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戏明 > 戏明 第2节
  王守仁回来时也是雷雨交加,整个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好不狼狈。
  这来得很不巧的坏天气倒是帮了王守仁的忙,让王华没有动用早已准备好的棍棒,只叹着气让他赶紧去换身衣裳。
  王守仁换了身干爽的衣物出来,王华抱起刚好被雷声惊醒的文哥儿给他看,口中还说道:“守仁,这是你弟弟。”
  王守仁没太惊讶,他溜出门时赵氏都怀上了,区别只在于多个弟弟还是多个妹妹而已。
  他凑过去看了眼白白嫩嫩的新弟弟,冷不丁地对上了新弟弟努力睁到最大的眼睛。
  大眼瞪小眼。
  王守仁愣是能从那乌溜溜的小小眼睛里看出点震惊来。
  王守仁:?
  这么小的崽子到底在震惊什么?
  文哥儿:??????????
  等会,他哥不是叫王云吗?!!
  为什么会变成王守仁?????
  王守仁!
  王阳明!
  陆王心学!
  高考必背知识点!
  记忆!!一下子复苏了!!
  作者有话说:
  王小文:宝宝震惊.jpg
  *
  注:
  1主角是穿越者,身心的成长历程都和现实小孩不一样
  而且就算是真孩子,每个小孩的生长历程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成不变地套进成长模版里去,不建议生搬硬套。
  虽然我觉得应该没有人会看小说学养孩子,但还是在第一章 提个醒:主角在文里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纯属其个人行为,请勿模仿,请勿代入现实孩子的情况,请注意这并不是一本育儿经。另外,不建议坚信自己育儿理念全世界最科学、不能容忍有半点差错的人阅读,免得留下不愉快的阅读体验。
  2非历史专家,小说也不是正史或人物传记,出场人物的生平、关系网以及历史节点都可能按情节需要调整。
  第2章
  婴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文哥儿此时此刻的记忆也就复苏到“陆王心学”为止。
  接下来要是有人问他,既然陆王心学里的“王”是他哥,那“陆”是谁?他根本答不上来。
  好在这次会面他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从王华父子俩的对话里可知,他本人的全名叫王守文,很明显是随着王守仁这个大哥起的。
  至于那“王云”又是怎么回事,文哥儿目前还没弄明白。
  可惜王守仁都十七岁了,不是爱和奶娃娃一起玩的年纪,不怎么爱过来看他。
  文哥儿又不会爬又不会走,没法自己去打听,唯有努力多掌握一门明朝方言,好弄懂他娘私底下都和他嘀咕些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小半个月的不懈努力下,文哥儿终于从他娘嘴里整明白他哥改名的始末。
  前头他哥出生时已经有过神仙托梦,这次又换了个新花样:他哥五岁都没开口讲话,大家着急得很。有天一个和尚路过,瞅着他哥嘟囔了句神神叨叨的话,他祖父一听,给他哥改了个名!于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了——他哥马上就会说话了!
  文哥儿:?
  要素过多,一时不知从何吐槽起。
  既然癞头僧出来了,不知有没有跛道士?
  他哥不愧是明朝传奇人物,从小就有这么多离奇遭遇。
  文哥儿解决了心里一个巨大疑问,又恢复一贯的咸鱼瘫婴儿生活。
  不是他不愿努力只想躺平,而是实在无能为力,他甚至还坐不起来!
  每天练习一下抬头,是他在襁褓之中唯一能做的消遣了。
  文哥儿再次见到他哥时,正好就在练习抬头,小脑袋慢腾腾地抬起来,又慢腾腾地垂回去,一二三四,二三三四,三二三四,再来一遍,一二……
  眼前冷不丁出现一张放大的人脸。
  文哥儿:“……”
  文哥儿瞳孔一缩,明显受到惊吓,抬头动作都卡壳了。
  王守仁很不客气地笑了出声。
  王守仁与继母关系不是特别好,对这个弟弟倒没什么意见,只是文哥儿还是这么个小娃娃,连话都不会说,挨着碰着都不行,他便没什么兴趣过来。
  今儿王守仁也是闲来无事,晃悠过来瞧两眼,没想到会瞧见文哥儿自个儿玩得那么起劲。
  头一回见面他就觉得这个弟弟眼睛好似会说话,现在一看更发现自己上回的感觉没错。
  王守仁好奇地戳了戳文哥儿的小脸蛋。
  两个月大的小孩儿全身都是软乎的,轻轻一戳感觉像戳在一团棉花上。他瞅着文哥儿被戳得拧起来的小眉头,越发觉得有趣。
  王守仁轻轻松松把豆丁点大的弟弟抱起来,对旁边的奶娘和闻讯而来的赵氏说道:“我带文哥儿去祖父那边坐坐。”
  王守仁抱奶娃娃抱得从容自在,赵氏却觉他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她心上似的,叫她一颗心七上八下,生怕他一个不经意把文哥儿给摔了。
  她本想让王守仁把文哥儿还来,又想起王华说要让几个孩子多亲近亲近,只得让奶娘赶紧跟上去。
  王守仁本就不是在意别人感受的人,一边抱着文哥儿往前走,一边随手扯片竹叶来逗文哥儿玩。
  他自己都快娶妻生子了,抱起小孩来还是很稳当的,有惊无险地把文哥儿抱到了两老那边。
  文哥儿被自家祖母接了过去,一颗心也安定下来。
  要知道平时大伙要是抱着他走路,那都会自觉地放慢脚步,非常照顾弱小无助的小婴孩。
  王守仁偏不一样,他走路时快时慢,时而双手抱他,时而单手抱他,时而还来个左手换右手。
  只能庆幸王守仁还没丧心病狂到拿他玩抛高高,否则他就得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社会新闻上那种“长辈抛小孩没接住摔瘫孩子”的不幸案例了。
  唉,孩子想平安长大着实不容易!
  岑老太太在大孙面前话明显更多,语气也更亲近,见文哥儿没闹腾,便笑呵呵地对王守仁说道:“难得文哥儿他娘竟放心让你把文哥儿抱过来。”
  王守仁想起赵氏那欲言又止的神色,随意地坐在岑老太太身边说道:“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不放心的。”
  读书人向来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尤其明朝科举的考试范围是四书五经,四书里的《大学》一书便是专门讲“咱为啥要修身”“咱为啥要齐家”等等,属于必考内容!
  是以明朝读书人尤为重视孝悌之道,家中不宁传出去是会影响声誉和仕途的,亲眷之间再不和顺也得想办法调和好。
  何况他与赵氏也算不得有多大的仇怨。
  旁边的王老爷子端着杯茶老神在在地喝了两口,瞧了眼专心致意支着耳朵听他们讲话的文哥儿,转头与王守仁说道:“你父亲已经写信与你诸叔父商量婚事,接下来你可不能再到处瞎跑,好好在家读书。”
  王守仁嘀咕:“出去游学的事,能算是乱跑吗?”
  他每次出去都大有所得,只觉出去游历能学到的东西比困坐家中埋头苦读要多得多。
  要不是他爹拦着,他去年甚至要想办法把自己的游历心得呈给天子!
  虽说他无官无职,也没什么机会见着圣上,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动脑子,肯定能让圣上看到他的绝妙想法!
  王守仁对于自己离家出走跑去边关游历一点都不后悔,反而还有种“老爹虽然考上了状元却根本不懂儿子”的感慨。
  王老爷子瞥见自家大孙那表情,哪会不懂他在想什么。他平时宠爱大孙子,这会儿却不含糊,谆谆教诲道:“你这门亲事可是从小定下的,姻亲结的是两姓之好,你可莫要把它结成仇了。”
  官场是最讲人脉的地方,一般来说同乡和同乡会自成一党,毕竟是乡里乡亲,不帮自己人帮谁去?
  比如王家出身余姚,王华这个状元就是老乡兼好友谢迁录取的。
  谢迁自己也是个状元,同时还是朝中最有前途的余姚人,算是余姚关系网上的顶尖人物。
  王守仁的未来岳丈诸让也是余姚人,乃是江西布政使司参议,从四品的官儿,比王华的品秩要高。
  有了这段姻缘,王守仁以后也算是余姚关系网上的一员了,对他日后的仕途多有助益!
  老丈人嘛,哪有不盼着女婿好的?
  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互帮互助,良性循环,子孙无忧!
  王守仁才十七岁,最不耐烦听这些大道理,很敷衍地应道:“我晓得的。”他边说边把文哥儿抱回来逗着玩。见文哥儿仿佛很认真地分辨他们在说什么,王守仁奇道,“你们瞧瞧,我总觉得文哥儿听得懂我们讲话。”
  王老爷子道:“丁点大的小娃娃,哪听得懂这些?便是听得懂,也是记不住的,你这般聪慧伶俐不也记不得你四五岁前的事。”
  文哥儿听到他祖父说“听得懂也是记不住的”,顿时感觉心里被扎了一箭。
  说得没错,他大部分时候都是什么都想不起来,什么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根本不存在!
  想想也是,王家开挂出了王华这么个状元,又出了王守仁这么个“王圣人”,其他家庭成员泯然众人也很正常。
  不攀不比,快乐成长!
  王华下衙回来,听说爷孙几个都在,没换衣裳就径直过去坐下聊起天来。
  文哥儿好奇地瞧向王华,目光所及是王华常服上的补子。
  说是常服,其实也是官服的一种,官员们在衙门里办公就穿这个,再配上乌纱帽和官靴就齐活了。
  常服会用不同颜色、不同补子来区分品阶,文哥儿不记得具体是怎么划分的。
  想想大官的官袍应该大红大紫,而他爹的官袍是青色的,可见他爹的官不是很大。状元也得从基层干起,真是不容易!
  文哥儿开始专心研究起他爹官袍上那块方方正正的补子。
  上头绣的是一只鸟。
  那鸟长得还挺抽象。
  反正他看不出到底是什么鸟。
  看来只有官场老手,才能做到看鸟识人。
  官场不易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