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翻页 夜间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97节
  看着杨震的表情,总指挥与李延平、郭邴勋知道自己的话,杨震听进去了,也记住了。但有些事情的改变还需要一个时间。尽管几个人都知道,形势留给杨震的时间并不会太多,但他们都希望杨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改变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
  沉默良久,总指挥看着一声不知,不知道在想着什么的杨震,突然叹息一声道:“找一个人结婚吧。医务处的那个小张不是一直对你有好感吗?我看你们也挺合适的。结了婚,有了家,你的性格也许会有些改变。”
  “宁折不弯是好事,但延平说的没有错,过刚易折。成了家,身边有一个人管着,对你还是有好处的。”
  第178章 这会是一个机遇吗
  对于与今天总指挥几个人的这一席谈话,让杨震不仅感触良多,也在今后的成长的历程之中受益匪浅。
  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杨震成为共和国开国之后第一批被授予大将军衔的人,也是作为抗战后参加革命的所谓三八式干部之中,唯一一个被授予大将军衔的人时,杨震还清楚的记得今天谈话之中每一句话。
  每当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李延平,被授予中将军衔的郭邴勋这两个老战友谈起今天的谈话时,想起建国后不久,便因为积劳成疾而早逝的总指挥对自己的帮助,杨震总是在唏嘘不已的同时禁不住悄然泪下。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不过对于现在,杨震感慨归感慨,也下决心改正自己身上的毛病。但对于总指挥劝自己结婚的事情,在后世感情上曾经受过严重创伤的杨震,却是在很不以为然的同时还有些很是挠头。
  难道自己这个说梦话都是这个样的性格,真的是找一个老婆就能解决的吗?这不太可能吧。难道总指挥真不知道还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吗?只是这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杨震自然争辩一番。但是从总指挥嘴里说出来后,就算在不以为然,杨震也得掂对一下怎么回答。
  犹豫了一下,杨震才道:“总指挥,您说的这些毛病我会尽快的改正。但结婚的事情,还是暂时先在放一放吧。咱们都是军人,眼下形势又是这么的恶劣。万一咱们那天牺牲了,不是坑了人家吗?还是的等形势再稳定一些之后再说吧。”
  “况且,咱们部队之中绝大多数的干部、战士还是光棍一条。而且即便是在领导之中,我的年纪也是最小的。这个带头作用我起不是太好,对稳定干部、战士的情绪并不是什么好事。”
  对于杨震对感情上一事再三的推三阻四,让总指挥很是不满意。尽管想让他早些成家,但是经历过两段感情的总指挥也知道感情这种事情毕竟还是不能勉强的。尤其是对杨震这类大学生出身的干部。
  实际上在总指挥看来,形势现在虽然还是依旧很严峻,但从眼下看杨震成家的利还是大于弊。虽说会对干部、战士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会引起够条件的干部心中的某些想法。
  但只有他结婚了,不仅仅是可以对他今后的性格改变有一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他结婚,才能让干部、战士的情绪更加稳定。
  毕竟杨震这个最高军事首长结婚,也就意味着他对自己,对部队有信心。否则以杨震这么责任感极强的人来说,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他是不会牵连一个女人的。婚姻这种事情,很多的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
  只是这种事情不是生拉硬套就能解决的事情。张婷对杨震有心思,这大家都能看的出来。而且无论从那方面来讲,张婷也很适合杨震。至少目前,身为党员,也算是高级干部的张婷是最适合的一个人选。
  但杨震的心思,却是很多的人都琢磨不透他对婚姻这种事情是怎么想的。总指挥隐隐感觉到杨震拒绝自己几次三番提出的让他成家的建议,并非是对张婷排斥,而是对婚姻有种莫名其妙的排斥。至于到底为什么有这个感觉,总指挥也说不清楚。
  只不过现在杨震摆明了不想谈这个事情,总指挥也就没有再劝。和杨震说这话,现在无异于对牛弹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做做张婷的工作,让她在主动一些。不是有这句话:“男追女,隔成山。女追男,隔成纱吗?”
  打定了主意的总指挥没有再劝说杨震,只是用一种有些古怪的目光看着杨震。杨震虽然被总指挥这种有些奇怪的目光弄的突然心里毛毛的,但他也没有太往心里去。自己不想结婚,总指挥总不能硬赶着自己上轿吧?
  不过说到结婚的事情,杨震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道:“政委,咱们部队这次在佳木斯招了不少的学生,其中女学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咱们部队的情况又很特殊,职务越高,年龄也就越年轻。营以上的干部,很多都没有成家,就是成家的家也丢在关内了。”
  “这些女学生有文化,长的虽然不能说都漂亮,但对于年轻干部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条件符合标准,而且又两情相悦的话,可以批准结婚。但是绝对不许依仗职务,强迫人家。组织可以帮着介绍,但是绝对不许包办。”
  只是当杨震这些话说完,却发现总指挥几个人听完自己这番话,都在用一股子略带笑意的眼光看自己的时候,突然一愣。
  略微一琢磨,便明白自己又犯了老毛病的杨震不由得面带尴尬的道:“我刚刚说完要坚决改正自己的毛病,这边却是又故态重生。该批评。”
  看着杨震的一脸尴尬,总指挥几个人不由的哈哈大笑。良久,郭邴勋才指了指杨震笑道:“你呀,让我们怎么说你好?你想的这些,政委早就想到前边了。昨天政委就因为这件事情,专门召集连以上的政工干部谈过了,专门强调了这件事情。”
  听罢郭邴勋的解释,杨震挠了挠头道:“我也是担心这件事情对部队的冲击。一下子这么多的女兵涌进部队,不能不对干部、战士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处理不好,甚至会影响部队的稳定和团结。”
  对于杨震心中的担忧,总指挥却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你这个担忧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更不是杞人忧天。毕竟我们的干部与战士都是正常人,年纪到了想要找老婆也很正常。我们虽然不讲究清教徒式的生活,但也不能让干部、战士被涌进部队的女兵迷花了眼。”
  说到这里,总指挥却是停顿了一下,看了杨震一眼之后,才继续道:“不过你也不要太过于担忧。要相信你的战友,你的政委能将这件事情处理好。也要相信我们的干部、战士能够经受的起考验。”
  对于总指挥的这次批评,杨震却是没有再为自己辩解,只是嘿嘿的笑了几声却是没有了下文。不过,他还没有沉默多久,却突然间想起一件足以改变整个世界命运的事情:“今天是五月十六日。按照自己所知道的历史,这几天应该是?”
  “该死,自己怎么会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想到这里,杨震在的懊恼的锤了锤自己的脑袋后,连忙连上蓄电池,将整个基地唯一一台收音机打开。调到平日里通常用来作为一个收集情报来源的伪满新京广播电台的频段。
  这台收音机还是日军为了让担任群策山秘密仓库守备任务的日军,了解其所谓的大日本皇军赫赫战功,所特地配发的专门从德国进口的,带有短波圈,功率大,甚至可以接收日本本土广播的大型七灯电子管收音机。
  只是这部关东军为了宣扬日军战绩而特地配发的大功率无线电收音机,还未来得及发挥多少作用,便在杨震所部占领群策山的时候被缴获。
  自缴获这台收音机后,为了更有效和快捷的了解外面的形势,郭邴勋专门组织部分人员随时监听广播,希望能从伪满的广播之中寻找一些对自己有价值的情报。更希望能通过广播,听到关内的声音。
  虽说关内战场上让人高兴的消息并不多。但是能听到来自后方的声音,对于孤军悬在东北,与关内已经失去了一切联系,部队由大多数都是战俘或是被从抓来劳工的人组成的杨震所部,对士气也是一个明显的激励。
  只是由于不能让关内战场上的战局影响到部队的士气,不能让干部、战士因为正面战场的失利,看不到大军出关收复东北而产生绝望情绪。
  而且也因为这部收音机自被缴获以来,部队一直忙于训练、作战,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所以在杨震的建议之下,通常并不组织部队全体收听。更多的消息,是以通报的形势向下传的。
  尽管在广播内收听到的好消息并不多,但对于杨震与郭邴勋这样的高级指挥员来说,却是可以从广播之中寻找到不少有用的情报。
  正是这个原因,为了以最快的速度确定自己想起的那件事情,会不会真的像自己所知道的历史上那样发生,杨震在第一时间便打开了这台无线电收音机。
  看着杨震突然打开了日常主要是用来收集情报的这台收音机,总指挥和李延平、郭邴勋不由的一愣。不知道杨震怎么会突然想起这个时候收听广播的他们,见杨震打开收音机,第一个想法是这个家伙要转移视线。
  错误理解了杨震想法的几个人,并没有询问杨震打开收音机的真实愿意。只是看着对方脸上摆出一副了解的表情,相视一笑。只是在听到收音机中传出的足以让人震惊的消息之后,几个人便再也笑不出来了。
  伪满的广播电台说是由伪满洲国承办,实际上与这个傀儡政权其他机构一样被牢牢的控制在关东军手中,为其侵略效力。所以在杨震打开收音机后,里面除了按照老规矩,先播放了一阵子伪满国歌之后,传出来的依旧是宣扬所谓日军赫赫武功的陈词滥调。
  只是今天与往日不同,在宣扬完那些所谓的战功之后,并未按照惯例播出一些娱乐节目,而是又宣布了一条所谓关东军的赫赫武功:“根据满洲帝国大同元年签订的《日满议定书》的规定,为了保卫友好邻邦满洲帝国领土的完整,击退苏俄的挑衅以及侵占满洲帝国领土的野心。”
  “于十三日抵达诺门罕地区的关东军东八部队,在部队长东八百藏中佐指挥下的关东军精锐骑兵对入侵诺门罕地区的苏俄与蒙古军队发起了反击。”
  “经过十四、十五两日的激战,英勇的关东军在航空兵的支援以及满洲国军的配合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退苏俄军队以及其控制下的蒙古军队的挑衅与入侵,毙伤入侵之敌三百余人,收复全部被其侵占之满洲帝国领土。”
  “在此,我们谨代表全体满洲帝国皇帝以及全体国民向英勇的,为了维护友邦领土以及尊严而英勇奋战的全体关东军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你们为友邦所做的一切。”
  听罢广播里面那软绵绵的女生播出的这则消息,总指挥与李延平、郭邴勋在错愕之余,也不由的一阵子兴奋。
  曾经留学苏联,对于苏联人若是亏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总要想法子找回来的性格有一定了解的总指挥与李延平更是有些兴奋。按照他们对苏联人的了解,恐怕这次不会像上次张鼓峰事件那样不了了之,恐怕要大打出手了。
  只要日军和苏军真的发生大规模的战斗,那么对自己将会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日军为了调集足够数量的兵力,必定会减轻对自己的压力。那么这样一来,自己一方就可以趁这个难得的机会大规模的发展。
  而在郭邴勋看来,苏联人若是能真的和日军打起来,无论是对于关内战场还是自己,将会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日本人若是想应付实力庞大的苏联,无论最终谁胜谁负,必定都会调集大批的兵力。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关内战场的压力,自己至少也会获得一段难得的喘息时间。
  第179章 无奈的交换物
  与总指挥几个人听到诺门罕战役爆发的消息,显露出的即便是刻意的压制,也表现的很兴奋相比,听到至少目前历史还未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诺门罕战役还是按照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如期的爆发,杨震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
  这次会战对杨震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利用好了,将会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按照杨震所了解的历史,苏联人对抗联的态度转变就是从这场会战之后开始的。急于了解关东军动向的苏军,虽然只是出于利用抗联的目的,但毕竟也为抗联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休整地。
  诺门罕战役后,苏军不仅释放了被扣押的抗联将领,还对抗联提供了一些难得的补给。虽然数量不多,但毕竟也是一些补充。
  就目前来讲,这场规模远比去年日苏双方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月的张鼓峰那场冲突规模更大,足可以称之为会战的战役,暂时可以将关东军的注意力大部分吸引过去。至少暂时让自己得到一些喘息的时间,以及为今后部署的时间。
  心中早已经有了计划的杨震,在听完广播之后,将从佳木斯缴获的,远比自己手头使用的那张在五道岭铁矿搞到的,并不是军用地图,充其量只算是整个北满资源图要详细的多的三江省军用地图拿了出来。
  将地图铺好之后,杨震拿着红蓝铅笔在汤原的北部,沿着松花江流向,划了一个大大的圈子,将鹤立、萝北两县的全部以及乌云县的一部分都划在了内。
  撂下手中的铅笔,杨震指了指地图对总指挥几个人道:“总指挥,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打通与苏联的直接联系。你们看,汤原北部的萝北、佛山两县与苏联隔江相望。如果抢占这两个县的全部,或是部分,对于我们来说好处极大。”
  “如今苏军与关东军在西满的内蒙地区发生冲突,按照我的估计来说,双方很可能爆发一场规模极大的战役。原因很简单,双方都想探听对方的虚实。尤其自去年苏军内务部少将李修科夫携带大批机密资料叛逃以来,双方都急于知道对方的虚实。”
  “尤其是苏联方面,因为李修科夫的叛逃,其远东地区几乎已经是无密可保。就算是已经调整部署,但除非他们从欧洲大量调兵,否则也很难完全摆脱此事的影响。所以急于探听日军下一步的动向,是摆在他们面前一个紧迫的任务。”
  “对于这种试探来说,在日军严密的保密手段之下,没有比打上一场会战更好的方法了。就算日军不想扩大冲突的规模,苏联人也不会同意。而对于日军来说,一向张狂惯了,对苏军极为瞧不起的日军也不会甘心在苏联人这个手下败将面前示弱。”
  “更何况这种冲突对于日军来说,也是试探远东苏军真实战斗力的最好机会。如果说去年只能称之为战斗规模的张鼓峰冲突,双方还是相对保持克制的话,那么今年这场冲突的规模就不会小。就算日军大本营不同意,但是骄横惯了的关东军也不会善罢甘休。”
  “日军火力水平对贫弱的中国军队来说,是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面对国力雄厚的苏军来说,却是不值得一提。所以为了能打赢这场战斗,关东军势必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那边。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佳的机遇。”
  “我估计这场日苏双方在诺门罕地区的冲突,规模应该会很大。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不会成为日苏两国全面战争的导火索。苏军的注意力还集中在欧洲方面,而日本在还没有全面动员之前,也没有国力应对两线作战。至少在中国被彻底解决之前,他们不会与苏联爆发全面的战争。他们的国力承受不起。”
  “我估计战场战役最多也就持续几个月的时间。不过,虽然双方这场战役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有可能更长。如何把握住着几个月的难得的时间,对我们也是一个考验。”
  “如今对于我们来说,曾经因为补给方面的优势与兵力雄厚,可以在抗联面前逞威的伪满军来说,已经不值得一提。对于伪满军,我们无论您是火力,还是训练程度已经超过了他们。所以一旦关东军的注意力被诺门罕那边吸引过去,将会是我们扩大活动范围绝佳机会。”
  “我们现在有兵工厂,却是缺乏原料。而在日军的围困之下,虽然连战连捷,但目前我们的活动范围还只能被限制在山区。长此下去,在没有绝对把握在平原地区击败优势日军之前,我们粮食、兵员的补充都会陷入困境。”
  “所以,我们必须要打出去。一是获得一个稳定的粮食、兵员补给基地。二就是要打通与苏联人的直线联系。以便获得我们无法生产的军工原料、药品等一些我们急需的军用物资。”
  “不过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有所心里准备。苏联人也不会冒着日苏全面战争的危险,大张旗鼓的支援我们。而且除非日苏爆发全面战争之外,他们会既要用我们又要压制我们。也许援助会有些,但是绝对不会太多。”
  “这天上也没有掉馅饼的没事,即便有也不会掉到我们的头上。既然苏联人不会无偿的为我们提供物质,那我们可以拿武器的图纸与他们交换。可以用在佳木斯缴获的黄金去购买。”
  说到这里,杨震顿了一下,抬起头看了看盯着自己看的几个人,又道:“还有人工合成,可以大批量生产盘尼西林的技术。”
  如果说一直被封锁在东北,对外界接触少的总指挥与李延平,还不明白盘尼西林这种在二战之中挽救了大批伤员的特效抗生素的重要性的话,而对杨震口中可以用来交换大批物资的所谓药物的价值不是很清楚的话。
  但郭邴勋却是很清楚这种号称一支药一两黄金的特效抗生素的重要性,更知道杨震这句话如果是真的话,他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这种在后世因为生产工艺的进步,产量极大,到处都是的药物。此时却因为生产工艺的水平只能天然合成,而无法大量生产所以产量稀少。产量本身不多,又因为其特效的抗菌消炎作用,所以几乎与黄金等价。
  听到杨震居然知道这种目前只能依靠天然合成,产量稀少的特效抗生素大量生产方法,郭邴勋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果杨震真的懂得话,那他手中掌握的这项技术,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天价。要知道,眼下欧美进口的天然合成的盘尼西林的价值几乎就是与黄金等价。
  可是这怎么可能?盘尼西林此时就连西方欧美国家都没有能力大规模的生产。所谓的产能,几乎就是实验室少量制造出来的,即便是在欧美国家也是极其昂贵,普通人很难消费的其的。
  所以对于从没有出过国,之前甚至没有接触过制药产业的杨震扬言自己懂得盘尼西林的人工合成技术,让第一次对杨震的话产生了怀疑的郭邴勋几乎是一脸不敢相信的望着他。
  对于总指挥与李延平的脸上不以为意,郭邴勋脸上的震惊,都看在眼里的杨震笑笑,没有过多的解释什么,只是向一脸不敢相信的郭邴勋坚定的点了点头。
  没有错,杨震的确知道人工合成盘尼西林的技术。不仅知道,而且对其生产工艺流程几乎知道的一清二楚。
  在后世的时候,杨震因为家境的原因,高中时候曾经在本市的一个制药厂打过三年的暑期工。那个规模不大,生产设备还是五六十年代的制药厂主要生产的就是各种注射用抗生素,其主打产品就是青霉素,也就是现在的盘尼西林。
  虽说后来那个工厂因为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更新不及时。在市面上什么头孢、先锋等青霉素的更新换代产品到处都是的时候,还在生产已经淘汰的青霉素钾,而使得销路愈来愈窄,产品积压严重。
  加上摊上了一个腐败到了家,几年的时间便将一个红红火火,曾经是本市利税大户的制药厂给掏了一个精光的厂长而破产。但在生产车间干了三年,支撑自己读完高中的这三年的暑期工生活,却是让杨震掌握可盘尼西林的人工合成方法与生产工艺。
  尽管杨震掌握的这些东西,在后世几乎是一文不值。只要是一个稍具规模的制药厂就能生产。甚至只要上网搜索一下,其配方以及生产工艺就能查到。但现在,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杨震有机会出国,仅仅就凭借这项技术,足可以给他创造富可敌国的财富。
  见到杨震对着自己坚定的点了点头,郭邴勋面色凝重起来。在对一脸不明所以的总指挥与李延平解释了这种药物的作用以及价值后对着杨震道:“司令员,既然你懂得这种技术,那你看我们现在自己能不能生产?我们用产品交换,总比出售单纯的出售技术要好的多。”
  “据我说知,这种产品在关内的黑市上,几乎与黄金等价,号称一支药一两金。细水长流,总比一锤子买卖要好的多。毕竟我们以后需要钱和物资的地方还很多。手中有了这项技术,只要能生产出来,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用来交换物资。”
  对于郭邴勋的想法,杨震摇了摇头道:“我们没有生产设备,以及必要的人员,甚至连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我们缺乏所有生产这种药物的一切基础,怎么生产?我们眼下像是一个空有宝山,自己却无法挖掘的人。”
  “老郭,你说的道理我也懂得。我也不愿意用这种珍贵的技术,去交换那些甚至可能是杯水车薪的物资。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现实。尽管很残酷,但是却就是逼的你不得不低头。”
  说到这里,杨震指了指地图,摆了摆手道:“算了,不说这些泄气的话了。现在说说我心中的计划?我的想法是以目前相对完整的刘长顺的二团加强从一团抽调出一个最完整的营,并加强山炮兵一个营沿着小兴安岭山脉向北出击。”
  “进占鹤立、萝北、佛山、乌云,创建游击根据地,打通与苏联的联系。驻扎在这一带的是驻军日军三十七联队的一部分。这个三十七联队目前还集中在佳木斯,而且是我们的手下败将,对于我们来说威胁有一些,但是并不算大。只要我们指挥得力,打通一条交通线并不是很难。”
  “只是由于兵力不足,我们全部占领这几个县的希望不大,但至少要占领佛山以及鹤立、萝北两县的西部地区。这里西可以以小兴安岭为屏障,东可以随时东进三江平原。并依靠鹤立地区煤矿大量劳工为基础扩编部队。”
  说罢心中的思路,杨震却又有些惋惜的道:“只是这三个县都不大,人口数量也不多,甚至很多地方都可以说是人烟稀少。虽然可以为我们打通一条通往外界的通道,但是并不能满足我们对粮食和兵员补充的需要。”
  对于兵员与粮食的补充,一直是杨震最头疼的事情。就算兵员可以通过鹤立地区的劳工补充,但这数万大军的粮食却是很难全额的筹集到。整个三江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于其他的地方实在是太稀少了。
  自己虽然不怕日军的归屯并户计划,对日军在所谓集团部落外修建防御设施不在乎。可关键是就是打下这些集团部落又能缴获多少的粮食?总不能连粮食都要利用自己手头并不多的本钱,向苏联去交换吧?
  尽管知道此次出击自己想要得到的那些不会太多,但是为了今后的发展,杨震知道就算自己不想出击,也必须得打出去。这是早晚的事情。
  “以二团为主加强一部兵力,以刘长顺为指挥员、王明贵为政治委员、马春生为参谋长组建一个北上支队。集中整训半个月之后,向北发起攻击。”杨震一锤定音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