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明远第一反应就是想告诉李诫:我的刻印坊正焦急地等待您的惠顾。
第85章 百万贯
一时间李、明、姚三人坐在小小一间茶摊上, 面前只摆着寻常的汤茶药和几件小炒与杂嚼,但三人谈得无比投机。虽然地方简陋,周围车马喧哗, 却也影响不到他们什么。
姚小乙谈起当年为明远家的院子“全能大改造”,谈起如何为明远家改造浴室,做下水,抹墙、找平……那些都是为明远家做的。
“李官人,如今明小郎君就在这儿。您可不能再说我是吹牛了吧?”
李诫表示震惊,看向明远的眼光便也有所不同。
“远之兄, 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
明远虽有些不好意思,但推脱不掉, 只能点头。
“原来这是真的, 天下真有如此聪慧之人。”
李诫喃喃地道。
明远纵是脸皮再厚也吃不消, 赶紧改换话题:“李监丞……明仲兄, 你可有什么需要刻印的吗?我有……我认得一家很不错的刻印坊。”
这一下李诫就更好奇了:“远之兄, 你是如何知道我想要编书的?”
明远:……从结果倒推的?
你编出了一本书所以你想要编书?
他实在没法儿解释了,求援似地看着姚小乙。
李诫“哦”了一声:“原来是小乙转述的。”
姚小乙挠挠头:……我转述了啥?
“确实如此,整个将作监都知道……只是,如今怕还用不到远之兄所荐的刻印坊。”
明远很好奇:“为何?说来听听?”
原来,李诫想要编撰的,是一部记录并规范所有建筑技术的书籍, 包括地基、石作、大木作、小木作、瓦作泥作彩画作……但凡与建房子相关, 所有的工种、所有的做法, 他都想要汇总到一部书籍中来。
“如今从事建筑的匠人很多, 建筑却缺乏法度。”
“缺乏法度的后果, 要么是偷工减料、或是结构不对, 以至于房倒屋塌;要么是过度用料, 以至于铺张浪费……”
李诫一边说,明远一边点头,满脸是鼓励的表情。
姚小乙却在一旁傻愣着,惊讶于一向严肃板正的李监丞,面对初次见面的明远,竟然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往下讲。
“这想法听起来不错,然而当真想要上手尝试,却发现并非是我一人所能为之事。”
明远:确实……营造法式是个几十卷的大部头。
“或许以前人所留的典籍为蓝本,在此基础上增补呢?”
李诫颇有同感地点点头:“确实,我也想过,可以参照喻皓的《木经》1。但《木经》主要论述木构件,在木作之外,要增补的内容实在太多了。”
明远理解地点点头:确实,建筑不止是木构件,不止是榫卯结构。李诫想要的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详细“法度”,工程量确实不小。
“明仲兄……阁下不是在将作监吗?可否由将作监出面,征调有才干的工匠协助编撰,您负责审定……这样可好?”
事实上,明远也不相信这件工程能由一个人完成,可能是他见过的“集体创作”的例子太多了,干脆建议李诫也“集体创作”,而且干脆向上级申请一些创作资金,也给李诫一些权限,可以征调他需要的人手。
李诫显然没有想过还能这样。
他听完之后,似乎连呼吸都沉重了几分。
但李诫依旧是审慎的,思考了一番,才摇摇头说:“如今朝中相公们力主节约,我又有何理由,能够说动上峰,推动此事呢?”
明远:好问题。
但他只是略想,就有了答案:“明仲兄,你期望记载于这部典籍中的‘法度’,是否包括了建筑的各种等级、尺寸、材料定额?”
李诫点头:“那是当然的。”
“那这样一来,有了这部典籍中的‘法度’,任何一项建筑工程需要的材料就可以事先计算出来。如此便可以约束监造各工程的官人与吏员,监督其免于贪污,也有助于防止和及时发现盗窃。”
这话连姚小乙都听懂了:“原来,有了李官人的著述,对官府竟有这样的好处,那朝中的相公们,岂不是都会支持李官人?”
李诫听完明远的话,双眼直直地盯着面前盏中的汤茶药,看上去竟有些魂不守舍。
“是这个道理啊……”
他喃喃地说:“我怎么早没想到呢?”
只要为编著此书冠上一个“于国有利”的名目,上峰必定会乐见其成。而他,只需要调用一些人员,再拨几个书办小吏到自己身边打下手,这件事就能成了。
明远顿时微笑:“不晚,如今朝中王相公主政,力推新法,正是为了规范国家各项用度。明仲兄提出此议,恰逢其时。”
他又毛遂自荐:“我与王相公的大衙内略有些交情,如果明仲兄不介意,我可以向王元泽先提一句,看看他的意见如何。”
李诫此刻的表情如在梦里。
为什么?为什么他只是路遇一位素未谋面的小郎君,此前最大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李诫当即转头,看看姚小乙。
姚小乙耸耸肩,神色间似乎在说:我早就给您说过吧,就是一位非常神奇的小郎君啊!
“如此谢过远之兄。”
李诫郑重向明远行礼。
明远笑得很开心——因为他收到了1127的通知,此举对他造成的影响是:《营造法式》能够早几年问世,因此同样能获得“蝴蝶值”。
这一桩事情说定之后,李诫又与明远和姚小乙闲聊,聊的全是盖房子的事,用的全是将作监里的术语。很多时候明远根本听不懂,只有姚小乙听惯了,能为明远解释两句。
明远:这俩在将作监里腌入味儿了啊!
倒是有一句他听懂了——
李诫问姚小乙,“如今雕作的工匠紧缺,小乙可有识得的朋友,能够荐来将作监的吗?”
明远赶紧举手:“我有!”
李诫与姚小乙:……?
这位明小郎君看穿着打扮,绝对是个富贵人儿,与姚小乙称兄道弟已是出奇,竟然还认得雕工优秀的木匠吗?
明远矜持地笑:“也算是帮……‘朋友’的忙吧。”
他想要推荐给李诫的人,其实是各家刻印坊淘汰下来的雕版工人。
近来在李成周的主持下,有不少汴京城中的刻印坊“加盟”,开始使用铜活字印刷术。
如此一来,不少精擅雕工的雕版工人就闲置了。
明远谨守自己的诺言,尽力帮助这些雕版工人另谋生计。其中有一些识文断字的,去做了排版工人;也有一些善于刻小字的,去帮着铸造铜活字的铜匠制模具去了。
剩下还有一些精擅雕功,原本专门刻印花草人物这类木雕版的雕版匠,还没找到合适的位置。
他们的问题是,放弃原本的精彩雕功实在有些可惜,但是刻印坊如今生产力大幅提升,需要的人手减少,再没有他们的位置。
所以明远一听李诫说“要人”,哪有不大力推荐的道理,说是明日就可以安排人到将作监报到。
如今将作监按市价雇佣雕刻工人,也就是说,他们能够拿到的薪水,与原先在刻印坊里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李诫那里人手短缺的问题,也解决了明远的刻印坊需要“裁员”的问题。
这是互帮互利,双赢!
一时间双方交谈甚欢,还将小茶摊上的各种杂嚼尝了个遍。
李诫实在觉得自己今日出来逛街逛对了,他看看桌面上叠起的空碟子和茶汤碗,心想与座他年纪最长,可不能由明远来结账,于是匆匆忙忙地从荷包里往外点铜钱,同时招呼店家:“结账——”
那招呼小茶摊的店东走过来,奇怪地反问:“结账?结什么账?此间的饮食,那边那位正在扎马步的小哥已经都结过了。”
“扎马步的小哥?”
李诫与姚小乙循声一起朝路边望过去,看到的人正是明远的伴当向华。
向华此刻优雅、淡定地站在街边,一面自管自扎他的马步,一面随意观望行人。感受到目光注视,向华吸一口气,站直身体,回头看向明远,正好看见明远的笑脸。
明远冲向华比出了一个“很棒”的手势。
有他这位伴当在,这世上不会有人能抢到给他买单的机会!
*
这次在街边偶遇李诫与姚小乙之后,明远马上去找了李成周,请他安排安置雕版工人。
他又找了一个朋友们(除苏轼以外)都在的机会,不着痕迹地请上了王雱,婉转地提了李诫想要编书的事。
王雱听了,觉得这对于“变法”来说确然是一件好事,于是答应了明远,会在自家老爹耳边敲敲边鼓。
但这种众人都在场合,明远就不得不请蔡京。
蔡京一如往常地坐在明远对面,冲淡平和地笑着,仿佛与明远从发生过任何不愉快。
明远:……也就种师兄在加班,否则看你还笑得出来不。
这场聚会之后,没过几天,宰相王安石禀明天子,明言为建筑制定法度利于国家,建议由李诫主导,将作监协作,编著一部规范建筑设计与施工的书籍,以便为将来的修建工程制定标准。
官家赵顼欣然应允,将此事交与李诫,并且赐名《营造法式》。
明远:美滋滋。
更令他开心的是,史尚来找他,说是帮他找到了一桩能赚上一大笔的买卖。
明远:开心,又能花钱了!
他忙问史尚,究竟是什么买卖。
“是正店!”史尚异常兴奋地回答明远,鬓边簪着的一朵夜合花花瓣在空中轻轻颤动。
正店?
明远莫名竟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是哪家正店?”
“长庆楼!”
史尚非常自信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