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翻页 夜间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皇后起居注 > 皇后起居注 第87节
  翌日,趁着朱祐樘与群臣正在早朝,农人便来到宫城前击响了登闻鼓。
  “咚,咚,咚”!登闻鼓浑厚的声音自午门传来,正在奏事的群臣停了停,抬首望向了御座上的皇帝陛下。朱祐樘眉头微皱,命掌锦衣卫事的都指挥同知朱骥亲自前去探看情况,据实以报。奏事继续进行,但没有等众人商议出什么对策来,朱骥便匆匆而入,跪地说是有要事启奏,却不提究竟是什么事。
  想当然耳,他刚奉命出去查看,此事定然与方才击登闻鼓有关。性情直率的吏部尚书王恕直接道:“击登闻鼓之事有甚么不能让我等知晓的?还须得向陛下密奏不成?朱同知不如据实直言罢。”
  首辅刘吉心里赞同王恕所言,觉得朱骥连内阁都不想说显然是不将他放在眼里。但他与王恕是死对头,王恕赞同的他必定要反对,王恕反对的他必定要赞同,于是接道:“想来,朱同知必定有自己的考量,不如便让他单独向陛下奏明此事罢。”
  徐溥和刘健听了,不由得为之侧目。众言官对刘首辅的品行本来就持怀疑态度,见状便跃跃欲试想跳出来直接唱反调了。眼看着一场争吵即将开始,朱祐樘及时表明了态度:“朱爱卿,尽管说便是。”
  朱骥犹疑片刻,黑色的脸膛都涨成了黑红色,不知该如何述说是好。他都已经一大把年纪了,还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事,无论如何措辞似乎都有些不妥。不过,他是武将,不是文臣,让他想方设法委婉地说明此事,本便是太过为难了。于是,他一横心,直说了:
  “启禀陛下,有一来自广东肇庆府连山县的农人,自称是孝穆太后的兄长李福,告纪父贵、纪祖旺兄弟冒认皇亲。”
  这一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令上至朱祐樘,下至朝中众臣无不怔愣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  冒认皇亲这件事
  历史上闹得可大了,而且前后持续好几年
  嗯,我想快刀乱麻把这事儿解决了_(:3∠)_
  ——————————————————————————
  今天差不多赶上啦!心里好高兴~
  第181章 亲自审理
  怔愣之后, 是长久的沉默。
  三位阁老均望向皇帝陛下, 各有所思;六部尚书侍郎等也皆默然不语, 神色各异;就连平日里跳得最欢的言官也没有贸然出来说什么,毕竟他们亦需要时间来理解这出自国朝立国以来从未发生过的闹剧。
  怀恩与萧敬等皆满怀担忧地打量着皇帝陛下,唯恐他怒急伤身。然而,令人意外的是, 朱祐樘反倒是很冷静。听到这个消息时他确实很震惊,但回过神之后, 他竟然不觉得十分意外。第一时间浮现在心头的并不是否认与难以置信, 而是颇有些讽刺地想道:果然如此。
  也许在昨日皇后提及的时候——或者更早之前, 他便已经开始怀疑纪氏兄弟了。只是对照顾母族亲人的执念, 对娘亲的补偿之心, 令他不由自主地便无视了这些怀疑而已。他一厢情愿地将他们当成亲人,一厢情愿地待他们好,一厢情愿地掩耳盗铃……
  众人本以为皇帝陛下会控制不住情绪而大怒, 但实际上他的神情变化似乎比底下的文武群臣还少一些。开口说话时,语中听起来也并无明显的怒意:“按律,击登闻鼓者,由都察院问明情况后负责审理。不过此事乃朕的家事,理应由朕亲自审理,督察院从旁协助。”
  “臣等遵命。”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出列行礼道, 其他人也没有异议。
  “内阁与吏部尚书旁听,此事涉及的不仅仅是冒认皇亲而已。”朱祐樘又道,“将那自称孝穆太后之兄李福者, 带到乾清宫。传召纪氏兄弟入宫,且将寻访他们二人的内官蔡用一并传唤至乾清宫。”
  说罢,皇帝陛下便示意退朝。乘舆即将停到乾清宫前时,他忽然道:“先去坤宁宫。”
  跟在御驾后的三位阁老、吏部尚书以及督察院左右都御史等都怔住了,来不及劝谏,便眼睁睁地望着皇帝陛下的卤簿绕过了乾清宫,直奔坤宁宫而去。几位老臣面面相觑,就见怀恩停在他们面前,淡淡地道:“任谁遇到这样的事,也难免心里难过。万岁爷尚且年轻呢,一时情绪不稳也在情理之中,诸公以为呢?”
  众人回想起自己年轻气盛的时候,再想想方才皇帝陛下的反应,不得不说确实已经极为克制了。他并不是没有情绪、没有愤怒,只是不想在百官面前显露出来,有损自己的威严罢了。此刻回了后朝,稍稍放肆些又有何妨呢?不过,令他们意外的是,皇帝陛下寻求安慰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太皇太后与皇太后,而是皇后罢了。
  此时的张清皎刚听说有人击响了登闻鼓。鉴于击登闻鼓不算太新鲜,一年到头总有几回,她也并没有立即联想到冒认者身上。毕竟,有几个罪犯会头天刚见面,计划都还没怎么好好商讨呢,第二天就火急火燎地开始狗咬狗了?
  这时候,听得外头宫人禀报皇帝陛下来了,她心里才微微一动。听脚步声,皇帝陛下的心绪似是有些乱,冒认者竟然真的击响了登闻鼓?!他们竟连一天都等不得了,以为编一套谎话就能将纪氏兄弟的荣华富贵夺为己有?!
  想到此,张清皎蹙起眉来,刚立起来想迎出去,朱祐樘已经快步朝她行来,神情晦涩:“卿卿……”
  肖尚宫与沈尚仪立即带着宫人太监等退了出去,坤宁宫内瞬间便只剩下帝后二人。朱祐樘张了张口,有些欲言又止,垂在身侧的双手攥成了拳头,微微地颤抖着。显然他的情绪有些控制不住了,但他却不想在自家皇后面前失控,不想吓着她,因此只能勉强自己消解心底翻江覆海的怒意、失望与愤慨。
  张清皎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眼下他受到伤害的模样。之所以隐瞒他,之所以择取时机揭破纪氏兄弟,为的便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他所受到的伤害。可是,既然冒认之事已经发生了,封赏也确实封错了人,他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受伤、会难过。这是任何人都无力改变的事实。
  她端详着他的面容,默不作声地轻轻握住他的拳头,而后依偎在他怀里。
  怀中的温暖让朱祐樘眼底的怒火略松了松,他深深地呼吸了几个来回,终是压下了翻滚不休的情绪,低声道:“卿卿,有人到午门前击登闻鼓,自称是娘亲之兄,状告纪氏兄弟是冒认者。呵,来自广东肇庆府连山县,可真是巧啊。”
  张清皎将脸庞贴在他的胸膛上,掩盖住自己此刻的神色:“怎会如此?纪氏兄弟不是当地官员和乡亲耆老一起推举的么?他们的来历证据确凿,这个击登闻鼓的人该不会是眼红他们如今过得好,有意诬陷他们罢?”
  “卿卿,你昨日也提过乡亲耆老推举一事,倒是提醒我了。纪氏兄弟明明品行不端,为何那文书中众口一词地夸他们秉性忠厚?唯有两种解释,一则他们与我一样,受了纪氏兄弟蒙蔽。他们二人佯装好人,一装便是数十年,没有任何人察觉他们的本性。二则他们被利欲熏心的纪氏兄弟说服,骗了蔡用,也骗了我。”
  “以卿卿的聪敏,觉得哪种解释更合情合理?既然纪氏兄弟的品性是假的,那他们的生世会不会也是假的?当地偏远落后,又数度发生叛乱,户籍的管理并不严谨。他们自称是娘亲的从兄弟,再编一个宗族失散的谎话,骗了乡民耆老与当地官吏,也骗了蔡用——又或者,蔡用为了交差将当地官吏逼迫得太紧,官吏被逼无奈,伙同乡民耆老将纪氏兄弟推出来搪塞他,也是搪塞我。”
  “……万岁爷,我不相信这么多人按下手印,只为了推举两个骗子交差了事。但这个击登闻鼓的人既然敢来揭发,必定有所依仗,说明纪氏兄弟的身世确实有漏洞。不过,此人自称娘亲之兄,也未必属实。”张清皎道,抬起眼,“万岁爷可还记得,李广正是去的肇庆府连山县寻访。若这人果真是娘亲的兄长,他怎么会没有上折子禀报,任由这人自己进了京?”
  “不错。这说明,此人的身份也多少有问题。”朱祐樘险些就将李广给忘了,这才想起来他一两个月前上过折子称在连山县寻访无果,希望能在当地给皇后娘娘物色些合适的土物带回来。如此想来,李广应当还在肇庆府,又或者,即使离开也没有走远。“正好,纪氏兄弟与此人的身世,都可交由李广来打听。”
  “眼下万岁爷打算如何审理此事?我想悄悄地听一听,他们究竟如何给自己辩解。”张清皎又轻轻咬着唇道,“日后也好防着这样的骗子,不被他们的巧语蒙蔽。这……这应当算是咱们的家事,不是甚么朝政大事罢。”
  朱祐樘闻言苦笑:“是啊,若换了是民间,这便是咱们的家事,怎么也越不过你这位主母。”审理之时,皇后若是在场,他倒是会更舒心些。只是三位阁老、吏部尚书与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却未必会同意。
  沉吟片刻后,皇帝陛下将怀恩唤了过来,低声嘱咐了几句。怀恩应声而去,对守在乾清宫外的几位重臣道:“天寒地冻的,万岁爷怜惜诸位在这里等得辛苦,吩咐老奴将诸位引去庑房里烤烤火。再过片刻,便去东暖阁开始审案。”
  这些重臣都是五十岁往上的老人家,其中不乏六七十岁的老臣,就算乾清宫的小太监给他们提供了手炉,他们也耐不得腊月的严寒。听怀恩如此说了,他们一边感念着皇帝陛下的体贴,一边不疑有他地去了庑房里暖一暖身子。
  而同一时刻,朱祐樘带着张清皎从坤宁宫来到乾清宫,将她安置在东暖阁的内室里。东暖阁内外室以屏风相隔,内室设有床与暖榻,外室则偶尔作书房用。张清皎靠着引枕坐在屏风后,何鼎贴心地给她身边放上了矮案,上头茶水点心等等一应俱全。肖尚宫与沈尚仪静静地坐在她两侧。
  外室里多余的摆设都已经被抬走了,只留下御案御座以及朱祐樘特地给几位重臣赐的座。不多时,怀恩便领着重臣们来了,给皇帝陛下行礼后各自落座。因着暖阁内人多,处处都是呼吸声,故而没有人发现屏风后还坐着皇后娘娘与两位女官。
  御座上的朱祐樘感觉着身后带着温情的目光,情绪越发平静了:“带李福。”
  “带李福!”随着小太监一声高唱,锦衣卫押着一个黧黑粗壮的男子进来了,将其按在了地上跪倒。那李福立即开始磕头,磕完三下后,抬起眼悄悄地看了看坐在上头的少年与两旁的一群老人:“拜见万岁爷!万岁万岁万万岁!”土语气息颇为浓厚,却也能勉强听明白。
  尽管他的礼仪充满了漏洞,但就凭着那似模似样的说辞,颇为镇定的模样,足可证明似乎有人教过他。朱祐樘看了锦衣卫一眼,为首的正是颇得他信赖的副千户牟斌。牟斌领悟了他的意思,微微摇了摇首。他们锦衣卫哪里有那么多空闲,教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皇亲面见皇帝陛下的礼仪?
  这时候,覃吉带着陆恺也进了暖阁。朱祐樘示意陆恺做通译,问道:“你是何人?籍贯何处?凭什么说自己是孝穆太后之兄?又凭什么指认纪氏兄弟是冒认皇亲?”
  陆恺低着头将这段话译成了土话,看上去毫无破绽。
  作者有话要说:  _(:3∠)_,虽然这案子我想让它早点结束
  但是……还得有几章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历史上有多荒诞
  第182章 一出闹剧
  “回……回万岁爷, 小的是肇庆府连山县人, 名唤李福。爹娘生养了小的与妹妹两个娃儿, 但他们走得早,撇下了小的兄妹俩。小的当时年纪小,养不活妹妹,族里长辈也不宽裕, 就做主将妹妹送给了隔壁贺县一对生不出娃儿的夫妻抚养。”
  “等小的年纪大些,便偷偷去了贺县探望妹妹, 却怎么找也找不见人影。听乡邻说, 妹妹跟着养父母去大藤峡探亲, 结果被卷进叛乱里了, 一家子人都再也没有回来。小的这些年也去大藤峡打听过, 都没有她的消息,满以为她也已经走了。没想到后来听说,太子的娘就是咱们当地的人, 当年也是被人收养,后来卷进了叛乱里巧合进了宫。小的想来想去,觉得她应该就是小的那苦命的妹妹……”
  朱祐樘平静地打量着底下跪着的中年男人,从此人身上依旧寻不见半点母亲的踪影,但他已经不会自我安慰是因为血缘太远了。既然自称是兄长,血缘如此之近, 怎么可能连半点也不相似?况且,他所说的这些都是一面之词,连当地官员的文书证据以及乡亲耆老的举荐书都没有, 又如何能证明他所说的便是事实呢?
  “那你可有证人?证明你确实是李福,确实有一位妹妹,被邻县夫妇收养?”
  “这……族中的长辈这些年都去世了,但附近有几位乡邻都能替小的作证!小的当年也曾向官府提过此事,官府还给了小的庄田呢!若是小的不是真皇亲,官府怎么会给田给地,还给小的修了房屋呢?”为了证实自己的身份,男人忙不迭地回道。
  陆恺眼皮一跳,将男人因为一时情急而说出的不恰当的话都隐没不提,只说了他觉得听起来更为合理的那几句。他并没有注意到,立在怀恩身边的小太监踮起脚尖,在怀恩耳边说了几句话。怀恩淡淡地看过来,脸上的神色丝毫不变。
  “那你又如何能证明,纪父贵、纪祖旺兄弟是冒认皇亲?他们不仅有乡邻耆老作证,官府也有公文认定他们的身份。”朱祐樘又不紧不慢地问。
  提起此事,男人便满脸都是恼意:“他们都是眼红小的,突然冒出来的!小的家里祖祖辈辈都是肇庆府连山县人,怎么可能从平乐府贺县冒出甚么从兄弟来!贺县的官府被他们骗了,正好遇上万岁爷派去的内官在贺县寻访太后的亲戚,自然不会顾小的这个外县人,只偏袒他们兄弟俩!!”
  他的话音尚未落下,被传唤进宫的纪氏兄弟也已经赶到了东暖阁外,忙不迭地揭破他的身份替自己辩护:“启禀万岁爷,他根本就不是甚么李福,而是名叫韦父成的无赖!听说太后家的亲眷寻不着了,他就厚着脸皮换了名字自称李福,骗得连山县的官府给了他庄田,还给他修了房屋!这事儿连山县和贺县谁不知道?!他家姓韦的亲戚都在,随便问问就透了他的底儿!还敢找到京城里来,胆子可真大啊!”
  “胡说!”男人猛地从地上跳了起来,若不是旁边牟斌眼明手快地将他按回了地上,定会恨不得将纪氏兄弟撕成粉碎,“你们两个猢狲才不知道是从甚么角落里冒出来的!眼红俺成了皇亲,就去收买乡里乡亲作证!甚么同曾祖父的从兄弟,呸!俺们李家哪来你们这样的兄弟?!”
  “你姓韦,当然没有俺们这样的兄弟!”纪氏兄弟冷笑道,“有本事将你们那些姓韦的亲戚都变成姓李的!!”
  许是一时情急,三人争吵起来用的都是土话。陆恺抬眼看向紧跟着纪氏兄弟踏进东暖阁的蔡用,见蔡用也望过来,遂不敢有任何隐瞒,将他们的话一字不漏地译给了众人听。蔡用补充了一两句,擦了擦额角的冷汗。
  “俺呸!你们也就是仗着那些按了手印的文书!其实谁不知道你家的底儿?!你们兄弟俩的爹和祖父明明不是正经的贺县人,是曾祖父那一辈从湖广那一头迁来的瑶人!怎么可能冒充土生土长的僮人?!”
  “俺们是僮人是瑶人又有甚么要紧?从湖广那头迁过来的又怎么样?俺们有自个儿的家谱!太后就是俺们二祖父家的女娃儿,这都是板上钉钉子写在家谱上的!你呢?你有啥?姓韦的一大家子人?!”
  “俺们祖祖辈辈都是侍弄田地的,哪来的家谱!谁能认得字?!你们一定是找人胡乱写了,所以才敢壮着胆子冒认皇亲!嘿,不然你们把家谱拿出来,背给万岁爷听听?看看是不是连自家祖宗的名字都不记得了!!”
  双方就像是狂犬一样乱吠,彼此互相攀咬,尽最大的可能攻击对方。因为彼此互相掌握着把柄,在互咬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反应,本能地说出的那些话确实是重大的疑点。只是,狗咬狗一嘴毛,争吵中双方的神色不断变幻,也足够在场的老狐狸们察觉他们的心虚。
  等到他们都攀咬不出什么新鲜的事了,怀恩这才制止了他们。双方不情不愿地停了下来,望向彼此的时候满眼都是恶意,俨然已经成了不死不休的仇敌。此时此刻,在场的三位阁老、吏部尚书王恕以及督察院左右都御史都已经因为眼前这场闹剧而皱紧了眉头。
  朱祐樘看上去依旧情绪稳定,问纪氏兄弟:“原来你们还有家谱?”
  纪父贵与纪祖旺在京中生活了一段时日,已经能粗浅地听懂官话,也能磕磕绊绊地回答几句了。两兄弟对视一眼,方回道:“也,也不是家谱。是俺们先前的田主好心,替俺们画了一幅宗系图。俺们,俺们都记得呢,高祖父名唤……”
  他们正要背诵,怀恩便倏然打断了两人,和蔼一笑:“万岁爷,老奴以为——既然这是纪家祖先,想必他们俩都应该很清楚才是。不如两位一个留在东暖阁里,一个去外头的庑房里,分别背下来,画出宗系图。此外,当另派锦衣卫去他家将宗系图取来对照。”
  朱祐樘领会了他的用意,遂颔首道:“就按戴先生所说的办罢。”若是宗系图是真,自家祖先怎么都不可能忘记,两人所记得的应当没有多少差异;但若宗系图是假,经过这段时日的纸醉金迷,他们大概都已经忘得干干净净了罢。
  闻言,纪氏兄弟的脸色瞬间就煞白一片。两人还待想找借口,锦衣卫便将纪祖旺押了出去,只留下纪父贵跪在原地,支支吾吾地向蔡用背“自家祖先”的名字。他背得很慢,时常迟疑反悔,一个名字往往要改动好几遍。蔡用见状,哪有什么不明白的,心里顿时一凉,浑身都渗出了冷汗。
  陆恺正要跟着纪祖旺出去,便听怀恩道:“你留下,依旧当这李福的通译。”而后,他就见一直跟在怀恩身边的一名小太监弓着身子出去了,立时便觉得有股寒气从脊椎直冲而上,由内到外皆是透心的冷意。
  纪氏兄弟正忙着磕磕绊绊地背族谱呢,朱祐樘淡淡地望向自称“李福”的男子:“他们说你姓韦?本来姓韦,为何自称‘李福’?”
  男子的眼珠子骨碌骨碌地转了转,狡辩道:“族里长辈去世后,小的就随了外家同住,改了母姓,这几年才刚改回来。”他倒也有几分急智,竟然连改母姓这样的借口都能拿出来,听起来也颇像那么一回事。
  朱祐樘神色不变:“太后姓纪,你姓李,这也是两个姓,你又如何解释?”
  “小的当地‘纪’、‘李’同音,想是太后并不知道她其实是‘李’姓,误以为是‘纪’姓。万岁爷派人去寻访就能知道,连山县和贺县没有几户姓纪的僮人或者瑶人,反倒是姓‘李’的人家处处都能看见。”
  男子说罢,陆恺译为官话,大着胆子补充了一句:“回禀万岁爷,此人说的确实属实。在当地土话里,‘纪’与‘李’听起来几乎一模一样。”
  “是么?”朱祐樘眯了眯眼,“光凭你的一己之言,不能断定你的身份。朕会派人去连山县、贺县仔细查证,等证据充足后,再判定你们究竟是真还是假。你此来京城,可带了家人?可有落脚之处?”
  男子回道:“婆娘孩子都带了过来,眼下正在客栈里落脚。”
  “牟副千户,将此人与其家人带去同南馆里歇息。”朱祐樘淡淡地吩咐道,“由同南馆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不可外出。”这便意味着,这家人暂时被软禁在同南馆里了。当然,比起诏狱之类的地方,同南馆已经很是优待了。
  牟斌领命,遂带着男子出去了。而纪父贵好不容易才将所谓的“宗系图”背出来,由蔡用画了交给了皇帝陛下。纪祖旺那头也交了一张“宗系图”,两相比照,除了人数没有什么出入之外,名字简直是相差千里。
  朱祐樘将两张宗系图掩上:“你们且回府去罢,将所有能证明你们身份的文书以及宗系图都交给锦衣卫。等到朕派去广东与广西查证的人回来,再与你们对质。”
  纪氏兄弟俩白着脸告退后,蔡用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连连叩首:“万岁爷,奴婢去往当地寻访的时候,的的确确丝毫不敢懈怠啊!问遍了官吏与乡亲耆老,他们向奴婢推举的,就是这纪氏兄弟二人!奴婢见他们已经得了官府承认,领了庄田又有宗系图,便信了他们……”
  他当时只顾着赶紧抢功交差,赶在李广之前回京禀报,看着纪氏兄弟就仿佛看见了功劳与滚滚而来的荣华富贵,又哪里会想到如今竟然会出这样的纰漏?!若纪氏兄弟真是冒认的,那他岂不是连带着犯了欺君之罪?!别说什么荣华富贵了,连眼下的差使都未必能保得住啊!
  第183章 揭破招认
  “你真的问遍了当地的乡亲耆老?若是问遍了, 怎会不知他们本是湖广一带迁过去的瑶人?怎会不知他们连‘自家’的宗系图都记不清楚?”朱祐樘自然不会轻信他的推脱之言, “你其实并未证实他们二人的身世罢。不过是当地官吏与乡亲耆老举荐了他们, 你便如获至宝地将他们带回了京城。两人所言究竟是真是假,你从未想过验证一二。”
  “是……是奴婢太轻信了,满以为当地官府与民众绝不可能做出瞒骗之举……”蔡用已经是汗湿重衣,心底不知翻来覆去将纪氏兄弟骂了多少遍。可惜, 为时已晚。而他满心只想着纪氏兄弟害了他,却并未仔细想过, 害了自己的分明是本性太过急功好利。
  朱祐樘不想听他推脱责任, 便吩咐陈准将他看管起来。暂时不必关在诏狱里, 等证据搜罗齐全后再发落他。而后, 他拧着眉环视着诸臣:“朕之前派出内官李广前往广东肇庆府连山县寻亲, 他如今尚未回京。便着他继续在当地查证这‘李福’与纪氏兄弟的真伪,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若只有李广一人查证, 恐怕会耗费不少时间。此案应当速速处置,不宜拖得太久,否则于皇家、于陛下声名不利。”刘吉赶紧道,看了看侍立在旁边的司礼监大珰们,“陛下或可派一位得用的内官去往广东广西,与李广一同查办此事。”
  “刘公所言有理。”左右都御史道, “或者,也可派一位御史从旁协助。毕竟,当地官吏轻信了纪氏兄弟的举荐, 上下对于寻访皇亲之事都颇为慢待,可见其中必定有问题。”作为督察院,他们的目标是督查京内京外官员,自然不能放过这种有渎职嫌疑者。
  “若想查明此事,不宜先惊动当地官员。”经历过大风大浪起起伏伏的吏部尚书王恕更了解某些地方官员的不正风气,沉声道,“不若悄悄派人前往广东广西,与李广一明一暗继续查证得好。等到此案的证据都已经掌握后,再问罪相关人员也不迟。”