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陛下关心,臣只是有些口渴。”还是包拯最正经。
“也是,诸位爱情都辛苦了。陈琳上茶。”赵祯显然有些失望,不过好歹还没忘记做皇帝的责任,“包卿,结束之后再放人不妥,万一李元昊纠缠起来更加麻烦。不如等比试开始之后就放人吧。”
“臣遵旨。”
众人饮过了皇帝的茶,谢了恩典,纷纷打道回府为明天的擂台比试做最后的准备。
包拯和八王上了宣德楼,一一检查楼中的设施,明天赵祯将在这里观赏比试,不能出一点问题。
“白兄,你觉得此次擂台比试比之冲霄楼如何?”展昭问道。他望着楼下的御街,擂台已经搭好了,干净、平整、宽阔、结实。擂台的东西两侧各搭了一溜青色的帷帐,那是明天两国的武士休息的地方。
白玉堂懒洋洋的答道:“小巫见大巫,不过如此。”那次事件凶险无比,而且只有猫儿腻一人孤身闯阵,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对战的不是机关而是人,是就会有弱点,这么多双眼睛,这么多的帮手,实在问题不大。
“是啊,不过如此。”展昭笑道,“那,你还在担心什么呢……”
我担心的是你啊,白玉堂心道,我担心的是这场比试之中的阴谋。
“我相信白兄,你会和我一起并肩作战对不对?”展昭看着他的眼睛,温和而真挚,“所以,也请你相信我,我们还有很漫长的时光要一起度过。”所以,请你相信我,也请你和我一起走。
白玉堂眯起双眼,细长的双目盯着红衣人脸上自信的笑容,温和而强大。
他的嘴角渐渐挂起一丝微笑,“好,我信你。”他说,手中雁翎悄悄碰上那人的巨阙,“也陪着你。”
第三十五章擂台比武
宋国和夏国的比试是这些天来,汴梁最热门的话题。今日的比试原定于巳正开始,谁知未及巳初便有看热闹的百姓将场地为了个水泄不通,人人都想目睹大宋打败夏国武士的场面。
只是,据小道消息说,夏国这次也是有备而来,李元昊高手如云,更有好几个狠角色,大宋想要赢也不容易啊……当然,大多数人对此不以为然。此前,京城最大的赌坊居然设下了赌局,并且给出了很高的赔率,部分富商趁机投下了大把银子,想捞上一笔。
不过,这场局还没开始就被开封府和大理寺给一锅端了,原因是聚众赌博,扰乱社会治安。大理寺将庄家羁押之后,没收了赌资,另处罚金若干。
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到没怎么生气,只是吩咐将抄没的银子用来搭建观礼台,让大伙儿都能观赏到精彩的比试。于是,御街两边的御廊之上便多了一排简易结实的木台供大家使用,可惜人多地少,哪里够用?
这会儿,这原本不过是市人买卖的一小片地方,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挤满了人,若不是官府在河道两侧安立了黑漆杈子,将围观的百姓都约束在廊下,怕是已经有人在河道里扎筏子了。
巳时三刻,鸿胪寺卿引着夏国一行人从投西大街都亭驿策马而来,围观民众看着前面人高马大、膀粗腰圆的夏国武士都指指点点的。
“哎呀,你看前面那个大块头好粗的胳膊,他手上的锤子怕是有几百斤吧……”
“可不是,他的胳膊比我的大腿还粗,这一锤子砸下来还了得……”
“展大人他们没问题吧?”
“只怕难说,展大人他那么瘦……”
“切,一身蛮力有什么用,功夫讲究的是内力深厚和招式精妙,没有见识少乱讲!”
……
李元昊静静的骑在马上,听着周围这些像蚂蚁一般的人疯言疯语。是,在高手面前,一身蛮力算不得什么,可是如果面对的是千军万马、利剑尖刀,还有你们宋国自己研制的火器,任你武功再高也没有一点用处。
呵呵呵呵,待到我拿到想要的东西,愚蠢的东西,你们就等着被我夏国的军队碾成肉泥吧!
这一行人在西侧的青帐里安置下来,依旧是鸿胪寺卿作陪。而那边,包拯的官轿也停在了东边的帐子外。一位红衣武官伸手掀开轿帘,身着官服的黑面官员庄重的走了出来。包拯朝西边一望,正好对上李元昊关注的目光,他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便带着身边的人一起进了帐子。
青帐内,一个身穿白袍的少年正陪着一位老妇人坐在榻上,二人看到包拯进来双双起身。
包拯见了忙走上前来,拱手道:“包拯见过郡主。”
“包大人客气,老身已归杨氏多年,这个封号听着倒是有些陌生了。”那老妇人笑道。这位老妇人就是杨文广的祖母,杨宗保的母亲柴郡主。自从十多年前佘老太君仙逝之后,柴郡主便成为杨家实质意义上的当家人。如今,她的出席正代表着杨家支持的态度。
“是本府唐突了,杨老夫人请坐。”包拯从善如流,抬手让座道,“此次擂台比试多谢杨家相助!包拯感激不尽!”
“大人严重了,忧君之忧为国尽忠是杨家的本分。老身亦多谢包大人举荐,给杨家重振门风的机会。”杨老夫人一招手,杨文广单膝跪下向包大人致谢。
杨文广今年不过十九岁,身量未足,长得极为秀气,若不是眉目间过于冷峻的神色,怕是有人要怀疑他是不是个女子装扮的。一想到他遗腹子的身份,展昭就感到无限的惋惜,可叹杨家儿郎个个武艺高强、忠勇可嘉,杨宗保更是文武双全,极受兵士爱戴,素有着儒将之称,可惜竟未能看到儿子出世。
白玉堂也对杨文广很有好感,只看他干净利落的动作便知他身怀绝技,只是看他有些少年老成。想到杨家枪法凌厉威名远扬,白玉堂不由得起了好胜之心,以前一直没有机会遇到杨家的人,这次正好可以借机观摩观摩。
“大人比试要开始了。”张龙进来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