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男配[穿书] > 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男配[穿书] 第46节
  “什么事啊?”罗树琴正想去院中缸里拿点家里备的吃的,就听到有人喊她, 出来看是邮递员便问道。
  “罗树琴, 有你的信, 省城来的。”邮递员将手中一个信封交给她, 嘴里还说道,“看来还挺急的,是封挂号信,这里签下字。”
  平信他一般都是放到大队,然后由大队负责人发给社员, 但挂号信就要本人签字, 邮递员就打听着杜家给送过来了。
  罗树琴听到是省城来信,脸色变了变, 但还是挺信接了过去, 然后把字签字。
  邮递员骑车走了。
  附近有社员路过,艳羡的看着罗树琴能收到省城的来信。
  “我才想起来,杜老大媳妇娘家是省城的,可真好。”
  “是啊,杜老大媳妇是知青啊。”
  “也不知她省城的娘家来信是不是寄了钱票啥的。”
  “我估计不是啊, 她都来咱们生产队多少年了,一次也没见省城那边寄过什么。人家别的知青好歹都收到过一些东西呢。”
  罗树琴就这样顶着人们的艳羡回了屋。
  进屋, 坐在里屋炕上对着信发呆。
  刚才那些人议论声虽不大, 但她还是听的到的。
  其实她是省城来的没什么好羡慕的, 那些人里有的说的很对, 她下乡这么久, 家里从来没给寄过东西。
  确切的说几乎没有来往了。
  以前她没有能力, 这阵子家里日子好了,她也就给妹妹寄了几块月饼,后来又寄了一点吃的用的,但除了这样也就没什么了。
  而那个家,她来往的就只有小妹了,因为她下乡前,是跟家里大吵一架出来的。
  当时正号召上山下乡,她家里是年龄最大的,弟妹都比她小很多,所以下乡的名额自然落到她头上。
  但她不太想去,主要是妹妹还小,她后妈又很凶,她怕她走了就没人照顾妹妹了,那样妹妹就会被后妈欺负死。
  于是她就想办法,想留下来。
  那时她什么也不懂,就到处问人,知道如果有个单位能接收她,那她就不用下乡了。
  但那时候很多年轻人都没工作,她一个什么也没有的小姑娘,上哪找一份工作去。
  于是她也只能下乡。
  不过下乡前,她想给妹妹留些钱用,这样她不在妹妹身边,有点钱傍身也是好的。
  那时她手上也没什么钱,只是有空会去捡一些废品存些钱。决定多挣点钱后,她就打算多去捡点废品。
  以前捡废品,她都会去一些熟悉的区域,那之后她也会去别的街区,能捡到的自然也就更多。
  然后那天她一个偏僻的公园长椅上就躺着一个老太太,她看出那老太太好像很痛苦,一问才知道对方心狡痛犯了,还好对方身上有药,她帮着拿出来给老太太吃了。
  老太太这才缓过来,随后她陪着老太太去了医院。
  老太太和她的家人都很感激她,于是老太太的儿子就说给她钱,但她没要。
  谁知刚想要走呢,对方又说可以介绍份工作给她,问她要不要。
  她正为这事发愁,当时一咬牙就同意了,听对方说只是个牛奶厂的临时刷瓶工,她就松了口气,觉得这工作她不会做不好的。
  当即她道谢了一番,就回了家。
  谁知第二天她去报道,人家却说已经有人来报道了。她一问名字才知道是她后妈把她的名额给顶替了。
  当时老太太的儿子,只说他们正好缺个临时工,我跟他们打好招呼,你按时间过去报我的名字就可以了。
  谁知道她当时可能太兴奋,有以前同学来找她说下乡的事,她跟同学就把这事说了,而且声音好像还不低,想必就是那时候被她后妈听到了。
  家里其实就她一人挣钱养家,她后妈一直是没工作的。所以家里日子一直紧巴巴,这要是以前她被抢了这样的机会,可能就傻乎乎算了。
  可那次是关乎她没有工作就要下乡的事,于是她就跟家里大吵了一架。
  结果自然是她完败,她没吵过架,被泼辣的后妈大声骂了一顿,惹来邻居一起数落她的不是,还说她不孝顺,有这样的机会不说话。
  还说她不乐意下乡,就是不响应国家号召,这种行为就该批d什么的,她当时就是十几岁的小姑娘,被这么一吓也就不敢说什么了。
  而她爸当时也是对她很生气,觉得她不懂事之类的。
  之后她也想过找找那个老太太的儿子,让他再帮帮忙,可最后还是放弃了,一是听说他之后要调到外地,而且还要带老太太一块走。
  二是她觉得接受一个工作已经是很不好意思的了,再上门去找,好像挟恩图报一样,她不想这样。
  于是她也只好跟妹妹告别,上了下乡的车。
  走前把自己攒的钱都交给了妹妹。
  “怎么了?谁来的信?”杜向东看媳妇一直在发呆,不禁走过来问道。
  罗树琴就这么被拉出去回忆中,听到杜向东的话,就把自己手里的信拿给杜向东看,“我还没拆开,应该是我爸,看字迹像。”
  这好几年没联系,虽说她已经对以前的事看淡了,但她仍不知怎么面对那个父亲,这也是这么多年她都没怎么回去的原因。
  当然知青没有介绍信不能回去也是一方面。
  杜向东看她这样,就知道她跟家里有问题,原文也写过他媳妇有个后妈,亲爸也变后爸,关系不怎么样,但具体他也不清楚。
  不过他也没有多问。
  隔了一会儿,罗树琴还是拆开了信,然后看到内容她就变了脸色,“信里说,我妹生病住院了。”
  杜向东也知道他媳妇跟妹妹关系还是不错的,于是道,“你先别急,从省城寄信到这边怎么也得一周左右,而且现在过年邮局人手也不没平时多,所以这信应该怎么也得是十天前寄出的,我估计咱妹应该也不是什么急病。”
  说着他又说,“我一会儿去县城买火车票,再去开个介绍信,我陪你回去一趟。”
  被杜向东一说,罗树琴随即点了点头。
  她就这一个妹妹,住院这么大的事,她一定得回去看看的,不过现在也知道不是着急的事,也就冷静下来。
  接下来杜向东先去大队长那开介绍信,谁知大队长跟着媳妇去丈母娘家了,他只好先去县城买火车票。
  大宝小宝见状,也想跟着她。
  他们俩虽然放小鞭炮挺上瘾的,但是杜向东买的炮就那么多,如今手里小炮已经放光,听到爸爸要去县城,当然要去了。
  虽说小宝现在吃糖也学会了克制,但他是有钱的,还是想去买些玩具什么的,大宝虽说不说,但其实那小眼神也是充满了渴望。
  罗树琴见状就说自己在家也没事,于是也要跟着。
  杜向东想想也就同意了,这会儿没有自行车,他们就只有步行。
  累了就照例把儿子放脖子上架着一个,隔一会儿放下这个换那个上,一路上看到的小孩子们,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
  而大宝小宝则得意的不行,小宝更是昂着头,一副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
  到了县城,杜向东就先去火车站买票,结果只有后天去省城的车票,想尽快过去还不行,他们也只有买了。
  回去的路上,大宝和小宝听说要坐火车,都高兴的不行。
  不过高兴过后,又问为什么要坐火车,罗树琴就跟他们说要去姥爷家,两个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姥爷家。
  听到妈妈这么说,都有些茫然。
  但罗树琴给他们解释过后,两人就明白是妈妈的爸爸的意思,但他们又不明白为什么他们都没见过,只是问出口后,发现妈妈沉默了。
  两个孩子虽小,但对大人的情绪还是比较敏感的,一下子就发现妈妈并不是很高兴去姥爷家。
  他们两个虽然很想出门,但此时看妈妈并不高兴,对这次去省城也少了些许兴奋劲儿。
  第49章
  买了火车票, 杜向东又去百货商店想着再挑几样礼品。
  “岳父抽烟喝酒吗?”杜向东问道。
  原身跟罗树琴结婚后,是一次媳妇娘家也没去过,媳妇也没提过娘家。他觉得对方连她们结婚的事可能都不知道吧?不过也可能知道, 还跟小妹有来往。
  “要不我买点酒吧。”说着他就去卖酒的柜台看。
  罗树琴跟在后头欲言又止, 她把杜向东拉到一边小声说, “我跟家里关系一般, 不用买什么的。”
  她其实挺羞于启口自己与家里关系不好的,感觉自己挺失败的,可是她也不想男人花冤枉钱,毕竟她觉得后妈和她爸已经不值得她再付出。
  可杜向东也有自己的说法,“毕竟我是第一次上门, 还是得带点东西的, 要不就算邻居看了也得说道你,这年头有个好名声还是很有必要的。”
  罗树琴一愣, 没想到他这样说, 而且也没有问她为什么跟她爸妈关系都不怎么好,松了口气的同时,也点头同意的他的说法,她做起事来确实还不够周全,要不当初邻居们都不信她, 却信那个女人。
  不过虽同意男人的话,但她还是劝他不要买什么太贵的, 差不多是个意思就行了。
  于是杜向东就挑了两瓶二锅头, 两盒普通的大生产烟, 一包江米条和一包红枣, 这时上门都讲究四样礼, 尤其他这种头次上门的女婿, 要是少于四样会被人讲究,四样很有必要。
  不过这些东西,要是在农村这地方,普通人家走亲戚,算是挺不错的礼品了,毕竟都是好东西,可要是拎去省城,而且还是拎去岳父家,恐怕就有些不够看。
  杜向东正想着要不要将大生产换成红梅的时候,罗树琴赶紧拦住了他,说她家情况很普通,不用买太好的。
  杜向东一听也就没再坚持,同时又想媳妇这是跟家里关系真的很一般。
  一行人回到家中,杜向东跟媳妇就开始准备去省城要带的东西。
  罗树琴径自去屋里收拾点用的上的茶缸子,毛巾以及几件衣服什么的。
  而杜向东则准备弄点吃的。
  这次去省城,坐火车到省城就得一天一夜,他本来想买卧铺票,但是卧铺的已经卖完了,所以只好买了硬座。
  想着要在座位上坐一天一夜,杜向东觉得自己很多年都没遭过这样的罪了,觉得必须得准备点吃的才能过的了这关。
  于是麻酱烧饼、肉沫烧饼出炉了,一种做成油酥的,一种做成偏发面的,凉了也不会发硬的那种,还又带了些自家炸的麻花和排叉,当做不时之需。
  然后又在空间自制了些方便面,拿到厨师机弄成面条,用油浸润,最后放到通风处晾干后,拿出个大饭盒装上,再又自己弄个个调料大包一并放到饭盒里。
  接着又弄了个别的点心,叫做司康。
  这是种英式小点,以前是英人下午茶的选择。是由燕麦、面粉等做成巴掌大小的饼状烤制而成,外面棕红,内里黄润。口感的话,比面包稍硬,又比中式糕点稍松软些。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茶点。
  这款茶点在前世有一阵子挺火的,杜向东那时就经常会在快收工前做一点,每次顾客都嫌他做的太少,一天只烤那么两炉,排队都排不上,真的是手慢无。
  他每次听到只是笑笑,虽说他做的糕点是紧跟潮流,但他也想弄大量把自己累着。
  两个孩子头次吃这种糕点,咬了一口都有些惊奇,直呼从来没吃过,小宝就说:“这个比核桃酥软和,好咬多了。”
  大宝翻白眼,“以前都吃不上核桃酥,你还嫌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