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黄天之世 > 黄天之世 第526节
  董卓大多是重用原来西凉军的将领,西凉军的嫡系对于其他地域的部曲,无论原来丁原麾下的并州军还是禁军都持着排挤的态度。
  管中窥豹,这一点的影响其实从张扬和贾栩两人带着并州兵北逃便可以看出来一二。
  军和力不齐,人心纷乱,战力也自然不言而喻。
  这也是为什么在兵力优势以及地形优势的情况一下,还被孙坚屡屡击败。
  不仅是将校的原因,不仅是指挥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军队的士气和人心。
  讨董联军还未解散时,孙坚当初被徐荣击败,仅得十数骑逃脱,后面收拢溃兵数千人,其实已经快到了山穷水尽之时。
  当时所有人都震恐于董卓麾下的西凉铁骑,徐荣两败联军,威声震天。
  然而董卓却在这时,让凉州的大人胡轸作为统领,带领部曲进攻孙坚。
  徐荣不属于凉州一系,主将的位置就这样被剥夺。
  而且就算是董卓麾下的嫡系凉州一派,也并非是铁桶一块。
  后面孙坚之所以能够以弱势之兵击败胡轸,反败为胜,一路连战连捷,进犯太谷关,也是因为当时胡轸和其他的将校不和。
  论起指挥,徐荣其实并不比孙坚要差,甚至还要强上些许。
  但正是因为这些董卓军内部的诸多问题,使得徐荣在偃师被孙坚反败为胜一举击败,输掉了偃师之战,也葬送了董卓军的未来。
  孙坚指挥麾下的部曲能够如臂使指,参战的军卒大多都是豫州和南阳的军卒。
  将校上下一心,军卒奋勇当先。
  将为兵胆,兵为将威。
  孙坚麾下的军卒承受压力的阀值远远高于董卓军,董卓军的败亡一开始其实就已经注定。
  而败亡的种子正是董卓自己亲手种下的,如今它已经生根发芽,蓬勃生长,很快便将要结出果实。
  而这果实的成熟之地……
  便是弘农郡的华阴!
  五月七日,弘农郡的郡治弘农城中守军被包围数日,迟迟未等到援军,在黄巾军的猛攻之下伤亡惨重。
  等到黄巾军的配重投石机抵达后,仅仅发射了三轮,城中的守军便干脆利落的选择了投降。
  何曼带领着一万余名黄巾军的步卒进驻弘农。
  同日,吕布成功伏击了从函谷关向西进发的董卓军。
  函谷关的守军突然听闻茅津被夺取,董旻仓皇南逃,立刻便是慌了心神。
  茅津被夺,后路断绝,他们等于被困死在了函谷关,孤立无援。
  随后函谷关的守将立即派兵前往黾池,保住黾池,尚且还有回旋的余地,可以配合弘农郡西部的己方军队夹击茅津的黄巾军。
  但是董卓军中没有任何一人料到了吕布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早已经是击破了黾池。
  吕布当初渡过黄河之后,便立即集结军兵向东进发,黾池的守军没有等到董旻的传信,而是等到了黄巾军的铁骑。
  毫无防备的黾池,就这样被吕布轻而易举的攻下,上千名守军就这样被解除了武装。
  鹰狼卫也成功的阻止了想要通风报信的玄庭卫。
  等到函谷关还有弘农郡东部各城的援军完成集结,收到消息之时,一切已经晚了。
  他们很快便被吕布带领的骁骑营所击破,在黾池和新安的交界处所击破。
  也是这一天,许安带领着黄巾军的主力抵达了大阳城,并正式开始南渡。
  当初许安将大量抄家所得的钱财全部用于兴建水利,发展基础建设,改革了徭役制度,招募民众作为工人,此时终于见到了成效。
  太平道如今占据的各地还算得上的风调雨顺,虽然天气确实比往日里寒冷了一点,但是对于粮食的产量影响现在还比较小,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而且因为兴修水利的缘故,也使得地方上很多地方不太看天吃饭,引水灌溉也更为方便,极大的节省了人力以及物力,也提高了一些粮食的产量。
  南匈奴、乌桓、西部鲜卑的臣服和归附,也使得太平道不怎么缺乏牲畜。
  南匈奴和西部鲜卑两部的牛羊畜牧和并州、凉州的大部分土地一样,被划为了公有。
  太平道的辖地之内并不再缺乏耕牛,甚至有一部分的牛羊都被摆上了餐桌,加入了黄巾军的食谱之中。
  不过更多的牛羊还是被留在了草原之上,竭泽而渔是一件蠢事,古人尚且都不会做,更何况是许安。
  铁制农具的问题也被解决,凉州之战的迅速结束,使得当初许安为凉州之战准备的大量的粮草得以保存了下来,也使得黄巾军的工坊高速运转的模式停下来了一些,从军工转为民工。
  有了足够的铁制农具,还有曲辕犁以及耕牛,耕地以及广泛的水利工程,太平道领内的农业发展可谓是走在了整个天下的最前列,没有任何一个势力可以媲美。
  而且这个时候,也并没有任何一股势力如同许安这样在势力范围内大力推行屯田。
  经历了整整一年多休生养息的太平道,如今已是兵强马壮,粮草丰足。
  四州迁徙过来的民众第一年生活艰难,因为他们并没有什么钱财和粮食。
  许安没有采用单纯的赈济来解决问题,而是以工代赈,修缮道路,修建水利工程,组织开垦荒地。
  正是如今,良好的道路还有许安发明的四轮马车也使得运输成本得到了降低,中途的损耗也得到了降低。
  如今太平道内的粮食,足够支撑许安在外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而且,道路的改善,也使得黄巾军的行进的速度提高的更快了,这也是为什么许安能在短短的十余日时间,带领着麾下的军队从太原郡抵达河东郡境内。
  旷阔的黄河之上,千帆竞渡,无数土黄色的旌旗随风飘扬。
  许安站立于船首的甲板,双手按在护栏之上,凝望着南岸。
  “华阴如今已经聚集了大概四万多名董卓军的军卒,这是现在董卓麾下所有的军队了。”
  刘辟走上了前来,禀报道。
  “董卓似乎想要在华阴与我军决战。”
  许安双目微眯,有些诧异。
  董卓如今的行动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
  “这个时候,长安的王允应该也已经动手了?董卓这个时候不回师长安,反而兵进华阴?”
  “长安传来消息了吗?”
  许安面色微沉,鹰狼卫经营关中的时间比玄庭卫可要长的多,按理来说计划不应该出现问题。
  “还没有传来消息,事变一起,无论是王允获胜还是董横获胜,长安城都肯定会封闭消息,我们无从得知,而且现在通往河东和弘农的道路已经被董卓领兵隔断,现在要想越过也是极难。”
  “备选路线是通过上郡,然后从上郡传递消息进入河东郡,得知消息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
  许安面色微沉,短时间内他没有办法弄清楚长安城的情况,他无法弄清楚董卓的意图。
  不过好的一点是,如今的局势控制权,已经被他掌握在了手中。
  张燕已经领麾下部曲抵达陈仓西面,另一方面阎忠领兵攻破了箫关以后,继续进军连战连捷,已经进军到了左扶翊的云阳城。
  阎忠麾下的军队大部分是由原本韩遂和马腾旧部组成,缺乏攻坚的能力。
  但是配重抛石机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箫关对于关墙进行了加固,但是关中内部的城池却没有对城墙进行加固,更不用提根据汉律,腹地的城池也不允许修建高大的城墙,黄巾军攻城的难度也直线下降。
  关中腹地的那些夯土城墙被黄巾军中的配重投石机轻而易举的所摧毁。
  随后骑乘着高头大马,装备着新式骑具的凉州军骑兵便顺着被石弹砸开的缺口杀入城中,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城池。
  董卓军在西线的主力已经被阎忠带领的凉州军所击破,董卓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掌控。
  弘农城也被何曼攻克,弘农东部诸城包括函谷关在内皆被许安所控制,实际上黄巾军对于关中之地已经完成合围。
  董卓已经是陷入了死境,除非出现光武帝对阵王莽之时那样的奇迹,否则董卓根本没有赢的可能,而这样的奇迹,千古难以有二。
  董卓不是刘秀,许安也不会是王莽。
  河水东流,去而不复返。
  许安看着汹涌的黄河,皱起了眉头。
  董卓麾下的四万大军听起来虽然多,但实际上不过是残兵败将,既有内忧又有外患,战力实际上极为有限。
  论起两军对阵,正面交锋,黄巾军绝对不会输给天下任何一方势力,无论是袁绍还是孙坚。
  若是真的摆开阵势,双方在野地各排军阵相互厮杀,恐怕最终取胜的还会是黄巾军。
  现在的黄巾军除了武备稍微弱于东西两庭的汉军外,其余的无论是组织度,还是训练度,反应速度、士气、军阵、行军速度、军官的素质、军卒的素质都要超过同时代的军队。
  更重要的是,黄巾军有其他同时代的军队都不具备的最重要的一点——信仰。
  信仰的力量是无比的巨大的,无与伦比。
  如今的太平道和原来太平道其实已经相去甚远,经过了许安的重新解读和改良,而且也对于太平道道内的制度进行了大量的修改。
  现在的太平道正慢慢的向着思想转换,并非是宗教。
  太平道的每一个道众现在都要进行严格的筛选,不仅要有介绍人,还需要写入道申请书,并且通过鹰狼卫的审核。
  为此许安专门从鹰狼卫之中分离出了一个部门,用来审核入道者,名为“道政司”,用来专门负责此事。
  道政司的按察使地位等同于鹰狼两卫的镇抚使,仅次于刘辟这个鹰狼卫指挥使之下,其重要性也由此可见。
  正面交锋虽然不惧,但是战争并非只有正面。
  兵者,诡道也。
  现在太平道虽然迅速的发展,但是底蕴实在是太差,一旦陷入拉锯战,或者多线作战的局面,这个弱点便会成为葬送一切辛苦的原因点。
  “或许,事情其实并不复杂……”
  贾诩眉头微蹙,就在许安思索的时候,走上了前来。
  “我在董卓帐下也有数年之久,我对董卓也算是颇为了解。”
  “这一次……”
  贾诩顿了一顿。
  “董卓此人,昔日性格坚韧,大方豪爽,有英雄气,这也是其能够聚拢如此多精兵强将的缘由。”
  “但是进入洛阳之后,沉迷声色……”
  贾诩面色微凝,董卓进入洛阳之后迅速但腐化,使得他丢失了霸主的地位,后面各种毛病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暴露了出来,更是加速了西凉军的败亡。
  “董卓虽然后来重新振作了起来,但是局势如此,他已经无力改变,长安事变,王允应该已经取胜,内忧外患,只有败亡一途。”
  “兵进华阴,确实是取死之道,但是或许董卓,他就是想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