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翻页 夜间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635节
  为了掩护挖掘坑道的行动,穆长秋将虚张声势做到了极点。一整夜,城外的枪炮声就没有停止下来。经过一夜激战,十三团利用炮兵和高射机枪火力压制城头受敌火力,攻占了东城门的瓮城。虽然在向纵深发展的时候受阻,但在绥远城日军守军的防线上打上了一个楔子。
  十五团虽说在日军重点防御的城北,连续攻击受挫未能登城,但经过一夜激战,攻击部队已经打到了城墙之下。城北外围日军火力点,基本全部清除干净。可以说,部队已经完成对绥远城攻击的最后准备。
  至于南面的归化城,负责作战的骑兵一旅,在大青山游击支队两个营的配合之下,已经将归化城内日军残部,合围在归化城西龙王庙之内。至于归化城内的伪军警,则全部缴械投降。
  甚至有几个据点的伪军,见势不妙,充分发挥了墙头草的作风。利用自己人数上的优势,将督战的日军官兵捆起来,或是干脆杀了以便自己向抗联投降。战至现在,可以说整个归化城,已经被骑兵一旅全部占领。
  只有规划城内的日军最后残余的百余人,还困守龙王庙这个不大的寺庙之内还在负隅顽抗。至于西原一策向绥远城撤退的命令,早在接到的时候就已经无法执行。现在更是最后的机会,也已经彻底的失去。
  这剩余的百余名日军残存力量,之所以还能够抵抗,是因为之前穆长秋担心如果打掉归化城的日军,绥远城的日军在成了惊弓之鸟的情况之下,利用夜色的掩护突围。并不想让城内哪怕跑出去一个日军的穆长秋,最终还是没有先拿下归化城。
  而是下命令,将仅剩的百余名日军先困起来。等到绥远城这边总攻击开始之后,在一同解决。不过为了尽快的结束战斗,尽可能的降低不必要的伤亡。穆长秋给骑兵一旅加强了两个炮兵连,一个重迫击炮连。告诉一旅长等到总攻开始之后,不必强攻,直接用炮弹将这个龙王庙,连同里面的日军一同送回他们的日本老家。
  一夜的激战,消耗了归绥城内日军仅存的有生力量之中的大部分,为最后的总攻创造了一个优良的条件。而这边支队长也没有食言,采取歇人不歇工的办法,经过一夜的苦战,在城墙的东北角挖掘了三条三百余米长直抵城墙的地道。
  虽然弄的几乎所有官兵都疲惫不堪,但在清晨时分,穆长秋调拨的所有一千公斤的高爆梯恩梯炸药,已经全部都装填到了城墙下面。所有的起爆器也已经连接完毕,就等待上级下达的最后命令。
  接到地道那边已经准备完毕的报告,穆长秋立即将十五团的两个主力营,从北面撤了下来,秘密迂回到东北方向。同时命令十三团加大攻击力度,尽可能的向纵深推进。将城内日军守军的主力力全部吸引到东面的迎旭门一线,掩护东北方向的突破。
  随着穆长秋总攻击命令下达,伴随着一声巨响,这道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经过历代人不断的维修。底座用条石垒砌,内部夯土,外包青砖而异常坚固,让穆长秋很是头疼的绥远城东北城墙,被足足一吨的炸药产生的剧烈爆炸,直接炸的垮塌下去。
  不仅爆破点周边的城墙全部垮塌,连同东门以北,北门以东的大段城墙也全部被震垮。整个东面和背面的城墙有近一半的面积,被彻底的炸塌。在爆炸力的摧毁之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斜坡,供步兵突击的突破口打开了。
  见到突破口已经打开,穆长秋不待硝烟散尽,便指挥起爆前才秘密调过来的两个主力营,在四挺高射机枪,以及迫击炮弹的火力掩护之下,快速的冲过突破口向纵深发展。至于两面城墙上,在爆炸之中幸存的寥寥无几的日军,只派出了两个加强排沿着城墙扫荡。
  被爆破搞得猝不及防的日军,短短的时间之内,东北方向的纵深防线连续被突破。而在东城门的十三团,在突破部队侧翼的支援之下,也一举突破之前还相持不下的瓮城日军防线,除了留下一个营控制突破口之外,全团主力突入城区纵深。
  而在南线,负责切断绥远城与归化城之间日军联系的骑兵旅的一个营,也在抽出手来调转了攻击方向的大青山游击支队一个团的配合之下,突破南城门。从南面攻入绥远城,并向纵深快速发展。
  对城内伪蒙军并不是很放心,自己又因为失误,将城内防守主力骑兵第四旅团折腾光了的西原一策,在部署防御的时候,将城内日军的主要有生力量,都放在了城北与城东两个方向。尤其是城东,几乎集中了城内日军守军一半,伪蒙军三分之一以上的兵力。
  这些在与十三团的夜战之中,虽然守住了瓮城以西的防线,但是损失极其惨重。而城北的守军,又被十五团一个营部队死死的缠住,根本就无力增援其余方向。整个归绥城内纵深防御,日军兵力极其单薄。突入城区内的部队,利用这个态势,快速的向纵深发展。
  尽管日伪军利用城内的民房,拼命的顽抗。但在抗联装备的大量小口径直瞄火炮的火力打击之下,日军的抵抗迅速的瓦解。至于伪蒙军,则大批的投降。战至中午,日军在归绥城内的整体防御全部崩溃。
  残存的日军在纵深阵地连续被突破的情况之下,担心仅存的一点兵力,也被敌军分割开来。也就顾不上那些伪蒙军的想法了,全部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收缩到了城原满清绥远将军府之内。
  西原一策虽说在此战之中,屡屡在决策上出现失误,但是人倒也硬实,不失将军风范的异常平静。在外城防线全部崩溃,守军死伤惨重的局面,城内防御纵深连续被突破。也没有下命令向眼下尚属平静城西突围,而是固执的下令坚守最后一块阵地。
  其实倒不是他真的稳如泰山,真的不想突围,就老实的坐在这里等死。早在城墙被炸塌的第一时间,已经知道绥远城守不住的他,就曾经想过率军向西突围。但他很是担心敌人在西面设伏,等着自己上钩。
  要不然抗联为什么只是三面围攻,而单独西面异常的平静?支那兵法之中的围三厥一战术,他西原一策多少还是懂一些的。敌军投入的兵力虽说不多,但是这么多的坦克和卡车都冲过来了,步兵还困难吗?这个问题几乎都不用想。
  眼下敌军只是重点围攻归绥城三面,独留下西面没有动静,其中没有鬼就怪了。之前第四骑兵旅团的全军覆灭,让这位西原一策中将实在不敢在城外与敌军决战。在他看来固守还有一线生机,如果脱离坚城突围,在敌军的坦克追击之下,绝对是十死无生。
  思虑来、思虑去,这位西原一策中将还是决定死守绥远城内最坚实的建筑物,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办公所在地,也是整个绥远城内最著名的历史建筑物,清代乾隆年间建筑的绥远将军府。
  就在收缩进龙王庙内的百余名日军,随着这座面积不算大的小庙,一同在骑一旅的炮火之下灰飞烟灭的同一时间。整个归绥守军残余兵力,连同归绥城内那几大著名的蒙奸和汉奸,全部被压缩进绥远将军府。
  跟随第二梯队一同进入归绥城的穆长秋,根据战况调整了部署。他将西线原本准备守株待兔伏击日军突围的两个坦克连,调进了城内。用一个连的t三四坦克,利用厚重的装甲,直接将归绥将军府的外墙撞塌多处,为步兵进入打出突破口。
  在坦克打开突破口之后,他直接投入进了两个连,从南北两个方向,对依旧在拼命顽抗最后的这些日军进行围歼。而接替t三四坦克的bt坦克,就停留在撞开的突破口处,用四十五毫米坦克炮和车载机枪,掩护进入院落的部队作战。
  在争夺绥远将军府的时候,穆长秋没有采取归化城围歼日军最后残存兵力时候,采取的直接使用炮火覆盖,将里面的日伪军士兵连同建筑物一起直接送上天。经过慎重的考虑,还是采取了逐一争夺的办法,一个一个院落的硬啃。
  第1616章 杨震的野望
  穆长秋这么做,是有他的原因的。早在分兵的时候,考虑到整个绥远蒙古民族情绪,陈翰章就再三叮嘱穆长秋。对于归绥城内的喇嘛庙和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一定要注意保护。如果日军逃窜进去,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动用炮火,以免引起民族情绪对立。
  同时陈翰章命令他在攻取归绥之后,归绥城内的伪蒙古自治政府那些头头脑脑,要尽可能的生俘。尤其是在此次会战发起之后,中央点名要的德王和李守信、吴鹤龄三个人,务必要生擒活捉。其余的蒙奸和汉奸,也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归绥是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所谓的首都。而这个名义上归属汪伪政权,实际上是独立性质的伪政权,几乎所有的机构,都在归绥城内。这批汉奸加蒙奸虽说人人皆可杀,但是中央要求这批汉奸要尽可能的活捉。
  在攻入归绥城后,穆长秋便立即着手根据大青山游击支队拿出来的名单进行搜捕。只是虽说抓到伪民政部长、财政部长、畜产部长,加上现在被伪政权改名为厚和豪特特别市的市长等十几个著名的蒙奸。
  但是伪蒙古自治政府的四大巨头,所谓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主席德王,副主席兼蒙古军总司令李守信,参议长吴鹤龄,外加行政院长卓特巴扎普却是都跟着日军跑进了绥远将军府之内。
  这座绥远将军府虽说不是喇嘛庙,但是考虑到建筑结构,以及司令员口中的历史价值。再加上那几位中央点名要的蒙奸和汉奸,使得穆长秋在部署最后方面围歼战的时候,多少有些棘手。
  但对于穆长秋来说,命令就是命令,绝对不能违反。所以再仔细考虑了一下之后,他最终还是放弃了直接用在归化城的做法,用炮火覆盖将建筑物和里面的日伪军一同送上西天的做法。还是选择了火炮口径小的bt坦克作为近距离直瞄火力,掩护步兵进攻。
  步兵则采取多路渗透,同时发起攻击,分散日军兵力的战术。为了减少伤亡,穆长秋在突破外围之后,将一挺双联装十四毫米机枪拆卸开来,运进这个庞大的院落内,直接担任掩护一线步兵进攻的任务。
  此刻除了归绥将军府日军,还在进行着最后的负隅顽抗之外。在整个绥远城其他方向的枪声,已经全部平静了下来。困守北城门的部分日伪军,在十五团两个加强连的前后夹击之下全部被歼灭。
  城南的日军,也在回援突破口的时候,与十三团三营遭遇。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该部二百余名日军全部被击毙。七百多伪蒙古军,放下武器缴械投降。也就是说经过一夜两天的激战,整个归绥城内外的日伪军,除了困守绥远将军府的百余名残余日军之外,大局基本上已经奠定。
  此时已经接到陈翰章电报,没有太多时间在归绥继续耽搁下去的穆长秋,给进攻将军府的部队命令是三小时之内务必结束战斗。其余的后期清剿,则交给了一同进城的大青山游击支队的主力进行。
  自己则指挥部队进行短暂的休整,并利用这段难得的休整时间检修一下装备。以及对伤员的安置,对物资的调整。等待最后的战事全部结束之后,按照预定计划向绥南方向穿插与主力汇合。
  实际上投入最后收官战的部队,也没有用他等上三个小时。尽管在日军的垂死挣扎之中,最后参战的部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最后的战斗在两个小时之内就干净利索的结束,以这座将军府为最后抵抗据点的日伪军全部被歼。
  在最后的关头,日军蒙疆驻屯军骑兵集团司令官西原一策中将与妻子,以及身边的一群参谋,还有部分重伤员躲到一个地下工事之中,拉响了整整一箱子手榴弹全部自尽。除了被击毙的日军之外,剩下的日军官兵也全部自杀。
  至于中央点名的那三位大蒙奸,可没有那个勇气自杀。见到自己的靠山倒了,直接带着护兵投降了。这几位老兄一到手,就被塞进了一架特地从林西调来的运输机内送往延安。中央急需从他们的口中,查明一些重要的情报。
  尤其是涉及到蒙古族内部的某些事情,是中央最急需知道的。否则,要这三个中国人中的败类做什么?早在西线集群夺取归绥飞机场之后,一架飞机就已经飞抵在机场待命,准备随时将这几位以及中央点名的其他蒙奸送往延安。
  这边归绥作战,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收官阶段。那边于归绥战役打响的同时,越过归绥一路向西疾进,以配合晋绥军区主力部队夺取包头行动的由该集群组建的快速支队,则在大青山游击支队一个骑兵营的引导之下正在兼程西进。
  这支部队的真实意图,并不是真的要参与到夺取包头的战役中去。此次作战晋绥军区加上中央从陕甘宁边区调集的部队,总共编成了九个旅、三个骑兵旅、三个独立步兵团,以及四个炮兵团参战。
  此战晋绥军区可谓是全军出动,除了新动员的几个团之外,所有的老部队全部编入此次北上行动。面对着包头的两个师的伪蒙军,一个骑兵大队,两个步兵中队,有晋绥军区已经足够了,还用不到抗联在去参合一脚进去。
  他们的真正任务,在晋绥军区主力还在向包头方向疾进。而在抵达包头之后又要全力夺取包头,暂时无暇西顾的这段时间之内。配合晋绥军区部分先遣兵力,抢占乌梁素海至乌加河一线,切断某些方向插手的意图。
  在西线部队抵达归绥的同时,晋绥军区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包头外围,并已经开始争夺包头外围的部分据点。包头境内的日伪军,在受到攻击的时候,势必要收缩本就有些不足的兵力。在这种情况之下,以河套方面那位指挥官的能力,这个机会如果抓不住就怪了。
  尽管知道河套方面插手的情况,几乎会百分之百的出现,但是无论是从军事,还是经济多重角度考虑。除了绥西的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之外,绥远这份独食,杨震是吃定了。因为抢占绥远可以直接保护陕甘宁边区,打通与关内的联系之外。这里丰富的矿产,是杨震建立自己现代化的国防工业所必须的。
  包头北面的达尔罕、茂明安两旗境内有丰富的铁矿、稀有金属以及稀土资源之外,包头本地就有冶金行业需要的上好炼焦煤、动力煤。而且包头紧邻黄河,水资源并不缺乏。在南边的陕北,还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陕北地区有石油,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尤其是后世的人,对坐落在陕甘宁盆地内的大名鼎鼎延长油田,都是很了解的。但是在抗战期间,中央依靠手头有限的机械,采取了种种的办法,甚至土法上马保证石油生产进行,并进行部分冶炼,恐怕就几乎没有人知道了。
  陕甘宁地区中国人最早发现石油的地区,在近代更是曾经打出过中国第一口油井。虽然因为设备和技术的限制,产量一直不高。到了抗战期间,因为缺乏采油设备和技术,每年的产量更是维持在几百吨。从中提炼的煤油,更是中央主要财政来源之一。
  后世很多人断章取义,仅凭一些乱码七糟、不知所谓的东西,就指责陕北时期中央是贩卖鸦片一类的所谓特货维持资金来源。而眼下的杨震在抵达延安之后,才清楚的知道,这些特货除了陕北的池盐和煤炭之外,基本就是原油和部分的制品。
  中央提炼的煤油虽说因为工艺不高,而导致杂质高,使得价格上有些偏低。但是也正是因为价格的优势,在整个大西北地区都很受欢迎。美孚的煤油是好,可这价格也高。延安出产的煤油,虽说质量有些差,但是价格却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所以销路一直都很不错。
  陕甘宁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缺乏的是设备和技术,使得产量以及炼油能力始终不高。甚至因为炼油能力过于低下,无专用储备设施,而刻意的降低石油产量。如果抗联能够打通与陕北的直接联系,将设备运到陕北,可以极大的减轻抗联对华北根据地支援的负担。
  最起码为华北部队提供的汽车以及机械化装备,所需的油料不用千里迢迢的从东北转运。延安地区的石油储量,如果真的进行开发,完全可以超额的满足所有的需要。而且这里的油井的地质条件虽说有些复杂,但是钻探的深度远远低于东北。
  除了陕北与本地的丰富资源之外,在包头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更是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铀矿、芒硝、盐、碱等资源。除了眼下因为某些原因地广人稀,以及交通不是太便利之外,可以说包头地区几乎就是一个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特种钢材冶炼基地,以及化工原料基地。
  后世的这里是整个西北最大的钢铁产地,也是最中国主要装甲钢、特种钢材的产地,稀有金属的产地。甚至可以说没有包钢的建设成功,就没有后世中国人完全独立自主的军事工业。而在眼下,这里不能稳稳的控制住对杨震的整个发展计划几乎是至关重要。
  正是因为包头地区,在杨震的整个工业发展计划之中,处于一个极端重要的位置。所以杨震才再三叮嘱陈翰章,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先占领包头周边地区。哪怕就是与河套地区的八战区部队翻脸,也要将乌加河以东,乌梁素海东岸直至色尔腾山一线,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其实要不是担心引发全面内战,杨震甚至想连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地区一并的吃下。因为在鄂尔多斯高原,有他眼下最急需的铀矿,还有大量的极易开采的煤矿。不仅储量足够满足需要,而且开采难度也远比东北小的多。
  抛开眼下的全民族危机,以及曾经与这位名将,因为隔着时空留下的惺惺相惜那种感觉之外。其实杨震在心里面,都有些期待河套的方面为了某些原因能够首先动手。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一举拿下鄂尔多斯高原。
  第1617章 乱战的开局
  但杨震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这种想法也就是想想而已。别说现在国内与国际的形势,都不可能允许自己这么做。一直在强调对河套方面做工作的中央,更不会在这个时候,批准自己真的与那位老兄拉开架势大打一场。
  而且别说中央不会允许,就是允许了,眼下的自己也很难支撑起这么漫长的补给线。包头,已经是此战补给线可能延伸的极致了。再向西一些,此次会战西线的补给线就真的要崩断了。但鄂尔多斯高原虽说是野望,包头他却势在必得。
  也正在杨震的再三叮嘱之下,在考虑到战役打响之后,包头周边可能面临的形势。陈翰章才特地抽出这个小集群利用机械化的优势,配属向这个方向作战的晋绥军区一个骑兵旅,抢在河套方面有所动作之前,进抵乌梁素海一线,以封闭河套方面将手伸进包头地区的通道。
  尽管陈翰章始终不明白,一号为何要必须抢占包头这个贫瘠地区,而不集中兵力在晋绥和太岳军区的配合之下夺取晋北,为下一步作战拓展空间。包头周边无论是粮食产量,还是资源都不足以独立支撑一支部队的生存。
  没有后方的大量补给,那里的粮食都维持不了部队的生存。夺取包头,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有这些力量放在晋北,会获取更多的战果。但按照抗联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的严格规定,陈翰章还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命令。
  在他的部署之下,在进入归绥外围之后,西集群第一时间立即将配合晋绥军区部队行动的兵力抽调出来。沿着大黑河北岸狭长的土默特平原地区,向西追赶晋绥军区主力。力争能够抢在河套方面动手之前,抢占乌梁素海东岸地区。
  而就在西线集群快速通过乌兰花至归绥的公路,并于三线之中率先在归绥一线打响同一时间。中路陈翰章亲自指挥兵力,在已经摸清楚了整个大青山中段地形的军区直属侦察旅一个中队的引导之下。
  采取步兵放弃汽车搭乘坦克,而必要的补给汽车则采取坦克硬牵引的办法。一路向东南方向翻山越岭,连续抢占土城子、米粮局,快速的通过陶林县城西南方向。避开陶林一线的日伪军,直插卓资山一线。
  这一路是此次整个翻越阴山,直插绥南的作战计划之中,最为困难,也是最为恶劣的一段路。相对于有公路可以依靠的西线,以及地势相对平缓的东线来说,这一路基本都位于山区的地形也最为复杂,进展速度最慢的。
  但陈翰章指挥部队一路翻山越岭,依靠军区直属侦察部队的配合与引导,以及bt快速坦克和t三四坦克优良的越野性能,发动机强劲的马力,硬生生的从大青山的崇山峻岭之中钻出一条路来。
  等出大青山之后,陈翰章看着身后的莽莽群山,即便是一向无所畏惧的他,也不禁的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不是自己战前用机动能力极强的bt坦克,换下t二六坦克。单凭t二六坦克那九十一马力的小发动机,很多地段恐怕真的都过不来。
  那些坦克一旦进山,只能要么用发动机马力大一些的t三四坦克硬给拽过来。要么因为越野能力差一些,无法通过复杂的,几乎可以说除了羊肠小道之外,没有道路的地形,只能放弃。
  尽管一路上只是损失了两部卡车,所有的坦克都冲了过来。但是这一路上,也让陈翰章捏足了一把汗。有的地方是靠着t三四坦克坚实的装甲,和相对庞大的车体,硬生生的撞出一条路来的。有的地方甚至需要将两辆坦克相互牵引,一点点的噌着过来的。
  不过好在虽说凶险万分,路上的时间也耽搁的多了一些,但是好在到底是冲了过来。尽管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是这种代价却还是可以承受的。至少所有的物资和坦克,尤其是弹药和备用油料都运了过来。
  只是眼下的陈翰章还没有想到,因为地形复杂,最晚越过大青山的中路集群,却是在此战之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压根没有想到抗联的坦克集群会从大青山冲出来的日军,在中线部队杀出山之后,一下子被打的措手不及。
  而翻山越岭在时间上的耽搁,让中线集群的主力,虽然没有吃上第一口肉。但是抵达卓资山之后的时间里,却是正好赶上一道丰盛的宴席。也正是从背后杀出来的中线集群,与东线集群配和,一举奠定了绥南战场的战局。
  至于东线,在抵达集宁之前倒也进展顺利。虽说地形也不是一马平川,但是东线绕路陶林的路线,要比中线平缓很多。又是按照陈翰章的命令,一路不与小股日伪军纠缠,直接杀奔集宁,使得行进速度相当的快。
  甚至还早于距离远远近于他们的中线部队,冲出大青山。但是在杀出大青山之后,却是在集宁一线与正在按照华北方面军的命令,从晋北出发沿着平绥铁路抵达集宁车站下车,紧急向东增援的六十九师团遭遇。
  刚一开始指挥东线集群的易良品,以为当面的日军,只是驻扎在集宁、丰镇一线的日军第三混成旅团发现了自己的行踪,调集兵力围攻自己。但随着周边的日军数量越来越多,实际兵力已经远远超过一个旅团的兵力之后,易良品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不过易良品到底是老兵出身,面对着优势敌军的围攻,非但没有就地防御,反倒是利用坦克集群的机动能力,以中型坦克为先导,与日军打起了对攻战。以坦克的冲击力,将日军整个行军队列冲的乱七八糟。
  实际上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糊涂战。易良品一直以为当面的日军是现在驻扎在集宁、丰镇、卓资山一线的独立第三混成旅团。直到周围的日军数量越来越多,已经远远超过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兵力之后,才感觉出来不对劲。
  而当面的日军第六十九师团,则压根就没有想到抗联的坦克集群,会从他们一向认为根本就不可能通过坦克和装甲集群的大青山之中冲出来。更没有想到抗联会在正面战场,还处于激战的情况之下,会抽调这么多的坦克采取大纵深迂回的战术,直插自己的纵深。
  尽管归绥那边已经率先打响,但几乎全蒙疆驻屯军,还有华北方面军谁都不相信抗联的坦克集群,会翻越传统意义上根本就不可能翻越的阴山天险,绕道乌兰花一线强行向绥南穿插。在他们的印象之中,坦克是离不开公路作战的。
  即便是在山区作战,大量的坦克集群也不可能翻越那么险峻的阴山。日军在对华北敌后根据地扫荡的时候,也不止一次的使用坦克。但那些所谓的坦克,其实就是一堆履带式装甲车,也只能沿着山间公路行动。翻山越岭,根本就没有可能。
  再说抗联的坦克都已经投入到了战场上,察东、满洲都有大量的抗联坦克部队参战。他们到哪里去,还能找到那么多的坦克?所以整个华北方面军上下,在接到归绥方面的通报之后,基本上没有当回事。
  几乎华北方面军所有的参谋,依旧认为是西原一策中将小题大做,将大青山中的那点共产军的骚扰,当成了抗联的主力在进攻。开什么玩笑,险峻的阴山山脉不是那些低矮的丘陵,很多的地方别说坦克,就是步兵翻越都极为吃力。大量的坦克进攻,那是他西原一策中将幻觉吧。
  而沿着东线突击的易良品,在一开始也没有料到这个时候,会在这个时候与日军从晋北调集的一个师团援军在集宁一线遭遇。整个集宁城内外的日军兵力,远远的超过了当初预期的数量。而同时在平绥铁路线大同到集宁段的铁路上,还有更多日军在源源不断的赶过来。
  也就是说这个原本用于察东战场的六十九师团,最终被现在的易良品,以及随后赶到的陈翰章带领的主力阴差阳错的给截了胡。可以说眼下的局面,无论是此时防守的一方日军,还是进攻的易良品都没有丝毫的准备。
  这场集宁战役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混乱的状态,大家都是措手不及。更让两方面都没有预料到的是,随着双方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这场原本只是一场局部遭遇战的战斗,最终演化成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血战的开端。
  如果华北方面军在接到西原一策的求援电报的时候,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快的反应,这个六十九师团也不至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坦克既然能翻越阴山,直插归绥一线。那么迂回陶林境内,直插集宁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既然有了这个判断,那么集宁方面肯定会在六十九师团通过自己辖区的时候加强戒备。至少会在集宁北面的陶林境内各个山隘口,或是山间平原地区放上警戒部队的。那样六十九师团,即便在集宁境内与易良品的迂回部队遭遇,也不会如此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