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为人民服务[快穿] > 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78节
  田蓝好歹顾忌着当客人的面,要给自己的同事留点面子,她主动邀请:“尝尝吧,宁甘农场的葡萄,挺甜的。对了,籽留给我。”
  高卫东呲牙咧嘴,到底没扛住新鲜葡萄的诱惑,还是伸手吃了嗟来之食。
  他看着竹筒,颇为好奇:“你们宁甘不是不产竹子吗?怎么还用竹筒当容器呀?”
  听说他们的竹子还是三江平原运过去的呢。
  薛秀琴感觉这人超级不会说话,回回都踩雷点。
  她一个白眼翻上天,已经完全不剩丁点儿大学生滤镜,实力表达嫌弃:“你这都没听说过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个荔枝就是连枝带叶放在大毛竹筒里,然后800里加急快骑送到长安,才叫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
  还大学生呢,这都不知道。
  像他们宁甘农场,拿竹筒保鲜水果,这事儿就是郝建设提出来的。事实证明,效果很好。坐了这么长时间的火车,他们的水果还是新鲜的。
  高卫东当真头回听说唐明皇叫人从岭南送荔枝到长安,还用到了竹筒。他看着手上已经微微发黄的竹筒,百思不得其解:“这怎么就能保存呢?你们在竹筒里放的冰块吗?”
  薛秀琴也说不清楚其中的奥妙,支支吾吾的。
  还是田蓝开口解释:“这是气调贮存的一种方式。你看这个竹筒它已经形成了密闭环境,里面的气体组成跟普通大气不一样。这种不同抑制了水果表面的微生物活动以及引起水果本身变性的生理生化过程。所以它可以达到简易版的保鲜的作用。”
  在场的大姑娘小伙子集体目瞪口呆。他们还是头回听说保鲜跟气体有关系。他们原本以为是因为竹子阴凉,达到了一种低温环境,就跟地窖藏冰一样。
  田蓝笑道:“这也算是一方面。气调贮存的核心在于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氧气浓度,配合以适当的低温。每种蔬果的情况不完全一样,它们各有最适合的气体及温度配方。气调贮存是食品保鲜方面比较新的研究方向,尤其适用于蔬果保鲜。你们要是感兴趣的话,我那边有篇文章是关于这方面的介绍。回头我找出来给你们看哈。”
  这个找出来就是给她现编现造。她果然是人形农学知识传播机,农大没白上,榨一榨,总能榨出东西。
  薛秀琴激动得小脸红扑扑,抓着田蓝的胳膊又蹦又跳:“那我们宁甘的水果就能运到全国各地了,所有人都能吃上我们的水果了!”
  啊啊啊,太好了,这样他们真的能给全国人民种瓜果了。他们西大滩,他们宁甘农场,就是祖国的瓜果园!
  高卫东目瞪口呆,这姑娘心也太大了吧。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吗?一个还不晓得是怎么回事的气调贮存,她就敢想把水果运到全国各地。
  够敢想的啊。
  薛秀琴一声冷笑,当场diss起高卫东:“咋不能想,前怕狼后怕虎,啥事没干就说不行,难怪拿不出手。”
  她看三江农场的大学生混的很不咋样哎。就说刚才那位大队书记吧,人家只信任田蓝,根本不把他的话当回事。
  换成他们宁甘农场,虽然最早提出建造大棚的人是田蓝,图纸也是田蓝画的。但建造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大家都会去找郝建设来解决。因为人家是专业的呀。人家是大学生。
  高卫东悲愤了:“我是外语学院的。”
  结果这话不说还好,说完之后他更忧伤了。因为他的英语水平根本比不上田蓝。人家连字典都不用,直接能够阅读专业文献。
  田蓝安慰了他一句:“你们就刚上了大一,郝建设是大学毕业了,大家情况不同。”
  薛秀琴却打定主意往人胸口上插刀:“可我们好多人都没上过大学呢,也没这样差啊。”
  看,同样是知青,他们军垦战士在宁甘农场获得的认可度多高呀。这一趟农场要选人当卫生员,戴金霞和邵明都被选中了。等到这回小拱门技术推广完毕,他们就要去专门进修了。
  三江农场的人呢?好像没有这个荣誉吧。
  高卫东被打击的说不出话来。他们到现在连农活都是一边摸索一边做呢,农场选什么工人卫生员之类的,也从来没考虑过他们。
  因为好像他们也没什么特长可以被拎出来大书特书。
  高卫东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小孩,结果现在被女知青一挤兑,竟让他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他真是书呆子吗?他和他的同学们都是书呆子吗?一点生活生产能力都没有。
  田蓝头痛不已,赶紧开口调节:“行了,情况不同,我们这些没上大学的人,因为早就做好了下乡的思想准备,所以相应的也会学一些自认为用得上的技能。你们是意外才下乡的,没准备。再说了,人多力量大。我们军垦战士有600来号人呢,你们才40来人,同样的概率下,肯定是宁甘农场这边出专才的人数多呀。”
  况且现在大学录取率这样低,能够考上大学的基本上不能指望靠小聪明,都得埋头苦读。不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差不离了。所以比起他们没考上大学的中学同学,高卫东他们的生活生产技能很可能会更弱些。
  当然,这些话她不能说,不然就有嘲笑人家是书呆子的意思了。现在又白又专比骂人不学无术更恶毒呢。
  高卫东没被她的话安慰多少,居然叹起气来:“我一直认为我们不差,起码不该是被革.命的对象。现在看来,真正要被革.命的是我们自己呀。我们居然把自己养成了毫无用处的书呆子。”
  田蓝暗道,书呆子的标准可没这么低。
  不过嘴上她还得安慰人:“不要这样想,成绩都是一点点的做出来的。像现在,就有现成的事情等着你们去做。无论水面种植小麦还是改造冷浸田,做好了都是造福人民,功在千秋。对了,现在整个农场有多少亩冷浸田?周边的生产队又有多少?你们打算年前改造多少亩?我建议是分成小组,每个组负责一个生产队,现场指导改造。你们人数够分组吗?把农场的中小学生都叫上。”
  高卫东却结结巴巴:“多……多少田?我不知道啊。”
  田蓝立刻忘记了要当人面给他留面子,直接火冒三丈:“这半个月你们做什么了?还没去调研吗?我怎么说的?入冬前改造垄田,效果胜过于开春后。现在几月份了?马上就是11月,眼看着就入冬了,你们到现在您在基础的调研工作都没开始吗?那你们干什么了?”
  高卫东没好意思作答。
  他们大学生是农场的文艺先锋,被农场赋予思想建设工作的重任。为了宣传领袖的运动思想,他们一直在练习歌舞排练节目。至于排练节目之余,那就是盯着田蓝,看她又搞什么幺蛾子。
  田蓝冷笑,居然背起了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们看别人像傻子一样忙忙碌碌,殊不知你们伸长脖子看热闹的模样有多呆多蠢!”
  高卫东面红耳赤,想辩驳却找不出话来。
  薛秀琴还落井下石,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你们都这样做事的,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不晓得要积极主动吗?太不可思议了。你们哪里是为人民服务啊,你们这是官老爷蹲在衙门里逞威风,打算等人求上门来磕头吧。”
  高卫东被噎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田蓝也不打算再让他说话,直接轰人:“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做调查去做规划呀。真是的,想在客人面前好好表扬一下你们的成绩,结果你们非得关键时刻掉链子。刚开始到农场的时候,你们是没准备。现在你们都过来快一年了,还把自己当新人吗?你们是打算当一辈子的新人吗?还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先糊弄过去再说?”
  高卫东像是被班主任嫌弃的那届最差的学生,羞愧地赶紧撤退。
  田蓝还在后面喊:“动作快点,别磨叽。磨刀不误砍柴工,把事情搞搞清楚再下手,事半功倍。”
  打发走了人,她还唉声叹气。这一届的娃不行啊,太难带。
  薛秀琴跟着唉声叹气,十分替田蓝犯愁:“你在这儿真是荒废了,跟这些人共事,怎么能做出成绩来啊?他们根本就没有心思真正扎根农村搞建设。我看他们就是来镀金的。”
  田蓝还算讲良心,替人说了句公道话:“他们做事还行,挺认真挺刻苦的。你们看那边,竹筒引水下山,就是他们搞出来的。”
  薛秀琴听她夸奖三江农场的知青,有些酸溜溜:“我们是因为山上没泉水,要是有的话,肯定早就引下山了。”
  田蓝哭笑不得,没想到这姑娘的好胜心居然如此强。
  她点点头道:“那肯定的,我们宁甘农场的知青一向聪明能干。”
  薛秀琴就高兴地抱住田蓝的胳膊,主动发出邀请:“那个小拱棚的研讨会,你也来参加吧。没有谁比你更了解情况了。”
  田蓝下意识地拒绝:“算了,你说就很好,我还有其他事要做。”
  要论起实际种植小拱棚的经验,西大滩的所有人都比她丰富。她就是知识的传播者,实践都没实践出一季的作物。
  再说被派出来做技术指导,也是上级领导对知青们的一次历练。干得好,知青们的履历表上就有漂亮的一笔,将来发展也大有裨益。
  什么招工招学,进一步进修,都是不断进步的契机。
  她自带穿越的金手指,既然已经打定主意当知识的传播者,不缺这些机会,又何苦横插一脚。
  薛秀琴却抱着她的胳膊不撒手,一个劲儿地磨她:“来吧,这次研讨会好多人呢。有农场的,还有塑料厂的。”
  田蓝下意识地追问了句:“塑料厂的来做什么?”
  “塑料膜就是他们生产的呀。他们得问清楚我们对塑料膜有什么要求,然后才好按照我们的需要进行生产。”
  因为这个,她深深地嫉妒三江农场。这些人好阔气呀,他们还有自己的塑料厂。不像宁甘农场,都是求爷爷告奶奶地从外面调。
  田蓝也被诱惑了,立刻改了主意:“好,我去,我跟你一块去。”
  塑料膜种植事业发展到半个世纪后,主要进展方向就是在塑料膜上做文章。
  现在的塑料膜,还真不能满足田蓝搞事业的需求,必须得往前进化一步了。
  第47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半个世纪后, 农用塑料膜主要还是分地膜和棚膜两种,除此以外还有防虫网、遮阳网饲草用膜以及农用无纺布等。
  其中地膜因为成本低廉,使用便捷, 效果显著,占据了农用塑料膜半壁以上的江山。
  田蓝想要发力的方向也是地膜。
  她在小拱棚的研讨会上提出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塑料膜的颜色, 另一个则是塑料膜的厚度。
  她给大家发油印资料,一本正经地无中生有:“这是我以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内容,具体是哪个国家的研究成果翻译过来的, 我已经记不清楚。我只记得上面大概提到的一些内容。”
  田蓝太抠门, 印刷的资料太少,除了塑料厂的代表之外, 其他人只能两人合看一份。
  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的热情, 因为写在纸上的字,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什么黑色地膜可以在夏天用于除杂草和降温, 前者是因为透光性差, 被覆盖的杂草不能发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长不好, 这个大家能够理解。但是后者挺不可思议的。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夏天穿深颜色的衣服热死人,浅色调的才凉快。
  田蓝解释道:“就是因为黑色吸热, 塑料膜自己把热量都吸收在膜本身上, 传递给土壤的热量就少, 所以能够达到降温的目的。”
  嘿, 这个理论倒挺稀奇。
  除此之外,资料上写的蓝色薄膜在弱光条件下透光性高于普通膜, 强光照射下又低于普通膜, 真不可思议。它用于水稻育秧, 居然能够达到苗壮根多成苗率高的效果, 听着简直就像天方夜谭。
  还有那个什么银灰色薄膜抑制蚜虫,红色地膜促进甜菜含糖率增加,胡萝卜长得大。一条条的看得人眼花缭乱,进而眼睛发热。
  要是这些都能成真,那得增加多少农作物的产量啊?农民一年到头在地里累死累活,效果还比不上一张薄膜,叫人不得不感叹,农业现代化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田蓝趁机开口:“我也不知道这些能不能成真,因为我还没做过相关的试验。但就我查到的资料和了解到的情况,我认为这些是有理论基础的。因为植物生长对光照的要求不一样,每种植物所需要的波长也不尽相同。”
  这个,现在倒是有相关的研究。参会代表里不少人都点头,认为可以一试。
  塑料厂的技术员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整张资料,然后才言辞谨慎地表示:“这个颜色塑料膜我们可以试试,先小批量生产用于试验。如果效果好的话,我们再大规模推广。”
  大家纷纷点头,即便对此将信将疑的人也觉得这是做事的正确方法。现在要备战备荒哩,他们不能放过一切可能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田蓝如释重负,事情进展如此之顺利,真是可喜可贺。
  但是第二条,她要求塑料厂生产轻薄塑料膜,技术员就有话要问了:“你说的轻薄是个什么标准?太薄了的话,会不会起不到效果?”
  田蓝认真的道:“我的要求是这样的,当种子萌发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可以不需要人工破膜,它自己就可以突破薄膜生长出来。”
  天哪!参会代表们都感觉自己应该收回先前的论断。什么颜色薄膜完全不算天方夜谭,这种薄膜才是匪夷所思好吧。
  田蓝正色道:“虽然听着有些不可思议,但我认为将来如果大规模使用地膜,那应该是一个前进的方向。因为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非必需人工消耗。大面积的地膜覆盖,比方说种植棉花,成千上万亩棉田,假如要靠人工一点点去破膜,那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成本。”
  塑料厂的技术员沉吟了片刻,相当实事求是:“我们还没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生产这种薄膜可能存在难度。后面我们看能否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专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主持会议的团长立刻表态:“那就请我们塑料厂的同志们多费心了。”
  他也觉得这种薄膜好。反正是庄稼自己破出来的,大小当然由它控制,肯定要比人工动手更合适。
  田蓝笑出了酒窝,趁机得陇望蜀:“我还需要一种两边薄中间厚的薄膜,保水用的。”
  众人又开始惊讶,这又是个什么东西?保水用的是什么意思?
  田蓝解释道:“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缺水的情况,即便是三江平原这样水系发达的鱼米之乡,也会有春旱秋旱发生。因为大家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月到9月。像宁甘高原这种四季分明的地区,雨季和旱季的差别更加明显。这就导致了什么情况?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三江平原7月初发生洪灾,8月下旬就又闹旱灾。假如我们可以将之前多出来的水挪到后面用,那就大大缓解了旱情,有利于农作物的丰收。”
  她扭过头,在小黑板上写下了:塑料地膜覆盖集雨灌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