南的第二战区,恐怕想要拓展生存空间都已经想疯了。冈村宁次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下这个饵料,引诱那位山西王与我们发生冲突。”
  “眼下我不担心日军投入的增援兵力,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拥有十几万装备尚属精良部队的第二战区,抵御不住日军抛出诱饵的诱惑,趁机拆我们的台。尤其是晋西北,我军现在兵力异常的空虚,对于第二战区来说,就像一块肥肉一般。”
  “要说第二战区的那位司令长官,公开投敌我不相信。但是借机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我想还是有可能的。这位山西老倌很精明,但日本人也不傻。以华制华这一手,他们玩的很熟练。我不相信方山县城的交接,其中没有什么别样的文章。”
  “至于日军来增援的兵力有多少,我到是不担心。来援的日军虽多,但他们的主要目标应该还是晋北。控制了晋北,不仅能够威胁到绥南,还可以对挺进军侧翼实现威胁。只要他们的目标是晋北,这就好办的多。”
  “我准备依据察南、晋北有利地形展开机动防御作战。而在我军抢占内长城至张家口一线之后,日军就算是在来三个师团,我们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整个战局的主动权,就彻彻底底的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而且北上的晋绥军区主力部队,虽说只拿下了包头,而没有能够抢占固阳。但整个绥西的形势,目前已经稳定了下来。我军在包头地区,已经没有必要继续驻扎大量的驻军。我看眼下完全可以从包头地区,抽调出部分兵力经已经打通的平绥铁路立即回援晋北战场。稳固根据地,防止第二战区借机捣乱。”
  “至于后套方面的工作,我想还是需要中央去做一做的。毕竟我们与后套方面,之前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没有爆发什么冲突。既然固阳地区已经被他们先得手了,那么就让给他们。我们控制五当召至百灵庙一线,我们保证对茂明安联合旗的控制就完全可以。”
  对于杨震的想法,老总犹豫了一下之后,最终还是开口道:“杨震同志,考虑到统战工作的需要,争取后套方面配合,以及绥远我军后勤供应的问题,中央已经决定将绥北地盘转让给后套方面。今后我们与后套方面的控制区,将以阴山、德基钦河一线为分界线。”
  说完这番话之后,看着杨震的脸色微变,老总脸色很是凝重的道:“杨震同志,我知道你坚持拿下包头的原因。但有一点你想过没有?包头距离后套近在咫尺,日军在控制绥西的时候,就多次遭遇到后套方向的突袭。”
  “虽说日军最终还是守住了其在绥西的前哨阵地包头和固阳,但是连续几次激战下来,日军的伤亡很大。能让日军蒙疆驻屯军主力屡次吃亏,说明其所部的战斗力极强。对于我们来说,绝对不可小视。”
  “此次后套方面,虽说没有在我们之前发起对包头的争夺,但是却利用日军收缩兵力的机会抢占了固阳。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与后套方面发生冲突对我们很不利。而且按照后套与日军作战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来看,我们如果在绥北地区与其对峙,我们就要在整个绥远保证大量的兵力。”
  “这对我军后勤供应方面,压力会相当的大。绥北地区,都是蒙古游牧地区,粮食产量很低。我军要保证对绥北的控制,就要部署大量的部队。而所需的后勤补给,只能依靠绥南以及晋西北。这在后勤方面,对我军是一个不小的压力。而且大量的部队,被牵制在绥北、绥西,于关内战场进一步的发展很不利。”
  “与其这样,我军还不如全力控制阴山南麓以及绥南地区。在绥北只控制武川、陶林两个县城。依托阴山展开防御,并以绥南和晋北、晋西北为纵深。这样有利于我军收缩兵力,全力固守包头至归绥一线。这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对我方极为有利。”
  “杨震同志,你的想法中央很了解也很支持。但在目前国内政治形势复杂,包头与八战区近在只咫的情况之下,在包头建立钢铁工业基地是不是很恰当?包头地区与后套方面隔河相望,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