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春闺密事 > 第404节
  这是门大好的亲事啊。
  卫安如果答应的话,那么,所有的事就都迎刃而解了。
  她嫁给了林三少,沈琛自然就没有旁的选择了。
  这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还要折腾?
  红苕有些震惊:“您是说……可是牛不喝水强按头怎么成?”
  寿宁郡主毕竟大小也是个郡主,虽说不是郑王亲生,好歹也是挂着郑王女儿的名号的,要是真的出了什么事,郑王脸上过不去。
  隆庆帝那里也不会答应的。
  永和公主神情便变得有些阴狠:“牛不喝水?!这么多的牛不喝水,可是最后呢?!”
  她难道不同样也是那头不肯喝水的牛吗?!
  可是谁考虑过了她的意愿!
  她激动得连眼圈也红了,红苕知道她已经怒极,连忙挪过去替她掰开手来揉手心:“您别着急,我是替您担心……我知道您心里委屈……”
  永和公主便咬着嘴唇,眼圈倏的红了,半响才道:“若是沈琛喜欢我,那父皇自然乐的成全我。可是沈琛若是不喜欢我,凭着他的性子和如今临江王的重要性,父皇是不会违了他的意的……”
  除了在卫安头上动脑筋,她还能有什么法子?!
  红苕低低的叹了口气:“说是这么说,可是殿下,寿宁郡主毕竟是郡主,咱们又能如何?”
  毕竟是困在深宫里的公主,哪怕是出宫较为自由呢,那也是相对来说罢了。
  以前是方皇后在,中宫护着,谁都不敢说什么。
  可是现在已经是彭德妃的天下了,五皇子立了太子了,谁还敢跟德妃娘娘针锋,永清公主都连带着身份地位上了一个台阶,俨然压了永和公主一头。
  以后永和公主行动恐怕都不那么自由了。
  真要对一个郡主怎么样,哪有那么容易啊。
  永和公主便靠身后的软垫笑了:“是不容易,可是也不是那么难。”她顿了顿,便问红苕:“卫安是不是要离京了?”
  卫老太太要去福建探亲,折子很早之前就上了,隆庆帝也允准了的,要不是后来出了一连串的事,卫家大约早就已经走了,不至于拖到现在。
  而最近事情眼看着都已经解决了,看来是不会再拖下去了。
  “最迟也就是这几天了。”红苕认真的想了想:“前几天我还曾听说过寿宁郡主进宫跟郑王妃请安,就是为了辞行的。”
  “是么。”永和公主神情淡淡:“那时间可真是不多了啊。”
  红苕有些不明白:“什么时间不多?”
  时间已经不早了,她们早已经到了正阳大街,永和公主没有回答她,只是吩咐了护卫去走了一趟。
  等到护卫回来说,沈琛竟还没从定北侯府离开,她的脸色便从淡淡的转成了冷淡的嘲讽。
  口口声声说陪着女孩子是浪费时间的沈琛,现在不同样是在心甘情愿的浪费时间吗?
  只不过这个对象不是她罢了。
  红苕迟疑的问她是不是要等到沈琛回来,见沈琛一面。
  她淡淡的摇头拒绝了:“现在见不见并没什么要紧,以后能见便是了。”
  越说越不对劲了,红苕背过身咳嗽了一阵才回过头来请示她:“时候不早了,殿下,咱们也该回去了。”
  永和公主很爽快的应了,忽然又问她:“之前我似乎听你说过,冯淑媛要及笄了?”
  冯淑媛是荣昌侯家的姑娘,不过经过了之前冯氏的事之后,冯家已经低调了许多,那个小荣昌侯在这回地动里头还救驾有功,隆庆帝因为这个,很是高看了她一眼。
  正因为这个,荣昌侯的姐姐及笄的事,才能传到宫里。
  因为彭德妃照例是要给她们赐下礼物去的。
  红苕不明白她怎么忽然又问起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可是还是反应很快的点了头:“可不是,听说永清公主到时候也会去呢,实在是很给冯家这位姑娘脸面了。”
  因为永清公主要去,她还以为永和公主必定是不肯听见这个名字的,因此也不过就是在永和公主面前稍微提过那么一句,并没有放在心上。
  “我也一并去。”永和公主牵起嘴角笑了笑,又侧头看了红苕一眼问她:“冯淑媛最近是不是时常进宫来找永清?”
  彭德妃没了娘家之后,冯家便刻意巴结,两方都有意,自然而然很快的便亲近了起来。
  冯淑媛也时常进宫陪着永清公主说话。
  听说冯家还帮忙安置了彭德妃的娘家人。
  这些事以前都是方皇后搜集了准备做彭德妃的把柄的,现在方皇后用不上了,可是她倒是用上了。
  红苕有些明白过来,停了手里的动作看着永和公主:“冯家姑娘最近进宫的确是较之从前频繁,听说德妃娘娘很喜欢她,便时常召她进宫陪伴永清公主,还有意让她当永清公主的伴读……”
  “留心些,下次她再进宫来的时候,你告知我一声。”永和公主轻轻闭上眼睛又睁开:“我有些事想要跟她商量。”
  她说完了这句话便闭上了眼睛躺回靠垫上小憩了,红苕看着她半响,才犹豫着替她盖上了毯子,无言的叹了口气。
  其实她自己觉得方皇后当初的话是有道理的,也是真心为了永和公主好。
  只可惜永和公主自己似乎并不这么觉得。
  ------------
  第780章 深意
  不管怎么样,定北侯府总算是能真的先松一口气了。
  没了楚景行的咄咄逼人和长安长公主手里掌握着的谢家的势力,卫老太太只觉得如芒在背的感觉终于消失,就算是心里还隐约怀揣着对卫安将来选择谁的担忧,可是这点担忧比起即将离开京城的欢喜和期待来说,也实在是不算什么。
  京城是不能再呆了,现在的风平浪静不过是表象罢了。
  实际上早已经暗潮汹涌。
  隆庆帝的身体已经是强弩之末,五皇子尚且年幼,只要临江王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其实……
  她正想着,三夫人和二夫人便结伴来了,跟她说已经把行囊都收拾好了。
  三夫人带着点儿感叹的道:“一直说要动身,只是一直都有意外,这回可好了,也算是圆了您的心事。”
  二夫人也跟着附和:“是啊,现在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了,您趁着这个时候走是最好的,也省的到时候再出些什么岔子。”
  她们会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毕竟最近出的事太多,权倾天下的首辅夏松等人也这么快的就倒台了,眼看着经过了这次地动以后,势力更是重新洗牌,内阁里的人也都换了。
  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
  嫡出的儿媳妇们里头,大夫人因为丧夫而一蹶不振,小儿媳妇又跟仇人似地,倒是这两个庶出的儿媳妇,不管怎么说,总归是真真正正一直在她跟前的,卫老太太对着她们久了,便也多了几分感情和宽容,听见她们这么说,便笑了起来:“就是你们说的这个道理了,撇开这些东西不说,只说福建有大儿媳妇她们,我便一定得去一趟的。倒是你们,留在京城,还该万事小心谨慎才好。”
  她顿了顿便道:“其他的事我也都交代过了,你们办事我都是放心的,也就不过分再多说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是得再叮嘱一遍,若是遇见了什么难事,千万记得跟镇南王商量,若是万分不得已的时候……平安侯府也可一求。”
  “有些事男人出面总是太惹人注意,便需要你们来了。”卫老太太看着他们两个,抬了抬眼睛,神情变得凝重:“内宅女眷们交往,往往代表的便是家族的意思。若是真到了那么一日,便要靠你们了。”
  这些都是之前已经吩咐过的,可是现在听起来,还是觉得头皮发麻,二夫人跟三夫人对视一眼,都看见了对方眼里的担心。
  可是担心也是没有用处的,两个人都急忙应承下来。
  卫老太太才放心了,轻声叹了口气:“也未必就会到那个地步,真要是到了要清算我们的地步,那京城也已经乱的不成样子了,你们也不必太过担忧。凡事小心谨慎罢。”
  二夫人沉默了半响,才问她:“那母亲,这回琨儿是不是跟着一同去?”
  卫琨跟卫珹年纪算起来都比卫玠大,何况卫玠的婚期还在两年后,论起来是还没成家,算起来,他们两个总比卫玠要更沉稳些。
  卫老太太摆了摆手:“让他们在家中罢,福建也未必太平。”
  说了这么一大段话,卫老太太便有些乏了,二夫人三夫人告辞出来,出了院子便结伴而行,二夫人良久才道:“真是没想到,短短几年里,就出了这么多事。”
  三夫人也有些感叹:“可不是。想起来,就跟做梦一样,小七成了寿宁郡主,原来是明鱼幼的女儿,而长宁又成了那个下场……人的命运真是说变就变。”
  二夫人便笑了笑纠正她:“哪里是人的命运说变就变,分明就是随着小七而变的。你有没有发现,这一切的事,都是从普慈庵开始的?”
  从普慈庵开始,卫安变了个人。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连带着卫老太太也变了个人,从死气沉沉变得生机勃勃。
  然后卫家也由此彻底改变了。
  三夫人想起从前的事,只觉得心里突的一跳,好半响才道:“说起来,的确是这样。小七……”
  她扶着栏杆看着亭子外头的花树,缓缓的转过头道:“但愿小七这回也仍旧是对的吧。”
  选择投靠临江王,初时觉得是天方夜谭,可是现在看来,竟也有几分意思了。
  只希望他们能选对。
  二夫人倒是比三夫人通透许多,她笑了笑:“其实我们要换个角度想一想,毕竟若是没有小七,其实我们也早支撑不下去了。不管是朱芳还是楚王还是曹安曹文,哪一个当初都能毫无预兆的整死我们,能到这一步,已经是托了小七的福。以后不管怎么样,都是我们应得的。”
  三夫人忍不住便笑:“二嫂是个真正的聪明人,从前我竟没发现。”
  笑完了又问:“对了,安安今天出门去了?”
  她忙着替老太太准备出行要用的东西,又去了一趟庙里上香,因此回来才知道卫安出门了。
  二夫人嗯了一声:“还有许多事情的尾巴没收拾好,安安估计是忙着这些事去了。谢三老爷已经被证明了清白,只是这病却实在是病的太重了,前途怕也就是止步于此了。谢三夫人邀了安安过去做客,怕也是辞行的意思。”
  他们是不会再想在廊坊呆下去了。
  之前谢二老爷还把持着谢氏宗族的时候,他们自然不会想着要回荆西去,打算在廊坊买宅子落户。
  可是现在谢二老爷他们也栽了,谢三老爷便有了重回故土的心思。
  这也是人之常情。
  三夫人若有所思:“说起来,谢家的事还是因为楚景行才引发的,现在他们也算是报了仇了。回去也好,毕竟……毕竟不是说,荆西那边,谢二老爷已经跟关外那边有了一条线了吗?”
  要是真的谢三老爷跟谢良成能替卫安拿下这条线,那么,到时候他们在临江王面前的底气就又多了一些。
  不管怎么说,也不管是谁笑到最后,他们自己手里的本钱,自然是越多越好。
  二夫人嗯了一声,就听见孔嬷嬷回来禀报说卫安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