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 第716章 南唐舰队南极科考记(2合1)
  下午三时许,富强号运输舰队带着满载的物资自北殷而来。
  在白夏儿的白眼中,朱富贵与殷素素久别重逢,尤胜新婚。
  陈强也非常高兴。
  因为他在皇家水师大学堂读书时代的老同学郑鲶鱼作为富强号的舰长也一同来到了芭提雅。
  休整两日后,郑鲶鱼将带上暹罗老乡们送上的土特产,比如说热带水果什么的,前往倭岛都护府。
  在那里有目前全世界仅次于大明本土的先进水果罐头生产线。
  当然,这一地位在强敌意呆莉的强有力冲击下,随时可能不保。
  总之,那些热带水果将会尽快制作成罐头,运回北殷和神州,让大明的百姓们也享受到帝国征讨南洋的扩张红利。
  此外,前些日子大明王师先锋第十八师痛歼英印班加罗尔师团,但部队心理受到重创。
  因此指挥部决定安排他们去奈良进行一番疗养、轮休。
  希望奈良的和风歌舞伎、少女口嚼梅子酒以及蒸饭仙人的美味饭团,能够抚平他们的心里创伤。
  他们也将在两日后由完成物资交割的富强号船队顺路带回。
  所以郑鲶鱼难得的有一天半的空闲时间。
  在芭提雅唯一一座由华侨开设的餐馆里,陈强以茶代酒,为老同学接风洗尘。
  不得不说,泰国菜同时受到中印两个文明古国的影响,其味道还是不错的。
  虽然后世经常有一些勇士以猎奇的视角挑战那些看上去非常黑暗的印度街头小吃。
  所谓万物皆可糊糊,但糊糊未必不好吃。
  刨去卫生角度来说,印度毕竟地跨热带、亚热带,有高原,有低地,山海不缺,物产丰富,还有数千年的不断试错,其食物口味要比大部分国家要强得多。
  至少不是美食低地英国佬可以比拟的。
  当然了,刨去了卫生角度,印度小吃也就没有了灵魂。
  杆菌由胃生才是印度美食最主要的看点。
  相比较来说,泰国菜虽然也有很多糊糊,大量使用咖喱等作料,但明显要更适合东亚人的饮食胃口。
  而且这座由华侨开设的如意顺饭店提供的食物,就更偏中华料理一些了。
  喝着暹罗特色红奶茶,将油炸罗勒猪肉拌在细长粒的香米饭里,那滋味别提有多享受。
  两个老同学一边吃饭喝茶,一边谈起了当年在水师大学堂学习的往事。
  其实陈强和郑鲶鱼两个本该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人,也只有大明的出现,才会将他们变成同学。
  陈强是湖南山沟沟里一个佃农的儿子。
  如果不是参加湘军族兄回乡替李鸿章抓壮丁,稀里糊涂成为了湘淮送去“花旗国”的第一批留学生,陈强是说什么都不会和大海沾上关系的。
  郑鲶鱼就不同了。
  他一出生,便是在大海上。
  郑鲶鱼不是他的外号,而是他的真名。
  这样的名字一听,就比富贵、天宝、福时、贵福这样的好名字差远了。
  也就比狗剩、二狗之流的强点。
  和铁牛是一个等级的。
  一听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
  实际上,郑鲶鱼出生于疍民之家。
  所谓疍民,也被称为连家船民、游艇子、百水郎、蜒等。
  他们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有着一套与周围族群格格不入的习俗。
  相比之下强行拆分出去的土家人,疍家人区分或许还稍微适合那么一丢丢。
  在这个时代,疍民是不可接触者,不能与汉民通婚,更别说上岸从事工商业,乃至于科举了。
  根据清代旧志记载,疍民“其人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遂潮往来,江干海澨,随处栖泊。各分港澳,不相凌躐。间有结庐岸上者,盖亦不业商贾,不事工作,习于卑贱,不齿平民。闽人皆呼之为曲蹄,肖其形也。以其脚多弯曲故也,俗亦谓之为乞黎云云。视之如奴隶,贱其品也。”
  郑鲶鱼就是这么一个疍民的孩子。
  原本他这一辈子,也应该因为常年生活在低矮逼仄的渔船上,导致双腿弯曲,终生被视为贱民。
  但是,因为大明的出现,这一切改变了。
  在德武朝初创,也就是1864-1865年间,大明缺人那可是缺的紧。
  再加上大明的声威还没有打出来,实力也不足,从中华本土移民还得借助花旗国猪仔馆的壳子偷偷运人。
  这导致招募移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疍民显然是可以轻而易举招募到的对象。
  朱富贵小时候,母亲经常用船上人的故事来吓唬他,这便是南方地区对于疍民的残存记忆。
  长大后了解到疍民的历史,让朱富贵对这个族群抱有很大的同情。
  不过那个时候,新中国早就不存在疍民歧视了,甚至疍民本身都不知道祖上是疍民了。
  这个族群完美的融合进了汉族当中。
  这也是朱富贵在穿越以后,在大明内部不搞民族划分的思想来源。
  大家都是大明的子民,只要持有朱卡,拥有完整的公民权,何必分彼此?
  所以,大明吸纳了很多的疍民,并对他们进行教化。
  而这些疍民之中成就最高的,不是别人,正是郑鲶鱼的叔父,大明第一任海军提督郑保国少将。
  理论上来说,郑保国的地位是和戚文长、殷鼬他们接近的,但实际上,差得不说十万八千里吧,那也得是十万七千九百里。
  当年戚文长用石头将殷鼬砸成殷鼠由,二者后来却都成为了朱富贵在军中及特务系统中的最依赖的左膀右臂,可谓是造化一场。
  不过时至今日,殷鼬依然没有原谅戚文长的偷袭,两人从不来往。
  朱富贵相信,这也是殷鼬孤臣计划的一部分。
  相比这两个朱富贵信赖的大将而言。
  郑保国这位老提督就相当水了。
  水就水在一个“老”字。
  怎么说呢……
  当年大明水师初创那会儿,主要的任务是开着水泥船从腾龙山伐木厂往凤都建筑工地上运木头。
  而郑保国作为当初开船技术最好的华工,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这支船队的队长,进而成为了大明水师的提督。
  可以说,他这个水师提督的水分,比黎元洪这个武汉义首大总统还要多。
  朱富贵看重的,无非就是他年龄大,会开船,比较沉稳而已。
  这个一辈子与渔船打交道的老疍人,在人生的前五十年中,绝对想不到自己能够摆脱低贱的疍民身份,成为大明皇家海军建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甚至还当了一把长州太上皇的瘾。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刘邦48岁造反的时候,也绝对想不到自己会在54岁的时候登基称帝,真的大丈夫当如是了。
  只可惜,时代变了。
  过去那个目不识丁也能当大将军的时代已经过去。
  如今的军队,尤其是海军,没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是不可能走得长远的。
  可当时郑保国就已经五十多岁。
  到了如今德武十二年,他已经是一个六十九岁的老同志了。
  这个年龄,想要学习先进的航海学知识,确实比较困难了。
  他也确实在各方面很快就被王忠皇、森下等年轻人甩得没影了。
  仅仅因为资历,在毛利老弟那里混了马关总督当当。
  等到倭岛光复,毛利老弟成为了毛利老丈人,在凤都办学校、当寓公之后,郑保国也就以海军少将的身份正式退休了。
  陈强与郑鲶鱼聊着聊着,话题自然也聊到了郑鲶鱼的这位叔父身上。
  郑鲶鱼将苦涩的红茶一饮而尽,忍不住怅然道:“叔父啊叔父,我的叔父,你究竟在哪里啊,侄儿想你啊……”
  ·
  德武十二年,西元1874年11月11日。
  德雷克海峡。(如图)
  16世纪初,西班牙占领了南美大陆,为了切断其他西方国家与亚洲和美洲的贸易,他们封锁了南美大陆与火地岛之间的麦哲伦海峡,严禁一切他国船只的来往,使太平洋变为西班牙的私海。
  麦哲伦海峡是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时发现的海峡,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的唯一航道。
  后来,英国奴隶贩子兼海盗德雷克在躲避西班牙海军追捕时,无意间发现了德雷克海峡。
  当然,这条海峡,在未来还会有一个更加有名的名字,叫做少保海峡。
  这是一道初中地理考卷常考的易错题。
  判断题:少保海峡得名是因为李鸿章李少保第一个成建制地率领舰队经过这里,并成为大明登陆南极第一人。
  答案:错误。
  因为少保海峡中的“少保”二字,并非指的是伪清颁发的太子少保衔。
  身为大明的唐国公,李鸿章绝不会承认这样的说法。
  “少保”实际上是李鸿章的字,李少荃,以及时任南唐公国海军总司令郑保国将军的名中,各取第二字组成。
  为了纪念他们,为华夏苗裔在开枝散叶,遍布四海的过程中所做出的伟大壮举,故而将他们通过的海峡,命名为少保海峡。
  不过此时此刻,李鸿章面对着远处漂浮着的冰山,终于忍不住问道:“保国兄,这里真的是天竺吗?天竺会有终年不化之冰凝聚成山吗?”
  郑保国也已经没有了几周前成竹在胸的模样了。
  他摸出老花镜,对着海图上下对照。
  “差不多,差不多,唐国公请稍安勿躁,既然当年佛郎机巨寇哥伦比亚能够向西找到印度,那么我们自然也能向东找到印度,毕竟地球是圆的嘛……”
  李鸿章闻言,血压瞬间到达了两百多。
  但是他又无法发作。
  毕竟他虽然是所谓的国公,但真论身份地位,却远不如眼前这位大明海军的泰山北斗,退役少将。
  好比当年李氏朝鲜的国王,按级别也是亲王一级的,但在天朝上邦的三品大员面前,不依然屁也不是吗?
  上邦天官,较之藩篱,那是有本质区别的。
  以后戚文长、莫白等人就算只是封侯,自己这个公爵也是远远不够看的。
  眼前这位,李鸿章估计,等到大明正式封爵的时候,一个伯爵无论如何也是跑不掉的。
  这样的人,他是万万不敢顶撞的。
  甚至李鸿章一度怀疑,这位退役海军少将就是故意忽悠自己,带走弯路。
  他的背后可能是天子的旨意。
  他是奉旨战忽!
  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对。
  他李少荃也是学过一点天文地理的。
  知道这方世界原来不是天圆地方,脚下的大地乃是一个球形。
  既然是球形,那多走几日终归是能到的。
  当年英夷侵华,自广州至塘沽,一路寻找海防的薄弱环节,让清军疲于奔命,从而形成局部以多打少之局面。
  李鸿章也打算这样征服印度。
  所以舰队携带的燃料极多,足可支撑十个月。
  只不过,船队的食物必须要配给了。
  那些个乡绅阔太,每天吃两个罐头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李鸿章刚想传令下去,忽然瞭望水手喊道:“前方有岛屿,上面有好多肉山在动!”
  郑保国一听,连忙举起了千里镜看去,接着大叫道:“这个老夫认识,这个老夫认识!”
  他高兴地握住李鸿章的手,笑道:“我说这里怎么这么冷,李爵爷,咱们是到熊岛了,那些肉山都是美味的大海象啊!”
  ·
  郑保国的判断当然是错误的。
  因为他们所在的地方接近南极而并非接近北极,与大明在阿留申群岛建立的海军基地几乎是在地球的两端。
  郑保国看到岛屿不是熊岛,而是象岛,看到的肉山自然也不是海象,而是同样巨大的南极象海豹。
  雄性南极象海豹是体型最大的鳍脚类动物,雌性则比海象稍小。
  总之作为动物盲,看到这两种肉滚滚的海生哺乳类是很难区别出来的。
  当然,对于饥肠辘辘的水手们来说,也不需要分辨。
  这些体型庞大、富含油脂,且行动笨拙的家伙,是最好的食物来源。
  一路上,李鸿章虽然看见了许多冰山,但实际上,这些冰山并非如他所说的是“终年不化之冰”。
  这些冰山乃是南极冰盖上断裂下来,漂浮到这里来的。
  本身少保海峡的气温其实并不算低,海水的温度在最冷的月份,也有接近三度。
  而如今是11月,正是南半球温暖的时候,故而会有很多冰山融断漂来,并不是当地结冰的缘故。
  登上象岛的李鸿章一行,已经书写了历史。
  因为象岛隶属于南设得兰群岛,而根据1959年签订的《南极条约》,南设得兰群岛属于南极洲的一部分,该群岛的主权不被缔约国承认或争议,而开放予各国作非军事用途。
  但此时的李鸿章可不会管什么狗屁没影的《南极条约》。
  航行许久终于见到陆地。
  李鸿章命令刘铭传等人,在此升起大明日月满地金,与南唐鹧鸪旗,同时奏响《李公爵乐》,焚香祭天,向上苍宣布,这座面积0.01t,约为8个香港岛大小的岛屿,为南唐公国的第一块海外领土。
  当然了,这么个小破岛当然是不可能安顿下那么多士绅的。
  但万事开头难嘛,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淮军拿着长枪刺刀一次性捕杀了超过五百头象海豹,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而这座南极岛屿,其实也没有多冷。
  身处南半球盛夏,此时象岛的气温高达8摄氏度。
  只能说微寒,绝算不上冷。
  实际上,按照纬度来算,这里虽然是南极州,但比冰岛的纬度还要低。
  而且和冰岛一样,有着强海洋性气候,冬季沿岸有暖流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流温暖潮湿,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东岸暖得多。
  更进一步说,象岛距离其实后世的长城站只有不到五百公里了。
  而长城站作为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其实并没有深入南极腹地,而是在一个狭长的半岛上,同样为强海洋性气候,条件没有世人想象中那么恶劣。(如图)
  在夏天的时候,长城站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3摄氏度。
  冬季最冷的时候,平均气温也就零下六七度,极端寒冷的几天,可以达到零下二十多度,比起东北的冬天,也没有冷太多。
  总之,南唐的舰队赶上了好时候,抵达了象岛。
  郑保国发现这里并不是大明在北太平洋的海军重镇熊岛后非常失望。
  不过他根据熊岛的经验,也建议李鸿章在象岛建立了补给站。
  进行补给之后,南唐大军将继续东,寻找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